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江
测井是石油十大学科之一,测井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长期以来,高端测井技术和装备一直被国外大型油服公司垄断,装备和服务价格昂贵,限制了高端测井装备在复杂油气勘探开发中的规模应用。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国际环境,叠加国内油气资源劣质化加剧、效益发展难度大,国际油价不确定性增强等挑战,国家对测井新技术和新装备的需求更加迫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胜利油田时强调:“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近年来,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批示。推动中国石油测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测井高端装备全面自主可控,服务油气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1]。当前,“深、低、非、老”等领域地质对象更加复杂、测井环境更加恶劣、解释评价更加综合,对测井“下得去、测得准、取得全”提出新需求,测井技术向安全绿色化、探测更加精准化、测量信息更加丰富化等方向发展。同时,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对测井技术跨界应用也提出了迫切需求。推动测井科技不断创新,是应对复杂问题挑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掌握行业话语权的必由之路。
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三大国际油服公司测井技术及市场占有率始终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科研运营管理和机构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斯伦贝谢是全球最大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2020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3%,公司一直特别强调采用“技术领先”发展战略。2007年启动“研究与工程转型”项目,用7年时间重组完善了研究与工程体系,优化了科研项目管理流程,重塑了科技研发、设备制造、供应保障和技术支持各个业务流程,这种研发模式的重塑,极大地提升了斯伦贝谢公司全球竞争力。在技术研发上,研发投入总额稳定增长,研究团队国际化,激励方式多样化,重视绩效管理。在人才培养上,搭建了全球学习中心网络,有较为科学的顶级人才识别体系。哈里伯顿通过自建和收购,在全球成立了12个技术研发中心,主要投资核心技术领域,注重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在全球设立12个培训中心,利用人才识别培养体系,规划员工职业发展路线,培养员工管理能力和领导力,通过设置总裁奖、提供培训费用、以内部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等措施,对研发人员采取多种方式的奖励和精准激励,不断提升科研人才创新创效水平和产品的竞争优势。贝克休斯在全球有17个研究中心,在技术创新上采取“选择性领先和根据市场需求设立研发项目”两大策略,并将研发项目分为基础性研究、新产品开发、较大产品改进、较小产品改进、产品信息支持5类,研发活动集中在应用技术领域,项目商业化率几乎达到100%,有效提高了研发效率[2]。
国际三大油服公司能够适应当今行业发展,都深刻洞察行业发展趋势,采取体系化、系统化的发展思路,以清晰的技术创新策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实行有效激励,确保自身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创新发展的基础,优秀的人才供给是实现技术持续进步的保障,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手段。
国内有代表性的专业测井公司主要有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油测井)和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化经纬)。前者成立于2002年,历经四次业务重组,实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国内、国际测井业务统一管理,目前为国内最大的专业化测井公司,2020年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0.2%,其中98.8%来源于国内市场。后者成立于2020年,作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面向全球石油工程市场的技术服务商和测录导业务统一窗口,是中国石化重点打造的高端业务单元。
中油测井实行“公司本部管总、研发制造主建、服务公司主战”的扁平化、集约化管理模式,形成了以测井技术研究院、地质研究院、射孔技术研究中心为主的“两院一中心”研发布局。在国家油气重大专项、中国石油重大科技项目的大力支持下,研发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测井装备系统CPLog,入选中国石油十大科技成果[3];在全球首创测井绞车智能系统,实现在各种井型环境下自动化输送仪器串,绞车自动运行时间占比80%以上,让仪器串进入“无人驾驶”时代;特色射孔技术持续升级换代,其中深穿透射孔弹最大穿深2.1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石化经纬按照“全球视野、国际标准、石化特色、高端定位”的发展思路,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引擎,大力实施产学研用“一体化”“大兵团”作战,具备较强的测录导业务科技研发和核心技术装备培育实力,具有基础应用研究和高端应用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和人才培养一体化优势,拥有“经纬领航”旋转导向、“经纬慧眼”随钻测井、“经纬视界”电缆测井等9条产品线、36条生产线。
近些年来,国内测井公司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局部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主营业务效益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是与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国内测井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与世界三大油服公司相比,主要存在五个方面差距:一是研发组织模式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创新机制还不够完善,同时研究力量分散,以单个项目为主体,缺乏协同的小而全组织模式依然存在,成果转化率低。二是技术发展上,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依然薄弱,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的布局和储备不足,一批“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三是服务方式上,基于大数据、智能化的一体化协同服务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还不能很好适用点多面广的业务需求。四是在科研激励上,市场化激励手段不足,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够精准到位。五是高层次人才上,领军型技术人才紧缺,特别是在行业具有一定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高层次科研人才供给未形成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打造一流测井公司必须把技术一流作为重要前提,聚焦市场需求,强化创新驱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新型研发体系,实现研发资源与项目优化配置,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突破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快产品迭代,提高服务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标准化、自动化、流程化、精益化是测井行业发展的趋势,研发必须要具备平台思维,让项目在平台上高效运转,因此必须充分整合研发资源,打造专业研发力量更加集中、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信息数据充分共享、运转更加协同高效的研发平台,优化科研项目立项流程,瞄准市场需求,突出研发重点,建立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机制,加强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设计,构建“平台+项目”矩阵式管理模式,形成“铁打的平台流水的项目”,提升研发效率与产品标准化水平,确保研发成果快速迭代、整体价值持续提升。一要打造统一研发平台,开展从方法模拟、机电仿真到数字测井全流程仪器研发的数值模拟系统建设,形成研发创新链闭环管理,提高研发成果转化率,加速数字生产力的形成。二要打造数字化制造平台,利用机器人、自动化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提高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优化制造过程,缩短产品交付周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与成功率。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业务全价值链数据整合,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加速服务型制造转型。三要打造管理运营平台,构建管理精益化、决策支持智能化工作新模式,打造集科研、生产、资源、市场于一体的管理应用信息平台,建成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生产组织、资源调配智能管理系统。建立新型研发管理体系,促进单项业务、业务流程及跨业务板块系统优化,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业务重组、流程再造和效能提升,催生业务主导的研发新模式新业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一流测井公司必须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布局,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一要加强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技术研究,抢占技术制高点。强化产业技术超前布局,围绕测井行业关键重点领域、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及新能源新材料新事业科技发展,开展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推进高性能测井传感器等工程技术取得突破,引领行业发展;二要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快推进关键技术“卡点”科技攻坚,推进多维高精度成像系列研制与定型,攻关高灵敏度声波测井换能器、时间域电磁远探测等技术,研发介电扫描成像、高分辨率油基泥浆电成像仪器,完善定型二维核磁、方位阵列侧向和模块地层测试器;推进智能导向攻关,形成随钻孔隙度、元素、声波及钻后测井等技术,实现进口全面替代。三要锻造“杀手锏”技术,赢得竞争主动。持续锻造优势技术,在可控源地层元素、三维感应、远探测阵列声波、智能远程作业系统等技术方面持续投入,加快技术迭代升级,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精品”和“利器”,引领测井技术发展。
唯快、唯准、唯便捷是当前赢得市场,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抢占市场抓住机遇的关键所在。一流测井公司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技术服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不断提升系统间应用集成、数据共享能力,支撑新的服务业态。一要打造智能采集平台,制定统一的软硬件信息技术标准,搭建统一采集软件平台技术框架,建设与井下仪器配套的智能采集软件系统,兼容支持本地、远程采集作业,实现远程采集、智能控制、在线分析、快速决策和少人值守远程测井作业,提高测井作业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二要打造测井大数据平台,构建集测井采集、资料处理、录井、岩心、地震、试油、油藏等多学科数据于一体的大数据环境,建立统一测井数据存储、交换、应用标准,形成标准化数据服务能力,推动数据采集、处理、应用智能化软件系统研发,打造测井大数据智能应用平台。三要打造智能解释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解释评价智能化算法库,打造智能解释平台,提高测井处理解释评价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升油气识别准确性,实现从传统解释向大数据智能解释的转变。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化落实生聚理用人才发展机制,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生才方面,健全完善培训、交流制度,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让他们早日承担领军攻关重任。聚才方面,持续推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国内一流大学和世界名校一流学科毕业生等高端人才“靶向”引进,着力培养集聚具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理才方面,健全与创新人才岗位价值、业绩贡献相匹配的考核评价制度,畅通成长通道。用才方面,在岗位选聘中,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适时按程序破格公开选聘看得准、有潜力的技术专家、管理干部,创造条件加快使用。
测井行业技术的竞争,背后既是人才的竞争也是制度的竞争,只有构建适合企业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制度机制,才能确保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当前对测井行业科技创新影响最大的主要是项目组织机制、项目评价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为有效激发创新活力,一要全面推行完全项目制管理,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保障项目经理主导作用和项目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给项目经理“解绑”和“放权”,保障项目经理在选人用人、奖金分配等方面的主导权。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公开优选项目经理和项目组成员,配套完善项目经理与成员的考核评价、薪酬发放、职称晋升等制度,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二要完善突出创新质量和价值导向的评价机制,全面准确评价科研成果的价值,完善评审机制,注重市场化评价。对基础研究成果,要对标国际前沿,实行长周期评价和同行评价。对应用研究成果,以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注重高质量知识产权产出。对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成果,主要评价市场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以用户评价、市场检验和第三方评价为主。三要建立科研人员市场化薪酬机制,采用协议薪酬制、项目薪酬制等方式,建立科研人员市场化薪酬机制,加大基础研究奖、技术发明奖的奖励力度,突出对原创、核心研究人员的奖励,实现精准激励、差异化激励。探索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红利。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一刻也离不开自主创新。打造技术一流的测井公司,必须要加快构建新型研发体系,推进数字化转型,紧紧抓住管理、技术、人才这几项关键核心要素,配套完善高效的科研激励机制,确保关键核心技术稳定供给,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