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性审思

2022-11-22 00:10邬瑶瑶沈岑砚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创新型

邬瑶瑶 沈岑砚

摘 要 为回应“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教育部门也在强化对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建设。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基石。文章从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阐释、现状分析、路径发展三个方面对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目标发展、评价机制、管理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理性思考;其中着重从

以立德树人为指导、以师资强化为重任、以管理保障促发展三个角度论述了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路径方向。

关键词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02-0025-04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乎未来。”教师作为国家教育重任的实践者,其质量建设是实现高效、高水平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教育发展走进新征程,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有了新的标准与要求。进入新时代以来,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一直是我国教师事业基础工作改革发展的关键内容,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为我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其中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这些政策文件的核心要義。这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明确阐述了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顶层制度体系,标志着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进入新征程。

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内涵阐释

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自1985年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1985—1998年,合格型教师队伍建设阶段;1999—2009年,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阶段;2010—2017年,专业型教师队伍建设阶段;2018年至今,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阶段。[1]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是新时代我国建设强国、推行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战略部署。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是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个关键词。高素质,指教师的师德师风、能力知识、专业素养、信念情怀的综合素质统一,也是体现教师从本质素养到专业素养不断建构的过程。专业化,即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伦理道德、职业精神、决策判断等必备的专业属性。[2]“创新型教师是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行动、创新自觉、创新素质的教师。”[3]创新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是人类自觉能动性的集中体现[4],教师的创新行为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好奇心、洞察力,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独立多元的思维习惯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专业理念、教学方法进行重构重塑。

二、当前教师队伍素质水平、专业化程度及创新建设的现状分析

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无论是在人员规模,还是在队伍质量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各级教师的整体数量均在增加,构成了庞大的教师规模体系(详见表1)。[5]但是,不同的群体就会有不同的目标和挑战。我国2035年实现教师高素质强专业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目标是基于现实教师队伍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面对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及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和满意度要求,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

首先,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专业化建设不足,主要体现为师德师风建设职前缺位,职后不专业。目前,我国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停留在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职后的培训多是针对教师教学的业务能力培训,师德师风培训较少,因此整个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水平不高。其次,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我国目前没有一套完备的教师教育准入机制,导致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6]当下,教师资格认证和考试审核的义务教育教师选拔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在教师职业专业能力汲取过程中的差异性。[7]再者,教师存在结构型短缺,主要表现为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城乡结构不合理、学科分布不均、教师的准入退出机制不完善等。《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9)》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城区、政区和乡村学校的教师比例呈下降趋势,下降比例分别为22.2%、17.7%和16.1%。[8]最后,教师队伍的保障体系不健全。

三、新时代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实施路径

为适应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要求,有效回应教师队伍的创新改革,我们必须做到在思想上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行动上贯彻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举措上以管理保障促发展,全方位促进我国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有效转型。

(一)以立德树人为指导

1.以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为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决定着教育工作的振兴,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所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党建工作极为重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党建工作,首先是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建设。教育部门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教师牢记党的宗旨,坚定政治方向,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武装,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同时,教育部门也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教师队伍党建学习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多次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办好学校。所以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主体之一的教师,必须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党的领导。

2.以师德师风的全面建设为第一标准

师德,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大重要方面。

明大德是要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师使命;守公德是要在教学中做到关爱学生,担当责任;私严德是要规范自身行为,心存敬畏。师德,重在明察,难在严守。习近平重点强调师德师风,将其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落实这一标准的第一步就是要完善制度建设。首先教育部门要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励、惩处六个方面,建立全方位完备的师风师德制度,并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其次,教育部门要着力建设一批师德师风培养训练基地,以科学的方法全方位实施教师师德培养工作,致力于将教师打造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最后,教育部门要在教师队伍的发展建设中,全面贯穿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将教师的师风师德作为教学工作年终考核、教师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的首要依据。

3.以厚植教师教育情怀为归宿

情怀,是一种促使人在坚持理想和信念时体现出的一种高胸怀、高心境、高情趣的思想境界。教师情怀是教师内心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对学生成长的追求,是教师终其一生对专业发展的坚持。教师教育情怀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但保质保量完成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有效教授,还包括对教育信念、教育理想、教育精神、教育职业的坚守。[9]教育情怀是教师职业向心力和专业信仰的融合。所谓向心力,是教师高远的价值追求,专业信仰是以教育情怀为支撑的专业精神。教师的教育情怀具体指向教师的真心、真情、真诚、真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全面体现。同时,教师必须要有“心系教育、以心育心、育人育心、育人育国”的大教育观。厚植教师教育情怀要以教师职业坚守为实践导向,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育人,育人情怀是教育情怀的重要内容,教师对自身职业特殊性的认知是教师教育情怀的起点。

(二)以师资强化为重任

1.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培养

教育部门要通过高质量的培育培训促进教师的高素质发展。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更无法适应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实际需求,部分地区区域、城乡、校际教师队伍素质差异明显。所以这就提出了新时代教师综合素质高质量培育培训的新要求。教师高质量培育培训应从源头、体系、理念、标杆这几个方面来推进。一是抓源头。教育部门要提高教师准入的质量标准,遴选乐教、适教、爱教、善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振兴师范教育,采取“互联网+数字教育+教师教育”的创新模式,强化师范教育的目标。二是建体系。教育部门首先要区分各级各类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促进教师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理念、教育情怀的专业化;然后再分别组建各学习圈,开展合作学习,为各级各类教师提供线上知识共享服务,推进省、市、县三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教师培训体系构建。三是强理念。教育部门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坚定终身学习理念,不仅要夯实其专业知识,更要不断拓展其文化视野,使教师紧跟时代潮流,提升新兴技术应用能力,将教师打造为新时代学习型教师。四是树标杆。教育部门要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和管理者,吸引一流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将三尺讲台作为书写人生华章的重要舞台。

2.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必须有专业的认证标准、认证制度和认证工具。教师的专业发展平台和专业的认证标准是保障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10]首先,教育部门要引导教师认识到专业信念是其专业发展的核心。习近平曾指出:“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其次,教育部门要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在专业知识上,教育部门要将教师教学理论、科学知识、文化知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作为教师专业知识培养的主要内容。在专业能力上,教育部门要通过培训等让教师具有全面的、整体的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材的解读能力、重构与呈现能力、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等,让教师能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教学经验,如Steam、Mooc等教学方式。最后,教育部门要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通過信息化教学强化教师教学的能力。一是,深入开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管理者的信息素养[12];二是,对各级各类的教师进行信息化素养提升、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等专业能力的培训。

3.推进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国家在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为教师的创新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希望教师成为“技术、学术、艺术”三者高度融合的新型教师。首先,教育部门要加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制度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其次,教育部门要开展创新教育活动,丰富创新教育实践,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导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再者,教育部门要建立健全创新教师队伍的评价考核体系,建构合理科学的创新教师考核标准,破除唯论文、唯科研、唯升学率、唯成绩等传统的教师考核指标,构建以教师创新教学、创新科研、创新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体系评价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最后,教育部门要出台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政策,鼓励更多教师进行创新型发展。此外,教师也应结合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开展创新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新的学习理念、教学方法,协同大学、中学、小学进行融合教育模式,共同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创新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以管理保障促发展

1.构建动态化教师管理体系

构建动态化教师管理体系的重点是加强教师人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国家政府为主体进行教师统筹配置,采取融合管理的模式,构建动态化的教师准入、招聘、发展、教学检测机制。一是在教师准入体制上,改进教师资格准入与选拔制度,在基本落实教师资格证的基础上,优化教师的学历水平结构,强化师范生的专业性,实施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不同的准入机制。尤其要加强教师招聘系统的改进,开启线上教师招聘、教师培训等举措,开发教师入职教育等一站式应用系统。这可借鉴英国2018年推出的“寻找教师培训”线上服务,研发一站式应用系统,将入职教育和“寻找”网页相链接,简化求职程序,提高招聘成效。[13]二是在教师招聘机制上,在落实教师人才稳定性的基础上,遵循教师的个体性差异,采用柔性化教师聘用管理机制,结合“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探寻一条稳定的高质量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和管理体系。三是在教师发展机制上,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教师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成长体系。四是在教师教学质量管理、教学检测方面,采用滚动管理、流水式管理等方式,促进教师教学管理素质的双向提升,加强高层次教师人才管理。

2.创新改革教师评价模式

教师评价直接影响着教育评价,而教育评价又是促进教育实践的关键。基于“唯论文、唯学历、唯职称、唯帽子、唯奖项”等考核评价方式所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破除“五唯”评价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基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政策要求[14],教师的评价创新改革应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价价值导向,注重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衡量教师教书育人效果。其次,改革教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针对“破五唯”后如何“立新标”的关键问题。

评价方法上,应继续沿用“队伍结构质量和代表性

骨干教师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定量数据

采用多元主体对教师进行“融合评价”和

“分类评价”,即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

对不同学科、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教师进行融合分类评价。

3.构建全面合理的教师保障体系

政府应强化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把控,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制度,即治理保障制度和师资保障制度。

保障教师的工资待遇是教师保障的基础。首先,坚持将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作为财政保障的重点。其次,完善教师绩效工资的分配机制。基于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应该适当向农村偏远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一线教师及班主任倾斜。最后,合理保证民办教师、职业院校教师、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同时,

要特别加强乡村教师、中小学教师、民办学校教师的教师权益和保障机制建设。要建立教师公务员制度,创新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明确教师的专业属性,认可教师“公务性”和“公务人员”的一面。在依法监管教师的同时,要优先保障教师队伍的待遇,双管齐下,强化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建立教师荣誉制度,从学校到地方到政府再到国家分别设立各类教师的荣誉奖项,兼顾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邬瑶瑶,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2;沈岑砚,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430079)

参考文献:

[1] 李宜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取向分析[J].教师发展研究,2018(3):6-12.

[2] 舒尔曼.实践智慧:论教学、学习与学会教学[M].王艳玲,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9.

[3][8] 李琼,裴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政策解读[J].中国電化教育,2020(1):17-24.

[4] 中国知网.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EB/OL].http://gongjushu.cnki.net/RBook/Detail?entryId=R2006090790002046,2019-11-01.

[5] 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s://www.eol.cn/shuju/tongji/jysy/202103/t20210301_2079508.shtml,2021-03-01.

[6] 朱旭东.建构与新时代相匹配的教师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18-09-27.

[7] 蹇世琼,冉隆锋.教师资格证“国考”实践中的现实矛盾与制度完善[J].教育科学,2017(5):52-56.

[9] 韩延伦,刘若谷.教育情怀:教师德性自觉与职业坚守[J].教育研究,2018(5):83-92.

[10] 周钧,范奭琛.荷兰教师教育者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20(8):97-104.

[11] 邓学源,李国兴.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N].光明日报,2017-02-13(11).

[12] 周洪宇.如何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N].中国教师报,2020-09-23(12).

[13][14]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 ntent_55510 32.htm,2020-10-13.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