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PSIR 的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要素框架研究

2022-11-22 11:11解放军32151部队
浙江档案 2022年3期
关键词:框架要素数字

侯 垚/解放军32151 部队

王 惠/新疆军区档案馆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聚合发展的今天,数字档案资源与日俱增,对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加快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能力生成与完善,进一步提高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质量,相应的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研究逐渐受到广大学者和档案机构工作人员的重视。已有的档案服务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服务影响因素的研究[1];二是基于特定方法或特定视角的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与实证分析[3];三是基于理论基础与现实情况探究服务评价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4][5]。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因素探究、方法构建与实证工作上,较为强调服务评价的“工具”性;很少有研究从服务评价的要素出发,深层次探讨服务评价要素框架问题。与服务评价影响因素模型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模型不同,要素框架是与服务评价有关的各个要素和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有机整合。从相关研究看,目前只有吕元智[6]对公共档案馆绩效服务理论模型要素进行了总结,包含评价主客体、本质、假设、目标、标准、证据和控制等,强调逻辑起点的辨析以及各要素的阐释,但缺乏对要素间相互关系的揭示。

本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要素框架,试图对其要素与逻辑关系进行阐述。对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要素框架开展研究,力求深刻理解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工作,厘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现并解决各要素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运行机制良性发展,针对评价的复杂性和各种挑战拓宽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的作用。

1 DPSIR模型与应用可行性

1.1 DPSIR模型的概念与特点

OECD于1993年提出PSR模型,由“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和“响应”(Response)组成,用于解释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压力、环境状态与采取对策3个方面彼此作用的链式因果关系。随后又增加了“驱动力”(Driving Force)用于解释环境变化潜在因素、增加了“影响”(Impact)用于解释系统状态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经过扩展与修正,涵盖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DPSIR模型正式建成,用于描述更为复杂的关系。DPSIR模型的特点如下:DPSIR要素框架模型适用于从整体深入到各个局部的研究;各个要素并不孤立、彼此联系,要素之间的关系具有方向性;框架本身要素内涵、相关关系的界定与阐释等可以移植到其他学科。

1.2 DPSIR模型应用于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的可行性

目前已有学者在档案学领域使用DPSIR模型构建相应框架,如刘佳慧[7]利用DPSIR模型描述了“拟态档案”各个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张庆莉逆向使用DPSIR模型以揭示影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深层次原因[8]。将DPSIR模型应用于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要素框架构建,对要素本身的情况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可以从全局视角审视服务评价工作,揭示评价工作本质。DPSIR模型更为关注各要素概念的嬗变及影响,有利于改变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只针对当前状态的境况,使得服务评价工作更具动态性和连贯性。

2 DPSIR框架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2.1 驱动力

驱动力(D)在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要素框架中主要指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价值取向(以下简称为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具有引导态度、指引行为等功能,是指导评价行为和进行决策的总体信念和理性把握。价值取向是探究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要素框架的逻辑起点,是开展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工作的基础,决定了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的基本性质乃至评价指标体系深层结构。

从价值取向涉及的因素看,价值取向主要分成效益、公平、民主、责任等。效益是指数字档案资源服务机构对自身服务现状中服务效果与成本投入的测量,是以机构为视角从机构本位出发进行评价。民主是指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以公众利益为中心,评价的各程序步骤都应满足用户利益与用户需求,并有助于推动实现满足用户需求的公共服务,它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用户为视角从用户本位出发进行评价。公平是指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对面向不同类型用户服务的公平性进行综合考量,评价时需考虑数字档案资源服务机构对政府工作人员、学者、公众等用户群体是否公平对待,是以机构为视角从不同用户群体本位出发进行评价。责任一方面是指数字档案资源服务机构主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考虑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现实问题,是以机构为视角从用户本位出发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指评价时需考虑机构的相关制度,对制度所涉及的责任人进行问责。

价值取向具有动态性和多元性,在发展中其内涵不断丰富。价值取向某一种或几种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主导因素,但主导因素并非以否定前一主导因素为前提,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演进和丰富。其嬗变原因既包括要素内涵自身随着发展被赋予新的意义,也包括要素之间重要性排序的相对变化。目前,从价值取向包含的因素看,其由传统的强调经济效益,转变为以效益、公平、民主、责任等因素多元并存的局面。

2.2 压力

压力(P)在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要素框架中主要指数字档案资源服务的评价原则和评价目标。

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原则一般包括客观性、通用性、易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建相结合、服务与用户相结合、中间过程与终极目标相结合等。评价目标是指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要求,应区别于如“发挥数字档案资源服务的最大效用”“满足用户需求”等属于价值取向的因素,其宏观指导性更强。评价目标是结合具体项目和要求确定的,如“院校数字档案资源服务机构是否有效支持教学与科研工作”“企业数字档案馆是否有效支持企业参考决策”等。

2.3 状态

状态(S)在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要素框架中主要指评价主客体和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主体是指参与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的组织或个人。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档案部门的主管机构、同级、自身、用户、第三方机构或外部专家均可进行评价,不同评价主体关注重点各不相同。对于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主体选择,目前只局限于档案工作人员或档案学者,用户参与较少。用户不仅作为服务的接受者,还可以作为服务评价的参与者,这既是用户参与意识的体现,也表明数字档案资源服务机构责任的增强。

评价客体是指被评价的对象,评价客体不能停留在选择某个档案机构,应该具体到该数字档案资源服务机构的某一方面,如可以对服务流程与结果、服务提供者的水平和用户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一般由多个指标组成,具有系统性、相互关联性,能够反映数字档案资源服务现状。用户作为服务的接受者与感知者,在数字条件下,档案资源服务的评价客体和评价指标的侧重点应从信息资源建设转向面向用户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上,提高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的针对性。依据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原则、评价目标,确定评价客体与评价方法,形成具体的评价维度与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制定还需考虑数据是否易于收集与量化,由于不同机构的数字档案资源服务存在差异,为了对不同类别的服务机构进行评价,制定共性指标,反映的是共同的特点与问题,其往往也具有较高的相对重要性。

2.4 影响

影响(I)在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要素框架中主要指评价结果和评价建议,评价结果和评价建议需以报告形式呈现。

评价结果是对评价工作的具体总结,是基于评价主客体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直接结果,通过准备与实施具体的评价流程而实现。评价结果反映了数字档案资源服务发展的当前状况和数字档案资源机构的能力,可以衡量数字档案资源服务机构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实现先前的评价目标。从用户角度出发可以真实反映数字档案资源服务的现状、展现数字档案资源的管理手段与服务特点,用户意见可以作为形成评价结果和建议的依据,用以提出提升服务能力的方案。评价主体必须对评价有整体性认识,而且需要对评价目的、实施评价会获得哪些先前不了解的信息、评价结果如何被使用等[9]进行思考。用户意见在评价结果中应占据一定比重,评价结果应公开接受用户监督。

评价建议是结合评价结果的客观事实所提出的具有前瞻性的见解和意见。评价建议为数字档案资源服务工作指出改善的条件、提供具体的改善意见。评价建议有助于支持政府决策和提供信息支持。尽管存在诸多复杂性和挑战,评价工作还是可以看成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以支持个人与组织的计划和决策。

2.5 响应

响应(R)在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要素框架中主要指档案机构针对实证结果和建议采取的具体举措,是改进数字档案资源服务工作和优化评价流程的具体措施。档案机构的响应不仅可以完善已有的评价工作,还可以为准备建立的数字档案资源机构提供策划依据。具体举措的实施还可以借助外部因素,如借鉴其他领域研究成果(档案服务研究)等。

2.6 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要素之间的关系与外部影响因素

驱动力(D)要素价值取向贯穿于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各个环节。驱动力(D)直接影响压力(P)评价原则的制定与实施和评价目标的设立,从而进一步对状态(S)评价主客体和评价指标进行指导,如基于民主的价值取向,其评价指标便是基于用户的期望与感知制定。价值取向的变化与整合受框架之外因素影响,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公共职能、政府公共服务目标、用户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等都是影响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价值取向的外部因素。

压力(P)要素对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起着中观上的规范和调整作用,评价原则和评价目标是评价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压力(P)介于驱动力(D)和状态(S)之间,是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体系制定的基础。压力(P)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面对具体环境、不同评估项目时表现各不相同。压力(P)要素还受到数字档案资源服务内容、方式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状态(S)要素对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内容进行规定,指导服务评价活动。状态(S)中评价主客体的确定与指标的选取直接受评价原则和评价目标的影响,间接受驱动力(D)影响,评价主体通常依据价值取向并结合评价原则和目标等对评价客体进行评价。状态(S)是驱动力(D)与压力(P)的落脚点,也是已有研究较为集中的地方。状态(S)受技术应用、方法引进等外部因素影响,如在数字环境下,客体从传统的档案馆转变为数字档案资源;又如某些信息分析方法应用于指标体系构建。

影响(I)要素中评价结果与评价建议,是受驱动力(D)、压力(P)、状态(S)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要素中具体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怎样运用以及评价建议均属于框架内部,并无外部因素的影响。

响应(R)要素中档案机构具体举措与评价工作的改进和压力(P)、状态(S)、影响(I)要素直接相关。响应(R)举措与改进可以直接对压力(P)和状态(S)进行反馈,但在实际工作中易被忽视,难以形成有效的评建循环。响应(R)的外部因素是指从其他领域借鉴的具体实施举措和评价工作的改进,其特点在于这些外部因素虽然并非来源于服务评价框架,但依然能够产生对其他要素的反馈作用。

3 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主要矛盾、存在问题与相关建议

3.1 主要矛盾

对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要素框架进行研究,可以挖掘出要素框架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而揭示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相关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

总体来看,要素框架产生主要矛盾的原因来自要素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包含如下两方面。一是结构性矛盾,从发展的视角看,框架模型具有开放性。外部影响因素持续作用于框架模型内部各要素,不仅直接改变受外部影响因素作用的要素,还间接改变框架模型内与本要素有关的其他要素,如服务评价环境、相关政策的改变以及学界对某一要素的侧重研究都会引起结构性矛盾。二是系统性矛盾,在框架模型内,要素变化在传递时具有滞后性。如驱动力(D)要素变化,需经过压力(P)、状态(S)才能传递到影响(I)要素。在具体实践工作中,民主价值取向发展初期,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考虑用户意见建议较少;只有民主价值取向发展到一定程度,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的主客体、指标体系等才会逐渐考虑用户利益与用户需求,并生成相应的评价结果和评价建议。

要素框架的矛盾是引起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在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要素框架中,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是从驱动力(D)依次传递到响应(R),响应(R)分别反作用于压力(P)和状态(S)。某一要素的发展与落后,都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如随着价值取向的外部因素发生变化,即社会经济环境、政府职能定位或用户对数字档案资源服务的需求发生变化,价值取向内部因素重要性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后续要素。

3.2 问题建议

从目前有关各要素的发展情况看,有关状态(S)和影响(I)的发展情况较好,而驱动力(D)、压力(P)和响应(R)的发展较差。目前主要问题在于如果价值取向、原则目标等方面的指导性发展较差,又缺乏对档案机构具体举措和评价工作改进的反馈性发展,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将一直处于难以协调发展的状态,其问题具体体现为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适用性不强、服务评价难以真正反映当前状况、评价建议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不够等。

根据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要素框架的主要矛盾和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如下:从宏观上,提出优化改善问题的总体思路,相关学者与评价工作者需要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从创造良好的服务评价环境、优化改善服务评价流程、提升服务评价效率、促进服务评价反馈等角度进行入手。从微观上,着眼于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单独推动状态(S)和影响(I)会造成脱离环境、盲目开展工作等问题,而采取结合驱动力(D)、压力(P)和响应(R)的推动方式则会带来状态(S)和影响(I)的良性发展,有序推动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评价具体工作。

猜你喜欢
框架要素数字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答数字
数字看G20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