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族历史的恢弘长卷
——《汉民族史记》编辑手记

2022-11-22 18:43王莎莎
百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族群史记教授

王莎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 100720)

在人类社会的民族大千世界中,汉族是人口规模最大、分布最广泛的民族。汉民族几千年延绵沉淀下来的文化,不仅丰富多彩,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是世界文化的宝库,然而学术界却少有系统而全面研究汉民族的专门史。201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徐杰舜教授的专著《汉民族发展史》;再到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徐杰舜教授主编的《汉民族史记》,徐杰舜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填补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这一不足。

《汉民族史记》是徐杰舜教授及其研究团队50多年来汉民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凝聚了他们几十年来汉民族研究的成果,在写法上突破了传统通史的书写结构,打破了历代王朝历史的书写框架。《汉民族史记》以探究汉民族本身的发展规律为主线,运用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学科方法,对汉民族从五帝时代至近代的发展历史和民族特色做了多样化的研究和立体的展示,全面、系统、详细、生动地记述了汉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并详述了汉民族的族群、文化、风俗、海外移民几个方面的内容,是我国首部汉民族研究专题史。该作品全面深刻地阐释了汉民族如何从一个原生民族的形成,经族群、文化和风俗的内涵发展,几经涅槃,不断重生,直到海外移民,走向世界,进而给世人呈现了一个高凝聚度的汉民族的形成过程和样貌。

徐杰舜教授多年主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主编工作,期间常年从事民族研究和教学,涉及汉族的历史、宗族与社会组织、养老制度、儒释道与民间信仰妈祖与陈靖姑信仰、道教研究、音乐与艺术等丰富多彩的学术研究内容。由于作者有历史学和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科背景,能够在宏大的历史陈述中,兼顾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历史交往,将社会历史变迁的线索和不同时期的区域文化做通盘考虑,因为有交叉学科的视角,因此成为新文科建设中可以参考的治学方式与写作方式。

本文从《汉民族史记》的出版策划、编辑过程、内容纲要、作品价值几个方面介绍这部作品的编辑出版全过程。自2016年香山会议上的“结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赵剑英社长、魏长宝总编辑等社领导以及广西民族大学各位领导的支持与肯定,高规格的装帧、编辑、印制团队,以及国家出版基金的申报等等,一系列的精心策划和谋篇布局,才使得9卷本500余万字的精装本《汉民族史记》呈现于广大读者面前,这部作品一经出版学界好评如潮,并多次获奖。

一、缘 分

笔者还在读书时,已久仰徐杰舜教授及其汉民族研究大名,也拜读过《汉民族发展史》(1992年)、《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1999年)等经典著作,笔者的导师赵旭东教授与徐杰舜教授是好友,几乎每年都会邀请徐杰舜教授来京讲座或开会。

2015年7月,笔者博士毕业后入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为一名编辑。2016年9月,笔者在参加北京香山饭店举办的“二十一世纪人类学讲坛”的学术研讨会上,有幸再次见到徐杰舜教授,在交谈中得知他已经完成《汉民族史记》的初稿,并有意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会议结束后,笔者即刻将徐杰舜教授的出版意向和书稿的基本情况向时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哲学宗教与社会学出版中心主任冯春凤同志汇报。从冯春凤同志,到总编室主任陈彪同志,再到社长赵剑英同志,都非常重视这部书稿,并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了专项选题论证会,充分肯定了该书的重大学术意义、较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会后赵剑英社长立即安排冯春凤主任带队两赴广西南宁,并嘱咐她务必与徐杰舜教授和广西民族大学就《汉民族史记》的出版事宜商讨出一个完备的方案。

二、签 约

2017年1月,哲学宗教与社会学出版中心主任冯春凤同志、副主任朱华彬同志与笔者一行3人来到广西民族大学,与广西民族大学社科处处长旷乾教授,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王柏中教授、党委书记蒙本曼同志、副院长滕兰花教授,以及徐杰舜教授和罗彩娟教授洽谈《汉民族史记》一书的出版事宜。

在座谈会上,冯春凤主任首先转达了赵剑英社长对《汉民族史记》出版的重视,并介绍了出版计划,包括出版补贴、编校团队配备、装帧设计、发行营销计划等方面的情况,承诺将《汉民族史记》打造成一套高规格、有分量的学术精品。徐杰舜教授十分认可和信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为人文社科学术出版重镇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旷乾教授和王柏中教授也肯定了出版社的诚意和能力,并就出版的时间、成书定价和发行方案等方面提出了意见。

回京后,我们向社领导汇报了此次洽谈的各项事宜,并传达了徐杰舜教授和广西民族大学相关部门的出版意向。

不久之后,冯春凤主任和笔者再赴广西,就装帧方案、分卷字数、资助额度等事宜,再次与徐杰舜教授和广西民族大学相关部门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商讨,最终确定了出版资助金额、出版时间。2017年9月,出版社与徐杰舜教授完成了出版合同的签订。

签约后,总编室主任陈彪同志立即召开专项会议,为《汉民族史记》的编辑出版配备了经验丰富的编校团队,并安排出版部的印制科戴宽同志负责该书的印制工作。会议还根据书稿的规格确定了书名、分卷及目录编排、装帧方式、发行方案等。

三、申 报

正式签约后,徐杰舜教授组织团队夜以继日,仅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将皇皇500余万字的书稿按照出版体例要求完成修订。拿到书稿的电子版后,笔者首先对书稿进行审读,对整体结构是否合理进行了研究,并确认了书稿的卷首语、目录、参考文献、后记等成书要素齐全。在开展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恰逢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的申报期。因《汉民族史记》是对汉民族从古至今的全方位的梳理和阐释,是我国汉民族研究的开拓性成果,笔者在与徐杰舜教授讨论后,便向赵剑英社长和陈彪主任汇报了将《汉民族史记》申报国家出版基金的意向。赵剑英社长认为,该成果是徐杰舜教授集50年学术积累,在20余年的学术合作的基础上,以艰苦卓绝、锲而不舍的学术精神历时5年所完成的汉民族研究集大成之作——作为一部汉民族研究的鸿篇巨制,该成果既有学术研究的深度,又有文献资料的广度,是国内难得一见的集专业度、知识性、研究性、普及性为一体的学术精品,且国内外尚无同类出版物,因此全权同意《汉民族史记》以9卷本篇幅申报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

整体而言,《汉民族史记》在以下3个方面颇有建树:“族群卷”运用了作者在1999年提出的“雪球”族群结构理论,将汉民族族群划分为华南汉族、华东汉族、华中汉族、华北汉族、东北汉族、西北汉族、西南汉族,并分别详述了这些族群的语言特征、形成过程和人文特征,以及尽显民族学与人类学在史记中的学术角色,因为区域文化明显包含了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观察视角与写作特点;“风俗卷”呈现了汉民族最鲜活、最乡土、最大众化的文化图景;以上两卷的族群观察和民俗陈述以横向和平面表达为其特点,刚好和历史的惯时表达纵横经纬,也是以往单纯史学著作所没有的。“海外移民卷”是汉民族研究的开拓之作,因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海外移民史研究近乎缺失。正如徐杰舜教授所述:“汉民族是世界的,汉民族在‘滚雪球’中形成和发展。”这个“雪球”一直在越滚越大,越滚越远,又像“雪花”一样散落在世界各地。这一比喻很好地勾画了我国汉民族的生动的历史与文化进程,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然而又是一个一往直前的汉民族形成、发展与壮大的历程写照,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树一帜。因此,出版社对《汉民族史记》成功申报国家出版基金十分有信心。

在申报过程中,总编室的陈彪主任和周慧敏副主任也给予笔者许多指导。在他们的指导与协助下,笔者首先明确了申报国家出版基金所需的各项材料和要求,然后与徐杰舜教授就填报表格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和梳理。在笔者完善各项申报资料,进行申报流程的过程中,出版社相关各部门也提供了诸多支持,使得整个申报工作顺利且迅速地完成了。

几个月后,佳音传来,《汉民族史记》成功获得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立项。

四、编辑出版

《汉民族史记》9卷500余万字的篇幅,对于当时在编辑工作方面仍资历尚浅的笔者而言,挑战和压力无疑都是巨大的。为了不辜负赵剑英社长和徐杰舜教授的信任,无论是作品的装帧设计,还是文字编辑工作,我都精心打磨、反复研究,并虚心向出版社的前辈们请教。

首先,在文字的版式设计上,社里安排了经验丰富的印制科戴宽老师专门负责。在版式设计老师给出3种设计方案后,戴宽老师根据作品的篇章结构,多次与排版老师沟通调整版心大小和书眉样式。为了能使读者一目了然,确定了将页眉分为两种,双码页上标注编目和卷名,单码页上标注章名。在徐杰舜教授的建议下,在页眉处精心设计了一个古代印章的篆体“汉”字,印章由徐杰舜教授的弟弟徐杰芳老师提供。

其次,在文字编辑过程中,由于该作品内容涉及诸多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对于书中的引文及历史年代确认,笔者向社里历史与考古出版中心借阅了古籍文献和借用历史档案查阅工具,进行一一核对。同时也经常与徐杰舜教授的助理——广西民族大学的刘晓敏老师远程沟通,由她帮助在广西民族大学汉民族研究所的资料馆查阅、核对作品中有关汉民族研究的专业知识点。在1年多的时间里,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笔者几乎每天都伏在案头工作到晚上九十点钟。直至2019年9月付印前,不敢有一丝懈怠。

再次,在书稿进入三审环节时,魏长宝总编辑十分重视作品的终审,尤其严守作品的政治关和质量关。在他的指导下,笔者与徐杰舜教授对第一卷中“总论”部分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后又对作品中涉及历史上有关汉民族族群互动方面的敏感问题和尚未有所定论的观点进行了取舍和补充说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品封面设计考虑上,徐杰舜教授提出汉民族“贵黄、尚红、尊黑”,这便为封面定下了基本色调——黄、红、黑。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三联书店的首席美编蔡立国先生亲自操刀。在封面设计元素的使用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历史与考古出版中心编辑郭鹏提议可以突出最具汉民族文化特点的“汉”字,蔡老师根据这个建议使用“汉”字的金文、古陶文、篆书、魏碑、楷体字形以印金工艺置于封面,每两卷使用一种字体,且遵循了汉字演变的历史顺序,使得这套书在封面视觉上既有整齐划一的整体感,又可从“汉”字不同字体的变化中感受到每卷内容的递进。

正是在出版社和广西民族大学各位老师的通力合作下,《汉民族史记》最终顺利付梓。不负众望的是,《汉民族史记》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顺利结项,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度优秀出版成果奖、图书封面设计奖,以及2020年广西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五、作品内容简介

《汉民族史记》出版发行后,即刻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好评,多家报纸媒体和学术刊物争相报道并发表评论文章。中国人类学会会长郝时远教授、中国民族学会原会长杨圣敏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等专家学者都高度评价了《汉民族史记》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内容上看,《汉民族史记》共计9卷,分别为历史卷(上、下)、族群卷(上、下)、文化卷(上、下)、风俗卷(上、下)和海外移民卷。

第一卷历史卷(上),分为“总论”和“汉民族发展史编”两个部分。其中,“总论”就汉民族研究的缘起、学术史等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和梳理,并对汉民族的概况、内涵,以及汉民族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化作用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中华民族视野下汉民族的多元一体。“汉民族发展史编”全面论述了汉民族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别从汉民族的五帝时代、起源时代、形成时代、发展时代展示了汉民族在“滚雪球”中,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过程。

第二卷历史卷(下),从历史演进的实际出发,以区域为边界,分华南、华东、华中、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7个区域,分别展示了汉民族在这些区域形成和发展的生动态势和精彩过程。这种一体多元的在线状态,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来源的多元性、文化的多样性、历史的多彩性。这一幅又一幅的地域历史画卷,可使人们从纵深上认识和了解汉民族的历史及其多元性和多样性。

第三卷族群卷(上)和第四卷族群卷(下),从族群结构理论的视角,将现代汉民族历经的沧桑,在合合分分和分分合合之中,构成的众多族群,如客家人、广府人、北京人、上海人、关中人等,从语言、历史和人文性格3个层面,进一步勾勒了汉民族一体多元的现实状态。如果说早期汉民族发展史呈现的是汉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滚雪球”态势,那么汉民族族群史展现的则是汉民族一体多元的“雪花飘”图景。

第五卷文化卷(上)和第六卷文化卷(下),以“文化底蕴:汉民族文化的来源”“文化凝聚:先秦华夏民族文化的构建”“文化定型:从秦到汉汉民族文化的图像”“文化融会: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汉民族文化的图像”“以文化变古:从北宋到南宋汉民族文化的图像”“文化重建:从元到明汉民族文化的图像”“文化开新:从清到民国汉民族文化的图像的结构”等方面,勾勒了汉民族文化史发展的轨迹和路线图,尝试把世界上唯一有连绵5000多年历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汉民族的文化发展、演进和融合的图像动态地、有历史纵深感地呈现给读者。

第七卷风俗卷(上)和第八卷风俗卷(下),在风俗文化的视野中,以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前期、清后期和“中华民国”9个时期,勾勒了汉民族风俗的孕育、初步形成、重构、整合和发展、再次重构、再次整合和发展,以及在近代的历史性蜕变,形象而多样地展示了汉民族风俗文化形成、传承、重构、整合、发展和蜕变的路线图,将汉民族的风俗文化,也动态地、有历史纵深感地呈现给读者。

第九卷海外移民卷建构了汉民族海外移民萌动、开启、初发、曲折发展和大发展的历史分期。其中,在萌动时期(从先秦到秦汉),汉民族海外移民从神秘猜想走向民间传说,从民间传说走向现实社会,移民方向是“东渡”到朝鲜、到日本。在开启时期(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汉民族海外移民东渡日本的探索有了新的进展,鉴真东渡日本成为汉民族海外移民史上具有开拓性的一个里程碑。在初发时期(从两宋到元),南洋已成为汉民族海外移民心中的“世外桃源”,下南洋初步形成了汉民族海外移民社会。在曲折发展时期(从明到清前期),乘着宋元时代下南洋之浪潮,勇于开风气的汉民族中的闽南人、福州人、广府人、客家人,不怕风浪,冒百死,反海禁,继续下南洋,并融入东南亚民族,形成了一批土生华人。在大发展时期(从清后期到现在),汉民族移民继续漂洋过海,从下南洋到下西洋,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迁入美洲、欧洲、非洲,也迁入了海水包围着的大洋洲,凭借“至远而利天下”的胸怀,呈现了“有海水之处有华人”的分布图。

六、作品价值

《汉民族史记》的出版面世并广受赞誉,得益于以下3个方面:

一是作者思路开阔,有宏伟的历史观与聚焦的人类学视角,将汉民族史放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格局中审视,不仅向读者清晰地展示了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风姿、风采和风貌,而且向读者预示了中华民族认同和发展的未来走向,立论高远、视野开阔、论证翔实。该作品之所以能够“献给全球华人”,归功于徐杰舜教授5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写作,历尽艰辛,孜孜不倦地磨练意志,他带领团队通过9卷本500余万字的篇幅向人们展现了汉民族从原生民族的形成,历经族群互动、文化和风俗的内源发展,从而走向世界的过程。作品为了更清晰、更准确地呈现汉民族的曲折的形成历程和文化的多元性,打破了王朝史框架,探索出一条遵循汉民族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道路,尝试构建了独一无二的汉民族专题史。

二是作品选题立意深远,有承前启后之功。作者依据至今所能收集到的汉民族研究专著和史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料进行了编撰,并且广泛发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档案资料、原始报刊书籍资料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结构新颖,是一套有分量、有水平、有创新的民族专题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形成,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独具慧眼,在赵剑英社长和魏长宝总编辑的鼎力支持下,一方面为该书的出版举全社之力,配备专业、经验丰富的编校团队与出版发行人员,保证了作品出版的质量与进度;另一方面,出版社善于抓住机遇,把握住了国家出版基金的国家级平台,将《汉民族史记》的出版和推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总而言之,《汉民族史记》是一部使大众读者全面、客观、深入、详实地了解汉民族起源、形成、发展历程的鸿篇巨制;是一部研究汉民族发展、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全面的、完整的、重要的基础文献。这部作品让广大读者能够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下,既能清晰地认识和把握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能更具体地感受中华民族未来走向的脉搏。

猜你喜欢
族群史记教授
从彭阳姚河塬卜骨刻辞看西周早期西北边域族群关系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归来吧!精灵(大结局)
浅析不同层次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