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张喜亮
中国国民党叛变革命,对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清理,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在极其艰难险恶的环境中,中国工农红军日渐壮大。为了鼓舞革命的士气,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以凝聚革命力量。经过一年九个月的筹备,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以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主体开辟革命根据地,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公营企业得到了更大发展。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着不少问题。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不断改进和完善,把党组织建设在国家工厂中,发挥国家工厂党支部的作用,是国有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之一。
发挥党支部在国家工厂中的领导作用。193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颁发了《苏维埃国家工厂支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工厂中的领导作用。国家工厂中党支部的基本任务是:教育工人“以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每一党员应有最高度的劳动热忱,绝对的执行劳动纪律,学习与具备最熟练的技术,在事实上作群众的模范”;“支部应经常了解群众的实际生活,倾听群众的意见,从各个方面去改善群众的生活”;支部要“团结工人组织工人积极性,提高工人群众的觉悟,实现每人的生产计划。”
工厂党支部要采取各种办法保证生产计划的完成。“支部应经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发扬和巩固工人的劳动热忱,来保证生产计划的完成”。具体作法有五个方面:“组织欢迎生产计划的运动”,即领导工人积极参加生产计划草案的拟定,检讨过去生产中缺点与错误,使新的生产计划在群众热烈欢迎的情况下得到完成和超额完成;“组织生产模范队”,即通过工会在各部门组织与领导生产模范队工作,把表现好的工人组织到模范队中来,在党的积极分子中组织生产竞赛,帮助技术差的工人完成生产计划,对于超过完成生产计划的模范队员提出表彰;“建立生产经济核算队”,即通过工会把善于节省时间和原材料的工人组织到核算队中来,给予那些节省办法得到全厂推广应用的队员物质和名誉的奖励;提高生产技术,即支部在保证生产数量的同时还要注意产品的质量,领导组织向技术更熟练的工人学习,设立技术研究组提倡技术竞赛,对于技术发明应用到全厂的给予欢迎和国家奖励;建立“三人团”,即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保障生产计划的完成,如发生怠工、工人诉求、克服生产落后现象等都必须由厂长、工会委员长和支部书记组成的“三人团”解决。
工厂党支部改善工人的政治文化与经济生活。为了使工人了解为自己的国家工厂工作,把劳动热忱提到极高。一方面通过俱乐部吸收全厂工人参加夜校读报识字、娱乐体育等组织,提高政治文化等水平,全体工人参加赤卫军、少先队学习军事;另一方面,支部必须了解工人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问题,如吃饭、卫生、居住、娱乐、教育等,无论是工人提出还是未提出的问题,即便是很小的事情,支部必须经过“三人团”迅速解决;支部通过工会领导保障工人生活,同时,对那些消极怠工、偷盗行为、破坏公物、破坏厂规等坏分子开展斗争,给予严厉惩办。
中国共产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国家工厂之党支部的作用,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强党建促发展”“党建与业务相融合”有着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