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翠红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1603)
我校前身为水利部淮河水利专科学校,择址安徽蚌埠大禹故里,经过七十年的发展,水利行业特色资源凸显,水文化底蕴愈加浓厚,文化育人成效显著。
作为水利行业院校,我校通过富有特色的校徽、校训、校歌以及校园环境、校园景观的建设与资源开发,凸显水文化特色,营造独特的育人环境与学习工作氛围,使大学核心价值、大学精神、大学传统以及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等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使大学文化成为推动大学特色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上也是我校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
校内水文化实践教学作为特色校园文化育人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突显了学校校园文化精神。校内水文化实践教学主要是对校内水文化景观进行现场讲解,水文化景观主要包括思源文化长廊、水利文化墙、师禹广场、经天纬地雕塑以及廉政园等景观与载体。其中,思源文化长廊上四组水利人物雕像讲述了孙叔敖、约翰哈里森等人物在水利行业的丰功伟绩,他们在水里行业不断探索,优化水利设施,为人民谋取更多的生活便利,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治水精神和工匠精神值得全校学生学习。思源长廊两边上的路面地标细节也是水文化一大特色资源,地标以长方形状铝合金材质镶嵌在道路表面,配以平面图和文字介绍,一边是省内外知名的水利工程平面图展示和简要介绍,另一边是学校发展大事记的平面介绍图。学生漫步长廊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校史校情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爱校情感。水利文化墙以墙雕的方式描绘了“江河情”和“华夏魂”主题,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水的滋养下不断繁衍,中华文明在水的滋养下不断自信的壮阔历程;师禹广场雕塑展示了师法大禹、兴利除害、造福人民,师承大禹、胼手胝足、甘于奉献等水文化精神;经天纬地雕塑以镂空的巨大的球雕展示了水利事业改天换地、天地合一的超凡境界和水利人兴利除害、造福人民的伟大情怀。
近年来,学校陆续开展校训、校旗、校歌等修订以及校园标识布局及楼宇、道路命名,优化校园生态文化主轴、校园景观小品等建设,赋予其更深层次的水文化内涵,提升了学院楼名、路名、广场名等水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了水文化校内实践教学素材。
2020年,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了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评选结果,我校申报的“书院文化”品牌荣获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大禹书院是我校的首个书院,也是我校书院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的探索成果。大禹书院坐落于我校学生公寓内,书院内建立了包括文化交流中心、多功能室、阅览室、学生社团室、职业规划导师室、心理驿站、党团活动室和专兼职导师室等500多平米公共活动区域,构成具有书香气息、水利特色的文化标识系统和教育管理设施。
学校通过大禹书院持续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标识,把以文化人、文化育人作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书院阅览室提供专业、人文、历史、党团方面的图书和期刊,在课余时间和周六、周日开放;多功能室开展主题影视、各类讲座、文娱等活动。文化育人还体现在大禹书院的院名、院训、院徽以及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书院会不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杰出校友、工匠大师开展开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水文化、徽文化、工匠文化等方面讲座、专题活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学生纷纷表示在书院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2018年,我校邀请杰出校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孙国永等走进书院,在我校举行了大师工作室和“师带徒”签约仪式,不仅传授技艺,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薪火相传。2019年,我校“以书院模式全面提升‘三全育人’成效-安徽水电学院‘大禹书院’育人实践效果探究”被评为水利院校德育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这是对我校书院文化育人的最大支持与认可。
学校设立的水文化社团比较多,既有水文与气象协会、水工程协会等水利工程类专业性学生社团,也有水生态文明实践团、水文化协会、思禹文学社等通识类的文化通识类社团,专业性社团更多地服务于水利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着眼于专业知识科普以及专业技术性问题的解决,而通识类的水文化社团则服务着全校大学生,致力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水文化和新时代水生态文明及其实践。两类社团各取所长、发挥优势、相互补充,合力发挥水文化育人作用。
学校以学生组织和社团为依托,设计并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综合素质教育的活动,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风采展示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寝室文化艺术节”等为载体,通过众多工程项目来开展,如大学生职业规划工程、书香阅读工程、主题教育工程、志愿者服务工程、和谐书院工程等,水文化特色系列活动贯穿其中,如“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系列活动,水文化知识竞赛、水文化精神征文比赛、水文化调研报告、水利工程相关技能大赛等活动。近年来,洪汛始终困扰着老百姓。我校水文化相关社团组织发挥水文化育人功能,积极组织调动各学生社团力量,同心防洪抗汛,赴周边社区和众多团体组织一起筑牢抗汛安全线。2018年,我校“水情教育进基层、青春助力治水行”美丽中国实践团队获得团中央全国重点团队立项,在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获得团中央表彰。近五年来,水利类相关专业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及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08余项,毕业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评价优良率超过95%。
学院党委把大学水文化建设提高到事关学院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列入党政重点工作,分步推进实施;通过不断凝练大学精神、丰富办学特色,使之成为学院办学的强大内生动力。全体师生员工为大学文化与特色建设出力献策,水文化精神与理念深入人心,学院党风、校风、教风、学风不断优化,办学实力、办学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安徽省“劳动模范工匠大师”进校园首场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虞爱华对学院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近几年来,我校先后获批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第一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试点高校、“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 ‘一校一品’学校”等称号。2021年,我校通过安徽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总结验收,先后两次由省教育厅作为三所学校之一推荐至教育部参加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的遴选。2021年底,我校成功入选水利部水利人才培养基地,此次水利人才培养基地的入选将为我校“双高计划”建设和职业本科创建提供更强的平台支撑,进一步落实学校人才强校战略,聚集高水平科研团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随着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高职院校普遍开始重视让学生全员参与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来。各校虽都重视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遇到很多问题。由于时间成本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实施效果不佳等因素,尤其是现在仍处疫情期间,校外实践教学很难全覆盖实施。校内水文化实践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压力,实现在校学生全员覆盖,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作为弥补高职院校重视专业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短板的突破口,不失为一种德育教育的有益探索,而且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推广价值比较大,每个学校都可以打造属于本校的特色实践育人与文化育人品牌,共同为大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目前,我校的水文化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初具规模,主要有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训基地、校园水文化VR、校园水文化画册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教学视频等,思政课校内实践效果凸显。在教师比赛方面,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五届,校级教学能力大赛已经连续举办四届,越来越多的老师把校园文化资源带入教学比赛中,并取得了良好成绩。2021年,我校思政课教师团队在安徽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省级三等奖,比赛内容中水文化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项。在指导学生比赛方面,2018年以来,由我校思政课教师指导的安徽省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赛,先后荣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3个;由我校思政课教师指导的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于2018年和2019年连续荣获国家级优秀奖,是安徽省内高职院校取得的最好成绩;2021年由教育部主办、武汉大学承办的“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获奖名单公示,由我校思政课教师指导的作品《梦的样子》荣获优秀奖。以上成绩是我校坚持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突出成果。
我校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开展水文化育人活动,以课堂教学、专家讲座、主题教育、暑期实践、文化艺术节、读书活动月、水文化宣传周、学院系列官方号等为载体,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水情教育,传播水文化精神,学院水文化育人成果显著。2018年以来,我校教师与学生的多个与水文化相关的省部级项目获得立项。我校“水情教育进基层、青春助力治水行”美丽中国实践团队获得团中央全国重点团队立项;岳五九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荣获国家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岳五九“‘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获批立项;秦翠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内水文化实践教学研究与推广”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获批立项。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重视创新创效创业人才的培养,学生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喜获优秀奖;“追忆火红年代、筑梦大别山区”国情社情观察团获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百佳创意短视频;在第五届“助学·筑梦·铸人”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中荣获全国优秀音频作品奖;在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中荣获一等奖。除此以外,我校培养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到省内外地方水利局、河道管理局、排灌站、水库管理处、工程项目部等一线地方工作,目前省内水利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中高级专技人员70%以上为我院毕业生,他们胸怀大局、传承禹脉,传承水利精神,努力为新时期水利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我校将进一步总结水文化育人实践经验,坚持以水育人,以文化人,做精做强我校水文化育人品牌,奋力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水利学校,继续彰显国家优质院校的责任和担当,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注入文化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