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雅 张 楠
痴呆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记忆、思维、行为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衰退,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导致老年人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主要原因之一[1]。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预计到2050年全球老年痴呆患者的数量将增至1.52亿[1]。老年痴呆的患病人数日趋上升,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干预手段[2],因此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研究是应对我国当前痴呆人数增长的重要内容。研究[3]表明,计划性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积极的护理态度也是患者在诊疗期间接受高质量护理的重要保障[4]。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老年痴呆的护理研究现状,对护士痴呆态度的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提出对老年痴呆患者要做到早期预防和综合护理,以期为未来更好的开展老年痴呆护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态度(attitude)是指对个体、物体或客观事件的一种内在心理反应,包含情感、行为和认知三要素,可以用愉悦、喜爱和支持及其反义词等来表达[5]。痴呆态度主要指的是个体对痴呆的认知和反应,Afolabi等[6]将护士痴呆态度定义为护士对老年痴呆患者做出积极或消极反应的倾向。
DAS是O′Connor等[7]于2010年开发,主要用于评估研究对象痴呆态度的认知、情感及行为三方面。量表包括痴呆知识和社会舒适度2个维度,共计20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1”代表强烈不同意,“7”代表强烈同意,其中有6个条目(2、6、8、9、16、17条目)为反向计分。量表总分范围为20~140分,各条目得分相加>80分表明研究对象痴呆态度为积极,反之则表明痴呆态度为消极。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83~0.85,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目前国外应用比较广泛的痴呆态度评估工具。Larkin[8]将DAS量表运用于147名专业医护人员中,结果表明医护人员的痴呆态度为中等水平,并发现痴呆态度与痴呆认知具有显著关联。李欢利等[9]于2019年将DAS引入国内并汉化,同时应用在社区护士群体中进行信效度检验,得出中文版DAS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79,可有效评估我国社区护士痴呆态度水平。
AADS由Lundquist等[10]于2008年编制而成,用于评估个体对痴呆患者牺牲个人时间与精力的意愿及同情心。该量表包括个人牺牲(也可称为行为)、同情心2个分量表,量表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代表强烈不同意,“5”代表强烈同意,其中个人牺牲量表总分范围为6~30分,分数越高表明研究对象个人牺牲越大;同情心量表总分范围为4~20分,分数越高表明研究对象对痴呆患者同情心越强。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2和0.52。AADS主要用于评估研究对象行为和情感两方面的痴呆态度,缺少研究对象痴呆认知方面的评估,应用没有DAS广泛。
ADQ是Lintern[11]于2001年开发,以自我报告的方式测量护士的痴呆态度水平,包括希望和以人为本2个维度,共19个条目。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强烈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强烈同意”分别记1~5分,总分19~95分,得分越高说明研究对象痴呆态度越积极。该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希望维度的Cronbach′s α为0.76,以人为本维度的Cronbach′s α为0.85,可有效评估护士的痴呆态度水平。Moyle等[12]用该问卷对182名护士进行痴呆态度的调查,得出该问卷的总Cronbach′s α系数0.80,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0.85。
国外护士痴呆态度水平整体偏高,受医疗机构性质、医疗水平、国家等因素影响。瑞士学者Blaser等[13]使用DAS量表调查3所不同医疗机构护士的痴呆态度水平,结果显示专科、社区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护士痴呆态度得分分别(121.00±9.89)、(105.00±13.75)、(109.00±13.97)分,虽然专科护士痴呆得分最高,但各医疗机构护士痴呆态度都倾向于积极水平,与Strøm等[14]使用同一量表对印度3所医疗单位的护士进行痴呆态度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护士痴呆态度总分为(107.9±10.9)分,其中痴呆知识维度得分均高于社会舒适度。Kada等[4]使用ADQ量表对挪威29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挪威护士痴呆态度为积极,希望和以人为本2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Moyle等[12]使用同一量表对澳大利亚护士痴呆态度的调查结果,但希望维度得分低于Zimmerman等[15]对154名美国护士的希望维度得分。
我国有关护士痴呆态度研究起步较晚,王飞龙等[16]使用DAS量表对233名护士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护士痴呆态度得分为(88.59±13.02)分,处于中等水平。鉴于目前针对国内护士痴呆态度水平的研究较少,因此未来可继续开展相关横断面、纵向等研究,为提高我国护士痴呆态度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4.1.1 年龄
年龄对护士痴呆态度有影响作用。王飞龙等[16]对233名临床护士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对护士痴呆态度得分有影响,高龄组的护士痴呆态度得分低于低龄组护士,与国外相关研究[4]的结果一致。Kada等[4]对291名护士进行调研发现,年龄>50岁的护士痴呆态度得分显著低于年龄<40岁以下的护士。分析可能原因是年龄越大的护士,其护理工作时长越长,对痴呆患者的护理工作易产生疲倦感,且痴呆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群体繁琐的护理工作也易加重工作负担,导致护士消极痴呆态度的产生。鉴于国内外各研究年龄组别划分不一致,未来可对护士年龄进行多组划分,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护士痴呆态度的差异性。
4.1.2 性别
目前有关性别对护士痴呆态度的影响尚无统一定论。Scerri等[17]在1项针对护士痴呆态度的类实验性研究中发现,女护士比男护士的痴呆态度更为积极。分析可能原因是男护士多分配在急诊、ICU及手术室等特殊科室,女护士作为普通病房护理工作的主力军,是痴呆患者的主要照顾群体,与痴呆患者接触机会、时长多于男护士。但我国学者王飞龙等[16]的调查结果表明,性别对护士痴呆态度得分没有影响。Afolabi等[6]分析100名教学医院护士痴呆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性别是其影响因素之一,虽然积极痴呆态度得分群体以女护士居多,但男性组和女性组痴呆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有关性别对护士痴呆态度的影响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探讨。
4.1.3 受教育程度
缺乏痴呆相关教育和认知是导致消极痴呆态度的主要因素之一[18],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护士其痴呆态度越积极[15]。Kada等[4]调查结果证实,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护士痴呆态度总分低于本科学历护士。护士痴呆认知水平也影响其痴呆态度[19],对痴呆知识掌握足够充分的护士不仅护理质量高,护理态度也更为积极[20]。接受过老年病学、痴呆护理课程的护士因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了解痴呆患者的照护需求和异常行为,容易与痴呆患者相处,痴呆态度也高于未接受过相关课程培训的护士[13]。多数群体,甚至包括有些医护人员认为痴呆是机体衰老的正常表现,从而延误了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影响患者愈后[21]。因此,应加强护士痴呆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提高其对痴呆的认知水平和照护能力,减少对痴呆患者的刻板印象。
4.2.1 工作经验
Afolabi等[6]的研究表明,老年专科护理工作经验是护士其痴呆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缺乏老年护理经验的护士其痴呆态度显著消极。且该研究显示护士多将痴呆态度看作是耐心、同情心和热情心,需要对护士进行老年护理专项培训,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护理水平。Scerri等[17]研究也证实老年专科护士对痴呆知识有一定了解,有自信做好痴呆患者的护理工作,痴呆态度也比其他病房的护士更加积极。从时间维度上来讲,Kada等[4]认为与护理工作年限≤10年的护士相比,工作年限>10年的护士痴呆态度更加积极。分析可能原因是工作经验越丰富的护士,临床沟通和应急事件处理能力越强,可以做好痴呆患者的护理工作。英国1项针对护士的调查研究也表明,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更加能够容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激越、异常行为,痴呆态度也更倾向于积极、宽容[22]。
4.2.2 工作满意度
护士工作满意度也影响其痴呆态度水平[12]。Willemse等[23]对1 093名护士进行痴呆态度调查,并分析其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越高的护士,其对痴呆患者的态度也越倾向积极;其中以人为本维度在工作支持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起中介效应。与Zimmerman等[15]研究结果相同,相关性研究结果亦证实护士痴呆态度尤其是以人为本维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与工作倦怠程度呈负相关,痴呆态度积极的护士,其工作幸福感和个人成就感更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护理管理者应注重护士临床工作压力,及时排解护士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从排班、工作分配方面给予人文关怀,促进护理人员之间、医护之间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
4.2.3 工作单元
Blaser等[13]对3所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护士痴呆态度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痴呆专科医疗机构工作的护士,其痴呆态度水平高于在社区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工作的护士,且在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单位是护士痴呆态度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Manthorpe等[24]调查结果也证明,与社区医疗机构、综合医院的护士相比,从事精神健康护理工作的护士,其痴呆态度更加积极,他们多认为自己有能力识别痴呆患者的异常心理、行为问题,并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与社区医疗机构或综合医院相比,专科医院针对痴呆患者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护士培训内容,针对性地培养护士对痴呆护理的认知和实践水平,使其有信心和能力完成痴呆患者的护理工作。
Lee等[25]针对我国香港地区1 047名护士的痴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现,护士多认为痴呆患者最难以应对的异常行为包括漫游、激惹性行为、进食问题等,而这些异常行为也是影响护士痴呆态度的重要因素。Evripidou等[26]在护士痴呆态度和认知水平的系统评价中也指出,护士的痴呆态度水平主要与患者疾病症状和严重程度有关,对于晚期痴呆患者来讲,护士的痴呆态度水平更加消极。经验不足的护士在面对痴呆患者时多感到恐惧和紧张,认为自己难以和痴呆患者相处;且痴呆患者沟通困难、激惹等异常行为的发生也会加重护理工作负荷,容易导致护士消极痴呆态度的产生。
目前针对护士痴呆态度的干预措施多以专业教育培训为主。培训形式主要为视频课程、讲义、学术会议、临床观察等。Surr等[27]探讨了以人为本的痴呆护理培训方案对护士的痴呆态度、工作满意度、护理效能的干预效果,研究选取医疗中心的40名护士,采用阶梯式培训方式,分为基础和中级2个阶段,以面授课程为主,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痴呆的类型、痴呆患者需求和异常行为的识别、环境影响等的讲解,干预时长为3~4个月,结果显示专业教育培训可以提高护士痴呆认知水平和沟通技能,改善其痴呆态度和工作满意度。与国内学者王飞龙[28]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干预方式主要为痴呆护理专项培训,以面授课和微信干预为主,干预时长为3个月。虽国内外各研究培训方式和内容不一,但Evripidou等[29]指出专业教育培训应以痴呆患者行为管理和护士沟通技能为主,以期减少护士对痴呆患者的负面情绪。
目前,多个国家提出“痴呆-友好”倡议活动,以期改变社会各界对痴呆的错误认知和消极态度,从而减少对痴呆患者的社会排斥感,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群体当中,一起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护理人员对老年痴呆的态度,未来应结合我国护理现状,积极探索我国护理人员痴呆态度的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痴呆的有效预防,提高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