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市玉米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2-11-23 02:00马延忠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滨州市玉米螟幼苗

马延忠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滨州 256800)

玉米适宜在温带气候地区种植,滨州市地处鲁北平原,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符合玉米生长气候条件。优化山东省滨州市玉米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提高当地玉米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玉米种植技术

1、合理选地

玉米适应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在生长期对肥料与水分需求量较大,且耐涝性不佳。选地时,尽量选取保肥保水能力突出、土质疏松、肥力达到中等水平且土层深厚的地块。

玉米种植对茬口无较高要求,前茬作物以小麦以及其他肥量较大作物为佳,且前茬作物没有使用过氯磺隆、普施特、豆磺隆等咪唑啉酮类以及酰脲类除草剂,避免形成药害,影响玉米正常生长。若是前茬作物是玉米,应调换品种,避免病虫害较重发生[1]。

2、合理整地

结合前茬作物科学确定整地方法,山东省滨州市通常采取旋耕灭茬整地方式,利用旋耕机对上茬农作物残茬进行粉碎处理,之后通过翻耕和土壤充分混合。使用小马力拖拉机即能与小型旋耕机配合开展整地作业,机动性较为突出,残茬还田后可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

3、合理选择品种

玉米品种对于提高植株抗性、品质与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同种植管理水平下,优质品种产量更高、品种更佳。尽量选择使用通过国家、省级及相关部门认定的品种。充分考虑种植地的水文、环境、气候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品种。山东省滨州市的玉米种植一般选择登海605、登海618、郑单958、伟科702 等品种。

4、种子处理

种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使用品种特性突出、饱满粒大的种子,要求含水率不超过13%,发芽率在90%以上,净度在99%以上,纯度在96%以上。若种子未包衣,可以选择40%辛硫磷15 mL 与2.5%适乐20 mL 时进行包衣处理,兑水1 kg,可拌种10 kg;也可使用专用拌种剂进行拌种。拌种后堆闷7 h,晒干既可播种。处理后的种子可以充分预防地下虫害、黑穗病、苗枯病以及粗缩病等。

5、播种以及间苗

(1)播种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夏玉米种植时间为每年的6 月1 日~6月30 日。在保证施肥量以及灌溉充足时,可科学增加种植密度。不同玉米品种株型不同,播种密度也不同。一般耐紧凑株型,每亩可种植5000 株左右;普通株型,每亩种植4000 株左右。种植时间应根据当地具体气候条件适当调整,以保证玉米良好生长。

(2)间苗

玉米苗期是茎节分化、长叶、长根的营养时期,是提升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时期。需及时开展间苗工作,幼苗3 叶期是间苗的较佳时期,一般植株第3 叶长度达到2 cm 时即可作业。

遵循去弱留强原则,有效控制幼苗密度,确保幼苗在生长中可以有效吸收养分与阳光,最佳种植密度为每亩3700 株左右。种植密度不合理,则会导致苗株发生倒伏问题[2]。

6、水肥管理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土壤供肥量与玉米需肥量进行科学确定,针对性施肥,保证氮磷钾等养分供应平衡,充分满足玉米生长需求,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提高玉米产量。生育期土壤最大含水率尽量保持在75%左右,能够提高玉米开花授粉率。

(1)幼苗期

幼苗期是植株生长的重要时期,土壤含水量会直接影响玉米生长。此阶段土壤应保持一定的干旱程度,水量过多会造成涝害,淹没玉米根须会严重影响玉米生长。但是,还需适当浇水,防止过度干旱造成幼苗枯萎。

(2)大喇叭口期

大喇叭口期叶片在9 片左右,此时苗株对外界环境要求较高,为确保顺利出穗,应确保田间通风透光,同时土壤肥力充足。一般可追施氮磷钾复合肥,并保证肥料的利用率。如,选择含钾尿素开展追肥作业时,需距离植株一定距离,避免烧苗,追肥后及时覆盖。为确保根系充分生长,应保证水分充足。遇到连续阴雨天气需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降低连续阴雨条件造成的不利影响。

(3)吐丝期

吐丝期是形成雄花穗与雌花穗的时期,需控制氮肥用量,避免氮肥过多影响花穗发育。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1、病害防治

(1)黑穗病

黑穗病病菌生命力顽强,能够伴随种子越冬,春季侵害幼苗。该病主要危害玉米果穗,严重危害玉米结果能力。

防治方法。播种前进行包衣处理,降低病害的发生率。保持3年轮作,较佳轮作作物为薯类和大豆,可以充分降低土壤中的黑穗病菌数量。发现病株及时铲除,避免病菌扩散,并带出田间进行无害化处理。

(2)青枯病

青枯病是玉米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玉米健康生长。

防治方法。增施肥料,每亩施用硫酸钾8 kg、纯氮13 kg与优质农家肥3000 kg。吐丝期喷施25%瑞毒粉剂与25%叶枯灵600 倍液,喇叭口期喷施58%瑞毒锰锌粉剂600 倍,喷雾,预防效果较佳。

2、虫害防治

(1)玉米螟

玉米幼苗期玉米螟主要啃食养分含量与水分较大的茎部,导致玉米前期出现养分与水分供应不足问题,最终造成发育不良。随着玉米生长,玉米螟会啃食雄穗,影响授粉率,减少玉米颗粒,降低产量。

防治方法。心叶期,在玉米螟产卵时可以释放赤眼蜂进行防治,也可使用细土与白僵菌粉拌制菌土抛芯防治。玉米螟低龄幼虫期可以使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5.7%氟氯氢菊酯乳油,每亩用量分别为10 mL、30 mL,兑水50 kg,在叶背面、叶腋以及喇叭口喷雾处理。幼虫初卵期或产卵高峰期可以使用25%除虫脲粉剂,用量为每亩20 g,兑水50 kg,喷雾处理。

(2)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具有暴食性,1~2 龄幼虫主要啃食玉米叶,产生大量白点,对玉米生长造成严重影响。2~6 龄幼虫主要危害玉米心叶,会导致严重减产。

防治方法。1~2 龄期,虫口密度在10 头/100 株时,使用苏云金杆菌或白僵菌展开防治,还可以使用苦参碱、苦皮藤素等对叶面进行喷雾处理。达到药物防治标准时,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5 种草地贪夜蛾应急用药目录中的相关要求与标准开展防治工作[3]。

三、结语

玉米生产中需提高种植管理水平,保证玉米产量达到预期要求,尽量提高种植效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对选地、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详细讲解,以提高当地的玉米生产水平。

猜你喜欢
滨州市玉米螟幼苗
假日与婆母村郊栽苗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希望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论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浅谈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春天是一位染色师
兴城地区玉米螟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