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分析

2022-11-23 15:24陈经伟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文明

陈经伟

(中共新乡市委党校,河南 新乡 453000)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需要正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调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以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与产业文明为主要发展方向,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1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指导思想进行有力调整,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到重要战略地位上,突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透析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经济发展内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战略。从国家意义上来讲,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应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与艰巨性,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国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整体生态环境污染呈下降趋势,但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由于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导致出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问题出现,我国环境污染形势总体来说体现在污染物排量放久居不下、环境质量令人担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整体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等方面[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针对形势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任务,要求从“优、节、保、建”等四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2 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

2.1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污染形势比较严峻,国家从战略发展角度提升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不只是国家问题,它与每个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大部分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较低,在日常生产生活工作中,采取消极的生态保护态度,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导致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足,常常用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其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认识方面,部分地区人员注重强调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忽略生态文明建设,将经济增长建立在生态破坏之上。其次,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人们无法深入认识环境污染对自身生活空间的危害性,在生活生产中常常出现资源浪费、超量排放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2]。总的来说,认识问题是导致生态环境保护进展不顺的主要原因,需从提升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宣传教育等方面,有效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2.2 经济增长形式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经济增长形式不合理,造成了经济发展形式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失衡,经常出现先污染再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恶性循环现象。人们常常将产业结构发展与环境保护建立在一个不对等的关系上,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能源消耗与交通扩张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在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汽车数量的增加导致能源消耗速度加剧,污染排放增多,并出现资源浪费等现象,进一步影响生态环境;第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为快速提升经济发展速度,大力发展短期利润较高的第二、三产业,以消耗能源、污染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的短期快速增长,未考虑长期经济效益,生产性与服务性行业的不断增多,导致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3];第三,资源消耗。在轻重工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能源资源的消耗较多,且大部分以化石能源为主,能源的高消耗也使废弃排放物增多,温室效应加剧,直接威胁生态环境。

2.3 环境保护执法能力不足

当前环境保护执法能力不足的现象比较常见。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在环境保护执法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与违法不究等恶劣现象。虽然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不足,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与空白,但这不是不采取环境保护执法的原因,在出现违反环保保护法律的情况下,处罚力度不足,与破坏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成正比,导致人们对生态保护法律的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为提升当地经济发展速度,以发展经济为重点,出现不按照环境保护标准执法的问题,环保执法流于形式,导致相关生产企业缺少对环境保护法律的敬畏。违法成本较低,守法成本较高,这也是环境持续污染的主要成因。

2.4 缺少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

针对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大力推行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希望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资源,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以此解决由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有关清洁能源使用技术的发展时间较短,技术不成熟,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目标难以实现。其次在环保技术方面,我国针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区域,开展依靠科学技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规划,以火力发电厂为例,火力发电厂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电力产业,我国通过发展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等,希望促进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虽取得一定成效,但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些环保技术显得杯水车薪。另外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技术并不先进,缺少自主研发的环境保护科技,这也限制了以科技促进环境保护的发展力度[4]。

3 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围绕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任务,践行生态文明发展战略,针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应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解决长期困扰生态环境保护进展的主要问题,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3.1 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深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影响,需要从政府与公众等两个方面出发,切实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在政策层面,要强化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职能,以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长期规划战略,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能够有效加强社会管理,应结合目前生态环境保护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建立健全相关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化推进。首先,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考评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升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统一,建立基于绿色发展的经济核算方法,将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能源使用、环境污染与环境效益纳入经济评价体系中,使两者形成统一整体,每年公布各地区行业发展中的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其次,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作用,以环保部门为主导,有关部门加强配合,制定关于环境保护的价格、金融、执法、财政等政策,做好各个地区的能源管理工作[5]。

在民众方面,应加强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公众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与自身生存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切实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政府应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与环保法制的宣传力度,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呼吁公众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并加强对重污染行业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做好产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制度,发挥民众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相关单位应做好环保数据的发布工作,为社会监督提供真实有效的环境基础数据信息。

3.2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竞争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经济发展,应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工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污染排放,将环境准入标准作为实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切实转变能源消耗量大、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方法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制定严格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制。近些年来,区域环境污染的主要成因在于地方保护政策,为促进经济发展而破坏环境,所以针对以上问题,需要结合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国土空间,限制主体功能区域的开发,以此实现经济布局优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在相关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清楚界定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并做好国土空间开发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其次,优化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模式。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是造成地区环境污染的源头,实行产业升级,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整改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业企业,严禁污染环境、能源浪费建设项目的开展,以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的新型产业体系的形成[6];最后,制定节能减排与资源优化配置政策,以电力生产行业为例,传统的火力发电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制定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比如针对消耗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生产企业制定的电价政策,停止审批不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项目,促使发电企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发电机组,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提升环境保护新型产业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

3.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能力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能力下降,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成本低,环境保护工作无法落实到位的主要原因,需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能力建设,以强有力的法律实施来约束环境污染行为。首先,建立健全环保规章制度与监督管理制度。当前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存在一定漏洞,其主要原因在于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较多,评价环境污染的标准较为模糊,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做到依法治理,针对这个问题,应加快完善法律空白,结合之前环境立法实施情况与执法案例,不断更新出台新的环保法律政策,针对新出现的环境污染类型,优化现有环境污染评价标准,保证在环保执法过程中,有着明确的执行标准与处罚依据。提升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提升环保监督执法能力,建立健全环境监督体系,以政府引导、社会监督为主要模式,提升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使用,提升对突发环保问题的处置能力[7];其次,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在确保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的基础上,严格监督管理环境违法现象,解决各地区长期存在的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对等问题,深入开展整治高能耗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禁止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环保部门牵头强化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对遗留环保问题的处置力度,建立有关环保执法行为的行政监察部门,为受环境污染的民众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尽可能缩小环境污染范围。

3.4 以科技创新实施高效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意味着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除了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之外,也需要充分借助科技创新,建设能耗较低、污染排放较少的产业发展模式。首先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新能源也被称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是除了传统能源之外的能源类型,具有资源种类多、总量丰富、环境污染小与可开发空间大等主要优势特点,其针对我国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导致化石能源消耗愈发增多,传统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与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有着良好的解决效果。我国当前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为风能、光伏产业与水电产业等,应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新型能源使用技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其次,提升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结合目前的环保战略与标准,强化环保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实践,针对我国主要的污染类型,从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发电机组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等方面,切实攻克技术难点,加强对环保技术的推广,积极开展成熟环保技术的示范与试点建设工作,比如开展发电机组的环保改造工作,研究超低排放技术、脱硫脱硝技术与海水淡化技术,采用海水淡化超滤装置与超滤模组,去除海水中的杂质,将海水资源转化为电能资源,避免了废酸碱液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8];最后,加强环保产业相关技术发展。国家应全力支持环保服务业的发展,提升环保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比如环保装备制造技术,针对当前常见的环境污染类型,通过自主研发打造新型的环保装备,包括反渗透膜技术装备、渗滤液处理技术装备、烟气脱硫大型氧化风机、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装备、电袋复合除尘技术装备等,有效提升环保技术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中的整体效率,促进环保装备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在当前的时代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在取得相应环保成果的基础上,仍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针对目前所产生的多类型环保问题,应从政策、技术、执法与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践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规划,撇弃传统的边污染边治理的生态环境处理模式,建设具有中国社会主体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以此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文明
环境保护
农村水环境污染及协同治理研究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