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秀珍(莒南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 临沂 27660)
莒南县隶属山东省临沂市,总面积1752 km2,辖16个镇街,266个行政村(社区),108 万人口。在20 世纪50年代,“南茶北引”让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茶叶在莒南县扎根发芽,逐步成为莒南县重要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 为保障莒南茶叶快速、健康的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良种栽培为基础,制定出台莒南县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强品牌建设,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对莒南县茶业生产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经验做法,对莒南县茶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莒南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鲁苏交界处,东临黄海,西北部有泰沂山系作天然屏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7℃,无霜期198 d,年平均光照时间为2458.9 h,年大于10℃的有效积温4751.7℃,年平均降雨量856.7 mm,区内山地丘陵占70%以上,土壤以棕壤为主,pH 5.5~6.4,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境内生态良好,生物资源丰富,具备发展茶叶产业较好的自然生态条件,是山东省各县区里面最理想的种茶地域。
莒南境内以丘陵为主,土壤肥沃,呈微酸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生态良好。莒南茶树越冬期比南方长1~2个月,春季回暖慢,昼夜温差大,使得茶芽的生长缓慢,有利于内含物的积累。独特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空气质量孕育了莒南绿茶具有叶片厚、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独特优良品质。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测定,莒南绿茶中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分别为4.21%、21.08%,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南方茶,并且有益矿物质极为丰富,硒含量是南方茶的6 倍多,茶多酚与水浸出物比值在40%~60%,是绿茶品质的最佳比例。经过60 余年的开拓发展,莒南绿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在茶叶市场中逐渐占有一定的份额,特别是在北方市场具有较高的人气。
莒南县是我国北方茶区最早实施“南茶北移”的县区之一,自20 世纪50年代引种茶叶以来,经历了从零星到成片、从单一到多样、从生产到加工、从散漫到规范的产业发展历程。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5000 余公顷,年产干茶38 万千克,实现产值7.5 亿元。在茶园种植上,以春季茶籽播种为主,采用黄山群体种和浙江鸠坑种茶籽。近年来,新发展茶园开始引进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中茶108”“中茶302”“鄂茶一号”“黄金芽”“金萱”等,按照集中连片、整齐划一、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的标准,建设了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现代化的示范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达到了300 多公顷。
莒南县茶叶产品主要以炒青绿茶为主,产量占比70%以上。近年来,茶叶加工企业积极学习茶叶加工技术,引进新设备,提升制茶工艺,扩展产品类型,产品由传统绿茶加工逐渐向红茶、白茶、乌龙茶延伸。其中,红茶产量增长速度最快,占总产量的25%左右,白茶、乌龙茶产量相对较少。绿茶按季节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上市时间为4月中旬,秋茶可延续到9月底。2010年,“莒南绿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莒南茶叶先后获得市以上奖项262 项,其中国家级55 项、省级98 项,在山东省名列前茅。在近几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莒南茶叶共获得11 项一等奖和6 项优质奖。全县有13 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3 家企业通过QS 质量认证,10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3个产品获有机产品认证。
莒南县茶园相比南方茶园经济效益较高,与传统农作物种植相比效益也高。茶籽播种或茶苗栽植后1~3年为幼龄期,4年以后进入成龄盛产期,有效经济寿命可达20年以上。正常管理成龄茶园每667 m2可年产鲜叶200 kg,春季头轮鲜叶价格一般在160~200 元/kg,春季后期鲜叶价格一般在30~40 元/kg,夏季和秋季相对便宜,鲜叶价格一般在16~30 元/kg。莒南县90%以上茶农以出售鲜叶为主,每年茶园每667 m2收入6000~8000 元,投入成本(茶园管理及采茶费用)3000~4000 元,利润可达3000~4000 元。
加工企业收购鲜叶或自采茶园鲜叶进行炒制加工,平均2~2.5 kg 鲜叶可加工干茶0.5 kg,效益可增值一倍以上。早期春茶价格1200~1600 元/kg,后期干茶价格240~400 元/kg;夏茶和秋茶相对便宜,干茶价格100~300 元/kg。
莒南县属茶树栽培次适宜区,自南茶北引以来,虽然经过多年的栽培驯化,其抗旱性、抗寒性比原产地有所提高,但茶树喜湿、喜温暖的特性并没有彻底改变。莒南县茶园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地势不平整,土地分散零碎,土壤养分匮乏,水、电、路、防护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没有打造良好的茶园生态系统,水、肥、气、热、光等条件不能满足茶树良好生长,造成部分茶园长势差,经济效益较低。特别是很多茶农嫌麻烦再加上存在侥幸心理,越冬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茶园每2~3年遭受1次冻害,严重时造成春茶绝产,影响茶农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
尽管全县有13 家茶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但企业规模小,都是原来家庭小作坊通过多年积累逐渐壮大发展起来的,多数企业负责人年龄较大,开拓创新意识不足。受销售能力制约,大多龙头企业每年茶叶加工量不过几万千克,除去企业自建基地提供鲜叶外,不足的再收购普通农户的鲜叶,辐射周边茶园带动农户能力不强。其余茶叶加工企业多属于家庭小作坊式,数量众多,加工设备陈旧落后,加工环境不够理想,厂房简陋,多数是加工车间与住宅合二为一,加工场地狭窄,卫生条件较差,加工水平低,加工量小,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莒南县茶叶品牌较多,除个别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大多数茶叶品牌知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尽管近年来举办了一些茶事茶艺活动,宣传推广莒南茶叶,由于没有连续性,效果不十分明显。纵观国内名茶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大,并且结合深厚的茶文化内涵,产品溢价非常大。莒南县名优绿茶品质不比南方某些名茶差,但品牌知名度低,难卖上高价。虽然“莒南绿茶”已于201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但是“莒南绿茶”作为县茶叶的公用品牌,没有大力宣传和强势推介,茶企也没有树立“大品牌”意识,没能形成合力推进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直接影响了莒南茶叶产品竞争力。
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连续多年的培育和扶持。茶园建设前期投资较大,茶园管理需要农民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加工销售、品牌宣传推介都需要政府政策扶持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现实是县内没有产业扶持政策,茶产业发展缺乏有效奖励机制。业务主管部门缺乏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全县农业系统仅有1 名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经费不足,难以对茶农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难以有效地推广茶园管理和加工新技术。由于茶园种植见效慢,管理用工多,农民发展茶园的积极性不高。近几年,莒南县茶园面积增长缓慢,而周边县市由于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发展势头很猛,像岚山区、东港区、黄岛区等面积增长较快,其他地市如泰安、威海、潍坊等亦趋后来居上之势。因此,在茶园基地建设、品牌创建、龙头培育、宣传推介等方面需要政策大力扶持。
参照岚山区、东港区的做法,设立“莒南县茶业管理办公室”,单列编制、单列经费,负责编制全县茶叶发展规划,加快茶叶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莒南绿茶”公用品牌,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各类博览会,组织举办绿茶节、茶叶推介会,挖掘茶文化,组织实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实验和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
把促进茶产业发展目标列入对镇街工作的考核内容,每年县财政安排茶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1000 万元,从新品种引进、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老龄茶园改造、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三品认证、品牌创建、宣传推介等方面进行扶持奖励。突出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坚持走质量兴茶之路,做好茶产品,做强茶品牌,做优茶文化,做大茶产业,着力推进茶叶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引进不同层次的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茶农技术素质和企业茶叶加工水平。二是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搭建茶叶产学研工作平台,共建茶叶研究中心、茶叶研究院,打造科技孵化示范基地,推进成果转化,建立科技支撑茶叶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扩大开放,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通过控股、参股、新建等形式合作,建立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和市场流通渠道,借力发展,实现基地和市场扩张,实现产业做大做强。
一是制定落实技术规程。研究制定茶叶栽培地方标准,将无公害、绿色及有机食品生产程序纳入茶叶栽培、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确保莒南茶叶生态、绿色生产。二是推广无性系良种苗木建园技术。引进“福鼎大白”“中茶108”“龙井43”等无性系良种,建立无性系良种示范园,逐渐实现茶叶生产良种化。三是狠抓名优茶加工。将“名优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列为名优绿茶生产的新支撑点,新引进的杀青机、揉捻机、烘焙机、名茶多用机、理条机、扁茶成形机、分级机等茶叶生产专用机械。四是注重产品多元化研制。注重开发多元化产品,加快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茶”“乌龙茶”等茶类研制步伐,产品由过去的普通炒青向松针、翠芽、绿箭、菊花等多品种、高档化、系列化发展。
一是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牢固树立质量兴茶、品牌兴业的理念。鼓励支持企业注重品牌策划、品牌打造、品牌宣传,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积极组织重点生产企业参加各种博览会和名优茶评比。近年来,先后获得市级以上奖励262 项,其中国家级55 项,省级98 项,扩大了莒南茶叶的外在影响。二是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合力推进、面向市场”的思路,大力实施市场化建设,全力拓展莒南茶业发展空间。建立健全省内外销售专营网络,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先后在北京、大连、上海、济南、青岛等地开设莒南茶叶专卖店及经销处。三是利用现代传媒提高知名度。近年来,积极组建“香沁沂蒙”“沂蒙绿茶节”“沂蒙之夏——莒南绿茶展示会”“沂蒙玉芽”茶文化节暨海峡两岸茶叶产业发展论坛、电视融媒节目——《茶人故事》等大型茶技、茶艺宣传活动,进一步宣传展示莒南茶叶。“莒南绿茶 ”作为北方茶叶的代表,品牌效益进一步凸显,市场份额大幅提高,影响力逐年提升,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在抓好传统茶叶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和服务业,把茶产业同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养老产业、健康产业有机融合,促进茶产业链条横向延伸。建设金龙湖生态茶园、玉芽茶文化苑等集茶叶种植、采摘体验、茶园观光、茶文化展示、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提升了茶产业综合效益。打造莒南茶溪川田园综合体,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投资20 亿元,建设以“茶、溪”两大元素为主题的宜居宜业宜游现代乡村公园,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沂蒙好例、莒南模式。通过规划“一环、一河、四心”的空间布局,围绕金龙湖打造茶溪川田园景观大道;围绕洙溪河打造一河清水环绕,两岸绿树成荫的生态休闲观光长廊;打造净埠子书茶小镇、金龙湖原茶小镇、葛家山儒茶小镇、洙溪河禅茶小镇四个核心。按照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文化旅游区、花园式智慧创新城区“三区同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茶叶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探索新常态下可复制可推广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乡村振兴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