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个人及人格化IP

2022-11-22 06:47:49策划视听界编辑部
视听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格化主播网红

策划:《视听界》编辑部

执行:单文婷

近年来,IP 的影响从文学、影视、游戏向传播领域发展,IP 概念被移植到了传媒产业领域,并且从以爆款节目为主的IP,向以人物形象为主的IP 运营模式拓展。

比如,以康辉、朱广权、撒贝宁、王冰冰为代表的“国家队”主播、记者,以专业的才能、亲和的形象、风趣的性格圈粉无数,在探索主持人记者IP 化的路径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又如,许多传统媒体以MCN 的形式切入短视频和直播领域,通过达人主播IP 矩阵,打造了流量生产和变现的全产业链条。

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时代的转型中,“出圈”的不仅仅有“网红主持人”“网红记者”“网红主播”,还有一系列虚拟的、拟人化的形象,其中既包括人工智能AI 主播,也包括各种以“萌”出圈的官方账号,媒体赋予其“人”的特质,通过人格化传播实现与用户的情感连接。

本期“封面话题”探讨的IP 既包括真实形象,又包括虚拟形象;既是媒体形象的代言人,又是媒体价值的体现者。传统媒体将主持人、记者、达人主播、AI 主播以及一系列人格化的账号打造成IP,不仅是营销模式的创新,更是媒体融合时代内容创新、价值创造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媒体的个人及人格化IP 打造需要围绕“人”的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进行深度开发,将其有效转化与变现,助力媒体打造融合时代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本期“封面话题”分析个人及人格化IP 对于媒体建设的作用,提出IP 开发与转化的具体建议。

猜你喜欢
人格化主播网红
第一次做小主播
不要上“网红”的当
我是小主播
网红滚滚
金色年华(2017年10期)2017-06-21 09:46:49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ВаНхУН»
中国(俄文)(2016年7期)2016-09-18 01:22:05
How Long can Wanghong Survive?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从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来探究播音主持的艺术
新闻传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