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 斌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于不同场合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于青少年,他如此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为此,相关方面应深入挖掘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等,以丰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式、拓展思路、开拓路径,确保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与质量。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英语教育的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不仅是一种语言教育,更是人文素养教育。为此,大学通用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程,涉及面广、开设时间长,更有必要把思想教育融于其中,以使培养的人才符合我国当代建设的需要。
大学生虽然已是成人,但其世界观、价值观仍在发展变化之中。特别是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互联网+”已全面、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网络固有的开放性、多元性以及包容性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不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于个体、集体、国家、民族均无任何益处。为此,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这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大现实问题,事关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建设与国家兴衰[1]。优质量的大学毕业生是各行各业的宝贵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只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才可把其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这对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多项战略,如“人才强国”等,极具意义[2]。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担负有育人的职责。在我国,高等教育立于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无论是公共学科教育,还是专业教育,学科教师均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率先垂范、 言传身教, 以良好的思想、 道德、 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各学科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3]。大学通用英语课程教学当然可以如此,对此,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也予以明确说明。按我国学界达成的共识来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除语言知识的建构、学习习惯的培养外,还要发展语言思维、培养文化品格。但通过深入分析,即便单纯地从语言思维、文化品格两方面进行英语教育,也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各层次均极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更是如此。例如,无论是高职层次,还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又或者综合院校,均在大一、大二年级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对应的专门课程,但往往多通过政治理论课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较少从其他学科教学渠道进行有益的辅助教育[4]。即使近年,理论学科与专业课程已经认识到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也相对较为肤浅,尤其缺少纵深发展、缺少与时代相结合的“点”的切入和渗透。文献研究及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表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拓展教育深度、广度,并与其他课程相互交互,分别从教育指向、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途径、教育效果及目的等不同方面探究,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的同时,立足于当前时代,以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对有关思想、精神及价值的接受程度。例如,在教育指向方面,不仅强调“艰苦奋斗”等,而且强调“科学民主”“开拓创新”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与价值等。
文献研究及教学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已从不同方面融入了大学通用英语教学。但如此前所述,融入较为肤浅,甚至仅限于表面。通过对相关人士,特别是一线教师的调查及访谈表明,这在根本上是因为缺乏明确教育目标。毕竟,大学英语在我国是外语教育,是一种功利性较强的教育。而且,即使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提出了文化品格的培养,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并无明确目标。这也是包括大学通用英语课程在内的所有非思想政治学科教育面临的难题。
但实际上,如果站到时代的角度,这一切问题均可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当前我国各行各业正在开展“四史”教育。大学通用英语课程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根据英语教学内容把“四史”教育有机融于其中。如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界交互英语读写译》(第二版)中,各册书均有与“四史”相对应的内容,只要有机发掘,便可开展按已确定的“四史”教育目标进行教育。再如“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以及“党的三观”教育,均可按一定目标实施。只不过,相对于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英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需要“切口小,见效快”,需要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式实施。虽然不够系统,但只要目标明确,均可成为教学与实践的最主要依据,也为课程内容选择与方法的运用提供了明确指导[5]。
为此,若真正地、系统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大学通用英语课程,必须明确相关教育目标。这需要根据现行公共英语教育目标,结合当前时代要求,分别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目标融于其中。例如,除却此前所述的“四史”教育,“党的三观”教育,需要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笃定自信”“政治认同”。而这些,均可从不同方面融于英语教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我国英语教学应与时俱进,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的情况下,要使培养出的人才笃定“两个一百年”奋斗的信心与决心。在此情况下,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仅应融于综合文化素养培养,更可融于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而且,更可据此确立明确的复合教育目标。例如,在教学《新世界交互英语读写译》(第二版)第一单元“Symbols”时,在设计三维目标时,在设计知识目标时,可制定从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等优秀美德的角度探究学习的历程;在能力目标方面,可要求学生应用一些词汇描述中华民族勤恳、坚持等优秀美德;在情感方面,则以比照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历程中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课程教学均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在学科核心素养下,大学通用英语课程为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发挥其字面内容,更应要以英语及“思政”两门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充分挖掘利于人们思想价值观念提升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同时,也应把整个学科课程中的内容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形势有机融为一体,以确保教育效果[6]。但在内容整合时,应使课程目标的设置与学生实际情形、发展潜力与英语、“思政”教学规律相符合,以便整合后的内容能集思想性、目的性、政治性、学科性为一体[7]。这不但能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增强其在语言学习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认同与情感。同时,也能激发其参与相关实践的兴趣,以从根本上把通过英语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落至实处。
实际上,无论是从语言素养培养,还是人文精神培养上来讲,现行大学英语教程均含有丰富的内容可供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再以上述版本的教材为例。《新世界交互英语读写译》第二册共包括8个单元的内容:“Symbols”“Customs”“Mind and Body”“People Making a Difference”“Food”“Language”“Environment”“Readings from Literature”。仅从“语篇”教学上来讲,每一单元均有大量的内容可供应用。即使有的单元是从英语文化的角度探讨相关问题,但也可从文化对比的角度,以辩证的手法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Readings from Literature”是以英语的角度探讨文学阅读的重要性。对此,教学时完全可以我国当前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确立“强国有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但同时,也应教育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如知识、能力、志向、兴趣等提升思想品行。
再者说,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不一定非从文本教学出发。相反,大学英语教材中还有其他内容可以应用。再就词汇教学而言,相比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材,大学英语教材每篇文本之后均附有与该语篇对应的单词、词组。而且,为强化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这些词组均以中英文同时注释。这为学生语言思维及品格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跨文化环境,即便这种环境比较单一,仅以文字的形式出现,但只要深加挖掘,同样可用于且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仍以《新世界交互英语读写译》第二册为例。在该册第一单元文本A的词汇学习中,单词“endurance”是需要重点讲解的单词,其中汉语、英语分别解释为“ 持久力,忍耐力;耐久性,耐用度”“the power to withstand hardship or stress”。如果仅从词汇学习出发,可引导学生深入该单词的中英文解释,使学生明确虽然是一个英语单词,却可以用很多汉语词汇进行解释,从而使学生从“说文解字”的角度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再如,该单元还有一个词组“persist in ”,其中英文解释分别“坚持”“do something repeatedly and showing no intention to stop”。对于其汉语解释,实际上也有很多成语可以应用,“锲而不舍”“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等。即使语言无优劣好坏之分,但在意蕴、内涵等方面,英语与中文相比,只能望其项背。如果从此角度实施相关教学,学生接受的不仅是一种文化教育,而且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在学校教育情境下,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育阵地。大学通用英语课程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从融入课堂教学开始。为此,在深挖相关方面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按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相比于其他课程教育,尤其是专业理论教学,大学英语在此方面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比于单一视角的语言教学,两者融合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更需要改变课堂“我讲你听”“我站你坐”的传统授课模式。相反,可基于相关教学内容,在保证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辩论式”“圆桌会议式”“小先生式”等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但为保证效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不偏离方向,需要结合教材设置一定“议题”。例如,在“People Making a Difference”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文本内容围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当然,为使课堂教学有序开展,学生需要于课前、课后做一定准备,查阅相关资料,然后以书面语言口语陈述,并在教育科技的应用下进行陈述,辨析。本文研究者的实践证明,这不但活跃了课堂,丰富了大学通用英语的教学维度,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四史”教育,起到了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例如, 通过“微课”“慕课”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微课”还是“慕课”,是线上还是线下,甚至是混合教学模式,所有内容均需要在英语、“思政”紧密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而且,“教”与“学”的主体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仅起到从旁侧应的作用。在思想性、政治性、方向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其他均可任由学生发挥。而且,在现代教育情境下,大学英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一定非在教室里进行,也可在网络空间里进行,也可搬至实训工厂、实习车间里实施。当然,在现实情况不能满足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网络开展“沉浸式”体验。例如,在学习“学习的征途”时,教师结合大学英语四册书后的翻译练习,把“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等相关内容融于其中,为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过精心设计,学生以沉浸的形式于网络全方位体会了“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起到了语言及“思政”教育的双重效果。
“思政”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意识与行为教育。按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观点,尤其是在当代大学生深受网络思想、多元文化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大学通用英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实施丰富的实践形式,以加深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提升思想道德品行的情感体验。
在多年的课改、教改过程中,大学通用英语实践活动已积累了大量切实可行的经验。这包括校内外、地方性,甚至全国性的活动。其中有许多内容、形式均可供大学通用英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其中全国性的较为典型的如“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比赛。该项赛事涵盖了演讲、阅读、写作等几个方面,内容紧随时代,不但可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而且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在开展大学通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从内容、形式等方面借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更可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开展不同主题的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可引导学生通过演讲、写作、翻译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当然,更可把传统的英语实践活动融于其中。例如,用英语唱“红歌”,开展英语中国文化情景剧表演等。这些实践活动均已在本文研究者所在学校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现代教育情境下,实践活动也需要把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当然,这方面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例如,同样在《新世界交互英语读写译》第二册“People Making a Difference”的教学中,本文研究引导学生以“留学”为题,对我国近代“留学史”进行了梳理。结果,相当数量的学生均通过网络搜寻了“百名幼童赴美留学”的事迹,发现了大量与之相关的中英文资料。学生思想受到了很大激荡,纷纷自主地翻译所发现的文献资料,并在线上、线下用中英文进行了探讨、交流心得等,对提升语言素养、思想道德品行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即使这样,线上、线下混合式创新课堂教学并不足以保证教学效果与教育质量。为此,还需加强课外实践。一方面,可在校内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把物质文化氛围与精神文化氛围的构建合为一体。 例如,在“百名幼童赴美留学”的线上下探索活动中,本文研究者所在学校以“寻踪百名幼童”为主题,在校内进行了中英文展览等。另一方面,在校外则开展了“与幼童共学英语”的志愿活动(到小学、幼儿园教孩子学英语)。通过这种结合,实现了通用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合一。
综上所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大学通用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智育水平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强化责任担当,厚植家国情怀,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对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水平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应继续重视英语教学,只不过,要赋予其时代温度,使英语教学更好地为中国服务,通过英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便是其中切实可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