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工类院系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
——以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2022-11-23 07:25:28骆轶姝
纺织服装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安全员安全检查危险源

余 阳,姜 涛,骆轶姝,张 曦

(东华大学 a.保卫处;b.资产管理处;c.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

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民安全文明素质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稳固可靠的安全生产基础。这充分显示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地位。教育部多次发文,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17〕2 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教技函〔2019〕36号)等,强调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高校安全工作不仅关系到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国家财产和师生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全民安全文明素质的提升[1]。高校理工类院系一般会涉及化学危险品使用、高温高压设备使用、废液收集处理等[2]。这些活动风险因素辨识难度大,一旦造成事故,后果往往十分严重,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3-6]。

我校(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环境学院)设有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系和实验中心,为典型的理工类学院。本文以该学院为例,探讨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问题,为高校理工类院系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一、我校环境学院实验室安全建设概况

我校环境学院教学和科研实验室面积达4 340.58平方米。其中,教学实验室22间,科研实验室45间。各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水环境与水资源系统优化、环境材料、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资源化、土壤污染控制、环境生物及生态修复、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市政工程、防减灾工程、先进燃烧技术与强化传热、新能源与建筑节能等。

1.实验室安全信息平台建设

环境学院每一个师生都可通过学校的门户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管理、实验室授权使用、业务申请办理等功能。学院有危险源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设有门禁并实现24小时视频监控。学院实验室实行准入制度,师生必须通过学校安全知识学习与考试系统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学习和自测,自测合格后才能被授权进出实验室。

环境学院建立了安全信息平台(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相关通知、视频、软件、文档等均发布在该平台上,全院师生可随时进行查阅了解。其中,安全教育视频课件设置了不同的学习项目,如实验室安全常识、消防演练、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等,可实现线上安全学习常态化。

2.实验室安防设施建设

环境学院在每楼层安装了安全喷淋器,每间实验室安装了烟雾报警器,并放置了灭火器。学院化学类实验室均配备了护目镜、防护面罩、实验服、化学品贮柜、废弃物存贮桶、通风橱等安防用品和设施。在有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还安装了洗眼器,配备了个人急救包、砂桶、吸油毡、气敏传感警示装置(如乙炔、甲烷探测器等)。其中,烟雾报警器和气敏传感警示装置可通过声、光、电信号形式对实验人员和值班室监控人员进行有效警示。

各实验室危险废液通过学校建立的废液转运中心外运处理。各实验室排出的实验废水通过管道收集到废水预处理系统,经过调节池均质、酸碱中和、混凝、高级氧化等处理,所有指标达到纳管标准后排入城市排水管网,以确保实验室废水排放满足要求。

3.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环境学院成立了由院领导、系室负责人、院安全员组成的安全工作小组,其主要职责为:(1)制定安全管理政策、方针,监督实验室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2)对学院安全状况进行总体监控与评估;(3)对实验室进行定期巡查,协调处理或解决各方面出现的安全问题;(4)实验室安全事故责任调查与处置。

安全工作小组制定并经党政联席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比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责任事故处理办法》《烘箱、马弗炉、恒温培养箱等设备运行要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检查实施办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危险化学品采购、库存管理和使用制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准入实施办法》等。

除院级制度外,各系室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了本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备案,逐步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同时,为使安全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学院安全工作小组对全学院各实验室进行月检,并通报安全检查结果(出具带学院章的整改通知);各系室(包括实验中心)正副主任对所在部门实验室进行周检;各实验室安全员对所在实验室进行日检,并在检查的基础上认真填写每日实验室安全台账。

对于出现的安全事故(事件),由学院安全员写出事件通告。学院安全工作小组遵循 “谁犯错,谁负责”的原则,对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调查与处置。对于实验室出现严重安全隐患且不及时整改的责任人,经过安全工作小组提请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责任人扣发岗位津贴、年度考评不合格等处分。

4.实验室危险源的管理

学院安全员对全院实验室排查并统计危险源种类和数量,比如,易燃易爆或剧毒药品以及各实验室钢瓶、特种高压与高速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等。各实验室在危险源的显著位置悬挂安全标志牌,标明危险等级,注明负责人员等信息。存在危险源的实验室负责人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危险源相关安全培训,并制定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其中,高压类特种设备使用者必须取得操作证书。

5.实验室安全意识和文化建设

学院采取张贴安全画报、定期举行安全专项会议、专题知识竞赛、建立实验室安全手册等措施创建和弘扬实验室安全文化。具体措施有:

(1)将每年6月定为安全月,学院内张贴大量安全教育海报和警示贴,并开展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2)每个实验室新进人员都需由实验室负责人进行安全教育,受安全教育过程需在实验室安全台账上有记录并有受教育人的签名;(3)每月进行实验室安全标兵评选并悬挂流动红旗,树立安全责任感、荣誉感,提高安全素养;(4)每门实验课的第一节课,教师必须进行不少于15分钟的实验安全教育,每间科研实验室必须建立针对本实验室工作特点的安全手册。

二、加强理工类院系实验室安全建设的建议

安全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必须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理工类院系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暴露出部分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上仍存在薄弱环节,需要在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实验室安全检查、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师生安全意识等方面加强工作。

1.提高实验室安全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实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手段,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非常重要和必要。传统实验室安全管理,一般是在实验室内放置安全台账,并要求实验室安全员每天进行安全台账记录。尽管台账记录也能起到安全管理和监督的作用,但人工登记无法确保数据录入及时,台账记录存在敷衍应付的情况。通过提升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数据(包括实验室门禁和监控数据、危险源数据、安全检查信息等)由实验室安全员进行录入上传,上传数据后台有记录,而且安全数据可实现自动筛选和大数据分析,便于随时掌握实验室安全状况。另外,师生可以利用安全信息化平台进行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的安全教育、安全应急演练,方便安全知识的学习。

2.强化实验室安全检查

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只有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7]。定期安全检查是制度执行的基础手段,是实验室安全体系中制度落实执行的具体形式,也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8]。安全检查能起到预防事故的作用,因此安全检查不能是出了安全问题才抓,必须列入工作计划不间断执行。这其中,安全检查不仅包括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巡查,还包括实验室各类安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及时发现并指出实验室内隐患和安全管理的缺陷,以提高安全制度的执行力[9]。

3.重视安全员队伍建设

高校各级部门安全员是部门负责人委派的赋予了相应职责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安全员有职责预防本部门各类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事故发生,而且安全员应该持证上岗,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督促整改。安全员是保障高校安全的支撑力量,需要专业化。但部分高校的安全员存在着选拔随意、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管理体制原因,还存在安全员管理权威不够的缺陷[10]。

高校安全员选拔需要慎重,选拔的安全员一定要熟悉本部门业务,有强烈责任心和主动工作态度。另外,安全员岗位还应该有相应的培养激励制度,比如对于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类)的各级安全员进行奖励,鼓励上进和自我完善。由于安全员岗位是典型的管理岗,因此,建议安全员作为储备干部培养,考察其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和成绩,让能者上、庸者下。当一名优秀的安全员晋升为领导干部后,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经验,其必能在领导岗位上带动本部门师生员工重视安全。

4.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

Escoboza等曾在多所大学进行实验室安全意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安全意识具有可塑性,只要实验室教师重视实验室安全并管理严格,学生就能敏锐地感知师长的态度,并重视安全防护训练和学习,遵守安全规章制度[11]。可见,要树立实验室安全意识和文化,教师是关键。需要指出的是,实验室负责教师不仅要知晓实验室中的潜在安全风险,而且必须要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这就需要高校安全管理部门与实验室负责教师相互配合协作,建立实验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实验的开展必须在完成安全风险评估并有相应安全保障措施后才能实施[12]。

为了提高师生员工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各理工类院系还应经常性地开展实验室安全主题活动。比如,定期开展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技能讲座,利用宣传海报和微信平台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在学院大厅循环播放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防范视频,建立实验室安全标兵评比制度等。通过经常性的安全主题活动逐步形成安全文化,促进师生员工对待安全工作从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需求。

三、结语

为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高校理工类院系应重视安全员队伍培养,完善实验室安全信息平台和实验室安防设施,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检查,严格实验室危险源管理,建立实验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高校应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比如开设安全教育必修课等,并努力使广大师生员工在掌握安全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安全意识和文化。强化安全教育不仅可以减少高校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当具备安全意识和文化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将在工作岗位上带头并带动周边人一起重视安全,有利于提升国民整体的安全素质。

猜你喜欢
安全员安全检查危险源
解析化工企业安全员“忙不完”的怪圈
丹阳市开展汛前安全检查 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执法+审计+专家”宜兴市探索审计式安全检查新模式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矿山企业安全员量化考核体系建设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34
安全检查表法在轿厢意外移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浅谈航空安全员应变能力在客舱擒敌术教学中的培养
武术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 12:23:38
“不转弯”的安全员(小小说)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11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江西建材(2018年1期)2018-04-04 05: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