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霞,张 斌
(1.四川省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 广安 638400;2.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服务中心,四川 广安 638400)
四川省广安市稻田资源丰富,水稻是最优势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2.67×104hm2以上。2020年,全市水稻面积13.07×104hm2,占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的45%;总产量105×104t,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58%。水稻既是广安人民的主要口粮,又是种植业增收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但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较低,种植业比较效益进一步下降,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出现耕地抛荒,影响粮食安全。如何提高水稻生产效益,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确保水稻面积和产量稳定,确保粮食安全。针对这些问题,广安市农技站牵头,组织市植保植检站、市种子质监站、有关县(市、区)农业局技术推广部门,着力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经过几年的探索、集成创新和应用,取得了较好成效,促进了广安水稻产业发展,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
长期以来,农民主要追求水稻单产高,对品质关注较少,据368户农户调查,2014年冈优系列种植面积达到41.2%。种植品种多、乱,368户农户种植水稻品种数量达46个。笔者从广安实际出发,筛选了适合广安的高产、抗逆性强、品质优的宜香系列、川优系列、蓉优系列、内优系列品种,并通过市、县农业局发布水稻主推品种,推进了高产优质良种面积扩广。四川省第五届“稻香杯”评选后,主要推广了“稻香杯”获奖品种。同时,把水稻“建基地、创品牌、促加工”融入水稻品质提升,着力优质稻基地建设,到2021年,全市建成优质粮油基地8.67×104hm2,其中国标Ⅱ级以上优质稻基地面积5.93×104hm2,全市优质高产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基地建设推进了全市稻米加工业发展,全市有稻米加工企业8户,年加工能力60×104t,2021年企业实现优质稻米加工、销售18.2×104t,实现产值10亿元。
经过多年的示范探索,水稻直播技术是一项轻简、高效、绿色栽培技术,推广这项技术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一是有利缓解当前农村劳力老化、紧缺、农业后继乏人的现实问题。即用较少的人、花较小的力就可把水稻种出来,从而防止耕地撂荒。二是有利减少农业用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水稻绿色生产。三是有利农业业主规模经营。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收益,从而推进规模经营发展。四是有利保持水稻面积和产量的稳定,确保口粮安全。全市自然气候条件适宜推广水稻直播技术,直播水稻的生产用水和生理需水与本市的自然降水规律基本吻合,既可能又可行。经过试验、示范、推广,集成技术,形成了适合广安的水稻直播集成技术:一是精细整田,合理开沟。主沟宽30cm、深30cm左右,以利于田间排水和蓄水;每隔3m左右开一条厢沟,厢沟宽20cm,深10cm,用于撒种、追肥、打药等田间管理;做好田边,夯实田埂,在田边开一条宽30cm、深30cm的边沟,以利播种时排水、播种后保水,同时防止田边开裂漏水。二是选用良种,适时播种。选用生育期适中、株型紧凑、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逆性强的优质良种。播种前晒种,药剂浸种,再清水浸泡10~12h,滤干水分播种。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以4月5日前后为最佳。三是科学管水,合理施肥。播后出苗前做到厢面无水田间湿润,3~4叶田间关水防止杂草生长,分蘖拔节期田间保持浅水,达到23万/667m2苗蘖时,排水控蘖,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较深的水。整田前,用30~35kg/667m2水稻专用复合肥均匀撒施于稻田作底肥,施肥后进行浅旋耕。苗子3~5叶视苗情每亩追施尿素5kg左右作分蘖肥。抽穗期看苗情酌施穗粒肥。四是控制草害,防治病虫,直播水稻必须做好草害控制,形成了“一封、二杀、三补”的技术措施。一封(土壤封闭):播种后2~3d进行芽前除草,用苄嘧?丙草胺或扫茀特·丙草胺兑水喷施田面。二杀(茎叶处理):秧苗2~3叶稻田出现杂草时,用“秧田一次净”农德时或2.5%五氟磺草胺油悬浮乳剂(稻杰)等防除杂草。三补:对于分蘖期杂草较多的稻田,再补除1次。同时,加强水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防治。水稻直播技术,主要在平坝、水源条件较好的区域推广,近4年,累计示范推广水稻直播面积4.59667m2×104hm2,扣除成本,平均节本增效133.1元/667m2计算,共计实现节本增效9144万元。
针对广安特殊的区位和自然气候特点:广安地处川东丘陵区,早春气温回升缓慢,且多低温寒潮,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多高温伏旱,9月多秋绵雨,对水稻育秧、扬花授粉、收获影响较大。据广安50年气象资料统计,低温寒潮发生概率90%,高温伏旱、秋绵雨发生概率70%。高温伏旱天气,对广安水稻生产威胁最大,一旦抽穗扬花期遇高温伏旱天气,水稻将出现减产,这也是多年来广安水稻单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避灾增产稳产措施,主要突出了适时提早水稻播栽期避灾、选用良种抗灾、创新技术防灾、防控病虫减灾、加强技术配套夺高产的思路。实行地膜保温育秧,育旱秧,把育秧时间提早到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是有效躲过高温伏旱天气,实现7月下旬前抽穗扬花,8月底前成熟收获,达到抽穗扬花期躲过高温伏旱天气,收获期避过秋绵雨,实现避灾增产的最有效措施。重点采用了水稻旱育秧双膜覆盖增温保湿、旱育保姆防病育壮苗技术、三角形强化栽培技术、病虫综合防控新技术,选用抗逆性好、抗病力强的高产优质良种六项集成配套技术。实行了政府主导推广,采取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了资金物质保障,创新了推广服务机制,突出了自然、病虫灾害防御,深化了高产创建带动五大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确保粮食安全、粮价稳定、社会安定及生态环境改善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农民为提高水稻单产,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调查368户农户,2014年施用复合肥(多为N、P、K各15%)作底肥的平均达40.8kg/667m2,用尿素8.4kg/667m2作追肥。农户这样的化肥施用量是否可以减少,什么样的施肥水平为最佳,通过多年试验发现,随着施肥量增加,单产提高,但施复合肥40kg/667m2以上作底肥的,单产增加不显著,以施底肥(N、P、K含量各15%复合肥)30~35kg/667m2,追肥施8kg/667m2尿素,效果最佳。大力推广稻草粉碎还田,增施农家肥,大力推广使用复合肥,施复合肥30~35kg/667m2作底肥,移栽返青后施尿素8kg/667m2左右作追肥。据调查336户农户,水稻平施用复合肥36.2kg/667m2、尿素8.5kg/667m2,化肥施用量比2014年下降4.6kg/667m2。据市统计部门数据,2020年全市化肥施用量9.64万t,比2014年施用量减少1.36万t,降低12.4%。
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多为老年、妇女,劳动能力下降,需要农业机械化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当前农村以户营为主,一家一户耕种面积不大,农户自己购买大型机械使用效率不高,且需要资金较多,农民购买小型耕整机为主。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经过调查研究,将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的着力点放在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上,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耕整机、播种(栽插)机、病虫防治机械、收割机等方式服务农民。用好用活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打捆农业项目资金,撬动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工商资本、金融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机耕、机播(插)、机防、机收、机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据调查,机耕比人挖(目前农村耕牛数量少,多数农户耕地靠人挖)节约成本100元/667m2,水稻机收比人工收获节约成本140元/667m2。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水稻机耕田率由2014年的21.3 %提升到57.2%,增加了35.9%;水稻机收率由2014年的56.2%提升到95%,增加38.8%。机械化水平提高,实现了节本增效。近4年,全市累计机耕面积21.73×104hm2,可节约成本32600万元,机收面积42.87×104hm2,可节约成本90020万元。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总计实现节约成本增效122620万元。
广安市探索形成了水稻二化螟性诱剂+稻螟赤眼蜂绿色防控技术。水稻二化螟是广安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常年发生面积9.33×104~10×104hm2次。一年发生两代,第一代主要造成枯心,影响基本苗,第二代主要造成白穗,影响产量。在绿色防控技术上,主要探索了性诱剂和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用性诱剂防治第一代水稻二化螟,于4月上旬,按每667m2稻田安装1个诱捕器和诱芯的标准,安装于秧田和稻田诱杀第一代二化螟成虫。用稻螟赤眼蜂按5枚/667m2,每枚2000头毒蜂的标准,根据测报信息,于6月中下旬在稻田挂稻螟赤眼蜂毒蜂卡,防治第二代水稻二化螟,并配套低留稻桩,早翻耕,稻草全部粉碎还田等技术。
广安市探索形成了“精准带药移栽”技术,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长期以来,广安水稻“带药移栽”需要带什么药,什么时间段移栽的水稻“带药”效果最好,没有形成配套技术,制约着“带药移栽”技术推广。根据广安水稻的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时间与水稻移栽时间,综合分析:把“带药移栽”的重点放在水稻一代二化螟和水稻叶瘟的防治上,并设立试验探索。广安水稻叶瘟防治,在4~5月移栽都可带药“三环唑”;水稻一代二化螟防治,4月20日以前移栽,带药效果较差,4月20日以后移栽,可带药:药效期较长的氯虫·噻虫嗪、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加三环唑,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和叶瘟效果较好。4月下旬带药:药效期短的农药防治二化螟效果较差。以专业化统防统治替代农户分散防治,提升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把组建植保专业防治队伍,采用高效防治机械,为农民提供病虫防治服务作为提升农药利用率、提高防治效果的重要技术措施来抓,并通过植保专业合作组织坚持对症下药,杜绝“大处方”用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达到了安全用药、科学用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