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颖/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诞生、成长、奋斗历程的历史浓缩,是“红色根脉”的重要守护者,它不仅是开展“四史”教育尤其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科书,更能为当前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全体中华儿女奋斗力量提供重要精神指引。
近年来,思想政治引领多次出现在党中央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引领一直是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时代方向。2017年4月,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和成长成才服务。202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1]
思想政治引领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首先,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各类社会思潮交流交锋交融,深刻影响中国人精神世界。其次,我国当前正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尤其要增进共识,凝聚改革发展力量。最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引领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不断提高民主政治意识。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引领是用先进理论武装人民群众,通过组织动员、政策导向、舆论宣传、教育引导和目标设定等手段引导人民群众增进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认同,把多元多样的思想引导到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轨道和方向上来,在增进共识、凝聚人心中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思想政治引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政治共识、培育历史主动精神为重要过程和实践遵循。
红色档案生动直观地回答“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3]这一系列问题,立体、鲜活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砥砺奋进的百年光辉历程。它全面反映党的初心使命,昭示党的宗旨意识,体现党的唯物史观,对于引领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政治共识、培育历史主动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4],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立党执政的根本性问题。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亲赴上海、浙江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面对记载着我党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的历史档案,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指出,我们是为了不忘初心、坚持真理而来,我们的初心、真理就蕴含在这些档案之中。一条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镌刻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从此党带领全体人民大踏步地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红色档案中大批革命先辈留下的日记、家书、遗物等珍贵资料,展现了共产党人超乎寻常的斗争品格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方志敏在入狱的100多天里写下《可爱的中国》《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清贫》等16篇文稿。在《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中他写道:“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短短几句话,凝炼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底色。浙江早期工人和农民运动领导人卓兰芳,在白色恐怖严重的1930年,为保守机密,将领导斗争的指示信写在《三国演义》的书本里。这份与名著融为一体的特殊党内文件珍藏于浙江省档案馆,见证了卓兰芳领导人民对敌斗争的历史功勋,展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这个意义上看,红色档案深刻反映党的初心使命,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时代价值。
红色档案蕴含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形成于1939年7月11日、目前收藏于中央档案馆的珍贵档案《中央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定》,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依靠群众、深入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1945年9月20日,毛泽东为《大公报》职工题写“为人民服务”,不仅高度赞扬了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更宣示了党的执政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写入党的七大党章。南京“地下家庭党支部”档案资料记载了南京解放前人民群众完成党交付的任务、同党坚定前行的特殊历史。地下家庭党支部“大哥王嘉谟,大嫂傅积嘉,二弟王嘉猷,三弟王嘉训,四弟王嘉言。他们机智勇敢,有勇有谋,突击完成调查国民党中央和地方机关房地产情况的任务,为南京的顺利接管做出了卓越贡献”[5]。改革开放初期,我党关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决议文件等红色档案,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革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持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执政理念和生动实践。100年来,红色档案所昭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有利于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政治认同和组织认同,从而凝聚政治共识,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把握和运用历史规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实践中不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重大历史性课题”[6]。
红色档案诞生于历史、见证历史发展,具有完整鲜活的历史特点,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政治正当性和现实合法性。河南桐柏山歌《一致要共产》记录了党向劳苦大众宣传革命道理、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奋起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1927年,桐柏大别山,工农群众齐觉悟,就把革命办。县委和区委,做过普宣传,组织农协会,办起青年团,大家联合起,反抗杂税与苛捐!直到九月间,就把主义变,破县城,杀贪官,一致要共产!”[7]抗战前夕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类电报档案,无声地描画了中国共产党人正确研判战时形势、运筹帷幄指导战争、不断走向胜利的光明图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提出“一化三改”的重要文件和由此形成的相关批示等红色档案,全面反映了我党深刻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规律、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实践智慧,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及共产党人身上鲜明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改革开放初期,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的18户农民在农村改革大背景下按下红手印,“冒险”签订了“大包干生死状”。这份珍藏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重要契约,生动见证了人民群众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开启家庭联产责任制改革“破冰”之旅的艰辛实践。红色档案坚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有利于培育历史主动精神,敢于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充分激发人民生发出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牢固树立敢为人先、勇于探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全社会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8]红色档案是党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了红色资源宝贵的“红色基因”,发挥好红色档案在新时代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需要我们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拓展手段、增强实效。
“通过人、事、物、时等线索,叙事者将碎片化的档案信息拼接,建构起完整的内容”[9],这是档案叙事的重要前提。提升红色档案叙事力,不仅要注重话语表达通俗化、呈现方式年轻化,还要增强档案叙事的故事性、图像性,从而有效发挥红色档案对思想政治引领的时代感召力。
第一,通俗化、年轻化的话语表达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人喜闻乐见,为增强红色档案叙事力奠定前提和基础。第二,生动的故事性叙事有利于发挥情感效应,产生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有效弥合历史档案和现代生活的时空断层。红色档案中的文件、报道、老照片曾定格了一段特殊的历史,要充分利用这些珍贵的实体资料讲述百年大党的故事。第三,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阅读碎片化背景下,图像化叙事简洁直观生动,更符合现代人的读取需求。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5集纪录片《红色密档》,深入挖掘档案背后的人物故事,运用悬念叙事的手段开展多个时空维度的叙事,集话语表达通俗化、呈现方式故事性和图像性于一体,带领观众感悟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密码。
开展档案场域体验,加强档案部门协同合作,打造档案文化精神产品,拓展红色档案多元化表现手法,是新时代增强红色档案渗透力、提升其在思想政治引领上的辐射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红色档案传递红色文化的价值符号,参观红色遗迹、组织红色旅游、开展现场教学是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记忆符号资源的传统方式,这种场域式体验应当继续鼓励和提倡。庆祝建党百年期间各地档案馆举办的红色档案展,让民众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档案浓缩的党的奋斗历程,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在红船起航地的浙江嘉兴,各级档案部门通过展览展示、编研编纂、宣传宣讲等多种形式,讲好红船故事,持续涵养红色文化。其次,加强档案部门协同合作,为民众带来好看有趣的红色档案联展,也是增强红色档案渗透力、提升思想政治引领辐射力的未来趋势。浙江、江苏、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积极探索长三角档案工作一体化模式,建立档案文化资源合作交流机制,举办“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为参观者带来更加完整立体的革命历史视觉呈现。再次,利用文字、声音、视频载体生产档案文化精神产品,也大大拓展了红色档案多元化表现手法。中央档案馆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连载红色档案故事,通过文字和图片讲述档案背后的党史故事;纪录片《红色密档》通过视频形式,不仅动态直观呈现珍贵档案资料,更呈现红色档案背后的真实感人故事。这些红色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进一步丰富了红色档案的多元表现手法,提升了思想政治引领的辐射力。
要激活红色档案资源本土服务能力,有机植入时代元素,适时融入现代科技智慧成果,创新传播方式,有效吸引现代受众。
当前,本土红色档案资源在挖掘、转化和服务利用上存在一定局限,迫切需要“不断地对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找到属于自己的合理定位,开发出档案文化精品、文化名片,提高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10]。一要注重开发红色档案本土教材;二要让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档案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网络;三要不定期组织以档案文化为主体的红色资源参观或主题课堂,把党员干部、青少年群体吸引到相关展览、讲座、课堂中。浙江省档案馆于2021年秋季学期与浙江省教育厅合作,推进“红色档案服务高校思政教育”项目,120余件档案原件或复制品在省内高校陆续展出,“不仅拉近了与师生的‘物理距离’,还将推进档案教育、党史国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化学融合’”[11]。其次,创新红色档案传播手段,以适应新时代档案开发利用和思想政治引领要求。随着大数据、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影像等广泛运用,数字技术理应赋能红色档案的保护、传承、开发和宣传工作,让红色档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活过来”“动起来”。在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数字化生存方式下,红色档案要主动在“互联网+”助力下进驻数字化世界,利用网络技术开发生动有趣的红色文化教育产品,能够赢得广大青少年、提升红色档案吸引力、不断激发红色档案在思想政治引领上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