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茹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目标,并把思政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要积极地寻求办法与途径。故此,不能只将思政教育的任务全部寄托在思想政治课中,同时也要在其他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打破长期存在的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相互分离的局面,以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与城市轨道交通课程的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有助于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课程进行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对轨道交通行业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职责有一定的认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还只是停留在对专业课内容的讲解上,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这让学生虽然掌握了专业课的知识,但是却无法理解自己的专业所蕴含的思想教育精神。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大可能是因为教师对思政教育的内涵与意义理解不足,且缺乏对思政内容进行合理教授的教学方法。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结合的更有成效,就需要对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教学过程是双边的,只有保证教师拥有思政教育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才能让学生能从专业课的教学中感悟到先进的政治思想。因此,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是现如今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可以采取措施对教师的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在优化教学团队上,可以采取用互联网观看讲座与专题报告等方式进行思政教育,还可以在平时的专业课研讨会上,请一些专家为教师们进行思政讲学,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此外,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工作案例,让教师在学习这些工作案例的同时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多种方法来对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可以为后期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可以促进在专业课中思政教学的革新与践行[1]。
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较深,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还停留在面授与板书的方式上。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显然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有所转变。首先,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构建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与教师进行角色上的互换,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扮演一个领路人的角色,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的方式[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下搜集与专业课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在课上与大家进行分享与交流。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还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小组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并明确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职责与专业素养。其次,教师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学校为学生讲学,用自己真实的工作经验作为教学素材,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感受到优秀毕业生给它们带来的榜样的力量,并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最后,学校可以安排学生走进实际的工作岗位,跟着前辈感受他们工作的不易以及他们在工作时认真的态度,让学生在前辈的身上学习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此外,对教学手段也要进行革新,改变以往的面授与板书的枯燥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手段变得更加具有多样性。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慕课的形式,让学生足不出户也能听到其他学校更为专业的教师进行的讲学。也可以运用雨课堂与学习通这种教学APP进行辅助教学,让教师能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习强国以及央视发布的纪录片来让学生通过线上平台随时随地的加强思政教育,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感受到思政教育对专业课学习以及自身素质提高的影响作用[3]。
加强专业课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积极地挖掘教学文本中的思政元素,让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这有助于学生在明确专业课学习的目标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养。因此,教师需要仔细的研读课本,并可大致的将其划分为三大种类:爱国主义精神、核心职业素养以及大国工匠精神。而再细致的进行划分,可以将它们又分为更加细小的分支。首先,我们将爱国主义精神划分为对民族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以及四个自信[4]。其次,教师可以将核心职业素养划分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安全意识、服务至上、团队协作。最后,从大国工匠精神中提取出严谨认真、精益求精以及实事求是的这三种思政元素。这样细致的划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本中的思政元素并积极地践行思政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先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再让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对学生完成的作业的点评来引入实际的教学案例与示范性操作,来让课堂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让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思想觉悟。此外,在评价模式上也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随后教师再进行评测,遇到拿不住的,可以采取让企业导师进行评价的方式来决定。这样的评价方式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与综合素质进行合理的评测。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励学生好好学习,还能向学生积极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知识能力又有专业素养的全方位人才[5]。
在期末学生评价中,教师应去除以往评价手法中不合理的地方,对教学评价手段进行合理的改进。尤其是对思政内容的考核,需要教师对其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考核与评价,并通过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来获得反馈,进而根据反馈来积极的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特点来合理的制定评级内容,以便于能更好的更直观的得出结果。在评级的过程中多进行过程性评价,并且在考核过程中注重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为了实现公平且合理的评价,教师可以将课程成绩的构成分为平时作业的成绩以及期末考试的成绩这两部分,在总成绩的评定上这两部分各占百分之五十的比重[6]。其中,在期末考试的形式上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本学科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对本学科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与掌握,为以后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考试题目方面可以融入一些思政元素,比如与本专业相关的现代较为热门的新闻时政以及较为著名的大国工匠的代表人物等等的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平时成绩的考查中,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分别是课堂考勤的成绩、课堂笔记的成绩以及课下作业的成绩这三部分,按照1:1:3的比重进行核算。在平时作业的计算上选取其中成绩较高的3次进行考核评定。而课后作业主要包括的题型是名词简答以及主观论述,作业的内容主要是考察日常课堂教学上所涉及到的内容以及当下与本专业相关的最热门的时政新闻。评定成绩则是由学生作业内容的正确度以及完成作业时的认真程度这两部分共同决定。这些都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三方面共同进行评定。其中涉及到对思政内容的考评,让学生在学习与考试的过程中不忘学习思政知识[7]。
随着新型课程改革的推动,现代课程教学基本都践行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及教师在学生学习时主要起到引导作用的新型教育理念,并采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将课堂教学大致设置成以下几个教学环节:首先是先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其次是让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再将知识进行不断的深化,接着教师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最后在课程结束以前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8]。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对教师所讲的方法与技能有更好的掌握。此外,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书本知识的科学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教师要保证在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渗透与涉及思政教育理念。在课程进行的第一阶段,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学教师选取的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及涉及思政教学的学习资源来进行知识的导入,在学生自学过后教师在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在课程进行的第二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与探究,在让学生对自己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并让其他学生对其的回答进行点评[9]。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实际分享能力与专业核心素养,让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而在课堂教学的第三阶段,教师就可以采取布置课后作业以及课后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实现专业知识巩固的同时并实现思政知识的同步内化。
总之,学校与教师要积极的响应立德树人的号召,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日常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思想上的提高,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并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以及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此外,在高等教育中融入思政教学,可以让高校更好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