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人文化报道鲜活起来

2022-11-22 13:13文_郭
传媒评论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化名人萧山后裔

文_郭 燕

名人文化作为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文化的历史方位、社会生态和地域特色。名人文化报道如何与时俱进创新报道形式、改进报道方式,既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着力点。两年来,杭州日报萧山记者站在创新名人文化报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挖掘文化名人、寻访名人后裔、创新呈现形式,以现场访谈、视频录制、图文报道叠加的方式,实现文化名人报道具象化、故事化、深度化,真正让名人文化报道动起来、立起来、鲜活起来。

一、挖掘名人资源

萧山具有2000多年建制史,素有江南水乡的美誉,这片沃土上孕育出了璀璨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出了闻名遐迩的文化名人。通过深入挖掘,保护好、利用好、宣传好文化名人,讲好文化名人的故事,对不断提升萧山这座新型国际化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萧山的文化品位、促进萧山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面对浩瀚的人物素材,选定什么样的名人代表至关重要。从2020年第一季到2021年第二季“名人后裔文化访谈”活动,我们始终坚持“挖掘名人的品质成就、传承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这一总体思路,聚焦名人身上的爱国、勤劳、乐观、清廉、坚守等文化精华,彰显名人的思想之美、信仰之美、奋斗之美,激励萧山后人把名人文化弘扬和传承下去。我们从“专班走访,掌握翔实史料;咨询专家,收集权威信息;完善方案,确立访谈对象”三个环节做足功课。我们多次走访萧山区党史办、地方志办、档案馆、纪念馆,以及研究萧山历史和名人文化的专家学者,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第一季筛选出陆士嘉、任伯年、蔡东藩、魏风江、朱家溍、高帆6位文化名人,梳理发现他们的奋斗足迹,足以在近现代的中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季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我们着重从文化、经济、科学、政治、医卫等方面对名人进行归类,上午场聚焦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选择的代表人物有:瞿秋白夫人,中国妇女运动先驱杨之华;陈独秀推荐入党,建党早期创建中共杭州小组的浙江第一位工人党员,党的三大代表徐梅坤;中共隐蔽战线上的女英雄楼曼文。下午场通过“从医济生”的视角,聚焦楼英、施今墨、瞿缦云、汪德坚等萧山名医代表。重点讲述名人与民族共命运、与国家同呼吸的故事,主题更加强化突出,层次更加多样立体,内容更加丰富全面。

二、讲好名人故事

“名人文化访谈”活动,是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的一种有效形式,可以让名人形象从故纸堆中走出来、鲜活起来,但要出新出彩、取得成功,选择访谈嘉宾十分关键。而名人后裔以及研究名人的专家学者就是联系的纽带、链接的桥梁,让他们讲述名人文化,信息更加准确完整,内容更加真实可信。不少名人如朱家溍、施今墨、陆士嘉等,虽然祖籍是萧山,但离开萧山早,而且名人后裔大都散居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为了让名人后裔、专家学者参加访谈时直击主题,我们采取两步走:一是事先加强沟通。明确访谈主题,内容架构,确保访谈高质量呈现。对实在来不了现场的嘉宾,我们专程赶到嘉宾所在地,录制访谈视频,如杨之华女儿瞿独伊、施今墨儿子施小墨的视频就是这样完成的。二是专家现场解读。聘请资深文化观察员现场解读名人事迹,概括提炼名人文化精髓。第一季聘请萧山博物馆原馆长、朱家溍先生的关门弟子施加农,第二季聘请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周东华,他们的全程参与,是对访谈内容的补充和提升,也成就了访谈活动的专业性、权威性。两季访谈活动,我们陆续邀请到陆士嘉外孙高晓松,杨之华女儿瞿独伊、外甥女吴幼英,徐梅坤儿子徐昆明,高帆孙子高初,施今墨儿子施小墨,楼曼文儿子方荣欣,任伯年曾孙任克陆等名人后裔参与访谈,追忆先辈事迹,讲述名人故事,感悟名人文化的魅力,让受众有一种与名人“直接对话”的亲切感,受益匪浅。

三、传播名人文化

形象诠释、广泛传播名人文化,对继承和发扬名人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名人后裔文化访谈”活动,我们以视频访谈和图文报道形式呈现给受众。为了让每场两个小时的访谈活动更有内涵,我们进行了三大创新。首先是访谈地点选择有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场所。第一季访谈地点设在湘湖掬星岛上的“辛庐”,这是萧山人周易藻上世纪20年代编纂《萧山湘湖志》的地方,具有历史感。第二季访谈地点选在“秉承传统、契合当代”理念的横山湘湖书院,能够缅怀先人、凝聚今人、启迪后人。

其次是创新表现手法。为了让访谈生动有趣,我们特意制作了一批与访谈内容高度关联的短片,巧妙地把纪录片元素融入访谈活动,既有历史视角,也有时代视野,既扩大了知识面,也增加了信息量,大大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如在介绍朱家溍先生时,播放了他作为京剧高级票友的演出视频,让观众看到了故宫研究员多才多艺的另一面。此外,还大量运用照片、图板,如首次公布了高帆先生当年拍摄的毛泽东西山阅兵的素材,杨之华兄妹三人的合影,泰戈尔写给魏风江的信,任伯年父亲的一幅画,陆士嘉祖父的字等,让观众有了更多的意外收获。

三是创新活动形式。访谈期间,以杨之华为人物原型的红色革命历史绍剧《秋之白华》主创人员莅临现场,清唱剧中片段。这样的“共情”方式,使整场活动更加具有穿透力、感染力。特别是在2021年11月18日萧山湘湖畔的一场访谈活动上,一则视频牵动着许多人的心。视频中可以看到,“七一勋章”获得者、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之女瞿独伊手中紧紧握着家乡特产“萧山萝卜干”,凑近闻闻,这是她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家乡的味道”。瞿独伊双手紧捧萝卜干闻香的镜头,让现场观众泪目。

祖籍萧山的瞿独伊,幼年时随母亲杨之华离开萧山,在前苏联长大后又长期在前苏联地区执行新闻报道任务。然而无论走多远多久,年幼时就印刻在瞿独伊记忆里的家乡萧山,始终让她氤氲心头。瞿独伊的女儿李晓云感动地说:“回家乡萧山走走看看,一直是瞿老的心愿。你们赴京带去的‘萧山萝卜干’,让老人家品到了‘家乡的味道’。”访谈活动结束的第八天,瞿独伊因病去世,这段视频更显得“独伊”无二,格外珍贵。

“名人后裔文化访谈”活动推出后,引起了国内许多主流媒介的高度关注,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浙江日报、澎湃新闻、今日头条等媒体相继转发相关视频、转载相关图文报道。鲁迅文学奖得主、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陆春祥点赞:曾经一大批萧山乡贤从萧山走向世界各地,他们的后人、他们的人文精髓又陆续从世界各地回到萧山。“名人后裔文化访谈”活动像是一根纽带,用“纪录片式”的叙事手法重走“先贤之路”,探寻他们的诗与远方,追忆先人更是激励来者。

猜你喜欢
文化名人萧山后裔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把萧山花边打造成一张文化金名片
《哥伦布后裔》中的历史改写与杂糅叙事
连连看
河南历史文化名人的数字化保护
渤海国后裔第一联
民国时期文化名人五彩缤纷的婚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