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明
(辽宁省庄河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116400)
在奶牛生产中,早期断奶是指犊牛45~60d断奶。现代畜牧奶牛生产,应用早期断奶技术,一方面可以极大提高犊牛的身体机能,充分发挥生产性能,提高未来产奶量,另一方面提高上市奶量,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母牛胎位正常应让其自然分娩,不要惊扰母牛,更不能强拉硬拽,避免损伤犊牛和母牛生殖道。胎牛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骨盆开张,大多数牛20~40min可以自然产出。胎牛过大或努责有限需人工助产,借助母牛努责之力,顺着阴门斜下方用力。若强拉硬拽可至胎牛窒息、肢蹄脱臼,母牛流血过多、虚脱、子宫脱位、阴门撕裂等问题。
犊牛出生后首先要用干净的手巾将口鼻部黏液擦净,有的犊牛呼吸受阻,应立即拎其两后肢,头部低于身体其他部位,拍打胸部,迫使吐出喉部黏液和羊水,然后进行人工呼吸。犊牛身上的黏液有条件可以让母牛添净,也应用毛巾擦净,避免失毛巾擦净,避免失温。
犊牛脐带会自然扯断,断端用5%碘酒充分消毒。未自行扯断的应人工扯断。在距离犊牛腹部10cm左右处握紧脐带,用手指揉搓脐带,挤出脐带内血液,再用消毒后的剪刀距离腹部6~8cm处剪断,断口用5%碘酒浸泡2~3min即可。不要将碘酒灌入脐带内,脐带不要结扎,也不要包扎,产后5d内观察脐部愈合情况。
犊牛生后5~7d为初生期。初生期最关键的是尽早喂初乳。母牛分娩后5~7d内所产乳叫初乳。初乳是新生犊牛不可缺少的营养品,初乳酸性较高,可抑制有害菌繁殖,含有的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能杀死多种病菌。初乳特殊功能可替代肠壁黏膜作用,还能促进真胃分泌消化液。另外,初乳还具有轻泻作用,促进胎粪排出。
母牛安静后母仔分离,争取在犊牛出生后2h内吃上初乳。犊牛出生后1h内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吸收率达100%,10h后达20%,24h降至0。人为初乳喂到牛口中,奶量1.5kg,奶温36~38℃,之后调整每隔8h 1次,每天3次,饮温开水一次。注意饲喂初乳前不应饲喂其他任何食物,并至少吃足3d初乳。
5~7d的初乳期结束到犊牛断奶之间的阶段叫常乳期。犊牛体尺、体质量增长及胃肠道在这期间发育最快。尤其是瘤胃、网胃发育最为迅速。犊牛从真胃消化到复胃消化转变,饲喂从乳品到草料过度。
2.2.1 合理哺乳
这个阶段视犊牛情况可采取随母、保姆牛或人工进行哺育。
人工哺育是将犊牛与母隔离,集中饲养,人工辅助喂乳。早期饲喂其常乳,10~15d开始饲喂混合乳。注意逐渐过渡,避免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保育牛哺育是用保育牛换群饲养犊牛。几头保育牛可以保育数群犊牛。犊牛早期断奶,45~60d哺乳量应达到250~350kg。
哺乳要做到定时、定温、定量。犊牛12周龄前没有合理调节食欲的能力,采食唯一限制是胃容量。因此,根据断奶计划、精料和粗饲料质量确定每天的喂奶量,一般日奶量为其犊牛体重的6%~8%,平均分2~3次喂给。小牛体重不断增长奶量不足可补充白开水。奶温36~38℃为宜,冬季奶桶开水中加热,夏季可直接饮用。定时饲喂,不能饲喂变质牛奶,人工哺育固定饲养人员。
2.2.2 早期补料
犊牛出生7d后应除饲喂牛奶外可补喂少量精饲料及优质干草。犊牛尽早吃到草料,促进瘤胃发育,达到早期断奶。一般在10~15d开始调教采食,精料日喂量10~20g,1月龄时每天采食150~300g,2月龄每天采食500~700g。饲喂中不宜饲喂粥料,注意控制饲喂量,避免引起消化不良或瘤胃鼓气。犊牛精料建议配方:玉米面35%、豆粕30%、鱼粉30%、矿物质、食盐5%。
优质干草,切短 (2.5~5.0cm),15d后可自由采食。2月龄后,优质干草采食量占日粮干物质采食总量的30%~35%。随着采食量增加,逐渐减少喂奶量。连续3d采食超过1kg的犊牛可考虑断奶。
2.3.1 去角
去角一般在7~12日龄,采用苛性钠或电烙方法。苛性钠法为剪去角基部毛,用苛性钠在剪毛处涂抹。电烙法将电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套在角根上旋转,停留大约10s,下部组织烧灼即可。
2.3.2 分栏
大规模牛场一般有犊牛栏。犊牛栏分为单栏和群栏。犊牛一般先在靠近产房的单栏饲养,或15日龄,或1月龄,或2月龄转到群栏。停留天数决定单栏大小,停留至日龄15d单栏规模1m×1.3m (宽×长);停留至日龄60d单栏规模1.35m×1.8m,围栏高度1.1m。群栏面积则由容纳犊牛头数而定。群栏容纳2~3头牛,每头牛占3.0m2,容纳4头牛以上,每头牛占1.8~2.5m2,围栏高度1.2m。断奶后为减少犊牛应激,可实行转群饲养,新群犊牛头数6~8头为宜。
早期断奶,减少犊牛喂奶量,此消彼长,增加牛奶上市量,减低成本,增加饲养户收入。犊牛早期采食精料、优质干草可以促进瘤胃早期发育,锻炼犊牛对草饲料的消化能力,提高犊牛健康水平。饮奶过量的犊牛反而会使其乳房发育不正常,影响成年产奶量,对奶牛生产非常不利。
早期断奶犊牛断奶后短时间内发育受阻,但6月龄后加快补偿,15月龄体重达到370kg,对产奶量不仅没有影响,相反还有提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