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镇人民政府,内蒙古 达拉特旗 014300)
特色农业是一个地区在发展中兼具有着较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农业产业,它以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出发点,依据当地的整体资源分布情况,突出地域特色,围绕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坚持以科学技术为引导,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保证各个要素能够高效匹配,以某一个特定的生产对象或者生产目的为目标,在短时间内形成具有一定特色,一定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强的非均衡性的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良好渠道和重要组成,它能够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共同富裕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更好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所以就需要各地结合当前特色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诸多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方案,依托特色农业产业,更好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一个地区的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过程中,达拉特旗依托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联系广大群众,凝聚强大合力,更好的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产业兴则百业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当地以促进农民群众增产增收为出发点,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优势,多措并举加强对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探索出瓜果木草油料饲料,小杂粮等特色农业产业,按照保证粮食正常生产,增强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实力,特色增效的发展道路,有效推动了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目前达拉特旗的蔬菜种植业畜牧养殖行业,牧草生产已经初具规模,截止到2020年当地的瓜果蔬菜种植面积超过了15万亩,饲草种植面积超过了50万亩。并加快构建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园区,养殖场共建成各种类型的养殖园区700多个,积极发展牛羊为主的牲畜养殖产业。同时不断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在本地区形成了沙酒业、东达蒙古王2个中国驰名商标和真金、蒙祥等23个著名知名商标。
首先,明确支持的重点和对象。始终围绕当地的农业特色产业,加工行业,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情况,加快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基层地区的产品流通渠道,支持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项目支持的对象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的乡镇、村(包括脱贫村和一般村),具备特色产业发展条件、需要巩固脱贫成果的脱贫户(包括边缘易致贫户),联农带农机制完善、带动特色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其次,认真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项目。鼓励基层地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在做好项目库的同时继续执行有产业,全面参与,有效益全面支持的相关要求,围围绕一个地区的特色产业加强谋划,常规粮棉油等传统大宗农作物种植以及列入负面清单的产业不得作为项目产业。到户项目重点支持自种自养,严格执行标准,达不到标准的,不得予以奖补支持,切实杜绝“小、散、弱”项目。
首先,提升园区建设水平。支持乡镇加强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一方面改善现有园区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园区建设规模,增强园区带动产业发展和村集体增收能力;另一方面,根据实际需要,在有条件的村中按照标准,新建一批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努力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引进。强化主体带动激励,对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成效好的主体在示范评定、项目安排、奖补支持、设施用地、特色保险等方面给予倾斜。强化主体带动利益联结,健全订单生产、务工就业、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履约监督,强化纠纷调处,维护和巩固主体与带动村带动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防范“断链”风险;再次,提升自种自养收益。按照自治区政府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民生工程的要求,大力发展自种自养,因户施策指导实施发展前景好、市场需求大、群众易接受、增收较稳定的优质高效自种自养项目,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业收益,实现持续稳定脱贫致富;最后,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坚持招商引资与扶持现有企业并举,做强国、自治区、市龙头企业梯队。将农业招商引资任务纳入市招商引资年度目标考核范围,政策上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田园综合体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农村电商发展、农业品牌建设、农业科技创新。
首先,强化技术服务。发挥农业农村部门技术优势,结合驻村工作队人员调整情况加强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专家组和产业发展指导员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解决产业发展实际问题。继续落实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每名农技人员至少联系服务2户自种自养脱贫户。对产业发展指导员、村“两委”成员、带动主体负责人、自种自养户开展分类培训,提高培训实用性实效性;其次,加强督查指导。旗农业农村局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督查、指导,及时全面准确掌握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纳入年度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民生工程考核内容;最后,推进产销对接。配合开展客运场站服务区农产品展示展销共同行动,推介优质带动主体及扶贫农产品。借助农交会、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等平台,加强农产品宣传推介。鼓励通过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大力倡导消费帮扶,引导有关单位、龙头企业积极采购特色农产品。
首先,强化风险监测。完善带动主体目录,聚焦生产、经营、带动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督促带动主体制定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加强带动主体履约监督,维护和巩固与带动对象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防止带动“断链”;其次,严格项目监管。完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程序,加强项目实施前评估和筛查,避免上一些效益相对较低,风险相对较大,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全过程的监测工作,全面执行项目公开公示制度,建立责任倒查机制,确保农业特色产业能够规范开展;最后,完善特色农业保险政策。针对某些特色农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隐患,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保险政策,注重做好保险的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力争做到应保尽保。
综上所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落脚点。这就要求各地结合当前产业的发展实际做到因地制宜,注重加强资源的有效调控,保证各项资源优化配置,发挥当地的环境优势和农业优势,坚持走特色可持续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如此才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群众的正确收益,快速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