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链构建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研究

2022-11-22 01:23雷寿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思维设计课堂

雷寿平

(福州华侨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的实施建议明确指出,教师在重视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要重视问题式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围绕问题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条,注重地理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性;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并能够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随着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学习方式。

问题链教学是教师围绕某一知识点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提出一组问题,这些问题串联起来成为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的重要媒介。[1]高中地理教学中抛出问题,学生在问题链的指引下,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中积极追寻问题的答案。[2]同学之间为解决问题,不断产生思维的碰撞,可以启发学生探究地理,认识地理学习的本质。在地理学习中问题与结论之间有着紧密联系,需要学生在问题链中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讨论和探究等环节挖掘地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可以有效提高地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问题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广泛普及,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更是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主要途径。

一、问题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力量,在兴趣驱动下,学生可以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内动力,促进学生持续性学习。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都可以有很好的应用。问题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增加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教师设计问题链可以为学生营造地理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地理学习的快乐。

(二)有利于搭建地理知识结构

生活是个地理大课堂,学生生活中接触的地理方位、城镇化、服务业等内容都与地理密不可分,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问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成为一种摆设,在生活中或者解题中不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降低了高中地理的实用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脱离生活;另一方面是学生地理知识运用能力较差,尤其是学生缺乏实地体验。基于此,问题链设计可以将地理教学中零碎的知识整合归纳,让学生清晰掌握各单元、各小节或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堂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知识建构的过程,用“问题链”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根据问题链的方式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水平。[3]

(三)有利于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进入高中阶段,地理学科难度增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提高。问题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提问是课堂的重要环节,但是教师问题设计简单,学生只需要回答“好、是”即可,直接跳过思考的环节张口就来。而问题链,在明确地理主题和目标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科学设计问题,可以保证问题的层次性和科学性,学生在问题链中可以打破思维限制,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能力。

(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效率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高效的课堂意味着一节课45 分钟,学生至少有40分钟时间在有效学习。问题链与高效课堂有着密切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合理设计问题,以问题导向的方式来突出地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地理重点知识理解,相比于学生盲目学习更有效果。问题教学是地理课堂的重要形式,教师通常希望通过问题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融入课堂中。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程度,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构建问题链打造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应用原则

(一)适度性与层次性原则

问题链作为活跃课堂的工具,教师在提问中也应该考虑时间和数量的问题。如果问题占据课堂的大半部分,对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是不利的,最好控制在3-5 个核心问题,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在掌握地理知识以后,教师设计3-6 个拓展的小问题进一步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课堂的接近尾声教师可以设计1-2 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问题。从问题的难度层面而言,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又可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另外,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鼓励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二)整体性与关联性原则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遵循整体性和关联性原则,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整体的角度或者整合单元内容来设计问题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问题链中的地理问题之间也应该是相互关联的,不仅是知识之间的关联,更需要教师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情况等有效联系,在探讨地理某一成因时,教师需要从概念引导,通过背景、分布以及规律等问题链来激发学生探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链,思维逻辑更加清晰,经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过程,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创新性与情境性原则

教师设计出创新性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传统的地理教学中,虽然教师通常也是以问题导入,但很多问题的设计都是参照地理教材,创新性不够。因此教师设计问题链势应积极融入一些创新元素引导,让学生从多维度出发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要让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情境,利用生活案例或者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可以参考的资料等,学生根据相应的问题情境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时空思维能力。教师要想达到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目的,就需要设计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个范围内展开学习和探究,共同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三、构建问题链打造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层次问题链,实现高效探究

教师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层次问题链中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既可以增强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还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时,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学生设计有层次的问题。比如,在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中,针对学困生,地理概念是基础,教师要以概念入手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设问:地球的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概念分别是什么?其次,针对中等生以提高学习水平为主,设计适中的问题,比如:以下几幅图哪个是正确表达地球的公转?可以考验学生的记忆力,以填空或者判断的形式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针对优等生,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是要增加难度,符合优等生的认知水平,比如:地球自转速度随着纬度的升高有什么变化规律?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提高问题的精准度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构建系统问题链,提高综合思维

提高问题链与高效课堂的联系,要以系统的问题为桥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构建系统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通过分析、探索等过程,学生可以将所有知识联系起来。[4]在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中,教师结合核心知识点热力环流设计系统的问题链。例如:气温与大气垂直运动关系?大气垂直运动与气压关系?气温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垂直运动与天气?为什么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降温有几种情况?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滑坡变形主要集中在中前部,特别是右侧中部(高程170 m~200 m)位移明显较大,且前部位移比中部位移要大,另外局部后壁也出现了较大的位移,详见图11(工况6,较危险工况)。基于上述8个工况下的数值模拟结果推断,该滑坡在库水位作用下将发生前缘蠕滑、后缘拉裂、中部剪断的三段式破坏模式。

这一系列的问题围绕着核心知识展开设计,可以保证问题链的系统化和科学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能根据教师设计思路,按照这个逻辑顺序,提高自身综合思维。

(三)构建探究问题链,突破教学难点

在地理教学中探究型问题链的设计,从易到难,层层推进,有利于地理教学中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高考地理专题《常见天气系统》复习中设计系列的探究问题链。

问题1:请画出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问题2:请画出图中A、B、C、D、E、F 六地风向?

问题3:分析高压脊、低压槽两侧气流运动状况?

问题4:判断低压槽锋面类型(是冷锋还是暖锋)并用符号表示?

问题5:请画出冷、暖锋雨区位置?

问题6:请判断C、D、E、F 四地天气?

这一系列探究问题链的设计,围绕锋面气旋这个主干知识展开。问题设计遵循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锋面气旋,突破难点知识。

(四)构建单元问题链,促进深度学习

教师通过设计大单元问题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相比基于零散知识设计问题链更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新课预习的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新课;学生可以宏观上把握整体单元的脉络,理清单元的思路,促进思维层次提升。例如,在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上的大气的形成过程,教师在问题设计时,结合教材内容将教学的重难点编制大单元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例如:1.单圈环流的形成条件和过程是什么?2.三圈环流的形成条件和过程是什么?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4.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5.“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这个基于大单元的问题链,有利于学生整体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地理思维。

(五)构建拓展问题链,促进思维发展

在地理教材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可以增长学生见识,学习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创新的能力。例如,在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流域内协调发展》教学时,以黄河流域为主,分析黄河流域的概况、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内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可以了解我国流域的分布和开发,掌握更多地形条件和水文条件。在学习完流域的内容以后,学生已经积累一些知识,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加以拓展延伸,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比如:我国河流的水系特征是什么样?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发源地、长度、流域面积等内容,教师通过提示,让学生根据我国河流的特点进行分析,比如:我国许多大河受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影响,自西向东流,以海南岛为例中部高四周低,呈现放射状向四周分流。问题拓展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其学会分析,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设计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