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冬英/潍坊医学院档案室
抗疫档案是各单位、各部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实物等各种类型和载体的文件材料。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形成了海量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抗疫档案,目前已有学者探讨了抗疫档案的多种价值,如施瑞婷、李欢以微信推文为例探析了抗疫档案的情感价值[1],陈闽芳、柏德有表明抗疫档案具有资政服务与应急管理、社会服务与精神传承等价值[2];还有学者从知识图谱[3]、档案记忆观[4]、档案叙事[5]、群体智慧[6]等不同视角探索抗疫档案的开发利用。而关于抗疫档案与思政教育的相关研究只有1篇,为陈洪诚以高校思政教学必修课程为例,探析了后疫情时代抗疫档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7],然而文中并未对抗疫档案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联及有效实施策略进行系统论述。因此,本文以潍坊医学院为例,探析抗疫档案如何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意义。
抗疫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具有不可替代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8]。积极开展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育人责任和使命,而高校抗疫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特点,与高校思政教育对内容素材的需求十分契合。高校抗疫档案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有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上级、学校及各有关部门及领导的批示讲话、重大决策部署、政策文件、会议纪要和工作方案等;有关防治新冠肺炎的科研攻关、社会捐赠和舆情治理等方面的材料。抗疫档案系统记录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惊心动魄的抗疫全部过程,全面并具体地反映了全校师生在抗击疫情中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见证了师生不惧困难、团结一心的精神力量,为学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留下了珍贵素材。抗疫档案承载着伟大的抗疫精神,涉及大量声像、实物及新媒体等形式的文件材料,具有时代性、典型性、生动性和载体形式丰富性等特点,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在探寻学校疫情防控规律、弘扬卓越科研精神、传承学校优秀文化、挖掘先进典型、铸魂育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高校抗疫档案不仅是国家抗疫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有必要科学地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之中。
抗疫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潍坊医学院为例,学校师生亲身经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分师生亲自参与抗疫工作,在这些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抗疫档案是见证全校教职医务员工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地抗击此次疫情的重要历史记录,是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潍坊医学院档案室开展抗疫史料征集工作以来,到2021年底归档整理潍医人抗击疫情期间的文献资料100余件,家书、抗疫日记、抗疫感言等20余篇,医护人员照片档案600余张,视频资料20个,展现了疫情期间潍医人为国分忧、团结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弘扬了“乐道济世”的校训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诠释了新时代“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潍医精神,为校园文化建设赋能助力。这部分抗疫档案的收集和保管也为学校思政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抗疫档案有机融入思政教育,让青年学生认真学习理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艰辛历程,充分理解和认识把握抗疫精神的本质与价值,从而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换言之,将记录抗疫精神的抗疫档案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决心”[9]。
档案工作的职责是“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抗疫档案本身是伴随着抗疫活动形成的,是抗疫过程的历史记录,同时也是抗疫活动的记忆载体。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充分挖掘抗疫档案的存史价值,从历史的角度阐述抗疫精神的来源与实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0]。抗疫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一,应该与历史上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和弘扬、宣传。同时发挥抗疫档案的记忆价值与功能,以鲜活的案例唤起青年学生对抗疫过程的回忆,感受抗疫精神的伟大。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是抗疫精神生成的土壤,抗疫档案不仅是抗疫活动的历史记录,也记载着人们对抗疫工作与抗疫精神的认同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高校在思政教育中要善于利用抗疫档案增强青年学生对抗疫精神、抗疫活动在心理上、情感上的认同,把抗疫档案作为鲜活的教育素材融入课堂教学,在有效增强思政教育的理论性、针对性和生动性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正确理解和主动传承弘扬抗疫精神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四个自信”,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立德树人、凝聚力量的教学效果。
潍坊医学院在抗疫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方面开展了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并积极总结相关成果和经验,在明确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和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精准把握抗疫精神的实质,结合学校思政教育的特征进行顶层设计、提升教学内容的生动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加强课程评估,用好、用活抗疫档案资源,深入浅出地开展学校思政教育,探索抗疫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只有充分明确抗疫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原则和目标,精准把握融入要求,才能充分认识伟大抗疫精神的当代价值[11]。抗疫档案融入思政教育应当按照立德树人基本要求,遵循传承家国情怀、弘扬科学精神、涵育优秀品格、努力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的原则,全面把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性、合理性、互动性,推动多元化、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模式扎实落地。根据抗疫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原则和目标,结合潍坊医学院的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抗疫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主要路径与方法。
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是以人为中心的,高校人物档案记录了高校发展历史中杰出人物的事迹与贡献,是高校人文精神与文化的载体,是高校开展精神文化建设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资源。抗疫档案融入学校思政教育应以抗疫人物档案为素材,充分发挥人物档案的育人作用,涵育充满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从而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提高人文情怀和修养。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将抗疫人物档案作为思政教育的案例素材,不仅可深度挖掘抗疫档案的内在价值,还可充分利用先进典型、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丰富抗疫人物档案。
潍坊医学院开设的线上“思政课战疫小课堂”,将抗疫档案中记录的“插管敢死队”6名校友、抗疫先进个人高福生与范春华等模范的先进事迹、潍坊援鄂医生自费摆摊普及心肺复苏知识的故事等融入思政教育中,这些抗疫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了国家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制度优势和精神力量;感受到了学校众志成城、携手共进、不惧苦难的坚定决心与意志;学习了这些白衣战士的仁心仁术、无私无我、济世为怀、以人为本的精神;深刻感悟了要以自身行动践行奉献精神的使命。抗疫人物档案成为学校思政教育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重要资源,成为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精神引导、人文关怀、凝聚人心的生动素材,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身边榜样的力量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可以充分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科研成果档案是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留存的真实记录,对科学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指导都具有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价值。抗疫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医疗科研档案在医学研究和思政育人中具有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思政育人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抗疫档案中的科学精神,以优秀的抗疫科研成果为典型案例,发挥抗疫科研档案的独特作用。当前医学教育模式下,医学生“重专业、轻思德”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应当始终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抗疫科研档案助力思政教育,满足当代社会对高校思政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
疫情暴发之初,潍坊医学院主动担当作为,利用学科与人才团队优势进行科研攻关,聚焦检测技术和产品,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研发出新冠病毒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笃武教授团队的疫情防控资政报告得到中共潍坊市委的肯定;学校管理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们参与整理各类专题分析10余篇、风险评估报告3份,报送国家卫健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着潍医智慧和潍医力量。学校档案室将这些在防疫、疾控教育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科研材料整理归档,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的作用。在归档后的数月里,为有关部门提供疫情防控档案查阅120余卷(件),为抗疫思政课、校长“开学第一课”、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等活动提供了大量原始素材,学校各学院也开展了一系列以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活动。这些科研档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还通过思政教育加强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更好地践行“三全育人”的根本要求。
抗疫实物档案真实记录了学校在抗疫活动中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和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是物化的校史缩影,折射出深厚的校本文化。高校实物档案的思政教育功能在于以人为本,强化人文精神。以抗疫实物档案为素材开展思政教育、校史教育和文化建设,对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的积极作用。
通过实物档案的价值挖掘和开发利用,可以更好地将抗疫档案融入思政教育,丰富思政教育素材。如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所创作的《助力疫情防控,守护母婴健康》《做逆风的火焰,医路无悔》短视频,荣获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活动二等奖。这两个视频均以抗疫实物档案为素材,通过对抗疫档案的整理和开发,真实展示了医疗人的抗疫风采。无论是请战书、值班表,还是见证白衣战士披甲执锐、千里驰援的高铁票、医疗队服,这些实物档案都生动直观地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受到熏陶和鼓舞,激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深入地思考如何为医学、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此外,以抗疫实物档案为基础拍摄的《潍坊医学院战疫志》获得山东省档案微视频征集评选特等奖,成为学校重要活动中经常播放的素材,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一,明确抗疫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要求,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抗疫档案的作用。在遵循思政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借鉴红色基因、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充分发挥抗疫档案的思政教育价值。抗疫档案全方位地立体展现了学校抗疫过程的全貌,是校史研究、思政教育、文化培养、专业教学等方面的生动教材和真实案例,只有保存好完整的抗疫活动记忆并多角度挖掘利用,才能更好地引导师生学习领会抗疫精神并凝聚起强大力量。
其二,创新抗疫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形式与路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对中国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最具感召效应的教育资源。高校要用好抗疫档案,充分挖掘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通过生动具体、引人入胜的抗疫案例,讲好思政教育故事,不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重视理论对现实的价值指导的同时,充分重视情感与精神力量对思政教育的作用,创新思政教学模式,在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技术等方面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不断实现创新;坚持通过讲好抗疫故事,凝练弘扬抗疫精神,要特别重视抗疫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逻辑关系与讲授的方式方法,将抗疫档案所体现的抗疫精神与思政教育教学有机融合,使抗疫档案的内容特点与载体的多样性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实现“以事实说服人,以情感打动人,以方法征服人”[12]。
其三,注重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充分发掘抗疫档案及其衍生品的特点,以现代科学手段提升抗疫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性,以多种方式和多种形式将抗疫档案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如以“课程—实践—文化—网络—科研组织—管理”为架构的实施路径[13],形成科学的融入架构与方法,加强相关数字化平台建设,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方法的研究应用,提升抗疫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科技含量,满足信息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要求。
抗疫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初步应用阶段,要将抗疫档案资源有机、系统、科学地融入思政教育还需要提升整体设计水平,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认识抗疫档案的特点及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进一步完善融入机制、融入策略和融入路径,进一步完善抗疫档案资源体系,在保证抗疫档案安全的基础上,做好抗疫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