论义和团战争时期沙俄对华战略与战术之嬗变
——华北战场部分

2022-11-23 20:56苏位智
关键词:山海关租界联军

李 建,苏位智

(1.济南大学 文化和旅游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2.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自甲午战后到义和团战前是中俄“同盟”、“友谊”关系急遽发展但又出现逆转的时期。我国学术界长期流行的“义和团时期沙俄武装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的观点,也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力求客观公正的探讨。从地域划分,义和团战争存有华北战场和东北战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专门评述沙俄在华北战场的战略与战术,至于东北战场另有专篇。

一、沙俄对义和团态度的转变:由寄希望清政府镇压转为武装干涉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冲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既得利益。镇压义和团,维护并扩大在华权益是列强的共同愿望。1900年5月20日以前,列强驻华公使虽然多次叫嚣要亲自以武力镇压义和团,但主要还是把镇压义和团的责任寄托在清政府身上,俄国更是如此。

运动初期,义和团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为非作歹的传教士和教民。对此,在华北、山东利益较大的英、美、法、德四国公使多次向总理衙门提出抗议,威逼清政府严惩义和团和处分镇压义和团不力的地方官员。由于义和团活动的加剧和清政府态度的暧昧,由在华传教势力最大且担负保教权的法国公使挑头,联合英、美、德、意公使加强威逼清政府的抱团行动。五国公使向清政府提出联合照会,并多次“访问”总理衙门。

然而,俄公使在11国联合照会发出之前从未参与对清政府的抗议活动①[美]马洛泽莫夫:《俄国的远东政策》,商务印书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137页。,究其原因,表面是初起的义和团运动对俄在华利益威胁不大。他们认为,“义和团的仇恨主要是针对欧洲人的传教活动,这种仇恨由于欧洲商业和铁路利益渗入中国内地所引起的经济竞争而加深了”②[美]马洛泽莫夫:《俄国的远东政策》,商务印书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137页。。当时,俄国在华北地区的东正教多集中于北京,商业和铁路利益多在东北。更为深层的原因,是与沙俄政府19世纪末“吞并中国东北,进而称霸远东”的既定国策紧密相连。在义和团运动初期,俄政府内部虽然在如何实现其既定国策上存在分歧,但财政大臣维特所提倡的“银行加铁路”的经济渗透政策明显占据上风。维特认为,为了保持俄国在满洲的特殊地位,不要轻易激怒中国人①[俄]维特:《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张开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141页。。正是基于此种目的,俄国政府才继续示好以慈禧为首的亲俄政权,没有参与列强公使对清政府的威逼和抗议行动。当五国公使建议对中国进行海军示威时,俄驻华公使格尔思表示极力反对。

格尔思虽没有参加联合行动,却提醒庆亲王,“在义和团还没有强固,还没有在集结于北京周围的大队士兵中获得信徒时,将其有力地镇压下去”②Красныйархив.1926.T.1.с.10.。除此之外又对总理衙门提出警示,“各国政府以为中国不能管辖其民,势必派兵来京,自行保护。”目前各国尚未“如此办理,是我从中开导,极力劝阻,故暂作罢论。今看中国办法与拳匪情形,我亦不敢担此责成……中国现在如不赶紧设法,严禁拳匪,恐遗巨患”③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99页。。

随着义和团在津京地区如火如荼的发展,俄方开始做两手准备。5月20日下午英、美、俄、法、德、意、奥、西、葡、比、日11国使节发出了一项让清政府加强镇压义和团力度的联合照会,法国公使断言在北京将发生一次危及所有欧洲人的严重暴动,强烈呼吁共同调来足够数量的使馆卫队,以防止发生暴动的可能性④胡滨译:《英国蓝皮书选译》,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75页,第76页。。但俄国公使格尔思认为危险并不“像法国公使所描述的那样急迫”⑤胡滨译:《英国蓝皮书选译》,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75页,第76页。,“只限于召陆战队来”就可以了⑥张蓉初译:《红档选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218页。。但在列强随后的会议中,格尔思与其同僚采取一致行动⑦马洛泽莫夫:《俄国的远东政策》,1977年,第138页。,亦电请本国政府增兵来华。在公使们与总理衙门频频交涉的同时,列强已纷纷向大沽调集舰艇,且俄军的行动格外积极:由旅顺往直隶派遣了一支由装甲舰“大西索”号为首的分舰队,运去103名俄军;至5月30日下午,停泊在大沽口的列强舰艇计12艘,其中俄国舰艇6艘,数量最多⑧许逸凡等译:《八国联军在天津》,济南,齐鲁书社,1980年,第8~9页。;随后又派75名海军陆战队与英、美、意、法、日六个国家的第一批“使馆卫队”冲进北京。

随着直隶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俄国政府的态度和行动加速向武装干涉的方向变化。在进行武装干涉的问题上,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变化手法。在酝酿出兵之初,迟迟没有参与列强的抗议行列,并表示“因念中俄数百年友谊,不忍看各国派兵来京,扰乱中国”,“愿意设法阻止各国”⑨中国新史学研究会主编:《义和团》(三),上海,神州国光社,1951年,第250页。,目的是为了讨好清政府,以便从中渔利。当列强调兵之势已定,却又打着“如各国不从,则俄必调得力之兵入京,以相抵制”的幌子,抢派重兵,旨在提高在列强中的威望,以便处于与其他列强在华争夺的有利地位。

二、充任攻占大沽炮台的主谋和水路元凶

对大沽之战的策划,虽是列强海军将领的联合行动,但俄军最为积极,充当了策划的主谋和作战的指挥。旅顺口的俄国远东司令阿列克谢耶夫获悉义和团在大沽炮台积极活动后,致电本国总参谋长称“鉴于情况如此危急,臣以为必须饬令分遣舰队司令协同各外国海军将领占领炮台;否则,会使分遣舰队与大沽和天津失去联系,置我登陆队和派遣军于绝境。”⑩МатериаΛы дΛя описания военных действий в Китае в 1900~1901гг.,1902.ОтдеΛ.1.K.1.с.7.с.12.第二天,阿氏再次致电:“局势要求我们采取坚决的措施,但因对华政策不够明确和没有应负军事和外交全权的人,而有碍于采取这种措施。任命这样一个人,将会对企图自揽列强联合行动领导的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形成一个必要的抗衡。”11МатериаΛы дΛя описания военных действий в Китае в 1900~1901гг.,1902.ОтдеΛ.1.K.1.с.7.с.12.在沙俄政府还没有明确表态之时,阿列克谢耶夫指令已在大沽口外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分遣舰队司令基利杰勃兰特海军中将运作此事。基利杰勃兰特是当时各国海军将领中级别最高者,且年岁居长,自然就成了中心人物。他两次邀集各国海军头目到俄国旗舰“俄罗斯”号巡洋舰上,密谋进攻大沽炮台的作战方案,并亲自指挥实战,实际上充当了进攻大沽炮台的联合舰队司令。

联军海军头目第一次会议(6月15日),决定为了维护与天津的联系,必须立刻采取措施保卫铁路线,并保护租界内欧洲人的安全①[美]兰德尔:《中国和八国联军》(上卷),李国庆等译,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第99页。。会后立即派300名日军占领塘沽火车站;另有250名俄军和法军被派往军粮城火车站②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北京,三联出版社,1960年,第220页。,旨在控制津塘之间的交通联络。次日,联军海军头目又在“俄罗斯”号巡洋舰上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决定向直隶总督裕禄和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发出交出炮台的最后通牒,在上面签名的有以俄国海军中将基利杰勃兰特为首的俄、法、英、德、日、意、奥七国代表。

为攻打大沽炮台,联军当天进行了周密的兵力部署,兵分陆、水两路。陆地上,一支900多人(俄军170人)的联军陆战队在塘沽登陆。水上联合舰队分为两线:将22艘巨舰布于河口外水深处,其中俄国战舰九艘;另将10艘吃水较浅的舰艇布在炮台内侧的海河中,与登岸之兵,互为声援。其中6艘被安排承担“防护”车站、收容侨民、“保护”海关、监视清舰等项任务,真正在前沿担任攻击任务的只有4艘舰艇,除英国炮舰“阿尔杰林”号之外,其余3艘均是俄籍③[俄]扬契维茨基:《八国联军目击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9~154页。。当日晚亥刻(9时至11时),派沙俄水师一鱼雷舰舰长巴赫麦季耶夫中尉向大沽守将面交最后通牒:“限令两点钟让出大沽南北岸炮台营垒④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1959年,第164页。”,还狂称:“此系已决之事,望即达知直隶总督及各炮台官,急速勿延”⑤中国新史学研究会主编:《义和团》(三),1951年,第286页。,否则“定即开炮轰夺。”口气强横已极,势非决裂不止”⑥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1959年,第165页。。对于联军的最后通牒,广大守军将士无比愤慨,表示要坚决抗击。距最后通牒限定的时间还有70分钟,泊于海河中的联军舰艇首先开炮⑦对于中外谁先开炮,说法不一。外人论著多谓中方首先开炮,但也有说是联军先动手的,如安德鲁 马洛泽莫夫在《俄国的远东政策》(中译本)第141页记载:“当 最后通牒遭到拒绝时,(联军)于6月17日清晨发动了进攻.中国炮台还击的炮火 ,使 对方有了突袭的理 由”。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в военно - морского фΛота (РГАВМФ).Фонды: Ф.417.(海军总司令部) ОП.1.Д.2227.Л.236.(俄罗斯海 军国家档案馆第417全宗,第1目,第2227案卷,第236页)记载:“炮舰向中国要塞开火了”。据大沽守将罗荣光给裕禄的函报称,“洋人因至丑刻未让炮台,竟先开炮攻 取。”(«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第157页)。另一目击者记载,“入晚兵舰用电光照耀炮台,至半夜各舰开炮,攻东炮台,连放数十门,炮台始开炮还击.”(《义和团》(三),第182 页)。据中外双方当时的军事处境和战略目的来看,首先开炮实系联军,理由:(1)炮台之争由联军缘起,联军急于夺取进军的据点;(2)联军在致最后通牒前夕,已派陆战队登陆,作好了攻击的布署;(3)当时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的对外政府是绝对不允许首先开衅端的;(4)从罗荣光的守台之责和炮台实力来讲,他不敢,更没有必要主动引战。以上资料,俄罗斯海军国家档案馆的历史记录最具说服力。,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幕由列强海军正式揭开。战斗打响后,原在海关附近的法国“里昂”号和德国的“伊尔提斯”号进入前沿舰队,这样承担攻击炮台的舰艇增至6艘。据战后统计,此役联军共发射炮弹25889枚,其中俄舰发射18919枚,占73%⑧日本參謀本部編:「明治三十三年清国事变戰史」,卷二,1904,第100-101页.(日文)。

侵占大沽是俄国海军在太平洋的第一场军事胜利,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收悉其太平洋海军首领阿列克谢耶夫关于占领大沽炮台及俄军所遭受的损失时,立即惠赐皇恩浩大的复电,向所有参战的军官、各舰勇士及士兵表示衷心感谢。用大量各类勋章表彰参与此役的基利杰勃兰特海军中将、维谢拉果海军少将、舰艇指挥官、分舰队司令部官员以及其他“表现突出”的官兵⑨ДацышенВ.Г.,БОКСЕРСКАЯВОЙНА военная кампания русской армии и фΛота в Китае в 1900~1901гг.2001.С.76.;扬契维茨基:《八国联军目击记》,1983年,第158页。。

三、关于联军统帅权的分歧与决策

八国联军是一个松散的军事联合体,他们既联合侵华又相互争斗,没有一位总统帅来协调行动步骤是不可想象的。沙俄政府依据自身利益,确定了抢先出重兵但不谋求联军统帅权,既反对与自己在华冲突强硬的国家出任总统帅,又保证俄军行动自由的思路与决策。

八国联军各自的盘算,均围绕其在华利益的争斗。这种矛盾开始主要表现在英、俄之间。对于西摩尔联军的组建,沙俄军界不仅反对英国多派军队,更敌视英国人担任联军统帅。俄国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极力主张由俄国人掌握联军指挥权,甚至他想亲自到中国来担任联军统帅。俄国驻中国最高军事指挥官阿列克谢耶夫特别对西摩取得指挥权和处理事务的方法感到不满意①许逸凡等译:《八国联军在天津》,1980年,第308页。。当时对决策起决定作用的外交大臣穆拉维约夫,鉴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廷当权派的亲俄态度,从俄国在华的全部利益出发,指示不要干预联军的指挥问题②Коростовец И.Я.,Россияна ДаΛьнемВостоке.1922.С.20.。尽管俄国驻津领事和俄国军界对西摩尔中将担任联军统帅非常不高兴,但亦不敢违背沙皇政府的指示。即便如此,俄国军界凭借其兵力居多的优势,在进犯北京前的联合军事行动中,俄军一直充当着实际领导者的角色。

八国联军攻克天津之后,各国增兵源源不断,新的形势和任务又使统帅权问题再度成为联军的争夺热点。此时,沙俄军界再次向政府提出争取统帅权之事。沙俄军界认为,俄军是攻占大沽和解决天津之危的主力,因此要求正式承认这种领导地位,是理所当然之事,并强调:“在对俄国有重大关系的这种问题面前,我们不能把领导我们军队行动的大权交给他人,更不能把它交给那些同我们的利益可能相反国家的代表,而拿我们的利益去冒险”③1900 年7月 12 日库罗巴特金致拉姆斯多夫函 ,见 Архив Военного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但俄国政府已定的不公开领导对中国作战的总政策再次起了决定性作用。不过,俄国政府坚决反对与其利益相反国家出任总司令,这一点上和军界的意见绝对一致,声称他们参加进攻北京的条件是“俄国军队不能置在英国、日本或美国司令之下”④孙瑞芹译:《德国外交文件选译》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年,第31页,第31页及注。。

俄国对联军领导权的不争取、英国因西摩尔在中国的失败和在南非的挫折遭多国耻笑、日本鉴于欧洲人在联军中的强势不敢过于冒险等因素,给跃跃欲试的德国提供了难得机遇。鉴于俄国曾多次明确表示,不愿将军队置于英、日、美司令官的领导之下,并且当时的俄国正在拉拢德国参加反英、日、美同盟,已有过希望德国人出任最高统帅的表示⑤孙瑞芹译:《德国外交文件选译》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年,第31页,第31页及注。,德国便向俄国试探,提出了推荐德国元帅瓦德西担任联军总司令的建议,俄皇尼古拉二世表示完全赞成。得到俄国的坚决支持后,德国又想方设法与其他列强逐个沟通。在联军已向北京城发起攻击的时候,瓦德西出任联军总统帅之事最终落实。

俄国政府虽然首先表态赞同瓦德西担任联军总司令,但这只是拉德抑英的一种外交策略,目的主要是否定英国人对总司令职务的垂涎,而并非真的支持德国在华膨胀势力。俄国拟定了一个《德国元帅瓦德西伯爵统辖北直隶战场上的俄军原则》,将瓦德西对俄军的权力仅局限在指挥作战方面,其他所有管理权均留在俄军手中并一一作了明确说明。

四、对进犯北京和侵占天津的态度及实施

(一)进犯北京

进军北京的日程既是战略问题,又是战术问题。由于心怀鬼胎的各国联军在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上均无统一性可言,因此在进军日期上不断发生激烈争吵。俄国政府与军界各派的看法亦并非一致。

在进军北京的问题上,沙俄政府内部存有不同意见。随着义和团的烈火在东北渐入高潮,使得财政大臣维特等人更加反对参加以后直隶省的军事行动①维特:《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第141页。。至于阿列克谢耶夫,虽然他十分希望解救公使们,但对立即进军北京也是不同意的,尤其是不同意俄军参加这次军事行动。他说:“我们的利益在满洲……局势把我们引到直隶,然而我们离开这里越快越好。”②Коростовец И.Я., Россия на ДаΛьнем Востоке.1922.с.48.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则持反对态度,他指出俄国应当首先“结束北京的事”③Красный архив.T.14.с.18.,因为东北地区中国军民的反抗至今仍受北京方面的操纵。只有尽快攻占北京,“我们才能有希望迅速地和稳操胜券地扑灭已在满洲升起的战火,不让战火蔓延到蒙古和东土耳其斯坦。”④1900年7月12日,库罗巴特金致拉姆斯多夫函,见 Архив Военного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俄国政府反复权衡,接受了库罗巴特金的建议,决定和联军一起进攻北京。

刚到天津的俄军司令官利涅维奇中将于8月1日召开了各国司令官会议,决定8月4日下午联军从天津出发。3日,利涅维奇中将又召集了一次联席军事会议,对进犯北京的时间、路线和各国参加的人数作了具体安排⑤日本參謀本部編:「明治三十三年清国事变戰史」,卷三,1904,第144-149页。。利涅维奇积极参与进军的做法,与俄国政府的军事部署不尽合拍。当时,俄国政府曾对直隶前线发出指示:一是力争推迟向北京进军的时间;二是如果有必要附和多数进军,也只能前进到杨村;三是俄军到达杨村后,直到雨季终了和奉到皇上指示前进的特谕之前,应停止再向北京前进;四是应采取一切措施,使日军与俄军合作,不能让其与俄军分开独立向北京进军⑥参考МатериаΛы дΛя описания военных действий в Китае в 1900-1901 гг.1902.ОтдеΛ.2.k.2.с.69-70.ОтдеΛ.3.k.2.с.240-241.;ОтдеΛ.2.k.2.с.119.。然而,上谕发出之日,包括俄军在内的联军已经越过杨村,进入了河西务。俄国政府随后指示利涅维奇在解救了使馆之后,俄军应当停止行动,在京待命⑦参考МатериаΛы дΛя описания военных действий в Китае в 1900-1901 гг.1902.ОтдеΛ.2.k.2.с.69-70.ОтдеΛ.3.k.2.с.240-241.;ОтдеΛ.2.k.2.с.119.。

在联军进犯北京途中,俄军的数量已退居次位,在军事上起先锋和主力作用的是代之而起的日本。8月12日,联军在利涅维奇将军处举行了一次各国司令官军事会议,决定攻打北京城的时间为15日凌晨。

其实,利涅维奇在这次军事会议之前,便派出侦察队到北京方向作了先行侦察,绝不容许日本再抢到它的前头。为此,他于13日下午2点就派出了一支强大的先头部队,任务是对通向北京的道路继续进行侦察,若有可能就偷袭并占领东面的城门。当天夜里,俄军开启了八国联军向北京城发起的第一次进攻,次日凌晨俄军攻占了外城城门。利涅维奇接到此报告后,立即命令俄军主力部队向前挺进,与先头部队会合一起,向内城城墙和箭楼发射雨点般的炮弹。

(二)策建“天津都统衙门”与强占天津租界

1.策建“天津都统衙门”。在组建“天津都统衙门”问题上,俄国起了决定作用。联军攻陷天津之前,各侵略军指挥官们就已开始酝酿如何统治即将占领的天津问题,其中以俄国远东司令阿列克谢耶夫为首的俄国军界表现得尤为积极。攻陷天津城后的第二天,阿列克谢耶夫以讨论恢复天津秩序为名,邀请联军各指挥官到俄军司令部开会。

经过两次联军指挥官会议,阿列克谢耶夫提议由参加军事行动较多的俄、英、日三国委派三名具有同等权利的人员组成“临时政府”之方案暂获通过。7月30日,由俄、日、英组成的联合性地方军事殖民机构——“天津都统衙门”正式成立。应当指出,由于俄国在攻占大沽、天津战役中兵力最多,出力最大,加之沃加克的军衔最高,因此,在天津都统衙门最初三委员时期,俄国委员发挥着主动和主要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在礼仪场所,更主要表现在俄国把持负责各项章程、文告起草权的秘书处⑧Коростовец И.Я., Россия на ДаΛьнем Востоке.1922.с.46.с.152-153.,使都统衙门在军事、行政诸方面的决策多有利于俄国,以致于引起诸列强的极度不满⑨Коростовец И.Я., Россия на ДаΛьнем Востоке.1922.с.46.с.152-153.。都统衙门中由3位委员所形成的权利核心,因某种程度标志着列强在津势力的强弱,自然从一开始就引起各国列强的瞩目和争夺。到俄国从直隶撤军和联军统帅瓦德西赶到天津以后,委员会除原有3名委员外,又增加德、法、美3名新委员,组成6人委员会①刘海岩等译校:《八国联军占领实录—天津临时政府会议纪要》上册,天津,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4年,第76页。。委员会的扩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天津都统衙门原来的力量对比,俄国地位衰落。

2.强占天津租界。天津的外国租界,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入侵而出现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法、美三国胁迫清政府,相继在天津设立租界。甲午战争之后,德、日两国也在天津设立了租界。但是,带头干涉“还辽”有“功”,且本次为攻占天津出了大力的沙俄在天津却没有租界,于是一场争占天津租界的新冲突就首先由俄国挑起。

俄国强占天津租界是由军人、外交官、商人与政府共同运作的。俄国对天津垂涎已久,这次最早动议要在天津设立租界的,是负责指挥攻打天津的俄国远东最高司令官阿列克谢耶夫和沙俄驻直隶部队司令官利涅维奇。阿列克谢耶夫打算保住俄国军营驻地和中国武备学堂所在的海河左岸,并打算在那里为守卫紫竹林和攻克天津城而阵亡的将士修一座公墓和建一座小教堂,由此引发了建立租界的念头②Коростовец И.Я., Россия на ДаΛьнем Востоке.1922.с.136.。俄国军方在还没有得到俄国政府答复的情况下,就在海河左岸地方插上了俄国国旗和写有“奉军事当局命令占用此地”字样的牌子,企图把打算占作租界的地方固定下来。商业方面:从汉口来闯天津的俄国茶商莫洛特科夫,他向俄国驻津领事馆提出申请,因需要货栈存放茶叶,请求在未来的俄租界上拨给或由他购置一块地方。俄国驻华公使格尔思是影响俄政府确定天津租界的关键人物之一,他预言外国人会反对,建议最好由私人买下俄国所需要的地段,从而为正式占领奠定基础。起初,格尔思对建立租界不表赞同,但当他在天津感受到列强各国都有争占或扩建租界的气氛时,便向政府发出积极支持建立租界的密电,至此,俄国军政首脑达成共识。利涅维奇于11月6日向各国驻津领事发出照会,明确提出俄国要占领海河左岸这块土地。这份沙俄第一次正式通过外交途径向各国表明建立天津租界鲜明立场和坚决态度的同文照会引起了众列强极端的不满和抗议。

至于俄国政府,虽然批准了夺取租界的计划,但指示要特别慎重,不要因租界一事同某个大国的关系紧张起来。利涅维奇确定了租界的界线,并解决了与英、德等国领事、商人的一系列分歧和纠葛。可以说,尽管利涅维奇的同文照会引起了一些非议,但是俄国强占租界的活动却一直在不断推进。

1900年12月30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俄国公使格尔思签订了《天津租界条款》,使沙俄军事当局占领租界“合法”化。至1901年6月,中俄双方议定地界条款,划定俄国租界总面积为5971亩,居当时天津各国租界之首。继俄国抢占租界之后,列强群起效尤,掀起新一轮争抢天津租界狂潮,俄国是这一时期抢占租界的带头人和最大受益者。

五、撤军撤使倡议及其实践

1900年8月25日,俄国外交部密电侵华七国外交使节:“鉴于中国朝廷已经撤离北京,俄国政府认为派至中国的使馆已经没有驻扎北京的根据,因此俄国政府拟将其公使四等文官格尔思及所有使馆人员召至天津;俄国军队将伴送他们到上述地点”。该电还要求他们将俄国的这一决定通知各驻在国政府,希望他们与俄国的看法“完全一致”③张蓉初译:《红档选译》,1957年,第239页。。俄国的提议绝非出自对中国人民的亲善友好,更不会顾及其他列强的利益,完全是考虑自身的需要。这种需要涉及政治、军事、外交诸多方面。

所谓政治需要,即为了在更公开的层面显示与其他列强的“不同”,使已经奠定的亲俄慈禧政权更加依赖自己。俄国企图以首倡撤使撤军之举再次表明对在逃慈禧政权的谅解和期待。

所谓军事需要,即为了巩固和扩大它视为主要目标——东北战场的战果。在北京未攻克之前,俄国政府在调节内部分歧而确定的方针是将华北作为主要战场。联军攻克北京之后,东北战场的俄军尚处在攻坚阶段。对俄国来说,“北直隶战场不再是主要战场,而包括奉天在内的满洲正取代这种地位”①МатериаΛы дΛя описания военных действий в Китае в 1900-1901 гг.1902.ОтдеΛ.1.k.2.с.63.。因此,俄国决定撤直隶之兵,用以加强东北战场的攻势。

所谓外交需要,即把瓦德西将来对俄军的统辖变得有名无实。俄国政府虽然首先表态赞同瓦德西担任联军总司令,但这只是拉德抑英的一种外交策略。撤军撤使提议则表明俄国在拉德抑英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又开始向抑德方向转化。俄国的这提议是经过深思熟虑且推行步伐坚定,然而又不想让其他列强过早察觉它的真实意图。

过一个多月的外交斡旋,列强对于俄国撤军的提议,除只有法国口头支持、美国和日本作了相当保留外,其他都是反对的。由于没有一个国家同意俄国的撤使提议,俄国无奈只得放弃原议。已经撤至天津的俄国公使团又返回北京,以参加列强关于议和的谈判,这标志着撤军撤使之争告一段落。这场争议源于俄国,是围绕其既定国策实施战略变化的应时之举。其实,俄国也并不奢望其他列强能赞成其提议或跟随一道撤军撤使,其真正目的只是以外交争论淡化其撤军撤使的实质。撤使是虚,撤军是实。这场军事力量战略转移的实践,是在力争津榆铁路沿线俄国利益的前提下完成的。这些利益主要涉及与英国争夺关内外铁路、攻占北塘炮台、与多国争夺山海关和秦皇岛等事件。

(一)与英国争夺关内外铁路

众所周知,英、俄两国在关内外铁路上的矛盾由来已久,甲午战争之前,英、俄两国就分别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极力扩充势力,但双方都不满足于已取得的利益,英国要北上,俄国想南下。英国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取得了关内外铁路的修筑权,到甲午战争爆发时,该铁路已修至山海关东北64公里的中后所。俄国不仅把中国东北地区视为禁脔,而且一直想向华北地区发展,因此对于英国染指长江以北地区的行动自然难以容忍。1897年年底,俄国阻挠英国铁路向长城以北地区继续修筑,并表示:“俄国政府不打算把与俄国贴邻的中国几个省份置于除他以外任何国家的势力范围之下。”②Вritish Раrliаmеntаry Раpеrs (В.Р.Р.): Сhinа,《英国议会文件》,1898, No.1.p.5.不仅如此,沙俄还争取到了芦汉铁路的修筑权。为了遏制俄国势力的南下,英国不仅以沙俄占领旅大的同样模式强租了威海卫,而且还进一步取得从山海关到牛庄铁路的修筑权。此后双方虽有妥协,但只是暂时的。

列强联合武装侵略中国之后,俄国依靠自己的兵力优势,一面随同各国打仗,一面派部队抢修沿途铁路,趁当时直隶混乱的局面和各国进军的急需,不失时机地实现它对垂涎已久的关内外铁路的军事占领。俄国如此重视铁路问题,绝非仅仅出于眼前的军事目的,其战略目的是想趁机排挤英国渗进直隶,进而控制这个地区。为此,俄军几乎包揽了津沽、津京铁路的全部修复工程。俄国这种独占铁路控制权的行径引起了英国政府的极大关注,英、俄对于关内外铁路的争吵由此再度爆发。当英籍关内外铁路总工程师金达和英军将领西摩尔多次向俄方索还铁路管理权的要求时,俄国虽“同意在秩序恢复之后,便将塘沽至天津铁路交给原来的行政机构”,但阐明“现在正当危机深重之时,提出这个问题为时尚早”③Коростовец И.Я., Россия на ДаΛьнем Востоке.1922.с.49.。为保证铁路运输畅通,各列强驻大沽舰队司令召开了专门商讨铁路管理权会议,决定将塘沽至天津间的铁路交由俄国经营④胡滨译:《英国蓝皮书选译》,1980年,第463页。。这样,俄国“名正言顺”地控制了塘沽至天津的铁路。但俄国并不满足现状,继续增派铁道兵,越过天津向北京方向推进,控制了天津至杨村的铁路,并开始修复这段铁路。在瓦德西到达大沽前,八国联军除了在天津、北京郊区镇压义和团外,还争相抢占津榆线,尤以俄军的表现最为突出。塘沽是津榆线上的第一战略要地,从联军登陆之日起,俄军就紧紧抓住不放,并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成为主宰此地的主人。

(二)带头攻占北塘炮台

北塘地处塘沽以北10公里左右,是扼北塘河口的军事要塞,也是津榆铁路必经之战略要地。因此,俄国占领塘沽至山海关的铁路,与东三省打通联络,必须占据此地。

攻打北塘前,联军曾几次威逼清军守将交出炮台,均遭严正拒绝。于是,列强们决定武力夺取。俄军组织了攻打北塘的指挥班子,参加此役的有俄、德、法、奥、英、意六国军队,其中以俄军为主。但英、意军来迟没有赶上战斗,他们将原因归咎于俄国:一是俄军通知意军参战的函件收到太晚;二是当英、意两国军队到达军粮城时,掌握这段铁路的俄军故意不给车辆,他们只得改乘民船,耽误了时间①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委会主编:《中国海关与义和团运动》,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89页。。由此可见俄军抢占津榆线企图之一斑。北塘炮台全部被联军占领,随后部分联军撤回天津,俄军却指挥部队继续去征服芦台,其目的一方面是清除清朝军队的武力威胁,更重要的是控制铁路和抢占煤矿。当时,塘沽附近的铁路都被义和团拆除了,但在北边的铁轨和机车车辆却完整无损。俄国人想乘机把铁路以及附近煤矿占为己有。

(三)与多国争夺山海关和秦皇岛

山海关,扼关内外铁路的咽喉,为史上兵家必争之地。西侧15公里的秦皇岛,是中国北方著名的终年不冻天然良港。由于山海关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引起了沙俄与其他联军之间一场异常激烈的争夺。其实,关于侵占山海关和秦皇岛的构想,瓦德西在赴任的途中已在策划。到9月28日,除美军外,包括俄国在内的多国联军均表示同意参加该项行动。

正值驻大沽的各国舰队司令密集磋商攻占山海关和秦皇岛之时,俄军已展开行动,向山海关逼近。俄国确有占领山海关的企图:在贸易方面,秦皇岛港“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冬季,当白河口和通向河口的航道结冻的时候,情形更是如此。”在军事方面,山海关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在奉天战场和北直隶战场之间”,既可以阻止北直隶的中国部队支援盛京,又可以遏制盛京部队退往北直隶地区,从而能够在俄军进攻奉天的时候“完全截断他们本来可以利用的退路。”库罗巴特金曾毫不掩饰地声称山海关“自然应属于俄国的势力范围”。但沙皇未允,担心直隶、南满、山海关一带同时开战导致兵分力散。

联军攻克北京后,俄国政府将用兵的重点快速转向东北战场。对如何调遣北直隶战场上的俄国军队,库罗巴特金向沙皇提出了三个方案。第一方案,是将北直隶的俄军继续留在国际联军里,同它们一起占领大沽、天津和北京。库罗巴特金认为,这一方案不利于俄军在满洲战场尽快发动攻势。第二方案,是将北直隶俄军由陆地或海路从北京撤到山海关,占领该关,并由此再从陆路赴南满战场。库罗巴特金认为,俄军占领山海关,是“最适当的部署”,因为它将加强俄军的军事地位。但是,这必然会引起各国的嫉妒和猜疑,即会给俄国的“政治处境带来麻烦”,也会让列强,特别是日本武装占领东三省“得到借口和理由”。第三方案,除在天津留下少量部队外,将大部分俄军撤到旅顺口和营口,以参加盛京的军事行动。库罗巴特金认为,这一方案从政治方面考虑是“最适当的部署”,在军事方面也对俄国有利,他力主采取这个方案。库罗巴特金的上奏得到了沙皇“完全赞同最后一项方案”的批示②МатериаΛы дΛя описания военных действий в Китае в 1900-1901 гг.1902.ОтдеΛ.1.k.2.с.62-66.。可见,沙俄政府当时虽然知道占领山海关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倾直隶重兵相夺,而是采取了首先解决满洲战事的方针。似乎在他们看来,只要满洲问题解决了,山海关自然也会归于俄国的控制之下,对其他列强争相抢占山海关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英军利用这时机跑到了俄军前面。

为保证北犯俄军稳拿山海关,俄方迫使李鸿章指示山海关守军在“10月1日中午以前不经战斗而交出山海关”。但俄军还未将李鸿章写给山海关要塞司令的信送达,便获悉山海关已落入英国人之手。次日,德国人和法国人率先占领了秦皇岛,瓦德西援例山海关,将秦皇岛作为联军共同的过冬之地。

当天晚上,一支3000多人的俄军从旅顺口沿海路赶到山海关。他们只用一夜时间,从旅顺赶到山海关,并完成了登陆任务,行动极为神速。这是一天之内,继大沽、安山之后赶到山海关的第三支俄国部队。

应当说,在本次抢占山海关和秦皇岛的事件中,俄国的军事行动最大,远远超过其他列强。这主要是因为俄国除了要与其他列强争夺山海关之外,还要占领整个关内外铁路。因此,他们只在山海关、秦皇岛留下了一部分兵力与其他列强抗衡,而将大部分兵力陆续开到关外,“毫不迟疑地占据了从山海关到锦州府直至营口的整条铁路①扬契维茨基:《八国联军目击记》,第396页。。“到1900年10月,包括直隶湾北部在内的中国关内外铁路,从营口到锦州府、山海关、塘沽、延续下去通向内陆到天津和杨村,全长约600俄里(1俄里约等于1.0668公里——笔者),全都属于俄国,并由乌苏里营的官兵管理。”②扬契维茨基:《八国联军目击记》,第396页。

(四)英、俄继续争夺关内外铁路

为了均衡俄、英在山海关地区的势力,瓦德西把从杨村到山海关这段铁路仍交俄国负责修复和管理,以保证联军的军事行动;并将原由俄军掌管的北京至杨村的一段交给由他组织的德、英、日三国军队进行恢复③孙瑞芹译:《德国外交文件选译》第二卷,1960年,第244页,第256-259页。。另一方面他以褒奖英国首占山海关之名,委任英国担任山海关最重要的第一要塞的总司令④中国新史学研究会主编:《义和团》(三),1951年,第20页。。瓦德西自以为他的决定会起到公平服众的效果,结果惹得英、俄双方都不高兴。

英国政府利用支持瓦德西出任联军统帅和正在讨论英德协定之机,公开要求德国政府指示瓦德西协助英国收回由英国投资修建的直隶铁路管理权。然而,要让俄国将杨村至山海关的铁路交出来,并非易事:首先,控制这段铁路是俄国梦寐以求的愿望,况且瓦德西已明确表态允许俄国修复并管理这段铁路。其次,为了夺取和修复铁路而参战的俄国军队自恃有“征服的权力”,并有强大的在华兵力作后盾。力主占领铁路的阿列克谢耶夫在给外交大臣的密电(10月6日)中重申:铁路虽为清朝政府的财产,但由于俄国人付出了代价,“毫无疑问,该铁路应归我们掌管,至少要到目前危机得到彻底解决时为止。”他还说,“把开平煤矿掌握在手中,……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⑤Коростовец И.Я., Россия на ДаΛьнем Востоке.1922.с.118 注.с.117.沃加克上校也认为铁路是对俄国损失的“最公平合理的补偿。”⑥Коростовец И.Я., Россия на ДаΛьнем Востоке.1922.с.118 注.с.117.

尽管有上述背景,但是俄国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却于11月8日向英国驻俄国代办哈丁递交了一份照会,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俄国政府作了放弃关内杨村至山海关铁路的准备。第二,俄国决心继续占领山海关—牛庄—新民厅铁路,它的一切许诺都是假的。

俄国政府之所以肯把处心积虑抢来的山海关至杨村的铁路交出来,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最主要有两条。首先,这是服从侵占中国东北既定国策的需要。联军攻占北京后,俄国决定撤兵直隶,集中力量解决满洲问题,并巩固自己在满洲的地位。其次,还因为当时列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不利于沙俄的变化。俄国既因独霸东北的行为与日本、美国矛盾日增,也因为把杨村至北京的铁路交给德国触犯了法国债券人的利益,遭到了盟友的反对。特别是10月16日英、德签订的关于扬子江流域的协定,标志着双方合作的公开化。种种迹象表明,德国政府在英、俄铁路之争问题上实际上是站在英人一边,起到了仰俄的作用。在德国的支持下,英国加强了在山海关和秦皇岛的军事力量,并通过英国人注册的开平矿务有限公司,将秦皇岛码头和铁路支线收于囊中。总之,为了确保侵占满洲目标的实现,并防止与其他列强在直隶发生军事冲突,俄国才不得已同意交出直隶境内的铁路。

俄军把杨村至山海关的铁路移交给德军,但仍占据山海关车站,并将属于北京牛庄铁路一切转运工具的五分之三留给仍由俄军代管的山海关至牛庄段铁路使用⑦孙瑞芹译:《德国外交文件选译》第二卷,1960年,第244页,第256-259页。。按照施瓦兹霍夫和英军巴罗将军的协议,英军从德军手中接管了北京至山海关的铁路。英、俄对关内外铁路的争夺,至此告一段落。

六、结论

义和团运动期间,俄国根据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断调整其在华北的战略和战术。义和团运动初期,俄国鉴于自己独特的在华利益以及与清政府的特殊关系,其驻华公使一直未参与多国公使向清政府的抗议活动。5月20日后,俄方开始出席列强公使团会议、走访总理衙门、派遣海军陆战队参加第一批“使馆卫队”冲进北京,并派兵由旅顺开赴大沽。至此,俄国对中国事变的方针,由寄希望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转变为参加列强武装干涉。

至联军进犯北京之前,沙俄虽充当八国联军的主力,然而,沙俄政府对是否争夺联军统帅权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不过很快就依据俄国自身利益,确定了抢先出重兵但不谋求联军统帅权的决议。因此,在攻打北京、策建“天津都统衙门”和强占天津租界方面,俄方均起带头作用。

联军攻占北京后,俄国向侵华七国抛出“撤军撤使”提议。其实,撤使是虚,撤军为实,这是沙俄为其独占东北的既定目标服务的。这场军事力量战略转移的实践是在力争津榆铁路沿线俄国利益的前提下完成的,主要涉及与英国争夺关内外铁路、攻占北塘炮台、与多国争夺山海关和秦皇岛等事件。这场战略转移的完成,加强了俄国在东北战场的军事力量。由此可见,沙俄华北战场的战略和战术主要是围绕着巩固其在东北的既得利益展开的,俄国虽有南下之意,但彻底占领我国东三省才是其长期考虑。

猜你喜欢
山海关租界联军
山海关水关
收复山海关(油画)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何时何地召开?
国共争夺东北第一仗:杨国夫勇战山海关
中共『一大』为什么选在上海法租界举行
英法联军为何不烧紫禁城?
从晚清竹枝词看西学在租界的传播
名联赏读
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