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机织工艺》教材建设

2022-11-23 07:25:28陈爱香
纺织服装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机织教材内容纺织

陈爱香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纺织工程系,山东 淄博 255300)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编写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材,对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办出高职院校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由我校(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纺织工程系教材编写团队与企业合作编写,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机织工艺》教材连续成为“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部委级规划教材,并被评为“十一五”“十二五”部委级优秀教材,是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纺织品设计和现代纺织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机织工艺与实施”的配套教材,也是2020年立项的中国丝绸技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丝织”课程的配套教材。本文介绍《机织工艺》教材的建设背景、建设内容及教材使用情况,为同类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一、《机织工艺》教材建设背景

1.行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纺织大国,纺织行业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纺织产业经历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形成了特色明显、产业链完整、中小企业集聚、效应显著的地域纺织产业集群。随着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纺织企业的设备、工艺、技术、产品更新迭代加快,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竞争力,纺织企业亟需大批懂技术、擅工艺、会管理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机织工艺》教材的内容应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更新。

2.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2005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如果没有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已成为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然而,高职教材的编写却远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高职教育大多沿用或借鉴本科及专科的教材,这些教材大多注重理论而实践环节薄弱,不适合高职教育。因此,要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3.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大多借鉴了德国的行动导向职教课程模式,即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和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但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缺少与之配套的教材。为此,编写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适应高职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材,已成为有效实现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二、《机织工艺》教材建设内容

1.总体思路

《机织工艺》教材的编写以应用为主旨,项目任务为载体,采用重组、融合、精简等方式改革课程内容。教材编写进行了“三个整合”,即整合内容交叉、重叠的课程,整合过难、过细以及陈旧的内容,整合纺织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形成“三个对接”,即基础知识与专业课程对接,专业知识与现代纺织技术对接,实践技能与生产岗位对接。理论内容强调以“必需”与“够用”为度,同时突出适时性、前瞻性与灵活性,课程内容整体优化,削枝强干、突出重点。同时课程内容与技能鉴定接轨,保证学生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结束后能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教材的内容体系有利于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同时可充分依托纺织实训基地,实现课堂与实训室一体的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具体编写思路如下:

(1)依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并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纺织面料设计师)分解岗位能力,分别形成课程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技能目标,依此制订教材编写大纲。

(2)根据课程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中的定位,确定教材的定位与作用。“机织工艺与实施”是高职院校纺织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贯穿始终的作用,它是“纺织材料性能与检测”和“纺织CAD”等课程的延续,也是“纹织设计与工艺”和“纺织品营销”等课程的基础。因此,《机织工艺》教材建设对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结合生产实际和能力训练要求,开发、建设相应的项目任务。基于工作过程,根据专业涵盖的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所涉及的机织工艺知识内容,建立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系。

2.教材的特色与创新

《机织工艺》教材的编写依据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融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理论上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针对性,注重技能性,突出实用性,并在吸收现有教材精髓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融入课程思政,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该教材的特色与创新如下:

(1)创新结构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根据专业所涉及的机织工艺知识,设计开发了10个项目、10个学习情境、23个工作任务,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2)体现时代感与先进性。在教材内容体系上打破传统的章节安排,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的课程新体系,有利于“行动导向”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有利于现代职教观念和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同时,精选教学内容,增新删旧,增加现代机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删减陈旧的机织工艺和设备等内容,充分体现教材的时代感与先进性。

(3)强调专业岗位所需,以“必需、够用”为度。教材内容克服“繁”“偏”弊端,淡化公式推导,重在结果应用,并增加简单实用的经验公式,以更好地与企业实际生产接轨。其他的理论部分也充分体现“技能是关键,知识作铺垫”的高职特色,合理取舍,克服面面俱到,使教材更具针对性、实用性。

(4)坚持以工艺为主、设备为辅,内容紧贴生产实际。根据职业技能要求,教材充分体现工艺为主、设备为辅的特点,突出实用生产技术、经验和方法,并增加大量的工艺设计生产实例,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校企合作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邀请相关企业,如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淄博岜山织造有限公司、宁波新大昌织造有限公司和宁波中磊毛纺织染整有限公司的技术主管参与部分项目的编写和审定,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生产工艺设计实例和经验,使教材内容与生产实践零距离对接,教材的实用性更强。

(6)共享网络资源,创新教学手段。“机织工艺与实施”课程已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我校投入了不少人力和物力,教材不仅有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而且还有丰富的网站资源。因此,教学资源能切实有效地实施信息化教学,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符合教学改革需要。

(7)教材内容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教材内容紧扣纺织面料设计师的国家职业标准相关知识要求,兼顾织造生产相关工种和纺织机电维修相关工种的知识要求,使教材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关知识要求对接,实现教材与职业标准零差距。

三、《机织工艺》教材的应用

1.应用情况

《机织工艺》教材是为适应高职教育和纺织行业(机织加工)的高速发展而迫切需要出版的职业教育改革规划系列教材之一。该教材不仅适用于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设计、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等专业开设的机织类课程教学,同时也是织造企业各工序操作人员培训不可或缺的教材,以及基层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自学或参考读物。

该教材面向全国图书市场及各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于2010年8月出版第1版,此后多次修订再版。目前使用该教材的学校有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泉州纺织服装学院、新疆巴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10多所学校。该教材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内容适应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设计、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等专业的教学改革需要,使用效果良好。普遍认为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符合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设计、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教材取材合适、深度适宜,贴近学生的需求,可为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打好基础,使其走向社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2)教材内容充实、通俗易懂,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层次,具有观念新、内容丰富、技能性强、易于掌握、易于操作、便于学习的特色。

(3)能完整地表达机织技术的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结构严谨,理论联系实际,且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教材编写能够抓住职业教育的特点,改变传统的章节序列编写方法,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设置内容,适应项目化教学以及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改革的需要。

2.社会效益

(1)该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工作中所需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其任务驱动型教材内容为学生的实际工作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系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培养学生面料设计、小样试织、机织工艺参数制定的综合技能。自2010年我校使用该教材以来,学生连续参加全国高职高专纺织面料设计技能大赛、全国纺织面料检测技能大赛、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大提花面料创意设计大赛等,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6项,团体一等奖2项,优秀组织奖1项、二等奖8项。部分作品已被企业采用,可见该教材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该教材的出版对山东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优秀的纺织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素材,对山东本地的社会经济和纺织行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我校纺织类专业已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部分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并获得各纺织企业的好评。

(3)该教材编写团队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取得较好成绩。2011年,我校纺织品设计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2012年,纺织品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4)与教材内容相配套的网络资源“中国丝绸技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丝织’课程网站”点击率高、共享性好,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符合教学改革需要,对同类课程及教材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机织教材内容纺织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澳洋纺织
纺织报告(2022年8期)2022-08-25 08:14:38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地理教育(2022年13期)2022-04-08 21:25:40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冬季保暖户外运动服机织面料的开发与生产实践
考虑界面层影响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单胞模型研究
baby请睡个好觉——《机织婴幼儿床上用品》国家标准于2017年12月1日实施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21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
联锁型水工砖和机织模袋混凝土在城市防洪中的联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