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度探析小学低段音乐教学律动的有效运用

2022-11-22 06:21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南苑中心小学黄兰娣
亚太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律动节奏笔者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南苑中心小学 黄兰娣 谢 若

音乐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掌握了相关音乐知识与技巧之后,能从音乐课堂中真实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同时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学习自信心树立、音乐内涵领悟深入和音乐素养生成。律动不仅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手段。律动是通过教师设定或者原先固定的韵律和预设的,又或者是学生临时发挥的舞蹈中的基本动作,在“唱游”的练习中进行相关的音乐学习。实践证明,小学低段有效运用律动开展音乐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律动过程中,学生能围绕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之对接起来,进而带来欢乐,同时根据旋律所设计的律动能够使重难点具象化,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旋律或节奏,使音乐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有趣。那么,对于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运用好律动,本文将从四个维度加以探究。

一、律动为载,常规礼仪中添素养

以律动为载体,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常规礼仪教学内容上增添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而言,运用律动在常规礼仪教学中进行音乐素养的生成,意义重大。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教师通过巧妙的构思,有效地将音乐的律动与礼节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打破传统文化课的模式,对于“上课”“起立”等礼仪活动进行改良,不仅可以让传统的课堂礼仪焕然一新,也让律动成为程式化。

例如,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弹奏或播放一段音乐,作为上课的标志。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弹奏音乐,以此给他们锻炼与展现的机会。笔者曾经尝试用“135”和弦提示学生安静坐端正,要求学生当听到上述声音时,每个学生都要将手背放在身体的后面,并且要后背挺直,坐半张椅子。经过实践,用这一个律动的动作解决了上音乐课的体态问题,实践效果明显。再如,用“1234567”音阶上行的方式代替“上课”“起立”,并将师生问好行礼的过程也设计成律动,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实现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律动所进行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在律动的环节中踩着节奏,在节奏的律动中自由舞蹈,不仅能让身心处于愉悦的状态,而且也能够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感。通过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实现了将实践性带入音乐课堂,让“做与练、做与学”对接起来,也让音乐思维随着节拍生成,体现出创造性。同时,学生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在提高动作协调性和韵律感的同时,能够回味幼时的游戏时光,有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奇特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可以将律动设置在学生的日常课堂礼仪中,让音乐与生活有效结合。

当然,律动可以促进学生舞感的培养,将他们的音乐素养展露出来,但也需要一定的练习和时间。在学习和生活中与日常礼节对接,让学生自然地感知、自然地养成,教师也可以将看似简单的课堂常规教学变得更富有创意。如一年级新生入学时,他们对于课堂常规不了解,也不能有效遵守,所以在学习第一首歌时,教师可以安排《玩具兵进行曲》,用模仿士兵走路的律动练习到音乐教室行进过程的要求,用模仿士兵站姿坐姿的律动练习音乐课堂站姿和坐姿的要求。实践证明,用音乐和律动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课堂常规的有效教学。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先播放京剧《校园小戏迷》,再带学生走台步的教学流程让学生感知律动。实践教学中,通过上述形式在教学推进中适时让学生发声、开嗓,在五官的带动下,用“生”“旦”的念白问好。采取上述形式的课堂教学适应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让他们能够感知音乐课堂律动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将传统的文化、民族的礼节与音乐素养三者无缝对接。

二、律动为核,促多感官协同发展

以律动为核心内容,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感官加以协同式发展。具体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律动的合理运用,让学生在音乐知识体验过程中进行节拍、节奏以及音色方面的内容学习,进而强化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实践证明,律动的有效融入让音乐教学呈现出动态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全身心投入,同时也为教师音乐教学的创新提供了保障。

在以律动为核心的内容选择上,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而言,教师要按照他们的年龄特点,尽量地将游戏与律动融合式运用。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天性好玩,在幼儿园的游戏时光中对音乐课充满了憧憬,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基于上述情况可以将律动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课堂教学中设置一定的音乐,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别高低音,在体验中感知音乐的旋律,在快乐中得到认知体验。

实践证明,低段小学生在认知与能力上非常有限,比如他们的思考方式、表达模式和交流形式等都处于幼儿状态。这一现状造成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安静地聆听音乐,相反,他们更喜欢游戏的学习方式,尤其是一边唱,一边进行相关动作参与。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啰嗦》为例,笔者课上让学生一边听音乐的主题旋律A段,一边根据音乐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教学实践中,班级中所有学生都在听的时候随着节奏不由自主地进行律动。于是,笔者在后续的教学中根据音乐的不同速度、节奏,与学生一起进行相关律动的设计,从而提高了聆听的有效性,实现了音乐认识从感性向理性的有效过渡,实现了学生认知上的接受与内化,为接下来的游戏做了充分的准备。接着,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引导每个人都模拟手中拿着一个装了水的小碗,同时伴随乐曲的响起,大家一起向着圆圈内洒水。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涨,他们会根据音乐的速度和节奏进行洒水动作上的变化,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在听觉、视觉、运动、语言以及感觉等感官上都得到了刺激,得到了协同式发展。

三、律动为媒,让歌曲学习增情趣

以律动作为媒介,在教学中将歌曲与律动融合起来,让低段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知音乐,最终喜欢音乐。相关研究证明,歌曲不仅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促成学生素养生成的主要方式,更是他们在生活中展示音乐才能,表达自我情怀的途径。但是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而言,他们在理解歌曲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歌词,自身汉语知识缺乏;另一方面是他们的乐理知识匮乏,不能很好地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

为此,教学实践中笔者将歌曲以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让学生从画面的整体气氛中感知音乐。同时,组织学生跟随视频中歌曲的节奏自由哼唱,通过观察视频中的相关动作与表情进行模仿。如人教版二年级第三册中的《过新年》是一首节奏欢快、情感热烈的儿童歌曲,在歌曲结构上采用四二拍,五声C宫调式,单乐段结构。不仅如此,这首歌曲还具有较高的律动性,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节奏相结合的模式,用“咚咚锵”模拟锣鼓声,又将舞蹈律动的特色进一步彰显出来。学生观看视频后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刻地领悟,接着笔者在课堂上进行了示范。实践证明,通过笔者的示范,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的律动提供了有效观察与模仿的环境,进而能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系统的揣摩与吸收。

笔者在示范打鼓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其中的特点。他们能够发现笔者的鼓声是由弱到强的,笔者顺势总结这样的现象被称为渐强。观察之后,先让学生自由地敲鼓,让他们感知其中的律动。当然,学生的体验是有序的,过程中要有教师的指导和参与。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学生以一竖列为单位排列开来,第一列先开始轻轻拍打,接着根据笔者的提示按照顺序一列一列地加入进来,等到所有小组都打起鼓来以后,笔者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让力度逐渐增强,从而到达高潮后结束。整个感知律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眼睛看着教师,耳朵听得仔细,律动在手上流淌。

舞蹈也是歌曲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中笔者将秧歌向学生展示后,再组织学生舞一舞。笔者在学生的凳子中间放了两条红带子,活动中要求学生安静且快速地把它们捡起来,一只手一条带子。学生做好准备姿势后,跟随教师一起舞动,他们先跟着伴奏边唱边打鼓,再跟着伴奏边唱边跳舞。最后,笔者组织学生分组表演。

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动作、舞蹈、表演的节奏和方式对学生的音乐节奏反应、配合、协调等能力进行了有效训练。笔者基于歌曲的特点精心设计的舞蹈律动练习,在强化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同时,减缓了歌曲的难度,化解了认知难点,也为歌曲的传授增加了情趣。

四、律动为径,入学生心灵处共鸣

以律动为路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走入学生内心,实现心灵深处的共鸣。展示是音乐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将从课本学到的东西加以升华,即将认知转化为能力。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特点显露出来,能让教师知道每个人的思维特点,进而为日后的教学提供有用信息。音乐教学中设置展示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进而对其音乐素养加以生成,律动也是学生展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课堂上,当音乐刺激学生的听觉时,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学生的肢体也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这样的律动是学生内心感受音乐的深化,是学生独具一格的展示路径。

对于音乐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简单的律动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律动。对于整个课堂来说,适时的律动能让音乐课堂生动活泼,甚至也能让大多数学生发挥他们的创意进行编创,进而生成简单的节奏。对于展示中的律动而言,只要学生的肢体动起来,哪怕只是随着音乐摆动身体,教师也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三年级下册一首具有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为例,在展示环节中,随着音乐声起,男生拍腿,女生拍手,拍着拍着学生就有了律动感,这其实就是他们的一次自我展示,一次有关舞蹈律动的展示。最简单的展示律动的方式就是动,随着音乐律动,学生通过拍手、拍腿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在律动练习中展示出来的节奏是音乐学习的灵魂,也是音乐的第一要素,因此,教师要用简单有趣的方法让学生展示律动,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学生展示律动也要有自己的创意,换言之,要让学生将律动当成一次素养提升的平台,因此,展示律动就成了一次多元的智能碰撞的机缘。学生既可以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也可以加入真实的小乐器,产生混合的“动态”效果,进而多方位地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感悟和表现的发展。展示中,笔者只要求学生能将动作积极地加入律动中,并不要求他们整齐划一。比如,在多元的律动展示中,有的学生打起了手鼓,有的吹起了口琴,有的将托帽的动作创作成舞蹈动作。由此可见,展示让律动进入了真实的体验天地,进而更加生活化。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运用律动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舞剧与音乐剧,直观地感受舞蹈律动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用带有特殊节奏的律动玩音乐游戏,从而掌握音乐相关知识与技能;可以根据旋律节奏设计不同的律动,用更加形象具体的方式解决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旋律或节奏。总之,小学音乐教师要将律动作为低段学生音乐教学的重点任务来抓,从学生身心两方面对其进行培养,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精神层面与音乐能力的同步发展。

猜你喜欢
律动节奏笔者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老师,别走……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三个经济”律动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YOUNG·节奏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