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兰 陈芷汀
新闻记者证作为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依法统一印制并核发的新闻记者职务身份的有效证明,能够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记者新闻工作、保护受访者的合法权益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对新闻记者证一共进行了六次换发工作,对新闻记者证核验手段不断改进和完善,新闻记者证管理愈加规范,防伪功能不断增强。当前新闻记者证的主要核验监管手段包括官方公示、证件防伪和受众反馈三类方式。如何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借助智能技术,运用智能设备对新闻记者证的核验方式加以改进,是智能时代记者证管理的有效探索。
新闻出版总署于2009 年公布并沿用至今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将新闻记者职业规范要求和新闻机构对人员的选择与监督进行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其中,第18 条和第19 条分别要求新闻记者采访活动应遵守法律规定及新闻职业道德,且新闻记者证仅限本人使用。第28 条明确规定新闻机构须加强对采编人员资格条件审核以及新闻记者证的管理工作。第26 条和第29 条提出通过建立不良从业者档案和公示新闻记者证持有者名单,进一步强化对新闻记者的监管措施。与此同时,《办法》也对新闻记者证的年检要求进行完善和细化。
从2020 年起全国统一启用的新版新闻记者证,对证件的封皮外观进行更新,并进一步对证件防伪技术进行升级。除沿用原有的防伪技术之外,新增了七大全新防伪技术来进行证件防伪。
尽管管理办法与证件防伪技术持续升级,但近年来对“真假记者”采访工作的争议以及“假记者”敲诈勒索事件依然层出不穷。比如,2020年4月,成都商报王某强等在河南原阳县对4名儿童压埋窒息采访过程中,与当地工作人员发生冲突,随后因为其没有记者证被质疑是“假记者”。又如,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和全国“打假治敲”专项行动工作办公室2021年12月7日公布12起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典型案件,其中有多人假冒记者进行敲诈勒索,表明对记者身份核验工作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现行的包括官方公示、证件防伪和受众反馈在内的几种核验手段,是一条依赖于受访者进行核验并举报的完整链条。其中核验工作的完成度主要依赖于核验人单方面的核验行为。
《办法》第29 条明确规定,新闻机构每年应定期公示新闻记者证持有人名单和新申领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在其所属媒体上公布“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的网址和举报电话,方便社会公众核验新闻记者证,并接受监督。目前,各大新闻出版媒体普遍对本机构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姓名进行公示。当核验人需要核验记者身份信息时,须登录该记者所在机构官方网站进行姓名比对或跳转到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进行查询,并通过拨打举报电话进行反馈。
比对基本信息不失为一种直观化的核验方式,但通过公示进行查询的信息的单一性容易给不法分子留下漏洞,且需要受访者进入多个网页进行查询操作,并根据网站所给联系方式进行查询,核验方式较为烦琐。
目前主流核验新闻记者证的方式是通过证件防伪标识进行核验。2020年起启用的最新版的新闻记者证新增了七大全新防伪技术。其中包括封皮上的英文字母采用红外线非吸收油墨印刷技术,通过红外线光的照射来进行核验,运用自然光源下不可见图案但在紫外光源下可见的无色荧光印刷技术,以及防复印二维码技术等。整本证书底纹采用彩虹印刷技术和开窗式安全线技术以及防伪花团技术等,使证书难以被仿造。特殊标识运用红色双波段号码技术和全息标技术,供核验人进行识别。其中证书防伪工作多集中于不同光线下的识别以及防止被复制的方面。
该核验方式集中于记者所持纸质证件的防伪,能够有效补充官方机构对于记者单一信息公示的核验工作,但该方式对各种光源要求较高并且专业性较强,需要核验人熟知证书的各种防伪技术及操作方式,目前证书防伪知识达到率有待考证。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是核验人最常使用的核验记者身份的方式之一。核验人通过登录中国记者网或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输入受核验者的单位名称和姓名,即可查询到其身份信息以及记者证信息和记者证样证。
进入系统进行查询是一种相较于官方公示和证件防伪更为快捷的核验方式,但该核验方式依然依托纸质版的新闻记者证,且记者证状态须由系统工作人员进行录入,与记者证实际状态存在一定的时差,灵活性不够,容易给不法分子留下漏洞。
如何提升新闻记者证信息核验的便捷性、精准性、权威性以及状态转化的即时性,是我们需要不断改进的问题。智能时代,AI技术、传感器、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层出不穷,能够取代纸质记者证的核验媒介越来越多,智能设备的运用将成为下一个阶段核验手段改进的切入点。
人脸活体检测技术是人脸识别技术在人工智能、机器制造、模型理论等技术的集成发展下实现得更加智能化、无人监督化的一项智能技术。它是基于大数据以及云计算形成的一项生物识别技术,主要通过动作活体检测、静默活体检测、硬件活体检测等模式来实现人脸生物特征的提取与识别。①相比传统的人脸识别,人脸活体检测技术能够通过系列动作指令,例如“眨眼”“动嘴”等动作完成面部信息采集,可以减少照片或者视频切换形成的虚假信息采集。同时人脸活体检测技术也可克服传统人脸识别在光线不足场景下采集困难的局限,通过多样化采集手段进行核验。该检测方式操作简单,能够使用大众自助式的操作来实现面部特征识别,整合成直观数据来方便后期进行数据分析与整理。
在新闻记者证的核验工作中,基于新闻工作对时效要求的特殊性,该技术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进行应用,满足被采访者在同一时段内接受多名记者采访并进行核验的需求,节省核验时间。经过人脸活体检测对记者的身份进行核验之后,系统会将录入的面部信息与之前的图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实现人脸活体图像的匹配。
构建一个以已领取新闻记者证的记者信息为主要节点的平台,使受访者、普通民众与相关部门在平台上实现协同互通,能够极大提高信息核验的效率。同时,该平台通过提供完整动态的新闻记者证件信息、即时显示记者证状态以及提供完备直观的有关新闻采访的法律知识,能够进一步保障并监督新闻记者采访工作。并且该平台也须包含相关部门的信息公示和为记者提供新闻记者证换发的服务渠道,为公众提供监督留言板,实现“一方发布,多方监管”。
通过系统人脸活体检测功能可进入记者的个人信息门户,为核验人提供记者的个人证件信息、证件状态以及采访作品链接,核验人可通过网页信息进行对记者身份的充分核验。同时,也可以通过网页留言板对记者采访工作进行监督反馈,交由后台进行审核。
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作为一项公民数字身份标识,可以对公民健康进行有效的认证。类似于健康码的数字身份标识也能够依托现有的电子政务平台,扩展为更为广泛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不同于简单的“新基建”,它实际上是信息技术和社会制度的结合体,将充分融入国家治理之中。②运用现有的健康码技术,可以为新闻记者证的核验工作提供一种新思路。
健康码主要是基于手机号码的定位以及身份证号码下的消费记录、乘车和飞机记录、填报行程信息或者扫描场景位置登记等,结合疫情进行大数据分析后的结果展示。③用户每扫一次健康码,都意味着接入一次服务器,在后台留下记录。新闻记者证数字身份标识通过后台大数据对信息进行分析后,进行实时更新,能够更加精准满足核验人对记者身份进行核验的即时需求。
当新闻记者拥有核验平台所给的新闻记者数字标识后,在每次采访工作前须扫描核验人出示的被采访码,从而向核验人出示新闻记者证码,此时该记者将在信息核验平台留下采访记录的数据,方便平台在后期对其工作情况及证件信息进行持续追踪。该核验方式能够缩短证件核验的周期,还能给予新闻工作一定的震慑与规范,让不法分子没有可乘之机。
运用智能设备对新闻记者证防伪工作进行改进与完善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但智能设备的应用并不代表核验工作可以就此一劳永逸,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也需跟上防伪工作变化的步伐,尽可能地规避技术利用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注释:
①潘惠苹:《人脸活体检测技术在校园智能安防的应用综述》,《计算机时代》2021年第9期。
②胡凌:《健康码、数字身份与认证基础设施的兴起》,《中国法律评论》2021 年第2期。
③陈亮:《疫情防控通信技术研究》,《物联网技术》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