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推进小课题研究的实践新探

2022-11-22 15:13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伍海云
新教育 2022年26期
关键词:结题课题组课题

□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伍海云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正在琼州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改革创新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创新的第一推动力,需要走在教育改革创新的前列,引领海南自贸港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为探索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新路径,创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新机制,海南省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项目,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革与创新,初步构建了符合海南实际的、具有一定创新的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科研平台。截至2022年5月,全省已立项小课题近4000项,已结题2316项,产生优秀小课题研究成果386项,超过一万名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了小课题研究。海南省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新的探索经验。

一、新定位:促进一线教师改进课堂教学

2018年11月2日,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规划办”)印发《海南省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全省正式实施小课题研究项目,并确定小课题研究的宗旨定位是:“着力于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海南省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服务。”2020年7月31日,省规划办对小课题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将小课题研究的宗旨明确定位为:“聚焦课堂教学问题,以改进和提升一线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为宗旨。”并明确规定,小课题的主持人必须是承担具体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小课题研究的问题应该聚焦一线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问题,以改进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根本目的。

小课题研究的定位是服务一线教师,服务一线课堂,着力解决一线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微观层面的小问题。根据这一新的定位,小课题的申报对象就必须是一线教师,而不承担具体教学任务的校长、园长、专职教研员和管理人员则不能申报小课题,只能作为参与人的身份协助一线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这一新的定位也是与小课题的特点相符合的,小课题研究要解决的是一线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的、细微的、突出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且有条件和能力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切口小、周期短、形式活、见效快、要求低等特点,是非常适合一线教师开展的一种科研方式。这一新的定位也让小课题真正成为海南广大一线教师的科研新平台,没有校长、园长、专职教研员等掌握行政权力的领导参与竞争,让更多的一线教师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二、新制度:零门槛无限制实行三权分置

在小课题管理制度的设计上,省规划办也根据海南省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改变了以往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模式。除海口、三亚之外,海南省实行的是省直管县的两级管理体制,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约12万人,管理层级较少,教师总数不多。基于这一省情,在设计小课题管理制度时,省规划办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制度限制,让小课题真正成为零门槛、无限制的科研平台。同时,在管理权限方面,大胆下放课题立项、结题权限,实行三权分置,即小课题立项权、结题权和评优权分别归属一线学校、市县科研管理部门和省规划办,从而让小课题管理更加灵活,更加有利于激发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基于零门槛、无限制、三权分置的新管理制度设计,2020年7月新修订的《办法》明确规定,小课题申报立项不受职称、年龄、工龄限制,所有一线教师均可无条件申报。同时,小课题申报立项不设数量、时间限制,一线教师可随时申报,随时立项,不限制立项数量,凡是愿意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均可获得立项。为了方便教师随时申报立项,省规划办将小课题的立项权直接下放到每一所学校,教师申报小课题只需要将申报材料提交给所在学校,由学校自主审批、自主立项即可,学校完成小课题立项后,只需将小课题立项信息汇总报送上级科研管理部门备案即可。立项权的下放将传统的课题立项审批制改为立项备案制,上级科研管理部门不干涉、不审批、不限制小课题立项。小课题结题权归属市县科研管理部门,采取集中结题的方式,每年4月、9月各一次,由市县聘请专家集中评审鉴定,将小课题研究成果评审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并根据成果等级来确定课题等级,发放不同的结题证书。其中合格为校级课题,由学校发放结题证书;良好为市县级课题,由市县科研管理部门发放结题证书;优秀等级则暂定为市县级优秀课题,并继续上报到省规划办进行二次评审。省规划办则只把握小课题评优权,全省各市县评选出来的优秀小课题需要继续报送到省规划办参加二次评审,由省规划办负责组织专家对所有优秀小课题进行再次评审,二次评审通过的则确定为省级课题,由省规划办发放结题证书,二次评审不通过的则仍然确定为市县级优秀课题,由市县科研管理部门发放结题证书。新制度的设计不但让学校、市县层面有了课题管理权限,也让每一个一线教师有了获得省级课题的机会,充分调动了一线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了小课题研究的整体质量。

三、新队伍:从管理到指导建设两支队伍

由于小课题面向全省一线教师,每一年小课题立项的数量多,参与的教师数量多,特别是没有任何课题研究经验的年轻教师比较多,这就要求在小课题过程性管理上要更加细致,小课题研究指导要更加细心。为此,省规划办新建了两支队伍,一支小课题管理队伍—科研主管队伍,另一支为小课题指导队伍—小课题指导专家队伍。首先,明确要求各市县、省直属学校专设“科研主管”一职,全省建立了一支50多人的市县科研主管队伍。同时要求各市县也需要建立本市县的学校科研主管队伍,每一所学校都需要专设“科研主管”一职,负责本校的小课题日常管理事务。其次,建立了一支960人的小课题指导专家队伍。省规划办在2020年面向全省分两批申报评选出了960名小课题指导专家,组建了专家库,公布了专家名单及联系方式,并规定每一个入选的专家在两年内至少要指导一个小课题并顺利结题,省规划办将对所有小课题指导专家进行定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并为指导专家设计了专门的指导证书。

为了落实小课题的指导制度,充分发挥小课题指导专家队伍的作用,《办法》规定,所有的小课题都可以从小课题指导专家库中自主聘请一个指导专家全程跟踪指导小课题研究。如小课题顺利结题,指导专家可以同步获得相应等级的小课题指导证书,累计指导3个小课题获得省级优秀小课题,则可评为省级“优秀小课题指导专家”。为了让指导专家能够真正全过程指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省规划办规定每个指导专家最多只能同时指导2个小课题,确保指导的时间与精力。同时,对小课题指导的具体任务进行明确细化,包括课题选题、立项申请书、开题论证、中期检查、课题研究课、成果展示课、课题结题材料等方面的具体指导任务,均需要提供现场指导的过程性材料与签名,确保小课题研究全过程真实有效。新建的科研主管队伍和指导专家队伍解决了小课题过程性管理与指导的难题,为一线教师顺利开展小课题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持与制度保障。

四、新融合:研究手册融合教科研三件事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科研都因为处于教学科研“两张皮”的状态而广受诟病,也导致广大一线教师不愿意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海南省小课题研究制度在设计之初就重点解决科研脱离教育教学实践、科研与一线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脱节的难题,并广泛学习借鉴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地的小课题管理经验,创新融合一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上课、读书、写作”教科研三件事。设计了《海南省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将小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与“上课、读书、写作”三件事深度融合,让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高度融合。

首先是将“上课”作为小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由于小课题研究的问题都是课堂教学问题,而要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就必须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可以说课堂教学实践是小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式。因此,《手册》中明确要求每一个小课题至少需要上10节“研究课”,并提供研究课现场评课表。对于“研究课”也提出了3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研究课必须是课表中的课,而不是额外找时间来专门上的课;第二,研究课必须要针对课堂教学问题引入新方法、新策略、新思想、新理念、新手段等,并对此开展教学应用实践研究;第三,10节研究课必须要体现出围绕某一问题持续改进课堂、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过程,而不能是相互独立存在的10节课。为了达成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所有的研究课都必须邀请至少2位教师进行现场评课、议课,帮助查找问题和提供课堂改进建议。其次是将“读书”作为小课题研究的必备任务贯彻全过程。《手册》中规定每一个小课题组都需要完成至少10篇高质量论文和1本相关专业书籍的系统阅读,并提交阅读心得和阅读笔记,所阅读的论文和书籍必须是围绕课题研究的主题,有利于解决小课题所研究的问题,帮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并强调课题组成员之间要开展阅读交流与成果分享。最后是将“写作”作为小课题研究成果呈现的重要方式。《手册》中要求每一个课题组在课题研究结束后,要通过撰写一篇研究论文和一篇研究报告对课题研究成果与效果进行总结梳理,并作为课题结题和成果鉴定的重要依据,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均不要求正式发表,而是由结题评审专家进行鉴定。为了上好研究课,课题组要围绕研究主题去查阅资料和书籍,开展系统阅读,以学习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上完课、读完书之后要及时总结提炼,开展写作,凝练和呈现课题研究成果。

五、新评价:过程效果兼顾实行量化积分

小课题评价对小课题研究起着导向作用,评价必须兼顾过程与效果,反对唯论文唯理论成果,将是否改进课堂教学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根据这一评价理念,省规划办专门设计了“小课题结题鉴定打分表”,从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和问题解决三个方面分解打分指标,每个指标都对应一项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任务与效果。课题组每完成一项任务、取得一项成果就可以对照打分表积累相应的分数,当积累的分数达到80分以上就可以申请结题,达到90分以上就具有评优资格。根据此打分表,课题组可以自己随时开展自我评价,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此打分表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小课题结题时,评审专家也是根据此打分表进行客观量化打分,鉴定小课题优良等级。

“小课题结题鉴定打分表”依据小课题研究需要完成的任务、开展的研究活动、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效果来设计量化积分指标,共100分,其中研究过程45分,研究成果35分,问题解决10分,其他综合评价加分项10分。研究过程包括一个文本材料和6大类研究活动,一个文本材料即课题立项申请书,立项申请书中包括对课题研究问题的分析和课题研究方案两大部分内容,根据其文本质量评1-5分。6大类研究活动包括前期调研活动、开题论证活动、中期检查活动、成果展示活动、课题组学习交流活动和研究课活动,每一次活动都需要提供活动现场记录表或评课表,其中前4类活动各5分,根据活动开展的效果和质量评分;课题组交流活动至少要有5次,每次2分共计10分,研究课至少10节共计10分。研究成果包括阅读成果和写作成果两大类,阅读成果包括文献阅读和书籍阅读,各计5分,需各提交1000字的阅读心得进行评分;写作成果包括撰写一篇论文10分,撰写一篇研究报告15分,根据论文报告的质量评分。问题解决10分,要求课题主持人提交一节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的公开课视频,由评委根据课堂教学视频来评判该课题研究是否解决了当初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的效果如何,根据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打分。同时,该指标也是最重要的一票否决指标,如果评委认为公开课完全没有展示出课题研究的成果,或者与课题研究的问题无关,则课题结题一票否决,不予通过。最后10分为综合评价加分项目,即课题组在完成规定的研究任务和成果之外,如果还完成了更多的研究任务,取得了更多的研究成果,由评委根据课题组完成研究任务、取得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加分,最多可加10分。一般来说,只有获得综合加分的小课题才有可能参加评优。课题组在研究的过程中,可根据此打分表随时进行自我评价,根据自己完成任务和取得成果情况进行量化积分,并随时调整、优化自己的课题研究过程。

探索还在继续,创新永不停歇。海南自贸港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实践创新还将持续深化和不断完善,小课题研究也将逐渐成为海南省中小学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平台。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际教育创新岛的大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需要充分发挥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以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自贸港精神继续新的探索。

猜你喜欢
结题课题组课题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与结题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四川省非重点贫困县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以夹江县“插花式”精准扶贫为例
以“绿色+文化”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以乐山市为例
Different Students, Different Corrective Feedback
官员申报课题,钱多打了水漂?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