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常娟 卢立明 徐淑亮 蒋学杰
(1.山东省莒县刘官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 日照 276512;2.山东省莒县长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 日照 276516;3.日照市兴华甘薯研究所 山东 日照 276811;4.山东省莒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 日照 276500)
紫薯(Ipomoea batatas(L.) Lam),属旋花科番薯属草本植物,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故又称黑薯、紫心甘薯或紫肉甘薯。紫薯是甘薯的一个特殊品种,兼具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药用作物的特点,营养价值高,富含硒和花青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此外,紫薯还是食品、医药、化工、轻工、纺织等工业的重要原料[1]。为培育出营养价值高、用途广的紫薯新品种,日照市兴华甘薯研究所经过7年研究,培育出紫色甘薯新品种“东风8 号”,目前在山东省已累计推广面积2667 hm2,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东风8 号”是从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审定的“济紫薯1 号”放任授粉的自然杂交后代中育成的。2012年放任授粉得到种子,2013年早春温室播种杂交种子,取种子实生苗顶端20~25 cm 栽植试验田,收获后选择产量高、薯块颜色深的优良单株。2014年进行产量比较试验、抗逆性鉴定,并测定花青素含量。2015—2016年山东省多点区域试验。
“东风8 号”属匍匐型,中长蔓,蔓粗细中等,分枝数中等,蔓紫色。地上部生长势中等,除苗期顶叶边缘紫色外,其他叶片均为绿色,叶为三角形带齿、三裂片。薯块呈纺锤形,表面有暴筋,薯皮、薯肉均为深紫色。
该品种不耐寒,茎叶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在15~30℃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对块根形成越有利,块根最适生长地温为22~24℃。营养生长盛期需要供给大量水分,且需有充足的光照。主要收取块根,在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土壤地块生长最佳。
“东风8 号”结薯早而集中,中期膨大速度快,后劲大,烘干率为35.1%。鲜薯产量,第1生长周期每667 m2产1944 kg,比“济紫薯1 号”增产6.46%;第2 生长周期每667 m2产1846 kg,比“济紫薯1 号”增产7.01%。薯干产量,第1 生长周期每667 m2产682.5 kg,比“济紫薯1 号”增产6.79%;第2 生长周期每667 m2产647.8 kg,比“济紫薯1 号”增产7.36%。
“东 风8 号”淀 粉 率62.69%, 粗 蛋 白 含量8.87%,还原糖含量3.31%,可溶糖含量10.15%,胡萝卜素含量8.2 mg/100 g,花青素含 量232.2 mg/100 g, 膳 食 纤 维 含 量15.03%。该品种最大特点是花青素含量高,是目前国内高花青素品种“济紫薯1 号”花青素含量(106.2 mg/100 g 鲜薯)的2 倍以上。对于淀粉产量,第1 生长周期每667 m2产427.9 kg,比“济紫薯1 号”增 产2.44%;第2 生 长 周 期 每667 m2产406.1 kg,比“济紫薯1 号”增产2.99%。该品种还适合提取色素及生产紫薯粉。
该品种易感根腐病、茎线虫病和病毒病,中抗蔓割病和薯瘟病,抗黑斑病,抗旱性较强。适宜山东省作为春薯、夏薯种植。
为解决良种退化和易感病毒病的问题,采用组培快繁技术生产无毒种薯,较传统脱毒方法简化了技术流程,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具体方法为将薯块晾晒后与成熟的香蕉放在一起3~5 d,然后将薯块栽种在沙土中,置于35~37℃培养箱中进行催芽。取1~2 cm 芽苗顶端,剪去肉眼可见的叶片,进行表面消毒,并用无菌水漂洗。剥取带有l~2个叶原基的茎尖接种到培养基上,分别诱导不定芽分化和体细胞胚胎发生。对再生植株进行病毒检测,无病毒苗经继代培养、炼苗后,不需经过驯化室驯化可直接栽植塑料大棚,栽后灌水。此法茎尖脱毒效果好,茎尖容易剥取,再生率高。
甘薯育苗方式主要有大棚、中棚、小拱棚、阳畦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阳畦育苗。
3.2.1 播种选择未种过薯类作物或近3年没有种植甘薯的肥力较好、土质疏松、地块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苗床。入春后,选择脱毒快繁、无病斑的种薯,于无风晴天播种。排种时顶端朝上,使薯面都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到上平下不平。排好种薯后撒1 层串缝土,浇足水,使薯块和床土密接,最后在薯面上铺撒1 层厚约2 cm 的表土,土壤含水量以表层湿润为宜。将竹片或竹竿架设好,间隔1 m,盖好塑料薄膜,四周用湿土封严,促使发芽。
3.2.2 苗床管理排种起10 d 内,苗床最适温度为29~32℃,要保证不低于20℃,不高于35℃。此期气温、地温较低,主要是保温、增温。长苗期最适温度为27~30℃,此期间气温回升较快,应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烂床。后期炼苗和蹲苗期的适宜床温为20~25℃,要昼夜揭膜,以提高薯苗在自然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培养壮苗。第1次采苗前,一般不需要施肥。采苗2~3次后,要适当地追速效氮肥,一般在采苗后第2 天进行,追肥后立即浇水。
3.3.1 选地与整地甘薯是耐旱作物,种植应选排水良好、地势较高的地块。种植时实行轮作倒茬,避免重茬。一般采用扦插种植,春薯于5月上旬扦插,夏薯于6月上中旬扦插。扦插种植前深耕深翻土壤,并起垄,一般垄距80 cm,垄高30 cm 左右,山区旱薄地可适当减少垄距。结合整地施入基肥,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每667 m2施猪粪、鸡粪等含氮丰富的有机肥2000~4000 kg,搭配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50 kg。根据地力使用复合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使用,尤其增加钾肥的使用。
3.3.2 合理密植春薯每667 m2扦插3000 株,夏薯每667 m2扦插3500 株,覆土后采用黑色地膜覆盖[4]。
3.3.3 田间管理生产上提倡区域化种植,统一化管理,适时喷药防止病虫害传播,以降低传毒概率。遇涝排水,遇旱灌溉。地力较好的土壤栽植时,注意控制旺长。一旦有旺长趋势,可选用2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在封垄期均匀喷洒叶片,根据生长情况决定喷洒次数,一般喷施2~3次。生长后期,适时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块根膨大,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干物质的积累。
3.3.4 适时采收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需求来确定收获期,一般在10月中旬,最迟到降霜之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