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附属小学 周 楠
体验、分享、反思,这是实践性课堂的一般性设置,教师需要做好创意设计和组织,推出适合的实践活动任务,启动学生学习心理,促使学生在充分讨论互动和分享中内化学科认知,在反思体验中成长学科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程序启动后,教师借助更多辅助手段做情境设计,能够创设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成功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如教学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学会沟通交流》,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对视频中人物做分析,设计一些交际策略。这个视频介绍一个教学场面,教师要求学生做问题解读,在提问时,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卡壳的现象,老师和同学忍不住哄笑起来。这个学生感觉很尴尬,如何化解这个危机呢?学生观看视频后,开始了深度思考,自发展开互动交流,自觉展示自己的策略。教师对多种建议作出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意设计。教师创设适合学习情境,具有极高的激发效果,学生进入学习环节,其实践体验会更为丰富。
学科实践活动设计和组织时,教师要注意做好教材分析,找到更多实践活动设计起点,结合教学实践条件,积极推出一些适合的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的机会。如教学《协商决定班级事务》这部分内容,教师根据学生信息反馈,设计了实践性学习任务:你们所在的班级,平时是通过协商形式决定班级事务的吗?展开深度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学生对这个内容最为敏感,都能够积极展开行动。教师对学生调查活动做宏观控制,对学生调查报告做梳理。在成果展示环节,课堂展示活动自然启动,学生主动介绍自己的研究经历,学生都能够结合行动实际做展示交流。
教师设计演绎任务,学生积极回馈,课堂气氛和谐,教与学达成更多默契,学习效果更为显著。学生对演绎活动最有感觉,教师对教材内容做优化处理,设计更多适合的演绎任务。如在教学《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课堂演绎学习活动: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烟酒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过生日时,家人也赞同喝点酒,你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同桌互动交流,设计一个场面,现场做表演,对相关角色做演绎,看哪一个组合表演最真实,能够巧妙拒绝烟酒的诱惑。学生对演绎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自然主动展开行动,开始研究表演细节,对相关人物角色作对应分析和设计,课堂演绎活动顺利推开。教师组织学生现场表演,让其他学生做评价,这样的教学设计带有激发色彩,其教学调度作用更为突出。
学生有主动分享学习体验的要求,教师要做好设计处理,建立更多分享交流平台,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如在教学《我们神圣的国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推出了知识竞答活动:我们的国土幅员辽阔,名川大河、大山高原、盆地平原等,这些地形的分布也有自己的特点,细致观察我国地图,对这些地理特征做观察,集中记忆这些名称,准备参与班级知识竞答活动。学生对竞赛活动情有独钟,自然会积极响应。竞答活动顺利启动,教师做具体组织调度,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知识梳理环节。
课堂辩论是更为激烈的信息交换形式,教师对教学内容做深度分析,找到问题设计起点,根据学生学习关注,做问题组织,让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在广泛讨论中达成更多共识。如教学《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准备的话题是:有人说,学业压力很大,学生课余生活也很乏味了。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对这个内容很关注,自然有更多话要说。教师组织学生做小组内辩论,并要求学生将辩论情况做归结。经过一番交流讨论,学生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虽然学业压力很大,但课余生活还需要好好规划,唯有建立好的心态,才能拥有最快乐的课余生活。
学生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早已成为生活常态,教师延伸教学设计,为学生准备更多网络交互任务,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积极推出网络交互活动,学生对此有更高接受度。如教学《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师推出的教学交流活动是: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借助网络展开信息搜集,挑选几个民族做信息对比,找到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点,包括生活、文化、风俗等多个方面,将相关信息做梳理归结处理,参与班级网络交互活动。学生对一些熟悉的民族文化特点有一定认知,教师任务下达后,学生都能够主动展开信息搜集操作,并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形成认知内化。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学习也是如此,时常做归结处理,多做自我反思,能够全面升级其学法体系,形成崭新学习成长点。如教学《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教师提醒:我们每天都接触到汉字,如果从汉字的构建和组成角度展开分析,可以找到哪些特点?书写汉字有技巧,你有哪些经验需要分享?学生针对教师设计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快速启动学科思维。教师邀请部分书法专长的学生现场做书法演示活动,让其他学生做观摩。教师鼓励学生做学法介绍,课堂学习对话气氛逐渐建立起来。教师现场参与书法展示活动,主动做技巧方法推介,调度学生展示积极性,学生学法交流活动顺利打开。教师率先作出榜样,给学生提供学法归结和交流的启迪,促进学生学习反思的顺利展开。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其实践性活动与学生生活有广泛对接点,教师要做好教学处理,借助更多辅助手段,推出一些实践性探索活动,满足学生实践内化的需求,促进其学习认知内化进程。如教学《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堂导学环节,要求学生介绍“二十四节气”,学生大多会背诵这个内容,顺势引导学生展开学科学习: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古代科技成果的应用,展开实践操作和信息整合行动,感受相关信息的支持效果。学生开始讨论,寻找身边的古代科技案例。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有了很多发现。在展示环节,学生踊跃发言: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所有方面,都渗透着科技内容,如手套的发明,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的双手;筷子的发明,让我们吃饭更便捷,多种美食的发明,给我们带来更多享受;住房建筑的木材使用,减轻了重量,增加了牢固度……教师对学生展示信息做归结评价,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阶段。
教师设计研究课题任务,能够形成对应激发和调度,学生学习感知体验更为深刻,其学力成长更为显著。如教学《选举产生班委会》,教师设计的课题研究任务是:选举产生班委会,这是最为常见的组织形式。这个制度被延续了很长的时间,说明其具有科学性。自行成立学习小组,对这个制度的历史、特点、意义、改革等内容做研究,将研究成果记录下来,准备参与班级展示交流活动。学生对这个研究课题有很强的思考兴趣,主动进入到研究学习环节。一个研究课题,将学生学习主动性激活了,学习体验认知更为完整。
体验、分享、反思,这是实践性学习活动。教师执行教学设计方案时,引导学生积极应对,主动反思,学生感知体验更为深刻,特别是合作性学习,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体验、分享、反思属于完整的学习系统,教师科学设计和精心组织,学生积极响应,进入实践环节,其学习体验开始丰满起来。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生活有太多对接点,教师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展开教学组织,其助学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