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利用措施

2022-11-23 03:17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3期
关键词:农用地耕地土地

万 莉

(重庆市九龙坡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基层所,重庆 400039)

1.当前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分配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1.1 利用方式相对单一

在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多样化的情况下,农业土地资源分布和利用必须以多样化为主要特征。根据各地区自然环境、气候、地貌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适时明确农业产业发展方向,有效提高农业竞争力,构建完善的区域农业产业链管理体系。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当今的农民对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的必要性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土地资源利用的选择通常只是基于过去农业生产制造的习惯或自身的短期统筹,很少进行长期全面的总体规划。因此,各地区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大多用于农业种植,不能真正按时间利用土地资源。当然,当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不多样化时,区域农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将受到极大限制。此外,农业土地资源的单一利用也代表了区域农业物种多样性的缺乏,这也非常不利于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1.2 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为加快城镇化步伐,一些城市没有对当地农业用地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擅自占用农业用地,砍伐当地花草树木。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农业和商业用地的不断减少,破坏了农业用地资源,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据数据分析,现阶段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40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农业用地资源用地面积的40%。水土流失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国内农业的发展趋势。一旦发生特大洪水,松散的土层无法阻挡特大洪水的影响,将导致许多农田遭到破坏,危及国家和农民的利益,甚至危及农民的生命健康。当前,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利用面临严重问题。在新形势下,推进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观,必须改善土地资源的不科学开发状况,合理安排相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我国经济。因此,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土地资源问题,寻找有效开发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途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3 部分地区劳动力减少

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用地资源相对丰富,但劳动力相对较少,难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农村中青年劳动力离开家乡来到城市生活。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很难实现土地机械化生产。在当地居民不离开家乡的情况下,土地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但在农村劳动人口明显减少的地区,土地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一些地区出现土地退化现象,亩产量逐年下降。这一问题的出现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1.4 土地利用率总体偏低

在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缺乏合理规划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极大地限制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例如,在耕地利用方面,许多农民对耕地肥力条件、地形条件、区域气候条件等因素没有深入了解。虽然他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相关农业部门和技术人员的建议种植作物,但作物布局的合理性仍然不足,不能充分利用耕地的优势和价值,有时甚至可能出现作物生长条件要求与耕地环境之间的矛盾,这大大降低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这是土地利用率低的直接体现。此外,在林地利用方面,许多林区存在优质林地和草地面积比例低的问题。大多数林地的单位体积和生长量不高。尽管森林资源保护和绿化取得巨大成就,但林地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但其生态效益仍然相对有限。

1.5 部分地区农业用地减少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一些农业用地被城市占用。中国土地管理部门已经为农业耕地划定了18 亿亩的红线,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周边的良田已经变成商业用地或工业用地,增加的土地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尽管中国18 亿亩耕地的总数没有改变,但质量有所下降。此外,由于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一些地区的耕地面积正在减少。

1.6 土地质量不断降低

在农业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既要充分考虑各类农业用地的总面积,又要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做好土地资源维护工作,防止土地资源的特定使用价值受到损害。然而,考虑到现阶段许多地方缺乏农用地利用标准,农用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农用地因危害严重而不能用于农业生产,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尤其有害。比如,一些地方农业生产制造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轮作等农业种植方式应用不规范。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地盐渍化等问题时有发生,极大地降低了土地质量和利用价值。其他地方存在大规模侵占林地、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在土壤侵蚀和土地荒漠化等因素的直接影响下,农业土地资源往往缓慢减少。

2.实现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分配与利用的有效措施

2.1 落实土地利用规划

过去,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过于单一,主要是由于缺乏土地资源利用总体规划所致。当农民缺乏建立农业土地资源自然地理标准和地貌标准要素的认知能力和统筹规划能力时,无论如何选择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都难以改变该地区农业土地资源单一利用的现状。合理处理农业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必须在土地资源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认真地加以落实。比如,在农业发展前景的选择上,了解每个农业产业链的专家教授要组建一支农业用地规划精英团队,到每个乡镇进行农业用地资源的具体调查研究,确立每个乡镇的农业用地资源优势,同时选择一条或多条农业产业链作为强烈推荐的发展前景,使相关农业土地资源的整体规划和利用真正适应时代,改善农业基本种植的局限性,继续向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链发展,如中药种植、家禽产业化饲养、蔬菜水果花卉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从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必须统筹兼顾,实施县、市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总体规划,把村镇地理环境和地貌标准的差异与土地资源利用总体规划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区域农业物种多样性,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创造良好基础。

2.2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在日益严峻的土地资源形势下,为缓解农业土地资源衰退的危机,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合理配置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有效保证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目前,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以最佳质量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价值,我们应该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因此,在使用土地资源之前,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配置,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2.3 强化对农业用地的管理

由于住宅用地通常按户籍人口分布,在流动人口因素的直接影响下,家庭之间的土地利用率存在很大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建立了土地调整机制,根据具体的农村劳动人口进行农权二次分配。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要解决土地使用权分配及其收入分配问题。使用权是指以租赁的形式将土地承包给当地农民的集体。该分支机构经销权受中国法律保护。收入分配是指土地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解除。地方政府可以掌握这部分分配,而不会危及农民的使用权。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区单位可以对春节期间的流动人口总数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当时的工作人口总数。未来,相关部门可根据土地权利确认情况调整耕地,将全市播种总面积平均分配给保留的劳动人口。

2.4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为解决当前我国农牧业土地资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充分发挥农牧业土地资源在各项农业生产主题活动中的使用价值,农业农村部官方网站及相关农业技术营销推广机构也要积极推进农业集体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相关农业生产主题活动的科学性。例如,在耕地利用水平上,应根据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结合农闲季节机构专业技术培训主题活动,实现肥料测土配方的技术营销和推广,建立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站。同时,要为广大农民提供耕地土壤有机质诊断等服务项目,使农民能够了解耕地土壤有机质的状况,从而选择更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或根据种植作物的营养需求进行土地改良和科学施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粮食作物的总面积产量。从林地利用的角度,在鼓励和正确引导个体承包人承包林地的同时,要在山林病虫害防治、造林绿化、绿化苗木预处理等方面宣传推广林业技术,使相关林地项目承包商积极开展林业绿化,通过科学造林和合理的林果产业经营,合理提高林地企业增长量和增长速度,逐步成为优质林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

2.5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使用面积

我国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但农业用地资源的滥用使我国可利用的农业用地资源不断减少,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限制了我国农业用地的使用面积。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为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大量农用地被占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经济发展与农用地资源不平衡。因此,有关部门要明确农业用地资源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强农业用地资源保护,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使用面积。此外,政府应大力宣传土地法律和政策,严格执行相关法律,严格保护各地区的农业用地。

2.6 完善行政监管体系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为实现对农业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有效监督,遏制“卖地”“偷地”等违法行为,为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供支持,建立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为各项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支持。从具体措施来看,行政监督体系的建设首先应从监督职责的划分入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农业土地资源分配利用监督责任机制,明确国土资源部门、公安部门、农村农业部门等部门的监督职责,并对履行职责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建立多部门协同行政监管机制,建立依托互联网和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和实时沟通平台,使各部门能够在平台上实时更新本部门的农业土地资源配置利用信息,并在实际工作中与其他部门进行实时沟通,以达到高效协同监管目的。最后,要充分尊重农民在农地分配、规划和利用中的主体地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确保村集体资源资产的使用得到全体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2.7 加强基础建设,有效提高农业土地资源生产力

在发展农业产业的过程中,我国农田排灌系统已基本完善,但一些地区的水利设施还不完善,导致生产力不足。此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过于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忽视农田建设,不重视水利设施的维护,降低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农业土地资源应该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政府还应继续建设和完善农田水利工程。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设立专项资金,将灌溉渠系和排涝设施建设资金纳入补贴范围;加强降雨利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作用,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生产率。

2.8 重视土地补充与利用

面对日益突出的农用地供需矛盾,我们需要进一步重视农用地的补充和优化,通过增加农用地面积,提高农用地利用水平,有效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在土地补充方面,要加强区域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长远规划,补充耕地。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前提下,根据土地适宜性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要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拆除合并空心村和零星居民点,将有条件的非农业用地转化为耕地,使农业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增长与总人口增长相适应。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要从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出发,创新和优化相关农业生产技术,使农民能够有效利用农业土地创造最大价值。

2.9 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我们应该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措施,实现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1)建房时,应当明确相关标准,禁止在某一区域建房。2)加强农村旧住房改造,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宅基地。3)严格控制耕地征用。4)要严格调查农村户籍问题,严格管理非农户籍人员在农村建房,避免圈地。5)统筹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避免大量占用农业土地资源,实现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10 规范土地利用行为

在处理农用地浪费的同时,还要注意规范各种农用地使用行为。例如,在非农业建设占用土地较多的情况下,要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按照“先补偿后占用”的原则审批非农业建设占用农业用地项目,在占用耕地前补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设立土地开发复垦专项基金,加强耕地开发整理和补充管理,确保补充耕地质量和数量。同时,合理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将城市规划开发区内现有基本农田和城镇周边未来建设开发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预留城市发展空间,将现有生产条件好、集中的一般农田划为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基本农田稳定。对部分农用地未使用或者使用不到位的,要加强耕地承包责任制建设,严禁闲置、荒芜耕地,通过创新农业用地形式,优化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加大对农业生产创新的支持力度,吸引中青年劳动力回国从事各种经济效益高的农业生产活动,积极研究各种农用地优化利用的技术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农用地浪费问题。

3.结论

土地资源的利用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农业土地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因此,农业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改善我国农业生产和制造业现状的具体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农用地耕地土地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农用地转出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农村土地流转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我国发布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