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麟
(甘肃省康乐县第三中学,甘肃 康乐 731500)
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第一是学习的意识,决定了课前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第二是学习的兴趣,决定课堂中的自主探究和讨论分析;第三是学习的能力,决定了自主学习的效果。在新课改下需要建立自主学习环境,保证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阶段,深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当中可以发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部分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式依旧停留在传统状态,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利于学生思考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加以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确保班级内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在完成语文知识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好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等各项工作,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良局面,唤醒学生思想深处的自主意识,注重对学生自主精神的重点培养,逐步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构建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调整教学角色,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合作者、启发者、参与者,构建师生互动共同体,以平等的姿态亲近学生。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营造宽松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意识、思维品质的培育,力求使学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获得适应社会环境的新技能。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亲近学生,走入学生生活当中,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确定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完成学习目标,增强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最后,学习指导,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尝试,切勿出现教师包办包揽的现象,为学生创造一切机会引导其参与实践。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将学生放置在多元动态、生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通过现场观察、学习体验、小组研究、查阅资料、课题调查等方式分析研究各类语文现象。例如,教师可将班级内学生划分为4-5人的合作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划分考虑性格、能力、表达等多个因素,选择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其他成员则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问题研究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并且要做好善于倾听其他组员想法,最后小组代表展示研究成果。
学习兴趣是初中生自觉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前提条件,也是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性要素。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以初中生为对象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若想依托语文学科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则需要引导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知识点问题加以深层次地思考,让学生产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进而为学生后续语文自主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重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要根据课文内容,构建与之相承接的教学情境,还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构建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理解课文所传递的思想情感,继而成为学生思考分析的动力,这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不少初中生在语文课程学习时,虽然有自主学习的想法,但是碍于方法不当,所获得的自主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乐学”的培养,还需要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方法,引导学生“会学”,以便更好地助力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初中学校内部,语文教师要对课文中的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活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处于发散性的状态,以便引起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方法等方面的思考。
例如:在《云南的歌会》这篇课文的教学讲解时,教师可针对课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歌会吧?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这个地区的歌会和你见过的歌会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歌会不同的现象呢?”借助这一问题的提出,可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效联系,营造的教学氛围凸显良好和谐、生活化的特点。与此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向教师以及班级内的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大家交流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可使得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对于教授语文课程的教师而言,在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时,不仅要为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还需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语言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阅读储备量,使得初中生的知识视野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拓宽,成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园地”。
课外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学生在现有书本教材的基础上,寻找与之有关的其他文章,加以阅读,可巩固深化对已学语言文字知识的理解,对学生自学视野的拓宽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讲解时,初中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与阅读,可感知作者鲁迅在百草园内自由快乐的心态。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往往对这种生活模式较为向往。因此,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契机,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趣事。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实现了课内阅读与课外延伸之间的有效融合,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动之下自觉主动阅读原著作品,并将自己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应用其中,继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此外,教师还可在班级内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传诵经典,品味文化”的古诗词朗读竞赛活动、“中华文化知多少”的文化抢答活动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比赛活动规则,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在竞赛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
网络教学平台逐渐成为第二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在其中指导学生的课前自学,解决部分学生没有学习意识,知识理解没有思路的情况,建立家庭中的自主学习环境。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语文教师需要将课程知识做整合,制作教学视频或者思维导图,布置自学作业,让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完成学习理解。为保证课前自学的效果,教师需要将自学延伸到课堂中,建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中组织学生做自学理解的表达,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保证知识理解的有效性,培养自学的意识。
例如:在《醉翁亭记》教学中,教师就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为核心,制作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做课文的中心思想分析,然后布置网络教学平台的自学作业,应用思维导图解析课文的内容,总结欧阳修的思想认识。这样的教学环境,学生能够接受课前自学,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在家庭中自主地完成阅读理解。但是,教师要注意在课前自学环境建立中做好阅读学习思路的引导,减少固定的认识讲解,使学生能够产生自主性的理解认识,获得良好的自主阅读感受。
此外,课堂是初中生获取语文知识最为主要的场所,在课堂自主学习环境的建立上要以兴趣激发为主,让语文知识理解积极主动,能够做探究和讨论。因此,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运用上就要以多媒体为主要工具,将文字描述变成“精彩”的故事、景色,丰富课堂中的内容,使学生产生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可以做主动学习理解。方法上可以借助多媒体构建情境,增加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初中生对于写景的文章阅读兴趣不高,感觉没意思,所以在阅读学习中就呈现出被动理解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将济南冬天的景色做视频呈现,并将文中对冬天景色细致地描写用图片做展示,让课文内容变成了审美性的观赏,可以使学生有美的体会,产生主动探究的情感。阅读教学就借此机会引入课文,组织学生做阅读理解,课堂中有效建立了自学的环境,利于主动学习分析。
课堂教学在班级中进行,而学生是教学和班级的主体,所以在评价方式上就不能单一地做教师主观观察的评价,需要树立多元课堂评价方式,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过程评价、阶段评价,让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引领学生自主探究,逻辑推理语文概念。自我评价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知识理解情况做评价,用评价标准促使自我完善,减少教师评价下学生的抵触心理,保证自主性的健康成长。
在自我评价中需要树立自评标准,让学生以标准去衡量自身的学习行为和知识理解情况,能够保证自主学习的实效性,保证自主成长的正确性。例如:在《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可以根据注释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加以了解。但是在课堂中容易陷入简单认识的状态,没有《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度思考。教师就明确课堂评价的内容,以课堂发言、提问、应用思考为评价的条件,每一条下设置打分标准,在课堂的最后组织学生为自己打分,评价课堂中的学习行为。自评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保护了自尊心,让学生针对课堂学习有一个比较,利于自主性的学习发展,增加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相互评价的方式也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形式上是让相互之间做评价,挖掘对方的优点,增加课堂中的互动。实施策略上要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组织合作学习探究,设计合作完成知识理解的课堂教学模式,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做互评,关注同学的优点,以此能够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在过程中能够培养自尊心、自信心,发挥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的德育效果。例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将学生做能力互补分组,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合作探究任务:“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文章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让小组合作完成问题分析,让个人理解在集体思想探究中有所完善,增加思维探究的灵活性。评价开展在学生归纳总结知识阶段,以自我评价标准为内容,组织小组内部表扬评价,推进合作认可,使合作学习能够有主动性的分析,避免个别学生不参与合作讨论的情况。
过程评价方式针对的是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强调过程中的发言和创新,评价的方向以构建自主学习氛围为主,用评价带动学生主动地思考与创新。在过程评价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自主学习中的推理探究,并抓住自主学习的行为树立榜样。过程评价中要尊重事实,不能只做鼓励和表扬,也要对打扰课堂秩序的情况进行批评,在课堂中营造探究学习的环境,推动学生的探究分析。
阶段评价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属于传统评价方式,能够以阶段总结的方式对学习中的成长和学习情况做归纳。但是在生本教育思想下,阶段评价要区分学生的差异性,建立差异性的评价内容,发挥评价对自主学习的引导作用。针对优等生,阶段评价以兴趣发展、多元发展建设为主,鼓励其做自我提升,研究综合性语文问题;中等生的阶段评价以学习方法、成长进步为主,开展自主学习鼓励,促进自主成长;后进生的阶段评价要肯定其自主学习的行为,表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语文学习的信心,提高语文主动学习的心理意识。
综上所述,新课改进程的深化,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思路,打开教学视野,努力成为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引路人”和“导航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于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因此,作为教授语文课程的教师,可借助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开展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自学视野、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自主学习环境、完善教学评价、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理解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掌握学习语言文字的技巧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构建自主式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