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宁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决策与经营状况的全息映射,是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提出,中央企业应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财务要发挥“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值、防控风险”的职责[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董事长戴厚良指出,要大力加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2]。创造价值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根本使命。传统能源企业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与扭亏脱困高质量发展有效衔接,落实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关键在于强化财务管理功能,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紧紧围绕企业战略落实、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深入把握形势政策变化带来的机遇,系统构建面向价值创造的财务管理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玉门油田在国家“双碳”目标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绿色低碳转型部署,抓住国家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历史机遇,结合西部地区风光自然资源优势,制定了“十四五”期间“油气并举、多能驱动”发展战略,从油气企业向“油气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变。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资产结构、生产方式、投资战略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财务管理工作需根据经济形势与政策以及企业发展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稳妥推进新能源投资,在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保证科研投入和提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多向发力,科学支持投资决策,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有力支撑企业发展战略落地。
玉门油田对所处发展阶段具有十分清醒的判断,油田目前处于并且今后5年仍将处于为建设基业长青百年油田打基础的阶段,发展基础依然脆弱。低油价周期企业长期处于大额亏损,被列入国务院国资委和集团公司重点亏损企业治理范围,企业必须强化经济利润理念,找准价值创造抓手,加快实现扭亏脱困;从创新发展看,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必须把严谨投资、精准投资、效益投资和提质增效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有力推动新业务转化为新的经营成果;从人力资源效能上看,玉门油田的人均劳动效率总体偏低,人才的价值创造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必须构建准确价值衡量尺度、形成有效价值导向、凝聚价值创造合力,这些都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玉门油田光伏发电、氢能等新能源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企业的新能源业务发展正处于扩张期。由于新能源存在能量密度低、技术集成度高、投资回报不稳定等问题,加之油价波动、政策调整等客观因素,无时无刻不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风险。企业必须利用一切条件提高盈利水平,稳固效益支柱,方能行稳致远。财务管理能够通过充分利用低成本资金、充分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等特有方式,增进企业利润水平,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于玉门油田而言,当前除了绝不能出现颠覆性失误和苦练内功提质增效以外,还必须加强对外部融资、税收减免等价值要素的整合与利用。这是财务管理工作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价值型财务管理的应有之义。
玉门油田对价值型财务管理内涵的理解是,企业以价值创造为目标,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发展阶段、战略目标,推动企业在战略规划、投资决策、生产运营、研发投入、业绩考核、薪酬分配等方面与价值管理有机结合,推动企业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从注重规模发展向注重价值创造转变。
玉门油田构建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旨在:一要推动公司资产结构更加合理,到2025年,玉门油田新能源和天然气产量、资产总量比重占玉门油田总产量、资产总量的70%以上,公司对外提供绿色清洁能源数量超过传统化石能源数量,初步建成“油气电氢”综合性能源企业;二要推动公司价值创造能力显著增强,在45美元/桶的油价下,保持企业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为正,油气产业链年盈利能力达2亿元以上,新能源产业链盈利1亿元以上,风险应对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三要保障科研投入持续稳定,坚持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力争在酒泉、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开发规律研究、微生物脱蜡、新能源业务、安全储能、绿色航煤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将科研投入占总销售收入比重从0.8%提升至1.5%;四要推动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以价值创造为导向,通过基于财务管理体系的业绩考核、管理提升、生产优化,充分盘活人力资源,优化存量、提升质量,激发员工创造价值,大幅提升人力资源要素投入价值和单位价值创造能力,在目前基础上提升50%。
一是支撑企业战略,突出价值创造。坚守45美元/桶的油价下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双正的工作底线,科学测算投资、债务、利润、现金流等指标的平衡点,保持企业整体资本结构稳健、风险受控,服务支撑公司“十四五”发展战略落地。
二是狠抓全面预算,强化管会协同。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平衡好资本结构,建立由战略规划到年度预算、由预算到考核的闭环联动机制;强化管会协同,实现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综合运用各种管理会计工具,深入推动业财融合。
三是加强动态管控,坚持低成本发展。编制降低油气产业链完全成本行动计划,以完全成本管控目标倒排成本费用,推进成本管控从“需求导向”向“效益倒逼导向”转变。对操作成本、炼油完全加工费、新能源度电成本等关键指标实行动态跟踪,查找薄弱环节,及时预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统筹推进各项经营成本指标在合理区间受控运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运营成本、资本成本和税务成本,将资源流向盈利基础好、发展空间大的业务领域。
四是把握国家政策,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充分认识减碳降碳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将推动减碳降碳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利用好国家新能源财税政策,在财务报告中全面记录分析玉门油田绿色低碳转型成效,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玉门油田新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
玉门油田在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借鉴PDCA循环项目管理模式,从计划、执行、检查和改善等环节全面系统地推动财务管理职能提升[3]。
完善预算编制方法,深化细化零基预算管理,加强预算与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计划的有机衔接和有效协同。完善覆盖全部管理链条、全部企业和预算单元,跨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全面预算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健全“事前算赢”预算机制,不断完善月季年滚动预算管理。精准评价产业链各环节价值贡献,持续优化经营性支出预算,搭建匹配企业战略的中长期财务预测模型,统筹兼顾当期效益和中长期资本积累,以财务承受能力作为业务预算、投资预算的边界和红线。加强预算执行跟踪、监测、分析,及时纠偏。按照“无预算不开支、无预算不投资”原则,严控预算外经济行为。强化预算执行结果考核评价,增强刚性约束,实现闭环管理,有效调动价值创造积极性。
坚持优化资产结构、完善市场化机制、统筹资金管控。一是全面推进资产分类管理。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资产创效能力评价标准,识别高效、常效、低效、负效资产,制定差别化管控策略,优化增量、盘活存量,促进资产质量和结构优化。二是持续完善市场化机制。以“内保油田、外拓市场,适应低价格、适应市场环境”为主攻方向,打破内部市场保护机制,持续提升效率效益,扩大盈利空间。三是持续抓好资金统筹管理。坚定不移执行“量入为出”的资金紧平衡管理策略,加大资金计划管控力度,提高使用效率,积极开展债务融资政策研究,争取用最低成本筹措资金,解决油田勘探开发及新能源投入资金紧缺问题。
坚持财务与生产经营一本账管理,推动财务与业务在产业链各环节紧密衔接。通过对利润、成本、资产、资金等关键要素的全方位分析,聚焦“优化增效、降本增效、经营增效”,提高分析质量,进一步完善月度财务分析报告。统一核算标准和流程,确保会计核算和报告规范化、标准化。优化核算和报告信息系统,实现会计核算智能化、报表编制自动化。强化决算管理,通过财务决算复盘经营成果、全面清查资产、确认债权债务、核实资产质量。
坚持横向对标、纵向对标和内部对标相结合。对比标杆找差距,对照问题抓改进,推进对标内容、方法、效果一体化协同,玉门油田老区与西部主要油田作业区对标、环庆与长庆油田作业区对标、炼化与庆阳石化对标、工程技术与中油工程对标,新能源业务与国内五大发电集团对标,持续推动管理提升。到“十四五”末,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对标指标体系和对标提升长效机制,推动形成油气产业链和新能源产业链比较优势。
立足玉门油田能源结构调整,服务企业战略,聚焦主责主业,遵循价值创造理念,尊重资本市场规律,适应财务承受能力,优化资本结构,在新能源业务发展过程中激发资本活力。强化价值型、战略型股权管理,完善股权治理体系,优化股权业务结构、产业结构,为新能源发展提供充足资本保障,充分利用国家对新能源信贷的优惠政策,推动新能源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强财税政策研究,不断完善税务政策库、信息库,及时指导各级子企业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做到“应缴尽缴,应享尽享”。完善对重大经营决策的税务支持机制,强化业务源头涉税事项管控,主动参与投资并购、改制重组等重大事项及新业务模式、交易架构、重大合同等前期设计规划,深入研判相关税务政策,提出专业意见。定期开展税务风险监督检查,注重加强境外税收政策研究和涉税事项管理,统筹风险控制与成本优化[1]。
标准与规则是基石,通过统一政策、规则和会计规范,细化财务主数据颗粒度,规范数据标准和财务处理,支持精益管理。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及办法30余项,为实现财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保证和依据;加强财务稽核力度,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针对会计信息质量、资金运作、价税合规、资产管理等业务开展自查自纠。
健全职能配置,树立“大财务”观,财务机构设置充分考虑与计划、投资、生产运营、资本运作、合同管理等管理部门有机衔接,实现分级管理与集中管理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各级财务职能和岗位设置,不断夯实财务报告、资金管控、税务管理等基础保障职能,确保财务资源科学配置、财务运作高效协同。
加强关键指标硬约束,根据玉门油田不同的业务单元类型,制定强相关的绩效评价机制,并深度挂钩考核。建立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业绩考核办法,从油田、厂(处)、车间(队、站)层面,逐级分解落实油田年度经营效益目标,三级联动,“搞活”考核机制,按其先进程度和历史发展水平进行预分档管理,同步将“提质增效”“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根据单位不同的业务特点实施分类考核,引导单位积极主动作为。
将标准与规则固化在财务共享平台系统,并通过持续完善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将业财融合系统打造成油田整体管理的抓手,高效服务的平台和智慧运营的中心。目前,玉门油田加快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先后完成了ERP2.0、FMIS7.0融合、资产租赁系统统建系统及油田内部交易结算自建系统的上线实施,推动业财信息全面对接和整合,构建产业链数字一体化体系,对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实施主体化、全景化、全程化、实时化反映,实现业财一体化管控和协同优化,推进经营决策由经验主导向数据和模型驱动转变,进一步提升财务数据价值。
在玉门油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下,打造战略型、价值型、业务型、管理型的财务管理人才团队已成为必需。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助推油田发展战略落地实施,发挥智慧合力,为油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力量。大力弘扬精细严谨、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廉洁自律守底线,严守纪律规矩,打造干净做事、廉洁奉公的财务队伍。
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正在推动油田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财务业已成为玉门油田战略执行落地的重要抓手,成为价值创造的有力武器,成为亏损企业治理和风险防范的有效工具。玉门油田将进一步夯实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基础,从计划、执行、检查和改善等环节系统推动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使其具有更强适应性和有效性,全面推进玉门油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