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霞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幼儿园 江苏南通 226000)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和活动空间。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内容,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进行操作、学习与探索,从而体验快乐获得成功感满足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发展[1]。区域材料是幼儿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活动的操作对象,是幼儿建构、学习探索的媒介。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直接关系到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成效及幼儿的发展。在现实工作中有些老师在投放材料时关注到材料的丰富性,提供了大量的游戏材料,但在投放材料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班级幼儿的特点,及班级所具有的区域游戏材料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投放材料的策略,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移到和支持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获得自身的发展。
幼儿园大都具有丰富的区域游戏活动的材料,具备较为充足的游戏资源,这也是区域活动开展必须具备的前提。但区域活动中并不是材料越丰富越好,投放的材料越多越好。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水平是各不同的,我们应该要仔细观察每个幼儿,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现有水平和能力,分析出适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材料,并思考材料所呈现的梯度和维度是否适合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促使活动开展的效果更好[2]。但是工作中有些教师在区域游戏投放材料时,有时会忽略孩子的个性差异,提供的材料往往缺乏层次性,甚至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导致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无法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实现自我水平或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对游戏材料投放的维度和层次等进行合理设置,以此对幼儿能力进行更好的培养,切实提升材料投放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老师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幼儿不感兴趣,或是难度较大或是太过简单,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甚至跟幼儿的年龄特征不符,这就导致幼儿在实际操作时,参与的兴趣和活动的动力减弱,有的玩过一两次后就不再玩了。那些游戏材料放在那里就成了一种摆设,起不了作用,对孩子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起不到作用,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有的老师提供过多的高结构的成品材料,这些材料有的只能有一种玩法或一种操作结果,幼儿在玩过一两次后,就会逐渐失去了兴趣,取得的游戏教育效果就较差。而如果教师投放一些低结构的、开放性的或是半成品的材料,往往能够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研究制作区域游戏材料,不断提升材料投放的适宜性。
以往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主要是结合区域游戏的主题进行材料投放,未能考虑在游戏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比如,在科学区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主要投放与科学探究相关的材料,但是未能结合游戏过程中幼儿产生的新的需求进行材料投放,导致幼儿的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只有充分结合区域游戏开展的需求,灵活调整材料投放的策略,才能更好地适应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需求,切实提升区域游戏的开展效果,着力促使幼儿参与游戏综合能力的提升。
幼儿是区域活动中的主体,不同年龄的幼儿其选择的活动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提供区域材料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提供相符合的游戏材料[3]。比如小班的幼儿喜欢跟生活区有关的活动,抱娃娃,给娃娃喂饭等,我们就在娃娃家提供小碗勺子及小食品、水果蔬菜等玩具,让孩子在摆弄的过程中,学习正确使用勺子的方法,认识各种水果蔬菜的名称等等。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及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因此提供材料时多提供一些具有探索的和挑战性的游戏材料,让孩子动手动脑,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探索,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比如我们投放了有趣的电路游戏材料,幼儿非常喜欢,吸引了很多幼儿来进行尝试和探索,他们在拼拼装装中来探索让灯亮起来的方法,在游戏中获知有关电路的粗浅的知识。在开展区域游戏时,还要结合幼儿的发展变化情况,对材料的投放及时进行调整。如在阅读区,在最初阶段老师主要提供一些有趣的以图为主的绘本供幼儿阅读,在游戏进入后期阶段时,教师可以将投放修补图书的材料,绘制图书的材料以及手偶供幼儿进行讲述和表演的材料,更能够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动力。
同一个班级不同的孩子,他们在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生活经验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投放的材料是单一的、没有梯度的,能力较弱的幼儿可能望而却步,能力较强的幼儿可能因缺乏挑战而丧失兴趣,因此,在提供材料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及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提供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的材料,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在与材料的操作和互动中,完成教育目标,从而获得成功感、满足感,增强孩子的自信,进而去挑战更高层次的活动。比如在中班美术区,制作桃花,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滴管、墨汁、颜料、彩纸、纸盘等供幼儿进行吹画桃花的材料;还提供了超轻彩泥和树枝等供幼儿进行泥塑桃花的材料,另外还准备了小的正方形彩纸、水彩笔及折剪桃花的步骤图等供幼儿进行折剪桃花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实际能力及发展水平,自由选择制作桃花的方法,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要。中班数学游戏《捉小鱼》的活动,提供了两个骰子,一个是数字骰子,一个是颜色骰子,幼儿根据骰子上的数字和颜色来捉相应数量的小鱼,活动的目标是感知7以内的数,但在投放数字骰子时,考虑到班上有些幼儿对7以内的数感知较好,所以,在设计骰子上的数字时,我们先提供了3-8 的数字,另外还有9、10可以随时进行更换,以便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游戏。再比如:在美术区,剪纸活动时,由于幼儿个体差异较大,有些能较为灵活的剪出较为复杂的图案,有的幼儿只能剪出一些简单的图案,而且边缘也比较毛糙,所以在提供材料时,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和复杂的图案,供幼儿选择使用,这样才能最大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促进幼儿动作分发展。
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入递进式的投放策略,可以按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材料投放。
在开展区域游戏过程中,材料投放并不能一成不变,而是应当结合幼儿在区域游戏的主题和幼儿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换游戏材料,促使区域游戏的主题更为深入,激发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究欲望,不断提升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游戏水平,促使幼儿能够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4]。
比如,在以风筝为主题开展游戏活动时,可以在美工区为幼儿投放成品风筝、各种风筝图案、纸、笔、一次性筷子、颜料等材料,让幼儿对风筝进行自主的设计和制作,在科探区,可以提供不同粗细长短的绳子,塑料袋等材料,让幼儿探索风筝飞起来的办法等等,并尝试是否能够放飞风筝,以此促使幼儿对风筝起飞原理形成初步感知。在阅读区,可以提供跟风筝有关的书籍供幼儿阅读欣赏,进一步丰富有关风筝的知识经验。在建构区,搭建动物园主题时,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玩具、汽车玩具以及各种各样的积木、易拉罐、纸杯、自制的树木花草及动物园图片等,供幼儿进行建构游戏,不仅可以丰富游戏的内容,启发幼儿的想像,还能激发幼儿创作和建构的欲望,提升孩子的构建能力和水平。再如,在“好玩的滚动”主题活动中,在科学区我们投放各种形状物体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探索,感知物体形状与物体滚动的关系,还提供了大小高矮不一的盒子,不同平面的纸板等“玩斜坡”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对斜陡坡物体下滑的速度等特点进行探究,从而引发幼儿通过调整材料的高度来对斜坡的高度进行调整,让幼儿更为高效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活动效果。
教师针对游戏材料进行投放时,应充分结合材料具有的功能,将其与区域游戏的主题相结合,以此对材料当中隐藏的教育目标进行充分发掘[5]。让一物多玩,通过应用多种有效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兴趣和动力。在实际投放材料时,教师可以进行分散式、开放式等投放方式,针对单一主题,采取不同的操作方式,深入发掘材料当中隐藏的深度与广度。通过结合材料功能与区域游戏主题等,合理有序地进行材料投放,有助于投放效果的提升,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区域游戏当中,实现游戏教育效果的提升。比如,秋季在开展区域游戏时,教师以“树叶”作为投放的材料,鼓励幼儿利用所收集的树叶,将其进行树叶拼贴、书签、树叶拓印、树叶装饰画等美术活动,也可以在数学区按照树叶的特征制作树叶门帘、树叶头环,给树叶排排队等活动,在科学区还可以将树叶外形特征进行比较,探索树叶的秘密等,激发幼儿对树叶的认知。在运用开放式方式投放材料时,切忌对幼儿参与游戏的结果进行预测,要鼓励幼儿自主随意地玩,并探索出同种材料的不同玩法。
区域游戏的顺利开展,游戏材料是活动的核心和关键,老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如果单调,缺乏可操作性,就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活动的目的就不能达成。因此,教师在提供材料时,不仅要考虑投放材料的目的性,还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考虑材料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孩子进行学习游戏探索的的兴趣,孩子在游戏中通过操作材料与材料互动,从而获得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发展。比如,在小班数学区,让孩子感知5以内数量,孩子们非常喜欢玩小汽车,我们就设计了停车场的游戏,在每个停车位上分别贴上1-5的点子,在每辆小汽车玩具上分别跳上1-5的点子或数字,让幼儿将汽车分别停到相应的停车位上,幼儿在游戏中,既可以玩开汽车的游戏,又可以将汽车根据上面的点子数停到相应的停车上去。这样反反复复的玩着,孩子非常的感兴趣,百玩不厌,孩子在反复的操作和摆弄中,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又感知了5以内的数量,到达很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的学习与游戏具有直观形象性,在游戏时,提供的材料,要具有直观性和引导性,要让幼儿能一目了然,明白这些材料使用的方法和游戏的玩法,这样幼儿才会又兴趣主动去操作游戏材料,不断地去学习和探索,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促进其多方面的能力发展。比如,在美术区,练习折纸,以往我们提供的步骤图是平面的,由于孩子们对空间感知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往往看不懂,幼儿旧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往往需要老师手把手或是一对一的教他们学习折纸,孩子缺乏了主动性。后来,我们在投放材料时,增加了一个立体的步骤图,将每一步的步骤用纸折出来贴在旧的台历上,这样幼儿在学习折纸时,就可以根据上面的步骤一步步去折,遇到不会的地方,还可以将步骤图上的折纸打开看看比比,这样既解放了老师的精力,又能引导孩子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孩子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面喜欢的物体,按照步骤图,练习折纸,提高了孩子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在科探区,我们提供了试管和颜料,滴管等,供幼儿进行颜色变变变的游戏,但如何让孩子能一目了然地知道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游戏的玩法,我们除了上面提供的材料外,还增加了一个游戏玩法的示意图,这样,幼儿就能一下子看懂游戏的玩法,然后跟着示意图的上方法尽心操作实验,从而在活动中了解颜色变化的秘密。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区域游戏材料作为幼儿学习的媒介,它的投放关系着孩子区域活动的质量和成效。因此,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合理的投放游戏材料,不断增强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从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游戏环境,提升其参与积极性,促使幼儿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