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生猪种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2022-11-22 07:25王献伟张家庆
中国猪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黑猪种猪种质

王献伟 张家庆

(1河南省畜牧总站,河南郑州 450008;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2)

河南省是我国生猪养殖大省,也是生猪制种、供种大省。近年来,在市场拉动、政策支持、科技带动下,全省生猪种业得到较快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和良种供应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种源自给率稳步提升,为全省乃至全国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种源保障[1],但也存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力度不够、种质创新选育不扎实、企业竞争力不强等短板和弱项[2]。在种业振兴新形势下,通过调研,在分析河南省当前生猪种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同时结合河南省生猪种业发展实际,提出持续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切实夯实种业创新发展基础、培优扶强种业创新主体、高度重视种业生物安全、严格落实种业市场监管等措施的建议,以期为推进全省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猪种业振兴提供支撑和参考。

1 河南省生猪种业现状

1.1 种质资源保护能力不断加强

河南省内现有淮南猪(淮猪)、南阳黑猪、确山黑猪、豫西黑猪等4个地方品种以及自主培育的豫南黑猪新品种。其中,淮南猪已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依托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高农牧”)建设了国家淮猪保种场[3,4]。淮南猪、南阳黑猪、确山黑猪、豫南黑猪列入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豫西黑猪列入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清单。目前,取得省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质资源场有5个,覆盖淮南猪、南阳黑猪和豫南黑猪等3个品种。确定了河南省猪遗传资源保种场4个,覆盖淮南猪、南阳黑猪、确山黑猪等3个品种。认定了河南省猪种质资源保护单位4个,覆盖淮南猪、南阳黑猪等2个品种以及猪遗传材料[3]。其中,地方品种保种场中基础母猪存栏近1 500头,且已采集保存耳组织、体细胞、冷冻精液等遗传材料1万余份,初步形成以原产地活体保护为主、基因库遗传材料保存相补充的猪遗传资源保护体系。

1.2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据统计,全省建有种猪场193家(其中国家核心育种场6家,占全国生猪核心育种场的6.7%),常年供种能力近300余万头,种猪能繁母猪年末存栏、种猪出栏位居全国前列。建有种公猪站72家(其中国家核心种公猪站1家,占全国核心种公猪站的1/4),存栏种公猪约1.2万头,年生产常温精液600余万剂,位居全国前列。建有省级种猪性能测定中心、省级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平台)各1个,95%以上省级管理种猪场均配有场内育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场内性能测定评估体系[5]。全省种猪繁育主要围绕杜长大(杜洛克猪×大约克夏白猪×长白猪)配套系模式开展,形成了以国家核心育种场和省级管理场为骨干,以测定评估平台为支撑的纯种选育、良种扩繁及商品化生产梯次推进的良种繁育体系。经过多年本土化选育改良,全省生猪核心种源基本可以自给,引进种猪多用于部分企业核心群更新或新建猪场使用,不存在过度依赖问题。

1.3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初步形成了由畜牧技术支撑机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研发部门等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生猪种业科技支撑体系。全省生猪种业企业中位列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在主板上市,河南枫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枫华种业”)、河南民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正农牧”)等生猪种业企业在新三板上市。河南枫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民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丰源和普农牧有限公司、河南省春天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龙凤山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诸美种猪育种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生猪种业企业进入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此外,生猪科研方面,在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单位中涌现出一批生猪种业创新团队,成立了中德种猪研究院、中法种猪研究院等一批国际化研究机构,建设了“河南省畜禽繁育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猪遗传改良及养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生猪种业相关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搭建了猪体细胞克隆等精准繁育平台,生猪种业领域科技推广项目、高水平论文和专利成果不断增加,为全省生猪种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1.4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跟进

长期以来,国家、省级层面对畜禽种业特别是生猪种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出台了系列促进生猪种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特别是进入“十四五”以来,国家层面印发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省级层面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的若干意见》 《河南省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等文件,为生猪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依据。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核心育种场生产性能测定等国家项目,种猪场贷款贴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进口种猪补贴、生猪良种补贴等省级项目及科技部门的种业科技创新项目都对生猪种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推动育种体系建设,提高种猪质量,提升供种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 河南省生猪种业存在的问题

2.1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力度不够

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是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基础,对地方猪务必做到应保尽保。全省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地方猪品种仅有3个(淮南猪、南阳黑猪、豫南黑猪),目前,豫西黑猪尚未确定保种场(区),确山黑猪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过期待审。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尚未建设,地方猪遗传材料分散保存在高校、科研院所,遗传材料有效保存、分析、利用难以得到保障。保种场保种设施与手段落后,加之各级保种经费难以满足保种需要,纯种群体面临急剧下降甚至资源流失风险。品种优势性状遗传机理和特征特性研究不够,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产业优势无法显现。

2.2 种质创新选育不扎实

尽管种猪企业育种意识逐步加强,场内测定工作也能坚持开展,但系统选育效果不能得到充分体现。种猪企业育种设施相对落后,多数育种场没有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决定种猪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部分性状指标无法测定评估。企业种猪全群测定占比极小、测定规模普遍偏小、测定性状少、遗传评估手段单一。种猪选育以表型选择为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有效用于种猪选育[6]。部分企业存在为完成任务而测定,测定数据没有有效开展评估利用,不能用于群体选育。个别企业育种设施设备配备不全,甚至没有育种信息化管理系统,选育工作更无从谈起。

2.3 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

全省种猪企业偏多,各自为战的“乃繁不育”情况比较突出,组织化程度不高,“育繁推一体化”不能体现,难以承受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冲击。坚持规范化持续育种的企业数量少,核心育种群、繁殖群和商品群间的遗传联系不高,群体遗传性能和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企业上下游和横向联合发展机制不完善,实体性集团化育种企业发展滞后,缺乏大体量的种业“航母”引领,抗风险能力弱。企业持续创新基础薄弱,配套育种创新平台偏少,群体同质化严重,产品特色不明显,更没有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突破性新品种或配套系。

2.4 疫病风险隐患时有存在

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畜禽及其产品调运频繁,各种疫病风险难以预知,特别是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对生猪育种乃至生猪产业造成严重威胁。大部分企业对非洲猪瘟、猪瘟、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重大或重要动物疫病还未净化,疫病风险对育种效果的制约还比较突出,特别是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不时会对育种造成停滞甚至使多年的育种工作前功尽弃。对社会销售的种猪或种公猪精液缺乏有效监管,种猪种源安全不能得到切实保障,社会传播风险依然存在[7]。

3 发展思路

3.1 持续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严格落实《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2021—2035年)》,所有地方猪品种全部纳入保种场(区、库)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专项经费投入,重点用于保种场保种设施更新换代及日常保种费用支出。依托省级畜牧技术支撑机构尽快建设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全面深入开展地方猪及优质特色引进猪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加快确山黑猪、豫西黑猪保种场建设,推动落实地方猪“备份场”计划,有效抵御突发风险隐患,确保种质资源有效保存[8]。构建“产学研推”深度融合的联合攻关创新体系,推进“豫农黑猪”新品种审定。利用政策引导牧原股份、三高农牧等龙头企业参与地方猪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积极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逐步建成有序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3.2 切实夯实种业创新发展基础

深入实施《河南省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健全完善种业育种体系,持续提高生猪性能水平和质量。在省级管理种猪场遴选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充分发挥技术支撑部门、高校科研单位的职能,系统规范开展品种标准制定、种猪登记、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等工作。完善提升省级种猪遗传评估平台,新建省级猪基因组选择评估平台,逐步推动种猪企业建立常规育种与基因组选择育种相结合的育种体系[9]。推进省级管理种猪场完善性能测定设施设备,力争全部配备种猪专用测定笼秤、背膘测定仪和场内育种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种猪性能测定装备的升级换代,提升性能测定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育种数据采集能力和数据质量,持续提升育种效率和精准选育水平[10]。

3.3 培优扶强种业创新主体

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建立符合全省发展实际的以“育繁推一体化”生猪种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科研教学单位为支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猪种业创新体系和利益共同体,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业化育种模式。鼓励支持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新大牧业有限公司、河南省黄泛区鑫欣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级和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联合成立省级生猪种业集团或联合育种实体企业。引导培育有实力的大型种猪企业,强强联合或兼并重组,加快提升产业集中度,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猪集团化企业,在全省形成联合育种与大企业育种并行的发展格局。支持枫华种业、民正农牧、丰源和普等省定重点上市后备种猪企业做大做强,加快融资上市步伐。积极培育发展基础好、研发能力强的“专精特新”种猪企业,争取进入优势企业阵型,打造形成一批隐形冠军企业。推进种猪企业配套建设育种创新平台,鼓励种猪企业积极融入全省种业创新平台体系,切实提升种业科技创新水平[11]。

3.4 高度重视种业生物安全

种猪群体乃有在高度健康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佳遗传潜能,在一定程度上,生物安全直接决定生猪种业的持续发展。各级种猪企业应增强生物安全认识,特别是国家级和省级核心育种场、种公猪站,务必要加强生物安全防护,不断提高疫病防控能力,积极开展非洲猪瘟、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等重大疫病和垂直传播疫病监测和净化。积极推进国家级和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省级管理种猪场、各级种公猪站创建无疫小区和疫病净化场,确保种猪种源健康。探索在基础较好的市县,依托核心育种场或联合大型种猪企业新建或改扩建高标准的省级原种及祖代种猪活体储备场区,实施最严格的生物安全要求,探索将其纳入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管理,确保重大疫情条件下种猪种源的质量和安全[12]。

3.5 严格落实种业市场监管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及配套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有关种业市场监管内容。建立健全畜牧种业执法及种业技术支撑队伍,积极实施种业市场净化行动。全面开展生猪种业执法监管,重点打击生产假冒伪劣及走私种猪及精液产品的行为、无证生产经营(含过期、超范围)行为、出售未经性能测定评估种猪或无系谱档案或系谱档案不全的行为等,维护良好的种猪市场发展环境[13]。严格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将种群选育执行情况纳入现场验收必备环节,切实保障种源质量[14]。支持省种猪性能测定中心完善功能、拓展业务,积极获取种畜禽质量检测资质,适时开展种猪及其产品质量检测评价。加强生猪种业行业统计、分析、研判,做好用种供需调度,科学指导生猪种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黑猪种猪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北京顺鑫农业小店种猪分公司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山东省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解读种猪疾病的种类与防治以及检疫检测方法
种猪疾病的有效预防
小黑猪
外公家的小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