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助推产业精准扶贫创新模式探析

2022-11-23 10:28:48张凤霞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政府内蒙古喀喇沁024411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3期

张凤霞(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政府,内蒙古 喀喇沁 024411)

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土地流转是推行适度规模化产业经营,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它能够大大提高农村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更好的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转型,有效解决部分农村地区生产经营相对较为分散,土地撂荒的问题,符合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扶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如何更好的巩固扶贫成果,避免农民群众返贫致贫,就成为当前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要加强土地流转,积极发展各项产业利用产业,开展精准扶贫,巩固扶贫成果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前提基础。

1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土地流转和产业扶贫现状

1.1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土地流转现状

最近几年,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提高土地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当前喀喇沁旗11个乡镇街道共有耕地面积78.91万亩,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超过了68万亩,承包经营户有8万多户。目前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总面积在10万亩以上,占到了承包经营面积的15%。从流转方式来看,主要以转包出租和互换方式为主,转包较为普遍,其中转包的超过了5.7万亩出租有3.1万亩护患,超过了1.2万亩股份制合作为0.34万亩,转让的比例相对较低。从土地的流转经营形式来看,专业农业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一般农户土地流转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36%、0.8%、57%以上,而其他主体流转土地面积占到了1.2%,农户流转所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多。从生产经营面积来看,适度规模的经营相对较少,10亩以下、10~30亩、31~50亩、51~150、100亩以上的农户所占据的比例分别为26%、48%、6.7%、3%、16.3%,土地流转面积主要以10~30亩为主[1]。从土地流转之后所从事的产业来看,以粮食种植为主占到了土地流转总面积的76.9%,畜牧养殖的流转土地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5.1%,蔬菜种植产业尤其是设施蔬菜种植产业占到土地流转面积的15.8%,而从事饲草种植产业所占据到的土地流转面积在1%左右,从事果树等其他邻国产业所占据的土地流转面积在1.2%,从流转从事产业来看,仍然以粮食种植为主。

1.2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产业扶贫现状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当地的农村地区,要想彻底实现脱贫致富,让广大农民群众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实现,不愁吃不愁喝,稳定农村地区社会秩序,保证脱贫的群众不返贫,就需要依托产业来作为重要支撑。为此,当地政府部门借助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积极推动当地产业结构有效调整,着力发展脱贫产业,先后投资了2亿多元集中建设了小小牛群白石台沟种鸭产业园、小牛群关山沟移民产业园、南台子乡设施农业产业园、乃林北山根设施农业产业园4个农牧业扶贫产业园区,利用该园区辐射带动了12,000多名贫困人口,真正实现了生产性、劳务性、资源性收入的提升,当地农民群众的年人均收入能够达到1400元以上。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充分考虑了一部分农村人口的实际需求和劳动能力不足,经营水平低下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根据农民群众的实际意愿,推出了菜单式的精准扶贫模式,为每名贫困人口安排了7000元的产业发展周转资金,由农民群众自主选择相应的产业项目,由各级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把关和指导,针对性的开展精准扶贫和专业技术服务[2]。从2017年开始,从自主选择发展产业的人群当中选拔出了4000多名人员帮扶,补助资金超过了2400多万元。此外,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上把资产性收益作为扶贫攻坚的一切条重要的资金补充途径,针对劳动能力低下,确实不具备发展产业的贫困人口,通过代种、代养等诸多方式,将贫困群众手中的资金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到当地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群体当中,通过入股分红获得资产性收益。目前依托该种生产服务模式,已经带动8000多户以18,000多人,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和致富增收,为这些贫困人口获得了资产性收入超过了1,000万元。

2 土地流转助推产业,精准扶贫的创新模式分析

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生产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土地流转工作坚持以“整合资源、规模经营、增收增效”为目标,切实把土地流转作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群众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扎实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1 强化宣传引导 推动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结合实际,在巩固和稳定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对农村土地流转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主要通过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引导群众规范流转土地,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特别是在土地丈量、价格商议、合同签订等环节,保证群众全程参与,确保群众满意。同时,把“惠民、利民”作为流转原则,把各项保障措施写在流转合同中,无论是种植大户流转还是企业集中经营,在雇用人力过程中必须优先雇用流转群众,保证群众收益不受损失。

2.2 培育示范典型 拓宽流转渠道

通过政策帮扶,资金扶持以及项目支持等多种手段,支持当地的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的农业产业,特色林果产业设施,蔬菜种植产业,短时间内培养出了一批流转规模超过百亩以上的土地流转典型,更好的带动了区域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以锦山镇上湾子村为例,通过利用区域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发展设施蔬菜种植产业,地方政府部门对建设大棚的农户进行财政补贴,建起大棚,种植各种设施蔬菜,一个大棚收入超过1万元,并且每年呈现增高的态势,切实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效益[3]。以“两个全覆盖”要求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坚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使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稳步提高。

2.3 健全服务体系 规范土地流转

健全旗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镇村社干部土地流转信息员作用,为群众提供流转信息、政策咨询、实施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公开竞价,做好风险防控,防止恶意竞价。同时健全旗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体系,加大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力度,确保农村土地流转有序开展。在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中,最大限度为流转大户和企业提供扶持和帮助,帮助解决流转区域内水利配套工程和清障工作,疑难问题解决,更好推动土地流转工作快速平稳运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精准扶贫背景之下,通过加强土地流转,创新土地流转模式,能够更好的依托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通过土地高效流转,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土地入股,让农民群众更有动力去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土地出租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到最大化。所以在全新历史时期,就需要有关人员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对助推产业精准扶贫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产业精准扶贫的实际情况,创新土地流转方式,保证土地流转更加规范科学,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