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建 胡宝 程红伟
(1.重庆工程学院 重庆 400056;2.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重庆 400067)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健康教育是现在所有大中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担负这一重任的便是学校体育教育,它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意志品质的重要路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兴的体验式教育,它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和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其倡导的“从实践中学习”教育理念被广大社会和学生所认同。
素质拓展训练是对人的心理、意志、品质、精神以及身体锻炼的一种磨炼,也是对人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真实体验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实战演练”[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政教育贯穿于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并发挥其育人功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素质拓展训练具有其独特的育人属性,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不谋而合[3]。
根据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从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提高和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不仅是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素质拓展训练的德育功能、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的重要措施。课程思政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培育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塑造素质拓展训练思政育人价值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视角和保障[4]。
现阶段,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育全面人”上,具体体现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只重视身体锻炼的效果,即野蛮其身体,却忽略了心理和人格层面的效果,即文明其精神。这种片面化认识,造成体育课被定义为身体锻炼课、健体课[5]。健体不等于健心,即便有再好的体魄,没有健全的人格,也不能成为健康的人,然而,这正是现代教育中所缺少的重要部分。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既要有健康的体魄,又要有良好的精神品德,这才是体育教育真正的价值取向。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在于“育心”和“健心”。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在于围绕“强体”与“健心”而开展,二者共同融合于实践训练过程之中,强体是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手段,课程思政是实现二者平衡发展的核心。素质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和为人处世的能力。这正是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教育回归生活的本质。
从体育项目本身属性上讲,体育项目都具有健身功能,但不一定能充分挖掘其健心功能,每一种运动项目所培养的品质也不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就主要体现在团队性运动项目上,如足球、篮球、排球、曲棍球等。这些项目所蕴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团队向心力上,用它们来提升生存能力就不太合适。素质拓展项目则是由教师精心优化、设计的,是针对当前学生的存在问题而专门设计,其运动项目有很强的目标性,主要以发展人的内部品质为核心,同时兼顾身体的发展。因此,素质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可以起到育人、健人的作用,但是不同的素质拓展项目都具有不同的育人、健人目标。课程思政与素质拓展的有机融合,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内在品质,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育目的是更好地改造和发展人,其教育效果就是教育价值的体现,也是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要素。具体到课堂教学,主要看学生能不能有效地融入于课堂之中,从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表现为“出工不出力”。素质拓展训练就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它可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爱玩天性,把健身和健心巧妙联系起来。这一过程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颖的运动项目形式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学生在心理上更放松,更容易适应;第二,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学习,面对高空项目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压力,迫使自己去面对挑战,超越自我;第三,相互探讨与互助学习,团队为了完成没有现成答案的任务时,须经团队成员已有的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素质拓展训练就是将这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课程理念融入于课堂教学之中,以不同的游戏形式展现在育人全过程之中。
素质拓展训练所关注的焦点在于人的本身属性,即身体机能和健全人格,它区别于运动技能学习对技术动作的过分强调。如马拉松跑、定向越野、攀岩、铁人三项等项目对技术的要求就是运动能力和体能,它对体能与意志品质的培养,用身体技能锻炼的方式来实现内、外关系的平衡发展。如果内在人格与外在体能相遇时,素质拓展训练的育人目标就有所侧重,内在人格便处于课程的核心位置。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外在体能会下降、技能会减退,但内在品质则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现阶段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讲,外在躯体不如内在素质重要。素质拓展训练育人目标在于身心合一、同向同行,它所培养的内在品质比单纯的运动技能获得的价值高。素质拓展训练不仅注重身体机能的锻炼,更注重内在品格及思想的培养。
新时代有新要求、新标准。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充分发挥素质拓展训练育人功效,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以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为战略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改革与理念的实施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才能促使学生成长成才。素质拓展也不例外,要立足于学生专业需要、学生职业需要、学校实际需要、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终身锻炼的培养,积极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适应新时代教学发展需要。通过素质拓展训练,积极培养学生以具有良好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取向为终极目标,从而不断深化和改革教学理念。
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提升,素质拓展训练的核心也是素质提升,二者的价值目标相同[6]。教师在素质拓展项目训练设计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目标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从素质拓展训练组织实施方面讲,教师应充分考虑施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目标和内容的制定,系统性、针对性地进行课程项目制定,妥善处理好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从素质拓展训练规划方面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对训练方案进行系统、科学的等级划分,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全面掌控素质拓展课程的总目标。
教师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要素,是素质拓展训练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引领者。为助推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专业知识渊博、政治本领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确保思政建设的开展。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建立在信息化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学校要以“三教”改革为契机,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判和分析,建立相应的制度和培训措施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水平[7]。
在课程思政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主要以提高意志品质为目的,同时兼顾体能与心理的综合素质教育,以游戏为媒介、感悟为目的,通过培训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技能锻炼。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减少了说教、灌输,增加了体验、感悟。它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