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2-11-22 16:28
关键词:导图高中物理物理

王 勤

(贵州省思南中学 贵州铜仁 565100)

物理作为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将其与其他科目进行比较,前者在进行教学时,更加看重实践和应用两方面的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普遍看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而采取“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导致物理科目给学生留下的是枯燥、乏味、死板的印象,故而,学生对此提不起丝毫兴趣,阻碍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将信息技术渗透到高中物理课堂上,能够使教学呈现的角度立体化,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趣味性课堂,促进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即通过信息技术的丰富性、生动性、形象性将物理知识具体、多元地展现出来,缩减教师板书、重复讲解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教学中,从而提升物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的融入有利于避免教师一味“输出”、学生被动“输入”的“填鸭式”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如电子白板可以快速且便捷地展现板书,建模技术可以对复杂的物理理论进行形象注释,节省了教师进行板书和重复讲解的时间,教师得以更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而言,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将物理理论和物理实验等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信息技术多元化的形式如思维导图能够更加系统且全面地展示整体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与区别;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

在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解读新课标倡导的“在高中物理这门基础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推动人类科学事业传承和社会发展”等理念时,存在一定偏差,对其缺少全面认识。究其原因,在于多数教师依旧被应试教育所束缚,过分追求学生的试卷分数,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课改目标的达成。另外,部分教师进行教学时,虽然努力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融合,但是功利性太强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存在单一性、片面性,相继引发出一系列问题,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缺少合理性。

(二)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以往的课堂上学生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之上,而教师全盘主导课堂的发展,包括教学内容的传授和相关问题的解决,学生在课程上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传授的知识时而容量大、时而容量小,只注重完成必要的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实际学习的效果,以及学生对于相关物理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发展。这样的现象长期坚持下来,必然会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当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而且被动化地接受,也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没有办法选择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全方位的调动,导致学生对于晦涩难懂、理论性较强的物理课程兴趣缺乏。此外,一小部分物理教师重理论知识讲解、轻物理实验教学的情况依然存在,间接造成学生学习难度加大,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够、学习热情不高等情况。

(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不强

当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止步不前,就只能运用固定的方式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这样非常容易使学生熟悉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从而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不少的老教师是没有深入了解过信息技术的,其非常自信自身的教学方式,这就使得这部分教师不愿了解信息技术,同时也不愿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师这样开展高中物理知识教学,就无法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运用,从而就无法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这样不仅会使学生与社会脱节,还会使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对运用信息技术形成不正确的认识。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物理知识化繁为简

物理学科涉及大量不易解释和理解的知识点,如果仅仅靠教师对课本的讲解,学生无法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更加无法提高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而且普通的教学方式无法带给学生更深刻的记忆,但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就可以利用更加生动活泼的形象来展示物理概念与定义,化抽象的物理定义为具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感受来体验物理知识的内涵。而且有些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无法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进行展示,而多媒体技术的加持却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去深度理解知识,让学生更深刻地去体会物理世界的奥妙,加深学生对各种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虽然对课堂教学能起到一定的辅助和补充作用,但是不能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必须认清技术手段和具体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

(二)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利用信息统计技术能够全面地展现物理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及重难点,对学生特定时间内的习题解答情况做出精准的统计与分析,包括易错点、典型例题等,有效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融合有助于教师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如对全班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找出班级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及时进行讲评,将习题中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知识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等。课后阶段,教师能够在线布置作业和测试,在线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自动统计日常作业和测试结果数据,输出每名学生的详细学习分析报告,便于因材施教。例如,在讲解“传送带”的习题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一些实际生活中“传送带”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传送带”有一个更加贴切的认识,让学生自主思考“传送带”在应用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再如,讲解“能量守恒定理在子弹打击木块的应用”的习题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演示其过程,并且标注出不同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物理知识及相关公式,让学生能够把握“子弹水平速度”和“留在木块中跟木块共同运动”这一要点和难点,让学生了解其运动性质、所符合的规律以及共同特性,从而加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

(三)基于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构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从而给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便利。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中,涉及诸多物理概念以及公式,教师若仅是简单展开论述教学,很可能使学生难以对此形成明确理解和灵活应用。这种情况下,教师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可以事先将有关内容上传至对应的信息平台中,采取多样化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增强学习效果。以“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为例,教师围绕这部分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时,存在两大难点,即“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和“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的概念教学。因此,课程开始前,教师先将对应内容上传至信息平台,并指导学生围绕信息平台展开课前自主预习,使其大致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自身理解和教师解释展开比较研究,从而留下深刻印象,提升学习效果。

(四)应用信息技术展现知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单元进行记忆和复习,就无法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也就无法提高学生学习、记忆与复习物理知识的效率。因此,教师需要了解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和记忆知识,还能方便学生后续的自主复习。当然,这样还能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直接向学生展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教授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技巧,这样就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就可以先应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主题,并根据主题设计问题,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操作信息技术的工具,这样就能应用信息技术绘制思维导图。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讲解本课的知识,这样就能使学生了解绘制思维导图的作用。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述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导图,并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之间的联系,这样就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五)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物理规律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教学条件、教学场地和实验操作难易程度的影响,一部分实验可能较难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导致学生对于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的结论有一定的困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种类繁多、方式多样的物理实验,帮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实验展示,进一步理解实验的操作原理和物理规律。比如,在讲授“牛顿第二定律”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力学的知识点本就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因此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可能觉得较难。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教师便可以充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验。例如,可以为学生播放赛跑视频。有的运动员是负重前行,有的运动员选择了轻装上阵的方式,将身上的一些物品取下,在观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运动和质量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以及分组讨论得出初步的印象。随后教师也可以利用课间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一部分学生负重前行,另一部分学生轻装上阵,看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个学生速度更快。通过视频教学、分组讨论、亲自实验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正确的物理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

(六)分层教学提高效率

高中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物理,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经常观看科教频道,对稀奇古怪的发明感兴趣,这些发明中就蕴含着光学、电学等知识,所以这些学生学习速度快,物理知识接受能力强。还有一些学生课外接触物理较少,初中阶段也未打好基础,因而对高中知识理解得比较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分层教学方案,以提升全体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磁现象和磁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总结现实生活中与此有关的现象以及有关的设备,例如感应马达、发电机、变压器、感应焊接等,渗透电磁感应知识,让学生先通过预习了解电磁感应,为课堂教学做铺垫。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知识点,将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这样教师就能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微课视频可以集中讲解某个知识点,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学效率更高,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微课教学法,通过录制、软件制作、互联网下载等方式,制作出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化特点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闲暇时间观看,从而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七)应用名师教学视频连线,令学生了解物理拓展知识

根据当下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高中物理教师可适当应用微课、名师连线等方式扩充自身课堂教学“宽度”及“深度”,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物理教学内容。如在“电磁现象与电磁波”第二节“电磁波及其应用”讲解时,可在讲解“影响电磁波传播的因素”部分时,先带领班级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分享自身阅读理解,而后直接连线物理教学名师,进行知识讲解。在互动期间,名师便可逐步将知识讲解推向“电磁波的传播”部分,并应用其自身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及搜集的教学资源,灵活讲解相关知识,避免过于“死板”地遵循教材讲解。结合连线教学,物理教师亦可分割展示画面,为学生展示电磁波的光压现象等,说明电磁场的物质性。连线结束后,教师亦要考查学生对名师讲解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有人记录要点知识内容。如后期需要长期合作,教师亦可与过往连线名师达成协议,甚至共同编写学期教案,进一步提升在线互动式合作物理教学的效果。但需注意,此类合作教学方法应为辅助,高中物理教师应从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不能对名师产生过多依赖,亦要避免使学生产生同样心态。物理学科的课中、课后作业及学科学习任务等内容,依旧应保证自行设计、自行检查。学生亦应配合物理教师的教学安排,课中保证秩序,集中向教师提问,再由教师向连线名师进行转述。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而且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物理实验的效果。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合理应用分层教学、小组教学、情境模式教学等多种方法,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导图高中物理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五)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第6章 一次函数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