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艳,玛迪娜·那扎尔,高 婕
(1.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 兵团教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2.石河子市第二十中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小学阶段是人生学习的基础性阶段,这一阶段阅读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极其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阅读能力,以达到新知识的学习,视野拓展和阅读兴趣激发的目的。组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中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也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2010 年后,知识建构进入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知识建构理论反对“格式化、程序化”的固定步骤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强调个体在某一特定社区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念、理论或假设等智慧产品。[1]
知识建构中按照建构主体层次的不同,分为个人知识建构和协同知识建构。协同知识建构(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也称协作知识建构,是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协作知识建构所探讨的是个体在共同体中如何表达个人的观点并与其他成员进行社会交往,以及如何在构建社区知识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协作知识建构强调学生在协作学习中的参与性,学生在参与的小组、班级的讨论、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实现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虽然阅读在实现上表现为个体的行为,但阅读过程中的协作交流有助于阅读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小学生是如何通过协同知识建构将阅读不断推向深入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协同知识建构的特征都得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西部某地级市五年级一个班的全体学生(共37 人,其中男生19 人,女生18人)。该班从四年级开始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知识建构理论进行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知识建构的过程,会学了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阅读的方法,不断的去建构相关知识。不管是阅读记录,还是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建构过程,编写剧本,排练剧本,表演剧本,学生都已不再陌生,很快就能步入轨道。本次课外阅读的书目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一书目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小学五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要求在阅读中能够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或细节,能够表达自己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协作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事件或者人物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知识建构学习中通过任务设置来驱动学习社区的建立,设置的任务是协同知识建构中学习社区建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任务设置的难度应稍高于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水平。此外,围绕学习内容所设置的学习任务应该具有开放性、发散性和探究性等特征,以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阅读性思考和探究。根据学生已有阅读程度,教师选择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阅读记录,记录阅读过程中发现的观点和问题。例如:伏地魔是怎么变坏的、哈利波特是怎么样一个人等等。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观点,成立学习小组形成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实现协同知识建构的组织保障。每个学习共同体都有明确的阅读学习任务、分配角色、任务分工,并协商制定学习共同体的行为规则。根据学生阅读情况,开展班级阅读交流讨论课,以形成协作对话,推动阅读的纵深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意义建构,需要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或学习共同体成员间的协作交流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发性的讨论,归类提出的问题,例如“想知道伏地魔的生平?”“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变成大魔头?”等,形成“伏地魔”研究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在参与讨论中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核心问题,如“哈利波特是怎么的一个人?”“哈利波特的性格?”等。从知识建构社区进而形成了“人物角色(哈利·波特、伏地魔)”“魔法物品”“章节回合”四个大的主题。学生根据想研究的内容加入不同的主题组,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讨论,并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对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个体经过不断分享阅读内容,逐步完成对阅读内容的初读和精读,实现对故事情节进行复述,提出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高阶阅读能力的培养。
知识建构特别关注学习社区共同体中共有知识的生成,共有知识就是知识建构社区中的观点。进入知识建构第二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们积极地为学习社区中的社区知识的发展做出贡献,各小组成员集中在一起,分享查阅的资料。例如有同学对不同读者对伏地魔的评论,还有同学对哈利波特与身边人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等。学生在相互讨论中,不断补充和改进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发表的观点进行评价和质疑,进行组内协作探究,共同建构社区知识。知识建构的阅读中,教师应掌握学习者的阅读进度及所提出的问题,应尽量少地干预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让共同体内的小组成员间形成有意义的对话,从而将阅读的内容引向深入。由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已有认知结构之上,加之学习者阅读兴趣的差异,因此成员之间对问题关注与解答都会有所差异,这就需要成员互相质疑和讨论形成共同体中的共有知识。在协同建构的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观点产生,如“如果哈利波特很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世,会怎么样?”学生已经会提出很多大胆有特色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并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本阶段实质上是小组内知识建立联结的过程,学生与学习资料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了思想的碰撞,在这一过程中组内讨论就非常重要。想法的多样性和持续性代表了学习者创新的能力和成果,是共享知识得以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组内协同建构,通过权威性资料的建构性使用、持续性的对话,可以明显发现学生已渐渐步入了独立思考的状态,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在组内协同建构后期,学生可以将组内形成的共同观点通过可视化作品形式呈现出来,如作文、小说、思维导图、剧本、舞台剧等。在本轮的知识建构中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的学习成果以剧本和舞台剧的形式进行了展示,37 个学生分别进入7个剧组,排练了7 个舞台剧《买魔杖》《九又四分之三车站》《分院帽》《魔药课》《午夜决斗》《魔鬼网》和《双面人》。在此阶段,经过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这一连续的过程,学生不仅知识层面得到了扩展,思维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向深度学习层面迈进了一大步。
经过第一、二阶段自我阅读和小组内的协同知识建构,学生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在不断提升,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产生了多样性的观点,这时候小组内的共同知识已经形成,这时候小组间的协作交流就成为必要了。为了促进班级知识建构的形成,小组内协作交流的结果需要分享到整个班级范围内,形成班级共有知识,这时候组间的协作交流就成为必要。为了给学生的组间协作知识建构提供机会,小组阅读成果展示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教师设计了三次展示课,使小组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全班汇报,促进组间协作交流的发生。第一次展示阶段,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剧本设计的思维导图,其他小组学生聆听汇报的同时,可以补充、提问与质疑。第二次展示阶段,各学习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排练好的舞台剧,舞台剧的表演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研读主题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其他小组的知识建构过程及其成果,以便让自己多角度思考本次建构内容。在小组表演展示后,其他小组学生当场举手提出质疑,如有同学提出:“舞台剧时自编还是改编?”“通过舞台剧表演,你了解到的舞台剧是什么样子的?”“舞台剧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等等。第三展示阶段,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主题绘画,通过小组间绘画向全班同学展示重点内容。小组间投票选出优胜小组,颁发小奖励,并在最后写自己在绘制海报活动中的收获。
在组间协同建构过程中,小组成员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为提出的观点做出有力的论证,积极参与到协作的过程中,为社区共有知识的生成贡献自己思想和智慧。学生不仅对所读课外读物内容有全面且深入的理解,还会延伸出对剧本及舞台剧表演的相关观点,在组内和组间的不断协作过程中观点逐渐升华,最终形成班级社区知识。如A 同学说:“在看其他组表演时,同学们演出了书中的人物特征,海格的声音洪亮、麦格教授的威慑力强的人物形象。”体现出A 同学已经具备了从对人物语言、外表等特征观察出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B 同学说:“表演舞台剧中人物最不可缺少,但是人物怎么演好该有的状态,让自己融入人物里也很不容易”。体现出B 同学对新问题的思考,并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C 同学说:“在舞台剧表演时,首先演员要会背台词,像有一组没有背会台词,就会在台上很尴尬,其次演员要找准位置,主角没有中心位其他演员的位置也会出现偏差,最后,演员的动作和表情也是相当重要的。”体现出C 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能力。D 同学说:“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一本书,我知道哈利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成功对抗了伏地魔,生活中我们的成功也离不开家人、老师、朋友们的帮助和关怀。”体现出D 同学已经具备了共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三个层面的协作知识建构,在课外阅读中的协同知识建构使得同学们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参与性、小组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课外阅读协同知识建构过程中,协同知识建构关注的是共同体知识的生成,高质量的协作是知识建构活动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确定阅读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意愿,形成初步的兴趣点,并能提出可发散的问题。这一阶段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提出个人对阅读内容的观点,一切阅读活动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展开的。此后,依据共同的兴趣,学生自发形成阅读小组,进行组内的协同知识建构过程。在这一阶段小组内成员通过讨论交流从而形成了新观点,通过反复的讨论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共同观点,由此共同推动小组成员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后,小组间的协作交流就顺理成章了,这时组间协作交流的观点就相对比较成熟了。在组间协作交流的时候,同学们不仅能够学到新知,引发阅读的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深度的思考。由此可见,知识建构的协作交流是有阶段性的,并且阶段性是不断向纵深发展的,然后会进入更高层次的下一阶段的建构,如此往复。
知识建构中社区知识的生成是所有环节设置的最终目标,这个目标是通过学习者与学习资料之间、组内学习者之间、组间学习者之间持续不断的协作交流,多元化对话来实现的。在知识建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为每位学习者创造发言的机会,不能有过多的引导性话语。在知识建构的初期,学习者自发地进行阅读,此时是学习者与阅读资料之间的协同交流。在知识建构的中期,孩子们一直在讨论伏地魔、哈利·波特等人的生平经历方面的话题,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学生语言描述能力的提升,不仅学会了很多隐喻性的描述方法,而且加入了对其中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等的自我理解。在组内知识协同建构是自发性的,相同主题的同学会更愿意相互之间交流,成员经过反复探讨,将个体知识贡献到小组公共知识空间,不断形成小组内的共有知识。组内知识建构的作品是引发组间协作知识建构的源动力,这一阶段是集体对不同观点进行共建和改进的过程,小组成员开放性的讨论,每个成员都承担社区责任,进行富有成效的协同性互动,突出协同知识建构的目的性、自主性、义务性的特点,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层学习,学生思想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课外阅读中的协同知识建构不仅可以培养学习者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对学习者阅读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作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组间知识建构可以通过组织小组间的汇报展示,这一过程使学生对其它组的知识有了了解,并转化为自己深入阅读的动力。这时候新一轮的阅读活动就又开始了,又会经历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的协同知识建构、小组内容学生之间的协同知识建构、小组间学生之间的协同知识建构。如此往复,将阅读不断引向深入,这是一个不断持续发展的过程。
课外阅读中协同知识建构的应用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环节的应用:
第一,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开展协同知识建构的重要前提。在组内协同知识建构之前,学生需要收集整理大量的相关资源,以便在讨论阶段贡献出有价值的观点,这就对学生检索、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在今后协同知识建构课外阅读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源、推荐信息检索的可靠途径,这样在学生协同建构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是高质量协同知识建构的推动力。在组间协同知识建构阶段,学生需要在全体学习者面前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有些胆小的同学在汇报时,只是照着书本或白板进行介绍,缺乏与其他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无法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该将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在小组内和小组间协同建构的过程中,就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三,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是成功协同知识建构的关键。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协同知识建构离不开高质量的合作交流,这就给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协同知识建构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观点、倾听他人的建议,成员之间的磨合与相互协调是小组合作的关键。学会倾听和积极参与对协同知识建构一样重要,有些同学不会倾听,这就会影响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自己的每一个观点,无论正确与否都是有价值的,感受到自己是小组的一份子,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对本小组的任务负责,主动去完成自己的任务,通过团队合作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学生阅读能力、语言思维、阅读兴趣等方面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特别适合采用协同知识建构的方法,有助于推动共有知识的生成,强调通过学生之间的协作和知识共建来实现深度学习,并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