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制度变迁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2022-11-23 03:17赵荣江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3期
关键词:种植业渔业变迁

赵荣江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富国街道办事处,山东 滨州 256800)

引言

就衡量制度变迁指标而言,可划分为五方面,第一方面即市场化程度,是指社会资本的投资比例是非国有的固定资产投资。第二方面是非国有化率,使用并非国有经济就业员工在职工总人数的比例表示。第三方面即产业合理化的程度,表现为第三产业的产值在生产总值的比例。第四方面即向外开放的程度,表现为进出口的贸易总额于生产总值的比例,第五方面即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数量于人口总量的比例。

1.我国农业经济的非线性波动

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之后,农业经济的运行具有显著状态变化特点以及阶段特点,主要会在两个状态下多次变换,能够对运行区间进行划分。按照滤波概率的波动态势区分,1979年到1981年的三年时间是第一个阶段,1982年到1986年的五年时间是第二个阶段,1987年到1991年的五年时间是第三个阶段,1992年到1996年的五年时间是第四个阶段,而1997年到2015年的19年时间是第五个阶段。从整体上讲,中国农业经济自1997年以来始终处于平缓波动状况,此状态也是现阶段运行常态。

就非线性波动的机理来说,我国农业经济之所以会由平缓波动状况变成剧烈波动状况的原因是受外部冲击,比如制度变迁。本文依据历史情况,在剧烈波动状况基础上分析其转变机理。

就1982年到1986年而言,此阶段中央下发了多个一号文件,其目的是促进农村农业的改革以及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早期,出于使农业生产的责任制度得到强化与完善目的,党中央对有关通知文件进行制定及印发。我国大部分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模式以及包干到户模式,不过大部分地区超过了政策指定的范围。出于适应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的目的,中央对一号文件进行制定,使包产到户的禁区得到取消,对农村实施的责任制度给予肯定,属于集体经济背景下的生产责任制度,除了包产到户到组责任制外,还有包干到户到组责任制。在1983年到1986年的四年时间里,中央出台了四个和农业发展有关的一号文件,使农业发展及农村发展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向全新历史时期发展。

就1992年到1996年来说,此阶段是中国市场经济确立的重要阶段,在“南方谈话”以及“十四大”召开之后,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市场经济。对市场化改革来说,其切入点是对价格体制进行改革以及使双轨制得以消除。在农业层面来说,市场化改革需要使农产品的统销制度得到废除,除了做到购销同价之外,还要达到保量放价目的。使我国粮食市场在定价方面的范畴得到扩大,提升农产品在收购时的价格。在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及不断推进之后,中国农业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目标。

不过,中国经济发展于1982年-1986年阶段与1992-1996年阶段同样存在一定的磨难。在我国农业多年丰收的背景下,国内粮棉市场从原本的供不应求状态逐渐转换成供过于求状态,导致国内粮棉市场在1985年至1986年第一次存在卖难状况。以1993年为例,当年许多地区太早对粮食收购价格以及棉花收购价格进行放开,导致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于1993年至1994年出现了极大上涨,这也是为何此阶段出现通货膨胀问题的原因之一。在对以上阶段制度层面的优化和之后发生市场矛盾进行结合之后,能够发现中国农业经济出现了比较剧烈的波动状况。综上所述,由于制度冲击导致的中国农业经济强烈波动,首先是量出现变化,其次是价格出现波动。对1982年到1986年的阶段来说,此时期量变因素在中国农业经济中具有主导影响。就1992年到1996年的阶段来说,中国农业经济出现剧烈波动的主因在于市场价格出现明显波动。

2.制度变迁冲击影响中国农业经济

制度变迁给我国种植业经济、我国畜牧业经济、我国林业经济、我国渔业经济造成的影响及冲击如下:

就制度变迁的冲击特点来说,依据种植业经济在平缓波动状态及剧烈波动状态于制度变迁脉冲响应状况,可得知于平缓波动状况中,制度变迁会给种植业经济造成负向冲击影响。此种负面冲击刚开始最明显,之后进行波动回升,其冲击作用会逐渐趋向平稳状况。就剧烈波动状况来说,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冲击影响会在早期处于正向,随后会逐渐变成负向影响,再逐渐回升,逐渐趋向平稳状况。在对平缓波动状态的冲击作用和剧烈波动状态的冲击作用进行比较之后,可以看出:如果我国种植业处在平缓波动状况,此时受冲击影响会比较小,而且所有冲击都会表现成负向影响。如果我国种植业处在剧烈波动状况,此时制度变迁会给种植业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影响,虽具有一定正面影响,不过总体属于负面影响。对持续时间来说,制度变迁对种植业经济的冲击作用会持续很长时间,无论是平缓波动状态还是剧烈波动状态,冲击作用时长都超过三十年,除长过林业经济和渔业经济影响时间之外,还要比畜牧业经济给种植业经济造成影响时间更长。

对林业经济在平缓波动状态及剧烈波动状态于制度变迁脉冲响应状况来说,无论是平缓波动状态还是剧烈波动状态,制度变迁于林业经济的冲击走势均具有一致特点。制度变迁可对林业经济造成正向影响,1 期处在最大值位置,之后进行稳定下降,在第35期以后逐渐处在平稳状况。对平缓波动状况的冲击作用与剧烈波动状态的冲击作用进行比较,林业经济于平缓波动状况的冲击要比处在剧烈波动状态时的影响小。此外,从冲击持续时间角度出发,林业经济受制度变迁影响要长于种植业经济及畜牧业经济给林业冲击的影响持续时间。

分析畜牧业经济在平缓波动状态及剧烈波动状态于制度变迁脉冲响应状况和渔业经济在平缓波动状态及剧烈波动状态于制度变迁脉冲响应状况。对林业经济与渔业经济来说,无论处在何种状况,其在制度变迁影响下的表现大多相同,影响都属于正向影响,其波动态势是首先上升随后下降,最终于第45 期逐渐处在平稳状态。就制度变迁于平缓波动状态强度和制度变迁于剧烈波动状态强度而言,畜牧业及渔业经济会在剧烈波动状况时遭受更为严重的冲击,渔牧业与渔业经济于平缓波动状况时不会受到严重冲击。

对制度变迁给中国种植业经济造成的冲击影响、给中国林业经济造成的冲击影响、给中国畜牧业经济造成的冲击影响、给中国渔业经济造成的冲击影响进行比较,如果处在平缓波动状态,渔业经济被制度变迁影响的程度最大,影响第二大的是林业经济,而畜牧业及种植业经济不会受制度变迁的过多影响。如果位于剧烈波动状态,此时渔业经济被制度变迁影响的程度仍为最大,影响第二大的是畜牧业经济,而林业及种植业经济不会受制度变迁太大影响。值得注意的内容在于即使种植业处在平缓波动状况时被制度变迁影响,使其具有很大的最高值,不过并不会在高位持续很长时间,林业经济在被制度变迁影响下不会出现很多最高值,不过林业经济后续影响会有很长时间处在高位,所以制度变迁能够给林业经济造成比种植业经济更大的冲击影响。与此同时,就冲击影响的持续时间来说,畜牧业经济以及渔业经济会具有更长的持续时间,林业经济被制度变迁影响的持续时间为第二长,种植业经济被制度变迁的冲击影响时间则不会很长。

制度变迁冲击和影响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如下:首先,如果农业经济所处状态有所不同,则制度变迁给农业经济造成的冲击影响也会存在差别,通常来说,剧烈波动状况的影响会比平缓波动状况的影响大。其次,从整体上讲,种植业经济受制度变迁冲击影响属于负面影响,在制度变迁冲击下产生正面影响的农业经济除了渔业与林业经济之外,还有畜牧业经济。再次,制度变迁给中国农业经济造成的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将持续时间当作排名立场,渔业经济以及畜牧业经济名列第一,林业经济处在第二位置,而种植业经济位于末尾。最后,制度变迁会给渔业经济造成最严重的冲击影响,畜牧业经济以及林业经济受制度变迁影响较大,而种植业经济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就冲击影响机理而言,中国农业经济属于剧烈波动状况的时间阶段包括1982年到1986年时间段与1992年到1996年时间段,1982年到1986年存在供过于求问题,1992年到1996年存在物价飞快上涨现象,导致农业经济的态势是先上升后下降。在1978年到1981年时间段、1987年到1991年时间段、1997年之后阶段中,我国农业经济处在平缓波动状态。对改革开放的早期来说,农业制度改革阶段为初级,农业经济所处体制为计划经济,运行比较稳定。1987年到1991年时间段的稳定政策可以对1982年到1986年时间段的矛盾进行缓解。自1997年以来,国内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成熟,而农业政策的环境日趋完善,使农业经济可以稳定运行。1982年至1986年时间段与1992年到1996年时间段的问题属于我国制度变迁的外在表现。若农业经济在剧烈波动状态下运行,则制度变迁能够主导农业经济运行,如果农业经济在平缓波动状态下运行,则制度变迁不会对农业经济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农业经济被制度变迁的影响会在畜牧业和种植业等方面有所差异,其原因如下:首先,战略位置有所差别。种植业生产于农业的战略位置不仅比林业和渔业高,还高过畜牧业。我国战略定位是以粮为纲,农作物可得到很多政策支持以及制度支撑。在社会需要愈发多元背景下,林业和渔业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不过发展程度还比不上种植业。战略位置有所不同,导致政策调控工作在力度方面存在差异,让种植业经济不会受严重冲击,不仅是林业和渔业,畜牧业同样没能实现充分发展目标,以上产业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其次,对外开放的程度存在差别。在此影响下,被制度变迁冲击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种植业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种植业在对外开放程度方面居于首位,而其他产业未能过多进行对外开放,导致种植业在制度冲击下出现显著的负面影响,林业经济和渔业经济则不然。再次,市场化程度存在差别。如果市场化程度很高,便会具有很好的市场调节水平,不会遇到太大冲击。就实际情况而言,无论是渔业、畜牧业还是林业,其市场化均晚于种植业,且市场化程度不高,未能在市场上占有太大份额。所以制度变迁不会对种植业经济造成过大冲击影响。此外,虽然国家政策支持倾向于种植业经济,不过种植业仍然在制度变迁影响下显示负向影响,政府部门需要对此种情况多加关注。

3.应对策略

3.1 以科学方式促进制度变迁,使其积极作用得以发挥

使农业设置于国家经济发展关键战略位置,号召进行农业经济增长在制度方面的变迁。在政府的引导作用下,资金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可以主动往农业领域进行转移,防止要素趋利性对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使产业发展失去平衡。令农业领域市场化程度得到提高,主动对农业领域在国际贸易方面的机制制度进行完善,在坚持对外开放前提下,使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得到有效提高,确保我国农业可以在稳定状态下持续发展。使农业产业的合理进程得到持续推进,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深层次融合进行加强。与此同时,应该使城市化进程得到提速,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我国农业在现代化方向不断转型和升级。总而言之,就制度变迁过程来说,应对其进行规范与调整,使其得到稳定推进,提高制度变迁给农业经济增长造成的倾斜程度,特别需要提高制度变迁对种植业的倾斜程度,保持市场取向,利用加强技术层面的创新与提高劳动力素质方式使农业市场的竞争实力得到提升,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3.2 使农业结构能够协调发展

无论是种植业和林业或是畜牧业与渔业,制度变迁对其造成的影响均有所不同,能够按照各产业在战略位置方面的差异,主动进行适应性改变。社会资本不会投入过多资本于农业生产,它带有很强的趋利性,农业带有显著的弱质性,种植业可以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保证,一直以来,我国把种植业设置于重要位置,种植业包含粮食和蔬菜,国家将扶持政策的关键倾斜于种植业,而畜牧业与渔业未能得到过多支持,产业扶持政策主要包括资金和技术。需要在总体提升我国农业实力的前提下,始终将种植业设置在重要战略地位,不但要确保我国种植业可以在稳定状态下不断发展,而且需要使畜牧业及渔业于国家经济的位置得到全方位提高,政府部门给予林业发展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及指引,令制度变迁不会给我国农业经济造成太多负面影响,促使我国农业结构可以协调发展。

结束语

通常来说,制度变迁会负面影响经济。制度变迁会对畜牧业经济与渔业经济造成正向影响,而且会长时间影响种植业经济与林业经济,给渔业经济及畜牧业造成影响的期限最长,林业及农业经济受制度变迁影响时间比较短。制度变迁给渔业经济造成的影响最严重,林业经济不会受到严重波及。制度转变给农业经济带来的影响具有长期特点,此影响带有一定促进作用,还能给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种植业渔业变迁
农业农村部公布100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赋能种植业转型升级——聚焦《“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
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河北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一纸婚书见变迁
清潩河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