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视角下医科院校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状况及对策初探
——以医学生为视角

2022-11-23 05:53刘靖宇张晓丽
关键词:医科医学生医学

刘靖宇,张晓丽

(安徽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为适应新时代科技革命的发展,面向未来技术与生物医学发展新趋势,医学与工科、理科、文科交叉融合形成“新医科”,成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在“新医科”发展背景下,学校要加强医学与人文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性医学人才。目前医科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新医科”的发展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文章从医学生的视角,通过调查医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状况,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促进医学教育改革,适应“新医科”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

一、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一)适应“新医科”模式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全民健康逐渐成为时代需求,医学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新医学模式把致病原因从生物因素提升到整体看待,突出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在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发展“新医科”,提出从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新理念,探索实现医学从生物向“医文、医工、医理及交叉学科为支撑的医学模式”转变,运用知识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用创新实践的模式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医学生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包含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和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以及培养具有“五术”的医学人才[2]。“新医科”发展要求医学与人文学科交叉,开展医学人文教育有助于医学生将人文知识与情感态度、认知方式、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要素进行有机融合,提高医学的人文性[3]。医学院校要充分挖掘育人资源,创新人文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培养适应“新医科”建设的优秀人才。

(二)提高新时代医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

“新医科”理念下,医科院校要将“大健康”观念融入医学教育各个环节,以胜任力为导向创新医学教育新模式,注重医学生职业素质和临床技能。临床实践的核心包括临床技能、医患沟通及创新能力等,是合格临床医生所必备。人文知识技能对医学生提高职业胜任能力非常重要。首先,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对于临床医疗中的诊断、手术判断、治疗方案等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医学生的人文关怀、身心协调能力,对于促进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解决医患纠纷具有重要作用。再次,医学生的临床伦理审查决策能力、临床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预防及健康教育能力等,在临床医疗和突发重大事件解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提升新时代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医科”注重医学与人文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职业素养和人文理念,为他人提供有温度的医疗服务。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精神的追求与维护,体现人道主义关怀。人文素养是人们具有的人文知识水平、能力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品质。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生通过教师传授及实践体验人文知识,培养出相对稳定的品质、人格和修养,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业务素养以及身心素养等,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199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包含7个基本方面: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交流沟通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4]。其中有许多内容涉及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新时代医生所必备,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理念、人文境界(信仰)、人文应用等维度,表现在人文知识丰富,人文理念深入,人文境界高远,人文应用能力较强。

二、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状况分析

为深入了解医学人文教育状况,笔者开展了实证调查。调查对象选择某医学院校本科临床专业医学生302人,调查内容为医学生对人文教育认识、教育内容方式及效果、影响因素等,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以某医科院校做个案调查,虽然不能反映全国整体,但作为个案分析,通过对医学生的调查反馈,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出学校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现状。

(一)医学人文素养的认知

“新医科”的建设以人为本,医学教育要树立人文精神,将人文素质的培育贯穿教育始终。在人文教育中,需要医学生厘清基本概念,认知正确。通过调查发现几种情况:一是学生对于人文概念的认知不够深入,调查中有29%的学生表示了解“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人文教育”这些概念,有70%学生表示不清楚。二是学生认为人文素养对于自身发展十分重要,调查中有22%的学生认为人文素养对自身的发展前景起决定性作用,70%的学生认为有较大作用。三是医学生对于医学职业认识明确,调查中有46%的学生表示记得并理解中国医学生誓词的内容,29%的学生表示记得但是不理解,25%的学生表示不记得也不理解。四是医学生认为人文教育对职业发展十分重要,调查医学生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有90%以上认为是关心病人、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85%以上认为是良好的道德、社会责任感及沟通协作能力,这说明医学生比较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

(二)医学人文素养培育方式的认识

“新医科”注重创新,人文教育需要融入医疗实践体现其价值。调查发现医学生对人文教育方式有一定了解,注重实际参与,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一是调查显示在所有人文活动中,68%的学生愿意通过志愿服务来参与人文活动,55%是通过社会实践及参加名家讲座。二是学生对于实践教育活动兴趣浓厚,71%的学生表示有兴趣且乐意参加,29%的学生持一般态度。三是医学生了解人文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媒体报道、电视及网络课堂学习,其次是学校及社团举办的有关讲座、展览、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等。调查反映医学生对于体验感强、参与度高的教育方式比较感兴趣,单一性的理论讲述缺乏吸引力。

(三)医学人文素养培育效果的评价

“新医科”树立跨学科融合的理念,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出现新的伦理、道德、法律问题,需要多学科融合才能探究解决。促进医文学科融合,建设医学人文通识课程体系是重要的途径。目前对医学人文课程状况调查体现几方面:其一,学校所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数量丰富,有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美学、医学社会、医学伦理、生命伦理、生命教育、医学心理、医患沟通、临终关怀和卫生法学等十多门,但是教学内容不够规范,医文融合不足。其二,学生注重医学人文课程的医学实际价值。调查显示,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和医患沟通等三门课程选修率高达60%以上,是学生们认为最重要的课程。生命教育、医学社会占40%,医学哲学、医学史、医学美学占20%,学生重视程度较低。其三,学生认为学校要重视采取措施来提高人文教育水平,69%学生认为要加强社会实践服务,注重临床实践中人文教育;55%学生认为要规范医学人文课程,将之纳入公共选修课加强管理;46%学生认为需要加强师资水平。其四,对于学校人文课程的教学效果,48%的学生基本满意,31%的学生认为一般,20%的学生非常满意,说明人文教育成效不够显著。学生们希望能加强医文融合,将知识转化为内在能力,将人文知识运用到医疗实践中。

三、医学人文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医学人文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文教育的发展。

(一)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理论认识不够深刻

调查发现,医学生对人文素养培育态度认知积极。大部分医学生都比较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认为人文素养对于从医十分重要,但是对医学人文理论认识不够深入,对于人文学科的理解不够深刻,难以将人文知识融入内化到心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医学生的医学专业学习负担较重,时间精力有限,学习动机功利化,对于医学人文这看似“无用之学”缺乏规划学习。调查反映约77%的同学认为医学专业课课业负担较重,约62%的同学认为个人对人文教育认识不足。学校缺少医学人文方面的引导教育及规范要求,学生对这一方面的学习缺少系统性、深入性,较多学习医学伦理学的知识,缺乏对医学人文的深刻理解,如医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医学方法论、医学社会性、医学思想文化等方面。

(二)医学人文教育成效不够显著

调查发现,学校医学人文课程开设较多,共有十余门公选课,涵盖医学与文、史、哲交叉学科课程,但是教育成效并不显著,大多数学生反响平平。究其原因,首先是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定位不够明确,设置不够合理,管理及考核评价不够规范。课程大多为公共选修课,未纳入学校必修课范畴,开课比例及课时没有统一标准,课程设置没有根据医学生实际而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医学生由于专业课及基础课负担较重,对于公共选修课选修有限,重视程度不足。其次是师资力量庞杂,学科薄弱,总体缺乏医学与人文知识结合的复合型师资人才。目前医学人文课程教师为文科类、思政类以及医学类教师,且大多是兼职授课,平时忙于专业课程及研究,难以投入大量精力搞人文教学。师资水平力量有限、教学内容形式创新不足、教学偏重理论说教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此外,医学人文学科属性不明确,学科建设薄弱,教师的学科归属感及晋升途径受到影响,导致教师缺乏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的积极性与稳定性。

(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性欠缺

调查发现,医学人文教育缺乏医学实践环节,人文技能培养不足。目前医学人文课程难以实现医学与人文学科的深度结合,忽视人文教育在医学中的实际运用。究其原因,一是在人文教育中缺乏实践活动的环节设计,没有将人文教育与医学实践有机结合,难以学以致用。二是在临床实习阶段,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带教没有实现对接。临床教学中注重学生临床技能操作,忽略培养学生临床人文关怀、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等能力[5],人文素养在临床实践中难以发挥作用,不能解决临床中的棘手问题。若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实践不能密切结合,则难以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医学人文教育校园氛围不准

调查发现,医学生对人文教育活动参与意愿较强,然而学校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的专题活动较少,校园文化氛围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缺乏医学人文教育方面的活动规划,校园文化活动主题通常定位在思政、艺术、体育、美育教育以及重要的社会时事热点问题等,对医学人文教育不够重视。另外,医学人文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开展此类活动需要专门的师资人才指导及设施保障,将医学与人文结合开展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难以有效开展。虽然校园文化活动很丰富,但是医学人文教育方面的活动较少,缺乏人文素养培育的氛围。

四、加强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建设医学人文学科融合课程体系

医科院校进行“新医科”的建设,需要加强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培育。首先,建立“医学+人文”融合的课程体系,形成科学的课程结构。借鉴国外经验,例如德国医学院校实施“医学历史、理论与伦理”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块,充分认识人文学科理论方法在医学方面的价值,如医学的道德考量、思维决策、伦理与法律要义等,彰显其引领指导作用。注重医学人文教育的层次设计,低年级开设基础课程,如医学史、医学伦理、医学文化及美学等,高年级开设探究性课程如医学心理、医学哲学、社会医学和卫生法学等,临床实习开设医患沟通、生命伦理等实践性课程,形成梯次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其次,课程引入跨学科的理论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提供新的视角以及方法来解决医疗问题。例如,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影响青少年吸毒的社会因素,认识大规模流行病暴发的影响因素、防控策略以及与社会文化习俗的关系等[6]。人文课程充分运用新媒体形式,建立“互联网+”教育模式,采用互联网手段实现与医院资源共享,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视频实时关注医生与患者的诊疗沟通情境,获得生动直观的教育效果。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开展线上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有效信息,提高学习成效。

再次,在医学院校中实行课程人文,给医学课程赋予人文内涵。在医学教育中挖掘医学中的人文内容与精神,如教师在专业课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患者沟通谈话技巧、危机事件应对处理、术前术后谈话以及健康科普等,把对患者的人文关爱与专业课动态结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案例学以致用,将人文知识技能内化到临床实践中。

(二)培养发展医文结合的师资队伍

优质的医学人文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培养既懂医又懂文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应该从单一角色向多元化发展,适应医学人文教育的需要。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明确医学人文学科的重要地位,从学校规划、经费资助、项目申报、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倾向,加强支持力度,促进学科发展,吸纳优秀人才,切实提高它在医学教育、医疗实践中的地位作用。

其次,学校要加强医学人文教师队伍的培养。建立医学与人文双向的培训机制,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结合的方法,运用集中授课讨论、讲座论坛、网络学习等方式,鼓励人文专业教师学习医学知识,医学专业教师了解人文知识,在授课时做到人文与医学实例相结合。拓宽教师的交流渠道,定期开展医学与人文交流,培养出理论和技能兼备的医学人文师资团队。

再次,实行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模式。培养优质医学人文教师,对外招聘兼职医学教师并进行人文知识培训。兼职教师是具备高技术的人才,承担医学生人文课程指导或教学,他们经验阅历丰富,可以传授给学生医疗实践中人文知识应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医学专业应用能力,达到改善师资力量结构,提高医学人文教育水平的效果。

(三)建立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机制

“新医科”树立人文理念,体现人文知识在医疗中的价值。注重人文教育在临床医学中的实践,运用人文学科知识,针对医疗服务环节制定有关规范。例如,医学伦理审查制度,关注解决医疗活动及医患纠纷中的伦理问题;医患沟通谈话制度,明确门诊、手术前后、慢性病治疗、住院康复等环节的沟通,规范沟通态度、语言以及表达方式;临床思维决策机制,主要针对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手术风险、预后等问题进行合理决策;突发事件应对及社会服务,在重大传染病事件、社区人群健康管理等方面建立应对机制,科学合理地应对突发事件。在医学生实习期间,将培养临床实践技能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

(四)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文化品牌建设

学校要注重开展校园文化人文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发挥社会环境育人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学生人文精神形成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园中开展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活动,例如举办贴合医学主题的人文学术讲座、论坛、沙龙;开展医学人文阅读、演讲比赛、经典朗诵等活动;参观医学文化场馆如校史馆、医院史馆、医学文化博览馆等,了解名医名师、校史校情,从校园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学校创建医学人文教育品牌,包括校风校训、文化精神、名医风范、校史博览馆、标志建筑和医学誓言规范等,营造积极向上的医学人文教育氛围,形成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辐射带动作用。

总之,在建设“新医科”“新文科”的背景下,医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亟待提高。医科院校要促进医文融合,解决理论认知与医学实践的问题,将人文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才能培养医学与人文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真正实现人性化的医疗,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猜你喜欢
医科医学生医学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安徽医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