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森,王海宁,陈建斌,于德才
(1.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3.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冬季马铃薯种植应选择生育期短、结薯早,并兼具适应性好、产量高、商品率高、市场需求量大的鲜食品种。
云南省冬季种植的马铃薯,以销往省外地区及出口南亚、东南亚国家为主,品种应选择商品薯率高、长椭圆形、薯皮光滑、芽眼极浅、薯块中大的品种。
目前,主要推广产量高、适应性广、商品性好、抗病性高的丽薯6号、合作88、青薯9号等作为主栽品种。
注意种薯质量,并对品种纯度、病害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尽可能选择一级脱毒种薯。应选择经过休眠期,达到萌芽状态(萌芽达到0.5~1.0 cm)、健康无病的种薯。种薯催芽采用自然催芽和药剂催芽两种。
(1)自然催芽常采取将种薯平放于通风、透光、干燥的场地,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自然打破休眠,使种薯芽眼露白,并长出小芽。如种薯的数量较多,场地有限,可以将种薯整齐码放,堆放种薯的高度最好不要超过4层,各堆种薯之间需要留出间隙,以便通风透光、催芽,种薯不易腐烂。
(2)药剂处理,常采用赤霉素溶液浸种或喷洒处理种薯。浸种处理时间一般10~15 min,药剂浓度0.5~1.0 mg/L,种薯浸种处理后,取出放于通风透光处自然催芽;对平放的种薯喷洒处理,药剂浓度一般采用10~20 mg/L ,以种薯表面湿润即可,待种薯表面自然风干后,再重复喷洒2次处理。
种薯切块主要是为了节约种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种薯较小时,不用切块,直接进行整薯播种。种薯较大时,需要进行切块处理,切块的大小以40~50 g为宜,每个切块有1个以上健壮的芽或露白的芽眼。
切块种薯时,需要准备两把切刀,切刀用消毒液进行处理,轮换使用切刀,避免切块时,病菌传染。根据切块的数量和切块种薯时间长短,注意实时更换消毒液。
切好的薯块,需要用复配剂进行拌种处理,使复配剂均匀覆盖切块伤口,以免薯块腐烂。拌种处理后,将薯块装框放置,避免受潮和阳光直射,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3 d内播种种植,以免长时间放置后,薯块水分散失,影响出苗率。如缺少复配拌种剂,可采用新烧、冷却后的草木灰进行拌种处理,草木灰不能受潮,不能用多年累积的草木灰。
选土层深厚、表土疏松、富含有机质、透气良好、排水方便的地块进行种植,前茬作物需要避免马铃薯、茄子、辣椒、番茄、烟草等茄科作物,此外,需要注意前茬种植作物时,是否使用除草剂,除草剂是否存在危害的问题。
晴天时,深翻耕作层,一般深度达到30 cm,晾晒土壤后,耙地使土壤疏松,土壤颗粒均匀细化;整地要求田块土层平整,耙地时亩施入有机肥1000~2000 kg作底肥,田块四周预留排水、灌溉沟。
人工拉线种植,种植规范,出苗整齐,便于后期管理。播种时,种植地开墒宽120 cm,起垄高30 cm,垄沟深30 cm,种植顶层宽80 cm;采用单垄双行模式种植,种植株距25 cm、行距40 cm、种植深度15~20 cm,亩施马铃薯专用复合肥100 kg作为底肥。种薯出苗整齐后,拔除病株,同时补种所有缺塘。
播种结束后,需要将种植垄的墒面处理平整,铺设膜下滴灌带,放置于种植行中间,滴灌带滴孔朝下铺设,然后覆膜,覆膜采用黑色薄膜,并用土壤将薄膜四周压紧压实;垄上薄膜表面,用1~2 cm细土覆盖。如无条件采用滴管供水,可预留排水灌溉沟,采用跑马水灌溉,但要注意灌水高度不超过种植层,并能及时排水。
采取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平衡施肥,起到前促、中控、后保作用。马铃薯生长前期应尽可能地使马铃薯早生快发,多分枝,田间出苗整齐后,追施1次以氮为主的复合肥;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尤其是开花前后,避免施用氮肥,开花后追施磷钾肥2~3次。中期控制茎叶生长,避免马铃薯地上部分疯长,促使其转入地下块茎形成与膨大;后期控制马铃薯叶色过早落黄,以保持叶片光合作用,多制造养分供地下块茎膨大,以施钾肥为主,适当补施氮肥。
亩追施复合肥50 kg,水溶肥5 kg。采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水肥管理,即地膜覆盖、滴灌和水肥一体化管理有机结合,在薯块形成和膨大期将肥料按照适宜的配比溶于水中,通过滴灌进行灌溉和追肥,实现水肥高效利用,达到减量增效的效果。
对马铃薯进行除草与培土是中耕管理的关键环节,除草与培土需要在田间封行前进行。为了有效控制杂草、提高土地温度,以便给根系与块茎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一般需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培土管理作业。
除草与培土作业时,铲除杂草,将细土壤培植到马铃薯根系周围,可增加马铃薯结薯的土壤厚度,同时马铃薯薯块膨大突出土层,培土可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薯块,影响马铃薯结薯的商品率。
马铃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的需水量较大,且冬马铃薯的大部分生育阶段处于干旱少雨、空气湿度较低的季节,特别是每年的2-4月,降水量很少。这时,正是马铃薯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对水分的需求最大,该时期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
出苗后,根据土壤含水量变化,适时浇水。在马铃薯的全生育期间,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最为适宜,干旱少雨期间,至少保证5~7 d滴灌浇水1次。提高灌溉频率,每次灌溉后不引起薯块表皮生出白点为宜。
当土壤水分不足,又无条件铺设滴灌时,可采用沟灌的方法进行田间浇水。灌水高度约垄高的1/3,最多不超过1/2,水保留数小时,土壤湿润时及时将水排出。
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和质量,需对病虫害进行严格控制。马铃薯的病害主要有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等;地上虫害蚜虫作为传播病毒媒介,均应作为防控重点。冬季马铃薯病虫害防控过程中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禁用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农药及其混配农药。
马铃薯苗生长后期,停水停肥后,其营养生长逐渐减缓、停止。当花株变黄,薯皮老化时即可收获种薯。收获前7~10 d停止浇水,降低田间湿度,保持土壤干燥,便于人工或机械收获。
选择无病虫害、无变绿、无机械伤、无严重畸形的马铃薯,依据市场要求,按照品种、结薯大小分等级包装。收获后的马铃薯应避免长时间在田间暴晒,或在田间过夜,需要及时装袋装箱,及时销售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