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时政部副主任 廉维亮:屈指算来,我今年是第17次参加两会报道。据人民网两会调查显示,2022年全国两会有10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包括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科技创新、教育改革、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从热点议题中,找到与媒体定位、用户群体契合的角度,就可能产生不错的新闻报道选题。记者要不断变换身份角色思考报道角度,用好媒体连接各界委员代表的优势,发挥出通天线、接地气的作用。两会期间除了做好提问者、记录者之外,带着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把握采访代表委员时,是解读政策的“评论员”;带着群众关切问题采访代表委员时,是传递民声的“接线员”;带着符合媒体自身属性的专业问题采访代表委员时,是专业水准的“研究员”。
@中国报业融媒研究中心主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周 劲:新闻客户端转型迫在眉睫,如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刚刚过去的2021年,有不少媒体的新闻客户端走入了死胡同,各家都号称下载量超百万、千万,但日活数据惨不忍睹。由于后台没有大数据和算法的支持,绝大多数APP没有精准推送、用户行为分析系统、用户和客户管理系统。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新闻客户端,其新闻丰富度、话语权威性落后于中央及省级客户端,服务群众生活又不如商业平台。几年运营下来,新闻同质化严重、日活量极低又无盈利模式,投入巨大收入很少,无法维系。2022年,新闻客户端向何处去?每家媒体都要思考如何全面转型,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
@全国政协委员、360创始人 周鸿祎:今年参加全国两会,我提交多份两会提案,内容聚焦数字安全、智能网联安全、开源软件安全以及中小企业安全。现今,发达国家仅网络安全占整体IT的投入占比已达10%,而国内尚不足1%,所以我建议将网络安全升级为数字安全策略,打造覆盖所有数字化场景的数字安全防范应急体系,包括应对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以及云安全、数据安全、供应链安全等挑战。同时,建议国家把数字安全纳入新基建、新媒体产业计划。针对智能网联存在漏洞安全的问题,建议借鉴汽车物理碰撞测试的手段,强制建立“数字空间碰撞测试”长效机制,护航智能产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沈华伟:“算法”本身是一个技术概念,顾名思义是指“计算的方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算法”一词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算法在人们的最初印象中只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人的指令,对算法的探讨也主要停留在其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等技术层面,算法安全风险尚未引起广泛关注。后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算法的内涵逐渐演变为“用数据训练的模型”,算法不再一成不变。算法在变得越来越智能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日益强烈的“不适应感”,算法安全风险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质上讲,智能和风险是算法的一体两面,算法安全风险既包括算法自身存在的算法漏洞、算法脆弱性、算法黑箱等“技术风险”,也包括算法不合理应用带来的算法偏见、算法霸凌、算法共谋等“社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