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策略探析

2022-11-23 03:21苗靖坤张秀云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体教体育锻炼社团

苗靖坤 张秀云

(1.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贵定 551300;2.贵州黔南经济学院 贵州惠水 550600)

公共体育是高职院校学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塑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承载着国家的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1]。当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的开展,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公共体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必须将体育课程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来更好地营造体育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增强体质。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训练队和体育社团三者之间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传播正确的体育锻炼理念,更好地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改善提高体育教学成果。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训练队以及体育社团三者之间一体化,就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1 体教融合概述

在健康理念的引领下,体教融合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平衡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来更好地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体教融合的理解相对比较浅薄,无法真正挖掘其深层含义来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使得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大打折扣。接下来,就具体探讨了解一下体教融合的深层含义。

首先,体教融合理念的提出,对于我国当前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体教融合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2]。但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多地依赖于学校,而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体育课程的安排频次较低,无法安排多余的时间来开展体育锻炼,无法真正地保障体育锻炼时间。而体教融合,则更加强调体育教学工作是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和个人的共同责任,希望能够通过多方联合来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和锻炼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健康的锻炼。因此,在当前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社区、家庭也在尽可能创造体育锻炼条件,来更好地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更好地提升其身体素质。

其次,体教融合理念非常注重体育课程的相应教学优化,希望能够通过体育教学和其他课程的有机结合来更好地实现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因此,也在不断地创新和优化体育教学方式,希望在不同阶段,体育教学工作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来选择教学内容,更好地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最后,体教融合背景下,不断地优化体育教学思想,希望能够加强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通过教育部门的有效引导,来更好地将体育教学作为青少年健康发展中的重要课程,从而进行开展,要求学校在体育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优化体育教师队伍,引入专业的体育人才来开展体育专项训练,逐步完善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体系,更好地保证学校体育的开展[3]。

2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概述

高职院校是我国应用人才输送的重要场所,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的开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高职院校综合人才的培养。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开展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体质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要想真正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做到人人参与,每天锻炼,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学习氛围是非常关键的。而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就是解决体育教学工作改革的重要举措,因为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营造轻松愉快的体育锻炼氛围,增加体育锻炼形式多样性,更好地提高体育锻炼的途径。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的应用范围还相对比较窄,没有形成模式,因此,必须加强对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一体化教学的相应理解。

2.1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概念

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锻炼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堂,体育社团、训练队都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施,能有效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效。“课”指的是公共体育课,“训”指的是训练队,“社”指的是体育社团。通过公共体育课程、训练队、体育社团三者之间内外联动,形成合力,全方位更好地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开展,从而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项体育锻炼中,提升自身的体质。

2.2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的意义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对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综合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在健康理念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下,任何职业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身体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4]。通过一体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将高职院校公共体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通过集体课程以及课外不同组织团体活动来更好地参与,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提高未来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素养、身体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能帮助职业人才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并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更好地应对生活或工作中的各项压力。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的实现,能够使体育运动多样化,培养适合学生的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从而预防后期职业病的发生,更好地提升其职业素养和市场竞争力[5]。

3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的策略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的教学探索,是探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要想使公共体育教学一体化达到相对比较理想的效果,还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否则无法实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1 注重健康理念的传播,提升体育锻炼意识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内部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的职业岗位。但是体育锻炼的开展,与个人的参与积极性存在很大关联,如果个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缺乏正确的锻炼意识和锻炼方法,最终的锻炼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很难真正地保证身体素质的提升,而体育锻炼意识与健康理念有很大的关联,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开展,要尽可能注重健康理念的传播,使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身心健康,并不断地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通过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来督促学生更加积极乐观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乃至课外训练或社团活动中[6]。而体育锻炼意识以及健康理念的传播都是依赖于体育宣传和教育理念,因此,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健康理念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和作用,逐步培养体育锻炼意识,并掌握一定的锻炼技巧来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3.2 健全规章制度,激发体育活力

规章制度的健全是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有效保障,训练队与社团的建设是在体育课堂以外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学校不仅要重视,更要对付出的指导教师、参与训练的学生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于学生,可以通过学分增加或者平时成绩加分的方式,激发他们参与。对于教师,学校可以对教师带队训练、指导社团建设,在评优考核、评职称等方面给予支持,这样不仅激发教师课余工作的热情,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校体育的活力,并为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特别对于通过参与训练队和社团代表学校出去比赛获奖的学生,更要给予鼓励及奖励,并且树立榜样,进行宣传。

3.3 优化公共体育课堂、训练队和体育社团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具有一定选择性的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的体育锻炼形式,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但是在实施“课、训、社”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也会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也要尽可能完善和增加体育场地和设施,使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更好地保持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比如,高职院校内部都设置有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以及羽毛球等场地,但是很多体育设施对于女生来说,就很不适合,并且高职院校具有特殊性,女生比例比较大,特别是师专、护理类等院校。此类院校可以增设小球馆、瑜伽、舞蹈、健美操等场地设施,满足女生锻炼的场地需要,因地制宜,调整学生体育硬件设施的比例,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幸福感。

3.4 以赛促教,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高职院校除了公共体育课程外,训练队、体育社团也担负着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责任,也是体育教学体系的一部分,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的有效途径。让学校竞技体育主题活动开展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以赛促教,创造体育氛围,增强校园活力,影响学生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更好地组建训练队以及体育社团的建设,需要竞技体育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缓解自身的学习压力,更好地提升身体素质,使其能够在未来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的职业岗位。开展竞赛体育主题活动是营造良好体育教学氛围的关键,因此,在学校大型的体育竞赛或运动中,要尽可能地营造积极向上的活动氛围,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并持续地参与到后续的体育运动中[7]。比如,学校运动会、篮球赛等活动,要尽可能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相应潜力,保证最终的体育竞赛成绩。而在日常的竞赛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可以联谊其他项目体育社团,定时共同开展体育活动,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到相应的训练队或者体育社团训练活动中。

3.5 加强体质健康预警,督促学生锻炼改善

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国家每年都要进行体质测试来监控学生的身体素质。高职院校每年也会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体质的监控起到健康预警作用,引导学生后续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进而改善自身的身体状况[8]。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运动量、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相对较低,无法真正地保障定量的体育锻炼,最终的体质测试结果也相对较差。因此,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体质测试结果要进行及时的统计分析以及公示,公示结果中要呈现预警等级,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并由教师进行督促、引导,从而更好地开展后续的体育锻炼,保证学生体质测试达标,使其拥有更加健康的体魄。针对不锻炼、不达标的学生或者特殊群体,可以通过扣除相应的学分或者降低标准等措施来进行管理。

3.6 加强体育锻炼的考核评价,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体育锻炼工作的开展,通常需要通过考核评价来更好地判断学生的体质状况,并引导其调整体育锻炼方法,进而更好地保证健康的体质。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程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相对较低,这使得最终的体育教学成果无法达到相对比较理想的效果。而体育锻炼的考核评价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会涉及学生的成绩,因此可以通过考核评价来更好地加强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体育锻炼,保证体育锻炼的频次和训练成果。比如,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内部会通过考核加分等方式来更好地鼓励学生参与到训练队或者体育社团中,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而对于在各类体育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会给予考核加分鼓励,从而引导更多的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3.7 加强“课、训、社”一体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连贯性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公共体育课程、训练队以及体育社团的一体化教学应成为当前公共体育教育改革的一种模式。但是体育课程教学、训练队以及体育社团活动是分开进行的,如果要更好地实现一体化教学,就要保证实用性和连贯性,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比较理想的体育教学改革成果,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体质锻炼的效果。首先,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开展是为了使学生有更强的职业体能,来适应当前的职业社会和岗位需求,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专门加强职业实用性的相应体育锻炼内容,来更好地预防职业工作病发生。所以在体育课堂、训练队以及体育社团中,要设置适合不同职业岗位的体育锻炼方法与技能,更好地保证不同职业岗位需求人群的体育锻炼开展。其次,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中体育课程、训练队和体育社团一体化教学实现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连贯性,这样才能真正地形成合力,更好地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不会因为形成脱节与遗忘,也避免因为体育锻炼不科学而造成身体损伤,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要尽可能完善教学体系,来对不同的训练队、体育社团进行有效的规划指导,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调整运动项目,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开展。

4 结语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与开展,各高职院校也开始广泛重视,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更好地推动体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可行思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活力,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在实施“课、训、社”一体化教学模式过程中,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促使体育课程、训练队和体育社团等教学形式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来更好地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升自身的体质,发展成为在未来职业岗位上拥有较强职业体能的优势人才。该文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训、社”一体化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有效的方法,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实施中,一定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高质量开展,提升学生体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体教体育锻炼社团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