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章成,秦茂,秦世新,陈波,邓运江,田秀菊,朱晨
(湘西自治州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 吉首 416000)
湘西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北,常住人口约265 万,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境内地形复杂,山峦重叠,坡陡谷深。湘西州是湘西黄牛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湘西黄牛是湘西州人民在封闭自然环境中经过长期选育而成的优良地方黄牛品种(巫陵牛品系之一),其形成与湘西州人文、生活、习俗、经济等息息相关。随着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其役用功能逐渐消失,转向肉用生产性能,这对湘西黄牛的发展方向提出新要求。如何在加强保种选育基础上使其向肉用性能发展,无疑对我州湘西黄牛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湘西黄牛作为我国巫陵牛的一个重要品系,是湘西州当家的一个地方黄牛品种,在我州八县市均有分布,凤凰、花垣、永顺、龙山四个县为主产区。据农业农村部畜牧信息年报,2018年、2019年、2020年湘西黄牛养殖总量分别为24.5115 万头、22.0781万头、18.9128 万头。在主产区之一的凤凰县,自古就有“拖排黄牛赛秦川”之说,但随着自然条件、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等因素改变,其养殖量逐渐减少,野交、近交、滥配现象严重,生产性能有所下降,影响了我州湘西黄牛产业发展,其严峻形势引起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在省有关部门及州委州政府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湘西黄牛保种选育系列工作。
湘西州八县市列为湘西黄牛保种区,凤凰县腊尔山台地的三个乡镇列为核心保种区,核心保种区域总面积300 多平方公里,以山地草丛为主各类草场约1.77 万公顷。核心区严禁引入外来血源,在省、州、县畜牧部门支持下,2004年至2009年在核心区开展本品种保种选育、提纯复壮、纯繁扩群等工作,以增大体格,提高本品种产肉性能。核心区外的保种区则加强湘西黄牛母牛培育,大力推广牛冷配,通过人工授精,进行杂交改良,提高后代经济效益。
在省、州、县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下,目前已建成两个保种场,发展湘西黄牛血缘家系15 个,建立保种核心群373 头(其中母牛341 头,公牛32 头),其中湖南德农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属于国家级保种场,存栏湘西黄牛核心群267 头(能繁母牛255 头,种公牛12 头),凤凰县腊尔山小康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为省级保种场,存栏湘西黄牛核心群106 头(其中能繁母牛86 头,种公牛20 头)。
为保护我省湘西黄牛品种资源,发展我州黄牛产业,州、县、乡镇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场地建设、贷款贴息、保险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全力推动湘西产业发展。据农业农村部畜牧信息年报,2020年我州湘西黄牛养殖总量达18.9 万头,其中能繁母牛约7 万头,为湘西黄牛保种选育提供了充足种质资源。
湘西黄牛2006年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7年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2009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2年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种和品牌优势明显。
目前参与保种的只有两个保种场,但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同时湘西黄牛生长慢,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明显,造成保种成本较高,企业参与保种积极性不高,效果不理想。
从2004年至2009年,省、州、县畜牧部门对凤凰核心区开展了湘西黄牛保种选育工作,通过建立保种核心群,选种选配,已选育到第三代,通过数据对比,后世代的体尺数据均有所提高[3],但由于政策断续,工作经费缺乏,保种选育工作进程比较缓慢。
随着社会生活变迁,湘西黄牛耕田耕地功能逐渐被机器取代,主要性能转移到产肉上,但因其存在个体小、生长慢、尻部肌肉欠丰满,产肉率不高等缺点[4],饲料报酬较低,虽然肉质味美,但产肉率和屠宰率不高,品牌效益不突出,与杂交牛比较,相对经济效益不明显,养殖户养殖愿望不强,养殖数量和规模难于提高。
多年来,州、县畜牧部门在保种区域外推广人工授精,开展杂交改良,冻精品种主要有西门塔尔、安格斯、利木赞等,杂交一代效果也较明显,其初生重和生长速度有了较大幅度提高[5],但究竟以何种品种结合最能体现出湘西黄牛的基因特性,何种模式最能挖掘其生长性能,这一系列方面试验研究开展不够。
我州湘西黄牛养殖最主要的问题是牧草[6],由于我州地理、交通等因素影响,牧草种植、收割、加工等成本较高,导致种草养畜产业比较薄弱,除少数几个规模场外,其余的多数养殖户基本沿用传统放牧方式,经济效益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牛积极性。
畜禽品种是属于国家所有的重要生物资源,保护生物资源是一项长期性、公益性、社会性的事业,畜禽保种事业性质决定了保种应属政府行为[7]。我国《畜牧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湘西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也规定,州、县(市)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负责。因此,必须强化各级政府对湘西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履职责任,切实采取措施,长期连续地把湘西黄牛这一优良地方品种资源保护起来。
随着市场和相关行业日益联系紧密,在高层制定的湘西州黄牛养殖发展规划中,要把湘西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建设在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予以加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重视,同时积极探索草料供给,切实夯实黄牛产业发展的基础。
要充分利用保种的高科技技术,强化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开展湘西黄牛活体保种和配子(胚胎和精液)冷冻保存,完善DNA 特征库和活体库互补的种质保存体系,实行动态保种和静态保种相结合。
要充分挖掘湘西黄牛的生产性能,以提高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为选育目的,使生产目标和效益需求高度统一,协调并且量化[8];要应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强化与传统育种相结合[9],增大个体体格,加大肉用性能的选择强度,同时利用湘西黄牛较低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品种纯度[10],引入外来血源,进行配套系研究,培养成适合我州养殖的新湘西黄牛,提高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促进保种和开发利用良性互补。
要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在资金扶持、场地建设、黄牛保险、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示范带动作用,推行湘西黄牛养殖规模化,产业品牌化,注重湘西黄牛开发利用,以开发促进保种,以保种带动开发,从而推动湘西黄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严格按照国办发[2019]31 号文件精神和“保基层、稳骨干、强保障”的要求[11],配齐配强畜牧兽医专业队伍, 加强种质资源保种体系建设人才培训,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及时、准确地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