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政教育研究

2022-11-23 12:27
关键词:宇宙数字政治

方 楠

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政教育研究

方 楠

(福建中医药大学 团委,福建 福州 350122)

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元宇宙通过虚实融合的数字交往深度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路径的同时也面临着虚实融合衍生“去具象化”、圈群闭合衍生“去权威化”、交往耦合衍生“去中心化”等挑战。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包括:利用数字替身技术实现多场景共在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展仿真实践,提升个体创造力;利用沉浸式交互技术营造共情体验,强化教育价值引领。该过程存在诸多挑战,要坚持理论灌输、人文关怀和伦理逻辑,有效规避技术风险,推动元宇宙嵌入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断提升。

元宇宙;高等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元宇宙是互联网的高阶形式和极大发展,虽然仍是一种技术构想,但其蕴含的交往变革以及由此给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以及人工智能与各学科、各行业深度融合的基本要求。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利用网络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影响和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教育活动,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和流变性的特征。[1]数智技术的热潮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开始关注新型媒介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发展。目前学界关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构建[2]、信息极化效应[3]、话语困境[4]、大数据的教育创新[5]、算法时代的技术逻辑与价值定位[6]等方面,仍鲜有围绕元宇宙技术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

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当下人们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出发,对此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剖析,也是对未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预判和想象,势必将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一、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一)元宇宙

2021年,“元宇宙”与“碳中和”“双减”等一起进了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的“年度十大热词”。随着科技圈与资本宣称为“元宇宙第一股”游戏平台Roblox上市[7]引发了行业爆发,彭博行业研究报告预计,2024年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美元;普华永道预计,2030年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8]目前,对元宇宙概念还未有统一界定,元宇宙(Metaverse)拆解后由Meta和Verse组成,其中Meta表示超越,verse表示宇宙(universe)。笔者认为元宇宙指的是依托于5G/6G、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MR、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支撑,人为创造出平行于现实世界的人造虚拟空间。这个虚拟空间逐步与现实界融合、互相延伸拓展,同时承载着用户社交娱乐、创作展示、经济交易等一切活动,呈现出高沉浸感和完全的同步性。作为新技术,元宇宙概念绘制了互联网发展的未来蓝图,为人类打开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元宇宙的关键词是虚拟仿真、沉浸体验、自我满足、多主体实时互动、数字DNA、去中心化等,其目标是彻底消除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二分,实现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的无缝对接与互补融合。作为新思维,元宇宙所营造的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多人实时互动、多空间实时切换等宏大场景,在深度释放人的创造力与能动性的同时,无痕迹地在虚拟世界中构筑了平行与现实世界的意识形态话语空间。

(二)元宇宙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塑

自1994年中国接通互联网以来,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逐步深入,但在技术、思维和方法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局限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明确提出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9]。在元宇宙概念的推动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在转向智慧、互联、互动、虚拟仿真等方向发展。未来元宇宙多元的技术手段和海量的数字资源的大量使用,必然为数字中国战略赋能,也将在整体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智化水平。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需要善用元宇宙技术进行科学治理

推进元宇宙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就是推进元宇宙的技术应用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数字智能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生活的和谐有序提供精神支撑。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存在形式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和制约。数字时代,数字生产力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也必将成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数智技术以及新媒介的普及,利用数智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例如,基于大数据学生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优势进行研判,可以宏观把握学生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避免因主观因素干扰的误判;通过VR眼镜、头盔等可穿戴智能设备,可以帮助大学生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身临其境地感知历史场景和革命事件,将爱国主义情怀铭刻在心。受当前数字技术发展限制,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数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尚处于初步阶段,部分功能还不能完全实现。进入元宇宙时代,社会的数字生产力水平将发展到更加成熟的阶段,数智技术将实现迭代升级,而它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程度也将更广泛,必将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利用元宇宙技术凝聚思想共识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10]在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的时代,数字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已成为重构教育要素、创新教育方法、影响教育形态以及制约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称为“网络原住民”[1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深挖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真实内容,梳理贴近大学生的好思想、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理论以及校园典型人物事迹,利用元宇宙技术,帮助大学生在虚拟社交空间中树立人生坐标,自信前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利用元宇宙技术,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大学生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大学生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元宇宙场景中的信息技术高度发达,要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要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在网络上反应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要及时回应帮助,对不了解的政策要及时宣传介绍,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纠正,让大学生网络圈子成为师生互动、交流沟通的新平台,布局元宇宙应用场景,使元宇宙空间成为了解学生、贴近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新途径,引导大学生有序发声,预测和有效化解舆情危机。

二、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每一次新技术革命的创新成果都直接影响着社会机制、人际关系和互动方式的联动革新,元宇宙作为已然发生且正在逐渐影响世界的新技术革命,无法脱离对其所蕴含的技术特征与嵌入现实社会的可能性的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而在元宇宙时代人的生存空间、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以及交往关系都将发生巨大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行前瞻性深思,明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因时而变、因势而为,不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的依据。

(一)虚实融合衍生“去具象化”

元宇宙的虚实融合指的是元宇宙依托大数据、VR设备、区块链等技术以及有着听觉、触觉和视觉等感官体验的可穿戴设备,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实现具身沉浸,衍生“去具象化”。元宇宙为生存其中的个体提供了一个沉浸体验、虚实交互的深度融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系统,其既包含了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映射物,又夹带有虚拟世界的自我创造物,构建了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世界,实现了沉浸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而所谓的元宇宙技术嵌入的沉浸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教育环境,借助虚拟环境,受教育者通过高度参与互动、演练而提升技能。情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场景中,让大学生对亲历的场景或事件发表看法,进行反思,继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并将新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沉浸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中,大学生通过大数据资源和技术工具实现了“所见即所感知”“所想即可尝试”等抽象思维表象化。同时,元宇宙通过低延迟感和高仿真感的互动技术让现实的人在虚拟空间中产生在场的感官刺激,不仅能够将思维即时转化为形象的产品,使抽象思维具象化,再现真人的音容笑貌,而且能够在真人消失的情况下,在数字世界里再现其行为举止,让个体体现真人的意志,满足真人的需求,成为彼此互动的统一体,进而让教育对象更多的感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满足教育对象内需,从而提高元宇宙中在线互动交流的质量,实现元宇宙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虚拟仿真现实又超越现实体验的沉浸式感受,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用于监测监控隐患的各类传感器,布设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获取的监测、影像信息需要持续、不间断地传输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也要发送操控命令给传感器。监测监控物联网的网络层承担信息双向传输,是整个物联网运行的基础,既要保障传输能力,还要保证稳定可靠。

(二)圈群闭合带来“去权威化”

元宇宙时代,高校大学生群体在经历了传统乡土社会的血缘、地缘之后,在元宇宙空间中找到了业缘、趣缘等虚拟空间,实现了离土又离乡大学生群体亲情、友情的“网络在线”,成为他们进行相互联系并在其中完成社会交往和文化互动的主要场所。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指出,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呈现出闭合圈层化的“差序格局”结构。传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知识权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是传道授业解惑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权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其本质上说是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服务成长工作。随着AI、AR、V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的日渐成熟,元宇宙技术异军突起,大学生可以通过新技术渠道获取各个专业领域内最前沿的知识,掌握最新的理论资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权威地位逐渐降低,其角色定位将被重塑。元宇宙作为技术更迭的产物,嵌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从其实现目标来说就是对虚拟空间中的关系进行整合和重构,营造向上、向善的网络环境,以实现育人的目标。在元宇宙构建的大学生虚拟空间中,以趣缘、业缘、血缘、地缘等形式建立的交流圈层,也呈现出圈层化的“网络差序格局”结构,信息茧房成为常态化。[4]在这个闭合的圈层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弱化,反之来的是网络意见领袖的崛起。

(三)交往耦合带来“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元宇宙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预见,依托AR、VR等数智技术的元宇宙虚拟空间必然是生动鲜活的。在元宇宙创设的现实与虚拟深度融合的空间中,其呈现出的内容不再是单一来源于专业网站或者特定人群,而是由参与空间中的权级平等的个体共同创造的。传统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普遍采用了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导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模式。这种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最大优势是从教育规范管理、教育过程控制和教育效果评估等方面总是遵循标准化流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较为统一化标准化的教育方式,从而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方向的正确性、知识的完整性和教育过程的流畅性。然而,元宇宙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交往沟通的过程不等同于戈夫曼基于戏剧学的拟剧理论,即互动产生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设置的语境。在传统意义上是由作为语境中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灌输式”的教育进行设定的。但是在元宇宙中,这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语境很可能是由互动双方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临时搭建的。在元宇宙技术加持下,身处其中的每个个体将超越代码的束缚,形成独立个体的数字DNA,由此催生出“电子人”的概念。“电子人”实质是通过数字DNA的身份识别在元宇宙空间中产生与现实交往感知相一致的虚拟社会交往行为,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虚拟社会化”的过程。可以说,交往耦合特征充分展示了元宇宙嵌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这将冲击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形态与开展模式。由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方式和空间范式将从当前现实的“人文环境”转向未来有可能出现的超现实的“后人文环境”。

三、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面对元宇宙嵌入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利用数字替身、数字孪生与沉浸式交互等核心技术,探究这些技术在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能实现场景。

(一)利用数字替身技术实现多场景共在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未来的元宇宙教育场景中,数字替身(Avatar)是个体开展社会交往的中介。尽管在当下的虚拟社交情境中,数字化生存的个体已经实现肉身和数字身份分离,但此时的数字身份仍离不开人的主观意志操控,是个体肉身在虚拟空间中的投射,仍需要借助人的肢体执行数字身份的意志。[12]

一方面,在元宇宙技术的支撑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利用学生可穿戴设备,通过说话、眼动、手势、肢体等不同方式,实现具身自然交互,通过脑机接口建立与人体感知器官的直接关联,实现“数字DNA”虚拟人行为与脑神经信号的数据同步传输,将大脑的想法转化为元宇宙中“数字人”的行为,增强学习者在元宇宙环境中的感知体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网络空间得以拓展、内在网络空间得以优化、交互网络技术得以实现,将深度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交互优势。

另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社会实践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元宇宙嵌入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真正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封闭状态,实现了时空的开放与再融合,使本地课堂教育与异地社会实践教学深度合并,产生超越时空距离的新型“共在”形式。在这个情境中,异地实践教学终端学生可以利用全息投影、虚拟仿真等技术通过作为本人在虚拟空间映射的“数字人”身份参与到本地教学环境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群体将被最大化。元宇宙可以使人们突破这一限制,数字替身成为人类身体的外部延伸,帮助人们同时参与多个社会生活场景,尽可能全面地感知丰富的社会生活世界,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13]。

(二)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展仿真实践,提升个体创造力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即“数字双胞胎”,指的是个体在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中平行共在,并且虚拟世界是物理世界真实映射,也就是“我”与“虚拟我”的概念。元宇宙打造了一个虚实互渗的三维世界,大学生可以在这个三维世界中以本人身份打造一个虚拟人物,拥有“数字智慧”(digital wisdom)和“第二人生”,即以虚拟身份的方式在虚拟空间中实现个人成长,通过“再造人生历程”的形式,创造和重建其主体和化身。同时,在元宇宙中创造自我的过程中,创造一个数字虚拟世界,实现人生价值。一方面,作为大学生,将在虚拟空间中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共同讨论教育内容,参与到教师设置的类似于实时策略类的沉浸式体验中,将自己化身历史事件中的个体,通过经历一次次考验而实现个人成长,从而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为党、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另一方面,依托元宇宙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是在以数字孪生等技术为中介的虚实融通中获得的,它在虚拟与现实的有机互动循环中高清晰地描述了教育要素、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纹理”,真正克服了传统技术在高质量量化万物层面的边界。在网络圈层化的影响下,“用户生产内容”意味着“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意见领袖”,也就意味着普通大学生在网络圈层中很难有表达自己声音的机会。当元宇宙在创造界面上剥离出物理空间的圈层后,创造性思维将会激发和培育大学生释放出极强的创造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灌输式”的理论学习使教育对象形成内在自发的理论自觉,其目的是使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力生成方面,元宇宙借助大数据技术深度发掘大学生内需及其问题呈现,鼓励大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大学生培养学习力与思维力,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创造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力转化方面,元宇宙能够依靠智能技术综合集成各类学科优势,形成类似STEM的教育模式,推动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利用沉浸式交互技术营造共情体验,强化教育价值引领

四、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风险规避

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风险,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导,系统谋划,有效规避元宇宙技术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风险,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促进元宇宙赋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灌输

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都是“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14]。新兴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导致部分人盲目的技术崇拜,元宇宙并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国”和“乌托邦”,不应成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替代品,而是要成为传统思政课的有效补充。由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不能在大学生头脑中自发产生,且转型期社会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趋于功利化和多元化的现实容易诱发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和理想信念缺失,因此传统“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大学生某种深刻而稳定的心理结构,外化为一种现实的心理能量以及个体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在教育效果上实现了对大学生价值引领和理论指导。元宇宙虽然拓展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界限,倘若一味地盲从技术,抛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现实教育问题仍然难以解决。我们应当始终坚持以“灌输式”教育模式为导向,让虚拟世界为现实空间的教育服务。

(二)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从哲学上说,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人的世界的根本原则。以人为本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现实的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满足的人,追求自身主体性发挥的人,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人。人文关怀就是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元宇宙嵌入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宗旨在于“助人自助”,打造有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人达到“充分的存在”,能够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够合理利用自主选择的权利,达到自我完善和功能的充分发挥。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启发式的,让受教育者依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自主安排学习内容、自由控制学习过程、自由选择学习交往,提供情感支持,给予情感互动,弥合过度数字化可能带来的情感消解和关系淡化。

(三)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具有发展的永恒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元宇宙背后蕴含着真实世界的伦理秩序,受到现实社会的约束和规范。元宇宙中的人以多元表征的形式存在,既可以是全息影像,也可以是化身,还可以是具有外化特征的智能“虚拟人”。因此,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伦理问题可以归结为:人与物、人与“虚拟我”“物理人”与“虚拟人”的关系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发挥人的价值判断和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元宇宙技术,不能过度依赖“虚拟人”而丧失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规避技术可能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潜在风险,引导受教育者正确看待并有效驾驭“虚拟我”,保证元宇宙嵌入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价值导向。

[1] 骆郁廷, 李恩.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理[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1(5): 178-184.

[2] 张凤寒, 钱云光, 张琼.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 37(6): 135-139.

[3] 王晓珊, 刘俊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信息的极化效应监测分析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21(9): 110-113.

[4] 陈希, 邓淑华.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困境及其优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20):75-76.

[5] 李玲. 论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9): 33-35.

[6] 邓国峰, 高安安. 技术逻辑与价值定位: 算法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展望[J]. 思想理论教育, 2022(2): 30-34.

[7] 方凌智, 沈煌南. 技术和文明的变迁: 元宇宙的概念研究[J]. 产业经济评论, 2021(1): 5-19.

[8] 喻国明, 耿晓梦. 何以“元宇宙”:媒介化社会的未来生态图景[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3): 39-40.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 人民日报,2021-03-13.

[10]习近平. 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J]. 求是, 2021(6):4-8.

[11]方楠. 网络差序格局中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9, 41(2): 93-97.

[12]董扣艳. 元宇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探测、伦理风险及其规避[J]. 思想理论教育, 2022(4): 90-93.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3.

[14]陈万柏,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81.

Research on Metaverse Embedded in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ANG Nan

(Youth League Committee,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China construction, the Metaverse is deeply embedded in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digital communication of virtual and real fusion, which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intelligent upgrade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le presenting an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digitalization. However, it also brings about such challenges as “de-materialization” in the virtual and real fusion, “de-authorization” in the enclosed circle, and “de-centralization” in the coupling interacti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Metaverse embedd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digital surrogate technology for multi-scene participation and all-round human development, the digital twin technology for simulation practice and individual creativity, and immersive interactive technology for empathy experience as educational value guidance. To tackle the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Metaverse integration, it propos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theoretical indoctrination, humanistic care and ethical logic, effectively avoid technical risks, and foster the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avers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机制优化研究”(20VSZ054);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社交圈层化场域中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建构研究”(FJ2018B081);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福建党史资源融入高校思设政课教学研究及数据库建设”(21JDSZK014)

方楠(1982-),男,福建福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mail: fn1511@163.com

G40-012.9

A

1008-0627(2022)04-0071-07

(责任编辑 赵 蔚)

猜你喜欢
宇宙数字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宇宙第一群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答数字
这宇宙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