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建军 付正轩
清新的曲调从阿房宫散落民间,一声“噫”“咽”,一个拖腔,余音萦绕,唤醒了2400 多年的绝唱,在委婉典雅中化作如歌行板。哪——咿——呀——啊,哪——咿——呀——啊,台上水袖甩出,台下回味悠长,吐露千古芬芳。阿宫腔,又称“遏工”,也称北路秦腔,是从秦朝宫廷乐舞衍变而来,经世代相传,仅留陕西省富平县阿宫腔演员段天焕一脉承传。与原秦腔唱调相比,阿宫腔更加注重用韵,细腻婉转,刚柔并济,有“三放不如一遏”的艺术效果,是生长在频阳大地的艺术瑰宝。
乔山绵延,两河凝碧。富平县古称频阳,取“富庶太平”之意,素有“关中名邑”“渭北明珠”之誉,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里,涌现出了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等一批仁人志士,八路军120 师也曾在此誓师奔赴抗日前线……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不仅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内核,也深刻影响着富平县检察院的检察文化发展。
富平县检察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信仰之火熊熊不熄,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检察文化品牌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班子成员多次带领干警深入红色革命旧址感悟初心使命,赴外省检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学习取经,借鉴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融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中国法治文化、红色检察文化为一体,因地制宜打造“红韵富检”检察文化品牌。
“红”,意为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传承赓续在富平这方热土上孕育出的爱国爱党、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红色精神。“韵”,即将法治与道德、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传播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先进法治文化与检察文化共奏的和谐悦耳之音。“红韵富检”表达的就是在富平这片红色血脉赓续的土地上,有富平县检察院这支正气凛然、一心为民的检察队伍。在“红韵富检”品牌的推动下,全体干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身份认同感和队伍凝聚力,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得到进一步提振,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化职业能力不断提升。
“环境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有着深刻影响。富平县检察院高度重视文化载体建设,以中国传统形式为设计背景,依托法治文化、检察文化、地域文化符号为展示元素,打造‘一廊五楼层两基地’检察文化阵地,充分传递了‘红韵富检’的品牌要义。”“红韵富检”宣讲团成员杨倩是富平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的检察官助理,长期协助员额检察官办理涉黑涉恶案件,所在的部门曾获省市扫黑除恶斗争先进集体,办案素能享誉全省,面对来院视察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娓娓道来。
走进富平县检察院,浓厚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富平县检察院打造了以百米文化长廊,励志、党建、理念、知行、廉政五大特色文化楼层和富平县红色检察文化教育培训宣传室、富平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为主体的“一廊五楼层两基地”检察文化阵地。走廊的每一幅图画,红色教育培训室的每一处场景,都是红色文化、法治文化、检察文化多重元素的聚合,一点一滴中折射正确价值追求,潜移默化中激发内在潜力,置身其境,催人奋进。同时,结合年轻干警占比大的实际,他们选拔政治立场过硬、综合素质高的年轻干警组成“红韵富检”宣讲团队和青年干警国旗护卫队,精耕细作检察文化品牌,检察文化品牌建设的“软实力”变成了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
通过三年的努力,富平县检察院检察文化品牌建设卓有成效,“红韵富检”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队伍建设成果丰硕,干警的执法办案素养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斩获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等48项殊荣。
除了“红韵富检”,富平县检察院还有一个未检工作品牌“柿柿红”。清代张雄图的《富平八景诗》中有这样一句诗:“五陵秋色正氤氲”。五陵指的就是坐落在富平县境内的唐代懿宗简陵、代宗元陵、文宗章陵、中宗定陵、顺宗丰陵。在唐顺宗丰陵前,有一棵近千年树龄的柿子树,当地百姓称它为“柿寿星”,它以天地做经纬,以枝丫为手臂,顶着岁月的沧桑,经年行走中呼吸吐纳,硕大的树冠像盛着时令的大碗,缀满枝头的火红,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一树峥嵘一树红,薪火相承永不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个孩子犹如柿树上的果实,从开花、结果到成熟,需要持续的呵护。富平县检察院按照陕西省检察院“有进步、有站位、有品牌”的“三有”争创要求,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的创建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取名“柿柿红”,喻义用检察工作的细心耐心呵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举全院之力,组建“柿柿红”未检工作团队,统筹行使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通过检察履职促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有机融合,实现“1+5>6=实”。
“检察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在于选好一个坐标、找准一套方法、实现一种超越,将依法履职与检察担当紧密结合,推动工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新时代检察工作持续赋能!”面对今后的创建工作,富平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韬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