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佳
(青岛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许多基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句法语义研究认为,构式整体意义是构式中形式与意义的匹配。构式这种形义匹配关系被概括为构式内部成分的互动关系,进而被引申为句法语义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互动方式或互动机制得到进一步的解释。这种解释证明了构式的整体意义属性。然而认知构式语法的观点强调基于使用的句法语义研究,认为构式的整体语义是在具体的使用中由认知语境理解而产生,构式是一种象征单位,其内在联系是其外在形式与常规意义之间的象征链接,也就是说构式的句法语义关系不仅是形义匹配关系,而且是一种象征链接关系。本文试图探讨构式内部成分的象征链接关系及其在使用中的实现机制,即把构式作为象征单位,分析其象征意义是如何通过内部句法成分与语义成分对应来实现的。我们发现,象征链接关系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多元映射关系,映射搭建了构式内部形式与意义匹配的接口,这个接口可以是基于功能的,也可以是基于认知节点的,还可以是基于语义延伸的,最终形成句法语义象征链接的多元映射机制。
Croft认为构式是基本的象征单位,因为构式语法中的语法结构和其他句法中的词汇意义,都是有形式和意义的配对构成的,它们至少是部分任意的,即使是最一般的句法结构也有对应关系[1]18-21。构式语法与成分句法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形式和常规意义之间的象征链接是构式语法中构式的内在联系,而在成分句法理论中是外在的(如链接规则)。构式语法将语法单位视为基本的象征,即语法形式和相应的意义或语义结构的配对。因此构式包括构式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象征链接关系。构式的象征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构式的象征结构
构式是一个复杂的句法结构和一个复杂的语义结构的配对。句法结构中的成分称之为元素,而语义结构中的成分称之为组件。因此,一个象征链接可以将一个构式的句法结构的元素链接到该构式的语义结构的一个组件上。不仅如此,还存在通过象征链接将整个句法结构链接到整个语义结构中的现象。如例(1)。
例(1)Heather sings.
该构式中的象征链接是不及物构式的句法结构象征着一价谓词论元语义结构。其中,每个句法元素加上相应的语义组件也是整体的一部分(形式+意义),也就是说,作为象征整体的构式是由象征单位组成。构式的复杂语义结构既包括语义结构的成分,也包括语义结构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构式的表征还必须指明构式中的象征关系,即构式句法结构成分与其语义结构的适当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Croft的分析,构式象征链接关系是句法与语义映射关系的基础。构式链接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构式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象征链接关系
映射是一种心理认知过程,人们把有机体和物体之间的明显差异作为基准产生对外部世界的主观反映,从中获得对事物属性的认知,自然形成内部相似性和外部区别性的诸多意义,并通过范畴映射体现到语言中[2]120。映射机制可以用来解释语义和句法象征链接关系中不同范畴之间是如何对应的。一般认为语义认知映射机制主要是隐喻和推理,隐喻是一种心理映射[3]302-304,推理是基于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的一种理智映射[4]。但随着对构式句法语义象征链接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语义认知映射机制不仅指两个被定义为不同语法范畴的成分之间的对应,而且表明句法与语义映射机制的动态性。
映射机制指两个被定义为不同语法范畴的成分之间的对应机制。在构式的形式与语义融合为整体语义过程中,语义成分与句法成分的对应不是简单的语法范畴匹配,而是通过映射机制搭建句法与语义的接口,揭示句法和语义如何可以对应,并且对其对应关系进行描写[5]。句法研究在基于主谓宾等语法成分向基于题元结构和题元层级等功能成分的发展中,有学者发现了句法中的题元层级性,其功能就是把某一动词的题元角色跟同样以层级排列的句法论元对应起来,谓词所指派的每一个题元角色都与具体的句法位置有着规范性的联系,形成一种链接关系:施事>受益者>接受者、经验者>工具>客体、受事>处所[6]。从句子语法结构的视角看,一个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句法成分组成。比如“给予”义动词受事主要映射为句子的宾语,受事的原型位置是宾语.这与“给予”义动词本身的词汇语义特征有密切的联系。从功能语法的视角看,这些不同的句法成分体现不同的语义功能,如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目的等,是不同语义成分在句法结构上映射的结果,同一个语义成分在句法结构上可映射为不同的句法成分,充当不同的论元角色。
句法与语义的映射机制是动态性的。语义论元在句法中的映射大多体现在它所映射的位置上,各位置上的句法成分并非是绝对固定的,而是一种动态的,根据语言使用中语义表达和信息凸显的需要,说话人在认知机制运作下协调语义、结构和语境的互动关系,在语用制约下有选择性地进行语言组合。在认知图式中不同认知节点的突显都会造成语义成分映射到不同的句法位置,进而组合为不同的构式语义。Van Valin Robert D. Jr.根据Lambrecht的信息结构理论探究句法—语义的接口问题,认为话语表达的是由焦点的信息结构,包括谓词焦点和句子焦点。语言通过句法、形态和韵律等手段来表达焦点结构,通过话语活动节点来固定(anchor)焦点结构投射,表征潜在的和实际的焦点域[7]202-210。在形式表征上,虽然焦点结构是一个独立的映射,但与成分投射和算子映射之间存在联系,因为成分映射形成了焦点结构的基本信息单元,算子映射为其限制了话语活动的类型,它们都在话语活动节点内被表征。作为三个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映射子体,成分映射、算子映射和结构映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句法—语义接口系统,表现出语言的结构、意义和交际功能的相互作用。
依据Croft的观点,通过象征链接,每一个句法成分能够直接映射到相关的语义成分上[1]216。如例(2)中两句的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的象征关系一致,它们属于同类构式(被动式),因此,它们的句法向语义的映射关系也一致(见图3)。因此,象征链接的映射机制呈现多样性。
例(2)a. 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the neighbor’s kid.
例(2)b. He is always laughed at by his classmates.
图3 被动构式象征链接的映射机制
从语言功能认知的视角看,句法中的成分被赋予语义角色,语言单位的语义属性可以通过其语义角色进行分解或归类,且具有普遍性,已有学者对蒙古语动词语义角色的句法映射进行过统计分析[8]。在宏观上我们可以把含“人”“物”“时空”等不同的语义属性分别归为不同的义类,这些义类在句法结构中又充当不同的语义角色,形成象征链接。这些义类在结构中是如何与不同的语义角色之间形成象征链接关系的呢?我们认为义类的不同语义属性象征不同的语义角色是通过功能映射机制实现的。
通常句法功能“施事”是由具有生命和主观意愿语义属性的“人”义类的语义成分充当其角色。但是根据亢世勇和张晨基于语料的分析[9]可知表示“人”义类的语义成分不仅可以映射为施事,而且可以通过象征链接的功能映射机制,分别充当受事、与事、当事、客事等多种不同的语义角色,功能映射使得“人”义类的语义属性在句法中以象征链接的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示“物”义类的语义属性通过功能映射也同样形成一连串的象征链接,其语义成分不仅可以映射为受事,而且可以映射为施事、当事、客事、处所等多种语义角色。而表示“时间与空间”义类的语义成分通过功能映射不仅可以映射为处所和时间,而且可以被赋予生命,映射为施事、当事等多种语义角色。通过功能映射,一个语义角色反过来又可以映射为多种句法成分,或多个语义角色映射为一种句法成分。如在表示“人”义类中,施事主要映射为主语,亦可映射为状语和宾语,客事、受事和结果映射为宾语,范围、方向和目的映射为状语,处所亦可映射为主语、宾语和状语。表示“物”义类的不同角色与句法成分之间的映射也呈多样性,如受事、客事和结果主要映射为宾语,施事、当事和领事主要映射为主语,与事、方式、范围、材料和目的都可映射为状语,而且处所也可映射为主语、宾语和状语等。比较而言,表示“时间与空间”义类的映射单纯一些,处所和时间主要映射为状语和补语,但也有映射为宾语和主语的情况。以上无论哪种情况的象征链接,都是以功能映射为机制的。
这种语义成分、语义角色和句法成分之间的象征链接映射机制来源于人们对义类的范畴化认知。基于不同义类的特点,我们把语义和功能映射到结构中。如在句子表达的事件结构中,“人”义类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接受者或协同者,“物”义类往往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和相关者,而“时间与空间”义类都是对人和物的附加说明。功能映射对语言结构中的义类语义特征在语义角色与句法成分象征链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认知构式语法观认为,句子是由不同语义成分和结构形式组成的构式,构式表达的是一个整体认知图式义,语义成分是由认知图式决定的,在图式中不同认知节点的激活在句法中的映射结果也不同,构式的句法形式与语义成分之间的象征链接关系受认知节点配列映射机制的制约。
在一个以动词为核心的结构中,这一结构的语义成分主要是由该动词所激活的相关认知图式中的要素决定的,构式是形义的配对,形式和意义是互动的。如汉语“捆扎”类动词的语义成分认知节点,在句法结构上不同配列的映射会导致该类结构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不同,从而体现构式句法语义的不同互动关系。“捆扎”类动词语义特征所激活的认知节点构成现实中“捆扎事件图式”的心理模型,它们可大致描述为 “捆扎”行为、行为主体、捆扎对象、用作捆扎的材料和捆扎结果等。而“捆、扎、绑”又有各自的语义节点,形成“捆”“扎”“绑”三个子事件图式。在“扎”的事件图式中,除了可激活“行为”“主体”“对象”“材料”和“结果”等不同的认知节点外,还可激活经过“扎”这一行为所形成的“产品”,如“扎一个草人”中的“草人”,而在“捆”和“绑”事件图式中不能激活。但在“捆”“绑”事件图式中能激活“处所”节点,如“把他捆在椅子上”中的“椅子上”,而在“扎”语料中没有发现类似的例子[10]。认知节点的不同配列映射出不同的句法语义特征,句法与语义的不同映射关系组成不同的构式。如在“捆扎”类构式中,事件图式不同认知节点的映射关系导致动词框架语义结构的不同。常规关系的映射,动词语义框架为动宾式,如捆草、扎腰、绑人等。事件效果认知节点配列的映射,使动词语义框架为动补式,如捆起来、扎紧、绑牢等。图形—背景认知节点配列的映射,使语义框架中动词前后分别出现处所与材料,如箱子上捆了几根铁丝、辫子上扎着红头绳、腿上绑着绑腿等。“扎”的子事件图式比“捆”和“绑”又多出一个结果认知节点配列,即扎出“产品”,造成动词语义框架为动结式,如扎小辫、扎灯笼、扎花圈等。
动词语义框架是句法结构的核心框架,在句子形式和意义融合为构式的过程中,动词短语内部既体现事件结构又体现句法结构,形成事件结构与句法结构之间的象征链接,并以认知节点配列映射为机制,且在动词语义框架内部的构成上变得越来越凸显。认知图式在自然语言的句法语义接口层面起着决定作用,构式在认知图式中是事件结构向句法结构的映射,是事件图式与句法结构之间认知节点配列的象征链接。从功能上分析,构式论元的核心是动词,因此动词语义框架内部存在着事件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的认知节点映射关系,例如,致使-结果关系子事件的认知节点配列,通过映射,在句法上体现出动词语义框架内部的组构性[11]。该映射机制表明,句法语义象征链接与认知图式有关,因为认知图式中的节点支配着语义向句法的映射,反之,句法结构反映出认知图式中节点的序列。每一个构式表达一个事件图式,是语义结构与句法结构上的象征链接,语义结构的认知基础是认知图式,图式中的每一个节点相对于一个语义成分,语义结构相当于构式整体意义的集合,在语义结构中的不同语义成分则相当于构式内部语义组件,语义成分集合为语义结构进而组成构式是由认知图式决定的。认知图式既决定语义成分的数量,又决定语义成分的性质。例如,与格构式与双宾构式的不同,动结式与动补式的区别,都在于其认知节点配列映射的不同。因此,特定构式的句法语义映射关系与特定认知图式所激活的不同认知节点相关。
句法与语义的象征链接关系还表现在谓词论元中语义延伸映射机制中。语义延伸是在概念意义基础上延伸出联想意义。概念意义是一种客观命题,可有真假之分;而联想意义是一种主观象征,具有隐喻性。语义在句法中的隐喻象征链接要通过语义延伸机制实现。如例(3)。
例(3) a. The man runs into the wood.
例(3)b. The road runs into the wood.
英语动词run的主位论元的常规语义特征是有生命的 [ +ANIMATE],如例(3)中的a句。如果主位论元的基本语义特征违背常规,变成无生命 [ -ANIMATE],句式语义为隐喻用法,如例(3)中的b句。这两句中的句法与语义象征链接关系表现为:射体图式 “人沿细长的路跑向……”通过语义延伸映射到物体图式“细长的路伸向 ……”。
现代汉语含动词“吃”的句法结构所承载的语义延伸信息就十分复杂。在其动宾结构 “吃+X”中,“吃 ”的谓词的受事论元X的基本语义特征是 [ +食用性 ],如“吃米饭” “吃苹果”等 。当X通过语义延伸映射被赋予不同信息时,动词“吃”的原型行为发生变化,如“吃饱”,虽然保持了“吃”的原型语义,但其信息单元延伸为“结果”,谓词论元为补事。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语义延伸,使“吃”失去行为动词原型意义,映射为一个整体的活动类型,如“吃喜酒”“吃快餐”等。语义延伸机制还可以让“吃”完全失去概念意义,象征链接为“依靠(过活)”,如“吃工资”“吃大集体”。因此,当我们听到“小时候吃父母, 上大学吃哥哥姐姐, 工作了才吃自己 ”这样的话也不觉得荒唐, 原因是在认知系统中可以分辨出在该谓词论元的语义延伸[12]。
从语料库发现,通过语义延伸映射机制,现代汉语“吃+X”构式的谓词论元象征链接关系可以延伸为多种次类型[13]。首先是“吃+受事”类。这是基于“吃”的原型的信息结构,表现为一种行为方式,以区别“喝”等他类行为方式,其受事原本是默认论元“饭、菜、水果、糕点”等。但在该类结构中的概念性可象征链接为语用性,通过语用语义延伸机制增加其交际功能,象征一种活动类型,如“吃外卖、吃快餐”等。其次是“吃+工具(处所、来源)”类。在此类型的“吃+X”构式中,把原本属于“吃”的附加语“工具、处所、来源”直接映射到受事论元位置上,与“吃”构成象征链接,语义被延伸为“用……吃”“在……处吃”和“靠……吃”。如“吃小碗”“吃刀叉”;“吃食堂”“吃招待所”;“吃大户”“吃公款”“吃工资”“吃低保”;等等。再次就是通过给“吃”添加辅助词语,形成象征链接,延伸语义并映射到句法上。如添加结果标记词“坏”“出”等构成“吃+结果”象征链接:“吃坏肚子”“吃出营养”“吃出毛病”。如添加吃所需要的或支出的资金或时间数量信息构成“吃 + 资金(时间)”象征链接:“(一顿)吃了一千多块”“(快餐)只吃十元的”“(早餐)吃了两小时”。不难看出,语义延伸是句法语义象征链接的机制之一。
以上我们对句法语义象征链接关系的映射机制进行了探讨。构式或某种句法结构可以被视为是一种象征单位,在使用中它的整体语义往往超出它的句子意义,这是因为构式内部成分之间,包括形式的和语义的,构成一种象征链接关系,使得构式的整体语义具有象征性。构式内部成分之间能够形成象征链接的关键是映射机制,人的认知能力驱使自己能够把心理空间中的百科知识反映到话语中,基于使用的目的,话语中的不同信息得以突显,便形成了不同的映射机制,如功能映射机制、认知节点配列映射机制和语义延伸映射机制。在句法语义象征链接映射机制作用下,构式整体语义会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