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平 候春娇 李黎黎
(1.安康学院继续教育(乡村振兴)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2.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自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后,学界开始陆续进行乡村振兴的研究。关于人才振兴也有学者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1 人才振兴的作用与地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特别是人才,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实施的关键和重点,也是切实提升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1.2 人才振兴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乡村人力资源虽然规模庞大,但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已经突破2,000万人,其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但大部分集中于第一产业,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人才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公共发展以及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核心人才特别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人才不足,具体问题如下:
1.2.1 乡村人才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欠通畅、优质资源配置不到位、结构不科学、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等突出问题。
1.2.2 乡村人才的入学门槛低,学员的学习动机缺失,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教学资源质量不高、教学过程缺乏监管、教学过程中管理松散、考试形同虚设、招生乱象频发等,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堪忧。
1.3 实现人才振兴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有学者提出了解决对策:政府应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各个办学主体采取措施进行培养。首先,应坚持政府统筹,并优化农村成人教育顶层设计;其次,应发挥涉农办学机构的主体作用,并加大对口专业群、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力度以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最后,应激发农民个体的学习内在动力,从而不断激发其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力,并积极参与到决策中,大胆提出人才振兴的建议,破除对旧制度的漠视和依赖。
安康市已有高素质农民13041 人,这支乡村振兴主力军已遍布安康市的各个乡镇村,预计可以在5年内消灭空白村,达到1个村民小组至少有1个高素质农民。所以,今年将继续加大高素质农民培养力度,预计将新增高素质农民2400 名。高素质农民,高就高在“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存在问题主要有:
Atmospheric-oceanic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large-scale SST anomalies over the North Pacific in winter
2.1 对人才振兴的思想认识不清晰。主要表现为一些部门、镇村干部面对众多且相互交叉的工作任务感到无措,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与新农村建设等内在联系认识不清,认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对乡村振兴不知从哪里抓起。究其原因还是对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领会不够。
2.2 缺管理干部和专业人员。具体表现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大部分村(居)的支部委员及村委会的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尤其是年轻的储备干部严重缺少,不少村中存在连一个像样的支部书记或村主任都很难推选出的情况;目前,农村技术上支持、但能长期植根于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却是少之又少,且农村教育、卫生教育等每年毕业的人才数量不足,且学历层次偏低、服务能力也有限。
2.3 乡村人才评价机制存在问题。乡村人才提升评价机制不尽合理, “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而评定职称要考核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英语能力测试,影响了基层人才职称晋升和扎根基层的积极性。
对上述问题,安康市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特聘农技员进镇入村;政府购买科技服务;选派科技特派员。
应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围绕乡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参照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乡村人才振兴的要求,积极调整各人才培养单位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构建乡村人才振兴的体系,从而将乡村庞大的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具体而言,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3.1 贯彻落实“八个坚持”。
3.2 加强政府的顶层设计,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保障。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编制安康市的乡村人才振兴专项规划,规划中应明确每年培养人数;
第二,围绕五大发展重点设置培育主题,这五大发展重点即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所以,应大力招聘这5 类人才,同时,各地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相对稳定的长期人才发展计划;
第三,要赋予基层政府充分的自主权;
第四,加大对乡村人才培育的政策和财政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的培育培训生产型、经营型、管理型和服务型乡村人才;
第五,把加强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有机结合起来。
3.3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发挥党管人才的优势。党管人才的最大优势在于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
3.4 挖掘农村现有人力资源,夯实乡村人才队伍根基,并构建乡村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在挖掘农村现有人力资源、夯实乡村人才队伍根基方面,应坚持人才培养主体多元化,并对其进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密切配合、协同推进,从而使其形成合力,共同培养乡村人才,为乡村人才振兴作出各自的贡献。在构建乡村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方面,应加强亲农为农教育、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数据库、开展分类培养、创新“农科教”一体化培养模式、推进协同培养、完善学习支持服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乡村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提升乡村教育治理水平,并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培养力度。
3.5 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激发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并积极开展“五结合”。在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激发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方面,主要是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工作的长效机制;并完善政策体系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建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吸引城乡人才扎根农村。在开展“五结合”方面,主要是指根据农村成人学习特点与远程教育管理实践相结合,教学计划与农时、当地特色产业和农村工作重点相结合,电大系统与省市县委农工部的组织领导相结合,培训学校与社会的教师资源相结合,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学习、面授辅导、送教下乡、实验实习和远程答疑相结合。
3.6 通过引才聚才吸引外部人力资源,以扩大乡村人才规模。如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忠诚村通过回引752 名大学生进入村委会或支部委员会班子,其中,有69 名大学生领办村集体经济组织,108 人从事特色产业种植、养殖,推动并组建84个产业联盟,带领5312 户17960 人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
3.7 研究乡村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乡村终身学习机会,并加强亲农近农教育。目前,乡村人才培养的“离农”倾向导致乡村人才留不住,所以,得加强学员服务乡村振兴的理念,所以,安康学院和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应在学生中大力推进知农、为农、亲农教育,增强学员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感情,引导他们承担起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任;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还应立足乡土文化,通过这唤醒学员的乡愁,激发学员创新创业,并传承乡村文化。但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上,还应突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文明乡风创建等时代主题,唤起学员对在乡村生活兴业的期待。亲农近农教育方面,主要针对乡村成人特点,大规模开展学员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障碍因素、培养成本和效益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摸索适合乡村成人的学习资源建设机制、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教学支持服务模式、人才评价标准和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研究,优化乡村人才教育服务供给。
3.8 打造教育培训平台,厚植乡村人才振兴沃土。
第一,充分发挥安康学院和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的优势与作用,积极探索乡村人才培养培训新模式。
第二,充分发挥各类培训主体在乡村人才培训中的作用。
第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培训,并增加乡村教师培训机会,加大对乡村教师的补充力度。如安康学院和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发挥优势,继续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但必须加大与乡村振兴方面的知识培训;在加大对乡村教师的补充力度方面,主要是增加乡村教师培训机会,并加大招聘数量和提高素质培训效果。
第四,打造教育培训平台时,需要注意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特别要注意乡村振兴急需的几类村级人才:一是需要具备较强经营领导能力,同时又能做到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准确上传下达,还能带领本村村民实现安居乐业的发展型人才;二是能够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产业发展等,为乡村振兴提供一定技术和智力支持的技术人才;三是在本村有文化、有能力、有技术的乡村能人。
3.9 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如安康学院的权群学教授在安康阳晨现代农业集团公司做科技特派员,又如安康学院中文系的白一彤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镇高杰村做村干部,他们既取得了成绩,又丰富了自己。
3.10 加大安康市的职业农民的培养力度,并改革人才评价机制。职业农民属于领军新的农民,是指热爱“三农”事业、扎实掌握农业相关领域前沿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胜任农业职业并扎根农村的农科大学生。但,目前安康学院在这方面还面临一些困境,主要有:大学生从事农业工作的意愿不高;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 大学生农村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所以,安康学院应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大学生爱农近农意识;打造优质的农类专业教师队伍,以夯实大学生专业基础,并加大农科类专业的招生规模;整合实践平台教学资源,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加强财政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科大学生待遇水平。
3.11 把安康学院及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办成职业院校,并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力度。但得注意发挥“乡村产业振兴动力源”“乡村人才振兴主力军”“乡村文化振兴践行者”“乡村生态振兴加速器”“乡村组织振兴排头兵”等作用。
3.12 安康学院和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应把握好“三个注重”。三个注重即注重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优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内容的设计,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其中,注重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即注重树立联盟式理念、树立启发式理念和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优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内容的设计即注重知识与技能模块设计、品质与素养模块设计和创新与发展模块设计;注重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即强化政府宏观引导、推动各类主体合作和落实协同培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