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叶松,邹秀芳,付朝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术室,湖北 武汉,430022)
2021版《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1]中明确提出外来器械供应商跟台人员严禁洗手上台参与各项无菌技术操作。临床实际操作中,考虑到供应商跟台人员技术水平与无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有效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易引发医疗纠纷[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于2018年启动取消骨科外来器械跟台人员项目,先后对外来器械进行器械包精简分类、植入物“一物一码一灭菌一追溯一计费”以及配送流程的优化。2019年9月规定供应商跟台人员不允许进入手术限制区,由手术室护士承担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配送和手术配合工作,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精准配送的流程逐步优化,并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采用随机抽样和历史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9年3月—6月于本院行腰椎椎弓钉螺钉内固定术的91例患者为对照组(流程优化前),另选取2021年3月—6月行腰椎椎弓钉螺钉内固定术的89例患者为观察组(流程优化后),参与的骨科护士均为近两年轮转期间的人员,外来器械厂家及供应商配送人员固定。
1.2.1 人员的配置与定责
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和供应商(以下简称三方)建立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配送专岗负责制,人员相对固定[3]。供应中心有专职人员负责外来器械的消毒、灭菌、存放及培训。器械供应商人员固定,接受专业培训,负责供应中心-手术室外来器械点对点配送。手术室配置2名辅助人员负责外来器械与植入物的配送并进行弹性排班。
1.2.2 器械包精简分名别类
1.2.2.1 精简分类:首先从存放处对所有外来器械统一进行精简分类,形成两类别的器械包,Ⅰ类包为院内固定器械,使用频繁,长期放置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使用后立即消毒灭菌;Ⅱ类包为使用频率低的院外包,即用即消毒,均制作彩色图谱且固定基数,录入追溯系统。
1.2.2.2 归类标记:基于名称对器械包和植入物进行归类标记,针对同一类型手术对不同供应商的器械进行整理,统一器械包的名称和数量。器械包的名称整合为“供应商A+器械包a”、“A+b”和“A+c”等[4],录入追溯系统。
1.2.3 “一物一码一灭菌一追溯一计费”
优化前植入物基本上都是统一打包高压灭菌,优化后将所有各类螺钉、螺帽、钉棒等采用单独无菌包装,每件植入物设置相应的二维码,同时标明厂家、型号及灭菌和失效日期,手术过程中根据手术医生的需求,手术室护士按需拆包使用,同时还可以直接扫描包装外的二维码进行信息追溯和计费[5]。
1.2.4 点对点配送流程
1.2.4.1 建立微信工作群:将所有符合医院器材招标的外来器械供应商家指定人员、供应中心管理人员和手术室骨科专科组护士组建成一个微信工作群,骨科专科组组长为群管理员。每日首台的外来器械,手术室要求供应商8:00前送至手术室。接台手术则在医生通知接接台患者时由巡回护士在微信群中呼叫配送器械,必须注明手术间号、患者信息及主刀医生名字,手术结束前15 min巡回护士呼叫配送人员回收器械,厂家人员、供应中心及手术室配送的辅助人员必须及时回应并处理。
1.2.4.2 点对点配送:①术前1日手术医生根据手术通知单跟供应商交接患者信息包括手术间号、时间、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等和可能用到的所有植入物耗材;②厂家与供应中心交接患者信息、外来器械及植入物;③手术当日接到微信通知后厂家人员再次与供应中心人员核对后将相应灭菌合格后所需的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装在消毒好的配送车上、打印好配送单一并盖好,由专用电梯运送至手术室指定区域与手术室骨科配送的辅助人员交接[6],双人核对手术间号、患者信息、器械包名称、手术名称、部位、时间、灭菌及失效期[7],其中植入物装在消毒好的整理箱中并盖好盖子;④手术室骨科配送人员及时将该外来器械及植入物送至相应手术间,根据配送单与手术间巡回护士核对交接,包括患者信息,器械包名称、质量及有效期,植入物耗材的种类、数量及有效期;⑤术毕器械护士将未使用植入物装入整理箱中,已使用过的植入物外包装连同使用后的外来器械用无纺布包好放于手术间外走廊的配送车,并与手术室骨科配送人员交接;⑥手术室骨科配送人员推至指定另一指定区域与厂家人员交接;⑦厂家人员将器械及植入物与供应中心人员交接。
记录2组骨科器械清点器械消耗时长、患者植入物计费错误以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比较2组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评估采用本院自制手术室护士专用满意度调查表,由工作环境、工作量、科室的管理协调等10个条目构成,每项赋值10分,满分100分。
观察组器械清点消耗时长为(283.70±24.55)s/台,短于对照组(732.06±43.06)s/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未发生植入物计费错误以及医疗纠纷。对照组发生3例植入物计费错误和2例医疗纠纷。
手术室护士对对照组外来手术器械和植入物配送流程满意度评分(88.2±1.42)分,观察组评分(97.3±1.4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外来器械包精简分名别类,减轻了供应中心和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量;同时手术室骨科护士在清点器械时,有基数可循[8],规范对照使用,提高了器械清点速度,使手术室护士能有更多时间来配合手术医生,从而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植入物采用“一物一码一灭菌一追溯一计费”,植入物的规范使用与患者的手术安全直接相关,手术室护士作为这一环节的主要把关人责任重大[9],应做好对植入物的包装、灭菌、使用、追溯、计费各环节要严格检查和认真执行。2021版《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1]中提出手术中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要有唯一性二维码,客观、真实、及时体现在信息追溯中,能关联所有操作过程、使用过程中的人、事、物(包括患者信息、手术房间信息、手术者信息)。新医改政策出台后,医院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医疗耗材的管理也应实现透明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信息、科学化医疗流程[10]。本研究中植入物全程进行质量监控和信息追踪联网,可实现植入物耗材精准规范计费,避免计费错误,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点对点配送,优化配送流程,将大大提高手术效率。为高质量保证外来器械与植入物使用过程的顺畅、配送流程的完整性,本院采用点对点配送流程,多部门合作,明确分工。外来器械及植入物安排专人定岗验证、配送、交接和处理,保证各环节无缝对接[11]。供应中心人员首先检查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灭菌和包装质量,供应商人员根据手术进行器械和植入物的精选,再由手术室护士核查,层层筛选把关,减少术中外来器械的等待时间,同时有效避免手术室护士在配送过程中拿错包、掉包,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保障骨科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效率。优化流程的后期即外来器械使用完后,配送人员的及时回收可使外来器械得到及时的回收处理,加速器械的使用运行。
综上所述,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精准配送流程不断优化,逐步实现信息化精准配送、规范计费,将有助于保障骨科手术安全且高效运行。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