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循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2 16:28:27张亚丽
关键词:生物学科教学计划生物

张亚丽

(南京市江宁区桃红初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1100)

生物是带领学生了解生命、探究生命奥秘的一门学科。现阶段仍是生物科学的新兴期,各类研究不断更新我们的过往认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再满足学生自主探索的需求。教师在教授生物时需要把繁杂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吸收的、感兴趣的内容,带领学生感受生物学的魅力,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生物时处于被动地位,在各类生物实验中难以主动参与和探索,只是被迫地接受知识点。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生物学的探究能力降低,不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对生物学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认为内容枯燥无味,学习成效大打折扣。

面对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将PDCA 循环应用到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提升教师的生物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对知识和经验的建构。

一、PDCA 循环的内涵及特点

(一)PDCA 循环的内涵

PDCA 循环又叫质量管理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 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 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管理活动质量的过程中。PDCA 是“Plan、Do、Check、Adjust”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层次依次进行,在一个循环结束后继续进行下一个循环,从而形成了阶梯式上升模式的闭环。在循环反复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再进行实施及反馈,从而稳步提升工作能力。在计划阶段,需要对现实情况加以分析,然后确定目标,科学地提出计划方案。在实施阶段,迅速落实行动,关注执行方案的结果,提高执行力。在验证阶段,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评价问题的解决情况,落实得好的方面形成经验,落实得不好的方面找出其原因。在调整阶段,对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下一个循环做好准备。

(二)PDCA 循环模式的特点

PDCA 循环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1.周而复始。PDCA 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 循环,依此类推。2.大环带小环。类似行星轮系,教学活动的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3.阶梯式上升。PDCA 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4.统计的工具。PDCA 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能够正向螺旋的效果。

二、PDCA 循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生物学科涉及范围广泛,知识日新月异,是学习难度较高的学科。生物学科中的概率分析、化学分析等理论推导,往往缺乏直观性,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因此生物教学的难度较高。

我国传统生物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这种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是一种较为被动的教学方式,机械化的教学与当代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存在巨大的鸿沟。单向的教授式教学使得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学生吸收的知识很难得到灵活运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不利于为生物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才。在生物教学中使用PDCA 循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教学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生物学科人才。PDCA 循环对于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PDCA 循环能够提升教师工作效率

PDCA 对于教师而言,会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式。能够一步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让教师能够规划教学工作,而不是被动地完成教学任务。PDCA 循环这种永不满足现状的管理特点,即对现状的质疑,发现问题并促使在教学中不断地改善现状,以达到新的起点、新的高度的内涵要求,体现了教师综合思考和批判分析教学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正是生物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教学工作能够形成闭环,培养教师规划工作制订计划的能力,然后保证了按照计划进行的执行力,再通过检查处理纠正错误的执行方式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好的工作方式会为教师带来非常大的改变,受益颇多。一开始使用这种方式可能会让工作变得更加忙碌,因为还要抽出做计划检查的时间来,但是逐渐地它能够为之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教学的成果与突破。生物的理论知识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高要求,教师的工作效率提升必然带来课堂教学成果。

(二)PDCA 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教学的目标人物是学生,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关注焦点,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处于成长期,兴趣容易转移,培养学生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理解和掌握大量的知识非常困难,因此很多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了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生物课程信息量大、理解难度高的情况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调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成功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关键。

使用PDCA 循环可以有效帮助师生制订学习计划,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有目的地执行教学计划,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在检查的基础上改进教学计划。例如,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前,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生物教学的内容梗概和学时分配、主要的难点等,然后根据学生的生物知识基础安排学生一起制订学习计划,这样就可以大幅提高教学效率。有了明确的教学和学习目标,师生就能够对照目标检查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地提高生物知识水平,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进一步增强。

(三)PDCA 循环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强调摒弃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时代新型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使用PDCA 循环开展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精神和能力,以人为本,以发展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生物课堂教学的内容也要根据社会和企业对生物学人才的要求进行适时调整,增加应用型教学,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创新的能力。通过循环使用PDCA 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优势。这种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使得学生增强专业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开阔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为社会创造价值。

三、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计划阶段

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一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广泛收集教学的素材资料,反复审查和研究,然后归纳总结。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参照,同时也是教学管理者检查的依据,因此,教学管理者要深度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要使教学计划具有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制订就必须要具体:教学目标要具体,任务要求要具体,教学内容要具体,措施方法要具体,教学进度要具体。只有具体,才会出速度、出效益、出水平,同时也是为后面的管理工作做铺垫。计划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经过学习生物,都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职责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工作,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生物课堂教学要对学习情况、生物课本教材进行分析,明确教学措施。对学生要加以鼓励和引导,做好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提高。

只有制订良好的教学计划,才能从容地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把握传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制订教学计划阶段,教师要通过调研和沟通,掌握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从而总结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案。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教师需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制订改进计划。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除了要将教学内容进行传授外,更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当前生物学科的新研究、新技术、新成果向学生普及,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充实课堂内容,凸显学科特色。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不断通过反馈,改进教学计划,推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学计划在PDCA 循环中处于最基础的位置,通过制订良好的教学计划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实施阶段

实施过程中又有两点注意事项:1.要随时确认教学进度。2.确认教学目标是否出现偏差,如果出现偏差要及时纠偏,要一边实施一边检查。

生物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学科的基础性不代表教学的陈旧。生物知识更新换代很快,每年都有一些新研究、新发现。因此教学内容应该紧跟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最新应用,补充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介绍生物学科研究成果在社会经济和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引领学生重视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实施阶段是执行教学计划的后续,只有通过充实课堂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生物课堂教学内容繁多,而且生物知识较为抽象晦涩。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使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方式进行教学,用生动形象易懂的多媒体讲解一些较为难以理解的生物过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方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此外,生物课堂教学还应该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讲解和陈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让学生主动查询资料、制作演示材料等,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思考,将生物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能对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些现象进行生物学解释。

生物教学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实验操作。在生物课堂传授生物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带着学生们一起走进实验室开展生物实验,利用方法论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验分析和模拟生物过程,加强学生对生物理论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验证阶段

要养成检查和验证教学任务落实的习惯:有没有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通过有效的措施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哪些方面需要改进?通过这种检查,就会发现当初制订计划时不完善的地方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分析具体的原因,从而改进和提高教学工作。

在生物课堂教学验证阶段,教师要对生物课堂教学计划的效果进行核实,确保制订的教学计划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改进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问答、测试、作业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从而评价教学计划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制订更为合适的方案,让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理论体系,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检查的同时,教师也要主动进行反思和回顾,分析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总结问题和经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四)教学调整阶段

这一步就是对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好的经验要继续发扬,不好的方面及时弥补和改善,没有完成和处理的问题就留待下一步继续解决,如此循环下去,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因材施教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本身的优缺点,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美教学方法。将PDCA 循环应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也要经常根据教学结果和问题进行总结反思,通过教学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修改教学计划。

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计划、检查教学效果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步骤,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最后,还需要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集思广益建立教学评价体系。这一阶段是对教学效果的总结和反思,也是最终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具体来说,就是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加深使用,从而使教学往好的方面发展;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在下一次的教学中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PDCA 循环就是一个加深正向激励、修复缺陷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结语

总之,生物课堂教学需要通过全方位、多维度来抓落实,不仅仅抓老师“教”的质量,还要抓学生“学”的质量。重点是抓教学过程的质量,不是事后检查,而是事前控制;不是只靠领导检查,而是学生也要参与。教学质量是教师工作的重点,是学生提升生物成绩的保障。PDCA 循环法广泛应用于各项管理工作中,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入PDCA 循环法,能够让老师和学生都参与进来,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而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加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将来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教学计划生物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