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
(湖南省常德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 常德 415000)
养蜂业是一项投资小、风险小、收益快的绿色环保产业,对保护植物生态多样性和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作用。新时代,为促进常德养蜂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撬动养殖业经济新增长点,本文分析了我市蜂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存在困难,提出对策与建议,为蜂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常德市一直是全省的重点蜂产业大市,市委、市政府从“产业兴市、产业强市”的战略高度,重视蜂产业发展,市政府副市长十分关切蜂产业协会筹建工作,市农业农村、畜牧水产等职能部门多次调研蜂产业发展情况,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全市蜂产业发展方向把航。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蜂业协会的支持与引导下,2020年6 月,我市成立了蜂产业协会。2021年,市财政投入40 万元用于支持蜂产业发展。石门县也出台了《石门县推进蜂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成立了石门县推进蜂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政府领导挂帅任组长。
常德市养蜂历史悠久,在1000 多年前,就有人以养蜂为专业[1]。1927年前,常德各地饲养的蜜蜂全部为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其饲养方式主要是沿用传统方法,将收捕来的野生蜜蜂或分蜂群,置于树筒、木(圆)桶、竹笼(外用牛粪糊严)、箱柜内饲养,蜂群常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到了收蜜季节,养蜂人才打开蜂巢,割取巢脾,榨取蜂蜜。传统的饲养方法采用人工毁脾取蜜,一般每年采收1~2 次蜂蜜,每群5 kg 左右,产量低、蜜质差。
1927年,常德引进意大利蜜蜂(以下简称意蜂)后,桃源、汉寿、澧县、津市等地便开始借鉴饲养意蜂的先进科学方式,对中蜂进行改良并采用活框新法饲养技术,采用框式机械摇蜜机取蜜方法生产分离蜂蜜,从此全市的养蜂业逐渐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采用活框蜂箱的新法饲养中蜂后,一般每年能采收8~10 次蜂蜜,每群30kg左右,且产量高、蜜质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 常德养蜂生产从传统的方法饲养中蜂为主,快速过渡为以新法饲养意蜂为主。
常德市地貌大体构成是三分丘岗、两分半山、四分半平原和水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蜂资源,农作物和天然植被野生植物蜜源非常丰富,极为适合蜂产业发展。
1.3.1 农作物蜜源
常德市地处洞庭湖西,从地理地貌而言,有广润的平原沃土,是农业大市,其优质大宗蜜粉源植物有油菜、紫云英、柑橘、益母草、蔬菜瓜果、棉花、芝麻、油茶等。还有很多辅助蜜粉源植物,如湖区有豌豆、水芹菜、蒲公英、辣蓼子等;丘陵山区有油桐、板栗、洋槐、枣树、枇杷、玉米、楠树、野藿香、边荷枫、茶花、荞麦等。具有集中连片的农业产业蜜源植物紫云英、油菜、果木等种植地,如石门县种植油菜40.5 万亩、蔬菜13.46 万亩、果园30.1 万亩、柑橘45 万亩;桃源县种植油菜75.7 万亩、蔬菜30.6 万亩。常德市仅仅就油菜单一蜜源植物种植面积达455 万亩,能满足蜂群集中采蜜。根据目前初步统计,当地油菜产量可亩产菜籽225 公斤,出油率为33%,亩产菜油74.25公斤,按市值20 元/公斤计算,油菜亩产值在1400元左右。经科学试验证明,蜜蜂的授粉可以使油菜提高产能20%~30%[2],按统计平均值计算法,每亩油菜大约提高产值28 元,全年可提高油菜产值1000 万元,而且菜油品质将提高一个级别。
1.3.2天然植被野生植物蜜源
天然植被野生植物蜜源拓展空间广阔,我市除农业经济种植作物外,有大面积天然植被野生植物生长,其面积多达1019 万亩,其中石门县森林植被面积达408 万亩,桃源县森林植被面积达666 万亩,森林植被中野生植物蜜源极其丰富,主要有:板栗、荆条、刺楸、五倍子、冬桂、野菊花、楠树等。
此外,常德市各地还分布有不同种类的草、木本蜜源植物,诸如小金芥、白紫苏、何首乌、杜仲、株树、蜡树等等,尤其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山丘区更是野生优质蜜源的丰富宝库,具有得天独厚的蜂业发展条件。
中蜂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蜂农从祖辈开始养蜂直至今日,并发扬光大。2021年,市蜂业协会联合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开展为期40天的全市蜂产业调研,据不完全统计,有居家中蜂饲养数量在3 箱以上的散户达10 万户,仅石门县就达1 万余户,30 箱以上数以千计;其次是意蜂饲养专业合作社全市有133 家,还有家庭农场形式和农业综合合作社不在统计之列,具体见表1。
我市蜂业发展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蜂群的管理和饲养,技术需先行,我市饲养蜂的历史悠久,自然有一大批蜂业的“能工巧匠”的资深专家,澧县、津市蜂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当地蜂协会在乡镇基本安排常务理事指导本乡镇的蜂农养蜂工作,市华智职业培训学校在桃源县、澧县、鼎城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开展了一定范围的培训活动,蜂产业技术技能培训基本处于起步阶段,相较蜂农的群体基数,仅靠几十位专家贡献力量远远不够,难以满足乡镇所有蜂农实际的技术服务需求。总体看,养蜂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的困难阶段,制约蜂产业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
明园蜂业是我市首创的品牌,也带动了鼎城区蜂农的产业发展,但明园蜂业将重点转移至长沙后,我市没有培育出更多更有影响力的蜂产业品牌。目前,已经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商标的蜂产品品牌有安乡“兴唐兴”、桃源“野华岭”、常德华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翼德擂”,陈贵贤的“壶瓶山”等10 多个蜂产品品牌。大多数蜂农、蜂业合作社都是粗放的原始产品,数以万计的中蜂养殖户谈不上品牌,且缺少销售渠道,多为自产自销,包装和产品推介滞后,导致我市蜂产品附加值低,优质不优价。
意蜂饲养蜂农基本上是专业化蜂农饲养,他们基本上都加入某一个专业合作社,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从全市133 家各类与蜂相关联的合作社中,大多数合作社组织比较松散,很难组织资金投资建设蜂产品二次加工生产线,全市已经投资建成的二次生产加工生产线,也仅有安乡的湖南兴唐兴蜂业有限公司和桃源的几家合作社和专业公司。
中蜂与意蜂饲养方式不一样,中蜂主要适合居家饲养,且对饲养蜂农技术水平要求低。但是从饲养到销售基本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组织形式,有的蜂农饲养3~10 箱,规模稍微大些的也就10~30 箱,他们根本上不可能投资购置蜂产品的加工设备,也不可能进行二次加工生产蜂产品,使得蜂产业加工水平停留在原始的蜂业加工水平。
蜂产业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镇振兴的新动力新抓手,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都出台了对蜂产业、蜂业合作社和蜂农的扶持优惠政策,如陕西省西部富县,由县财政列支中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新发展10 箱以上的中蜂养殖户,按照每箱200 元的标准给予蜂箱补助;浙江省开化县对规模蜂群养殖示范村、种畜禽生产经营蜂场都有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并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保障蜂业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交流、开发推介、举办展会、质量安全检测等活动,同时每年表彰激励优秀示范户和人才。进一步推广石门县扶持蜂产业的经验,也可借鉴省内浏阳市、慈利县相关管理体制和扶持措施,让蜂农享受党和政府的惠农、助农政策。
随着我市蜂产业首次纳入市“十四五”规划,我市蜂产业有必要进行全局统筹策划,对蜂种培育、产品开发、技术升级、产地保育、蜜源培植、安全标准等做系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继续推进石门县“蜜蜂之乡”认证,加快划定“中蜂保护区”建设,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蜂农+互联网”模式,培育中蜂良种场1~2 家,龙头企业1~2 家,加工企业1~2 家。推行蜂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组织化、集约化经营,提高蜂产品生产技术水平设深加工水平,努力培育和创建一批高质量的蜂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和生产基地。依托国家、省、市畜牧信息化平台,将蜂农及蜂产品等基础信息加入信息化平台,加强对养蜂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发布市场信息,为蜂业生产者提供决策依据。
一是强化蜂产品质量安全把控,提高蜂产业企业自检能力。可以在市级检测机构配置蜂产品检测设备,也可以在具备条件的蜂产业企业原有的实验仪器基础上新配置检测仪器设备,从生产环节严把质量关。
二是促进蜂产品科技创新,突出精深加工。加快蜂蜜及蜂胶、蜂王浆等高附加值蜂产品开发,提高产业层次,延长产业链条,扭转低端发展现状,打造高产量、高水准蜂蜜加工产业基地。
三是鼓励和支持蜂产业形成技术标准群,加快产业标准化建设,推动蜂业及蜂产品质量优势成为国内乃至国际标准。
四是抓住“互联网+”电商营销发展机遇,利用快捷便利的网络经济,积极培育蜂产品电商户,扶持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或独立,或与蜂农、蜂业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合作,合法开设网店,拓宽蜂产品和蜂机具的销售渠道。
五是加大品牌推广力度,以桃源富硒蜂蜜、石门土蜂蜜、安乡成熟蜜为抓手,突出我市区域、资源、生态蜂产品品牌优势,扩大本土品牌影响力,提高品牌效益。
综合考虑全市培训工作整体一盘棋,培养一批科技管理人才和职业化蜂农队伍,对蜂农掌握养蜂技术技能有梯度地进行系统培训,建立顺畅的培训经费渠道,消除地方保护,在各区县市办好1~2 个示范点,培训养蜂技术技能技师带头人。加强蜂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养蜂后备人才,引导蜂农科学养蜂,实现养蜂致富,全面提升蜂产业技术技能水平。并且逐步在畜牧技术推广及动物检疫机构充实蜂学专业人才,形成较为稳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蜜蜂检疫技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